s 閱讀頁

第四節 情係井岡山

  井岡山精神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具有廣泛和豐富的內涵。如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開拓進取的創業精神,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等都是我們黨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是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設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弘揚井岡山精神,對於指導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毛澤東、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裏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在這一戰略思想指引下,井岡山革命鬥爭的星星之火燎原全國,最後奪取了全國的勝利。

  正是在這段艱苦卓絕的鬥爭歲月裏,我們黨培育和形成了閃爍著共產主義光芒的革命精神一一井岡山精神。

  1989年10月,江澤民總書記到江西視察工作,在江西賓館接見離休的老紅軍和駐贛軍以上幹部。他指出:“江西是革命老區,井岡山是革命搖籃,毛主席在井岡山開創了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道路……瞻仰革命搖籃,可以吸取許多豐富的精神養料。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特別對教育我們後代是很重要的。”我當時第一次見到總書記,心裏的高興勁就不用說了。總書記要我們用井岡山精神教育青年一代,我牢牢記在心中。我們南昌陸軍學院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更要弘揚井岡山精神,用井岡山精神教育學員,使井岡山精神代代相傳。

  肩負重任上井岡

  井岡山,這個光輝的名字在讀書的時候就知道,當了兵以後更向往,調到南昌陸軍學院工作後,就想盡早地到井岡山去看看,實地體驗她的偉大和輝煌。

  後來因工作需要,在9年時間內我先後去了14次,每去一次都有新體會,似乎百去而不厭。第一次上井岡是1989年11月份,全軍“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會”在我院召開學術研討會,要到井岡山參觀,院長李培基派我上山打前站;第二次是1990年12月,為軍政訓練的大學生到井岡山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製定教學計劃;第三次是1992年4月,率領91級複旦軍政訓練的大學生上井岡山進行傳統教育;第四次是1992年10月,和副院長梁閩春等上井岡山,製定1993年軍校畢業生傳統教育和戰術綜合演練相結合的教學計劃;第五次是同年11月下旬,率學院畢業生上井岡山進行傳統教育和戰術綜合演練;第六次是1993年4月,陪同複旦大學黨委書記錢冬生到井岡山看望正在進行傳統教育的軍訓大學生;第七次和第八次是1993、1994年11月,率學院畢業生上井岡山進行傳統教育和戰術綜合演練;第九次是陪同全軍同類院校在我院召開學術年會的代表上井岡山;第十次是1995年7月,上井岡山看望學院爆破隊支援井岡山龍潭風景區建設索道工程的羅海平隊長及爆破隊成員;第十一次、十二次、十三次是1995年至1997年,每年的11月份,率學院次年畢業的學員上井岡山進行傳統教育和戰術綜合演練;第十四次是退休後於2001年的11月重上井岡山。

  我能多次上井岡山,是因為學院培養人才的需要。根據當年在井岡山出生入死、浴血奮戰的老帥們的指示,1961年,學院首次組織學員上井岡山學傳統。由於曆史的原因及運輸能力的限製,這項教學活動幾經中斷,但革命傳統的乳汁始終養育著軍校學員。

  1991年學院組織複旦大學軍政訓練大學生上井岡山進行傳統教育,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特別是1992年4月,我和學院政治部主任潘瑞吉一起率領軍訓大學生上井岡山,親自體驗到組織學員上井岡山進行傳統教育的甜頭,心裏就產生了我們為什麽不能組織軍校畢業的學員上井岡山進行傳統教育呢?原因是學院承擔不了鐵路運輸的經費。

  1992年下半年,院校進行體製改革,我和潘瑞吉分別擔任了學院的院長和政委,我們決心組織軍校的畢業學員上井岡山進行傳統教育。為此,我親自到軍區後勤部找運輸部張部長,說明組織學員上井岡山進行傳統教育的意義和困難,請他無論如何也要幫助學院解決上井岡的運輸經費問題。

  正確的意見和建議總能得到上級領導和機關的支持。張部長聽後滿口答應解決學院從南昌到永新的鐵路運輸問題。他說:“這次作為急事特辦來解決,以後必須每年年初報計劃,經審批後再安排。”我回到學院後,把這一消息告訴了其他領導和機關同誌,大家高興極了。於是,才有了1992年之後的年年組織畢業學員上井岡學傳統的教學活動。

  楓樹坪學習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們人民軍隊的軍魂。同誌們選唱《人民軍隊忠於黨》,唱出了我們人民軍隊的心聲。

  三灣,距永新縣城30餘公裏,是我軍曆史上著名的“三灣改編”的地方,也是我們每年上井岡的第一個傳統教學點。

  三灣的楓樹坪,在經曆數次戰火焚燒之後,隻剩下兩棵紅楓。然而,它枝繁葉茂,煥發著勃勃生機。我們在楓樹下拉開了“學井岡傳統,做紅軍傳人”的大幅標語。在楓樹坪下,政治工作教研室教員給學員們上課;請三灣改編的曆史見證人--李立老人給學員們講述毛澤東當年在楓樹下發表講話的情景。86歲的李老精神很好,在講到1927年9月29日那個夜晚時,激動之情難以言表。他說:當時毛委員帶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在攻打長沙途中,先打了兩個勝仗,後來打了敗仗,原先4個團5000餘人,到了文家市時隻剩2000多人。在從文家市向井岡進發途中,在蘆溪戰鬥中又挫敗,途中逃兵不斷,士氣低落,在這緊要關頭,毛委員毅然決定在三灣改編。將原先的一個師,編為一個團,全團共計700多人。在這裏毛委員作出了“支部建在連上”和“設立士兵委員會”等具有曆史意義的偉大決定。毛澤東同誌在建設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中,創造性地把黨支部建在連上,班排設立黨小組,營、團以上設黨委,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實行黨指揮槍的原則,保證了革命戰爭的勝利和發展。羅榮桓元帥說:“三灣改編實際上是我軍的新生,正是從這時開始,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

  在楓樹坪下,我們組織學員隊進行歌詠比賽,各隊都選唱了《人民軍隊忠於黨》。我在發獎講話時說:“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們人民軍隊的軍魂。同誌們選唱人民軍隊忠於黨,唱出了我們人民軍隊的心聲。”

  龍江書院內領略創新精神

  開拓創新,是井岡山革命精神的最顯著特點。井岡之路是一條敢想敢闖的獨特的創新道路。

  朱、毛會師在寧岡,井岡山鬥爭增添新力量。1928年4月24日,在寧岡龍江河畔的龍江書院門口,毛澤東與朱德兩人領導的部隊會師了。毛澤東和朱德在龍江書院第一次會見,並在書院的三樓“文星閣”親切交談,共同商定了兩支部隊會師後有關成立紅四軍的重大問題。兩隻巨手緊緊相握,揭開了井岡山革命鬥爭和中國革命史的新的一頁。

  井岡之路是一條敢想敢闖的獨特道路。開拓創新,是井岡山革命精神的最顯著特點。毛澤東等人在井岡山革命鬥爭中靠大膽實踐,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獨特革命道路,這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獨特之路。開始由於沒有經驗,隻知道照搬蘇聯的“城市中心”模式。毛澤東同誌當時並沒有意識到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因而也率領秋收起義的部隊去攻打長沙。進攻受挫後,才逐步認識到,中國革命不能再走蘇聯的老路,必須尋找一條適合國情的中國式革命道路。

  正確的認識來源於實踐。三灣改編後,毛澤東總結了城市武裝暴動的經驗教訓,認真分析了全國革命的形勢。國民黨的主要力量占據中心城市,農村是敵人統治比較薄弱的地方。中國是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農業國家,農村人口占全國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毛澤東通過對形勢和國情的分析,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這就是毛澤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依據所在。

  我們在龍江書院參觀學習,就是要教育學員學習井岡山革命的創新精神。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開拓創新。這是毛澤東在創建中國革命的道路上,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產生了第一次曆史性飛躍,也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偉大創舉。鄧小平根據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創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曆史性飛躍,也可以說是井岡山革命精神的延伸。我們今天要學習和弘揚井岡山精神,就是要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奮鬥。

  朱、毛第一次在龍江書院會見具有重大曆史意義。後來,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在龍江書院的中廳舉辦了曆時三個月的工農革命軍軍官教導隊,培訓了100多名部隊和地方赤衛隊的基層指揮員。從而龍江書院成了我軍國防大學的前身,成了我們南昌陸軍學院的革命傳統教學基地。

  八角樓前堅定理想信念

  信念是一種力量,它可以使人在黑暗中不停止摸索,在失敗中不放棄奮鬥,在挫折中不忘記追求。信念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源泉。

  茅坪,是毛澤東在井岡山鬥爭中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這裏有許多神奇的故事:毛澤東在這裏改造王佐、袁文才的地方武裝;毛澤東在這裏與賀子珍在象山庵結婚;毛澤東坐在楓樹石邊讀書;赤衛隊員張桂庭老人講他拿著紅纓槍站崗放哨和紅軍艱苦奮鬥的故事;最最讓人難忘的是八角樓的燈光。

  在八角樓上,我們看到的是破損的書桌,鏽跡斑斑的油燈,就在這發黑的油燈旁擺放著兩部中國革命的經典之作一一《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麽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鬥爭》。八角樓的燈光,是在黑暗中給人指路的明燈。

  由於國民黨接二連三地對井岡山根據地實行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使紅軍的物質生活極度艱苦,再加上兩次失敗,一些意誌不堅定的人對革命前途產生了悲觀動搖的情緒,對革命前途感到渺茫,提出了“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不僅對革命的前途充滿希望和信心,而且敏銳地認識到,中國革命究竟走什麽道路,紅色政權能否長期存在和發展,“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不答複中國革命根據地和紅軍能否存在和發展的問題,我們就不能前進一步”。於是,在1928年10月至11月,在八角樓裏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麽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鬥爭》兩篇光輝著作。從而使廣大共產黨人和革命者明確了大革命失敗後,中國革命必然走向複興的信念,鼓舞了全國人民的信心,使井岡山紅旗始終不倒,使井岡山鬥爭的星星之火,燎原於中華大地。

  我們學院充分發揮地處江西老區的優勢,運用井岡山精神對軍訓大學生和軍校學員進行生動形象的信念教育,使他們深切感受到:井岡山革命鬥爭史,便是一部信念史。戰爭年代,社會那麽黑暗,局勢如此嚴酷,我們黨靠什麽來點燃井岡山星星之火?靠的是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當年,物質條件如此菲薄,生活那麽艱苦,紅軍靠什麽來堅持井岡山鬥爭?靠的也是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成千上萬的革命先輩在長征途中爬雪山、過草地、吃草根、啃樹皮,為什麽能夠忍受無數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又為什麽能夠在戰場上不畏敵人的槍林彈雨,把生死置之度外,在獄中大義凜然,在刑場上視死如歸?這都是他們有著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

  通過井岡山精神的傳統教育,學員們對理想和信念加深了理解。一位學員在日記中寫道:“在茅坪八角樓前的一堂課,使我精神上受到了震撼,使我認識到,信念是一種力量,它可以使人在黑暗中不停止摸索,在失敗中不放棄奮鬥,在挫折中不忘記追求。信念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源泉。”還有一位學員在日記中寫道:“實踐證明,人生離不開信念。沒有信念的生活是蒼白的,沒有信念的奮鬥是不能持久的。”

  黃洋界上領會人民戰爭思想

  “史例可以說明一切問題,在經驗科學中,它們最有說服力,尤其是在軍事藝術中更是這樣。”

  --克勞塞維茨

  黃洋界,距茨坪西北約17公裏,是井岡山北側的天然屏障。這裏海拔1343米,是著名的紅軍在井岡山的五大哨口之一。我們在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下,學習研究黃洋界保衛戰這一戰例有著深刻的意義。

  1928年8月30日,湘贛敵軍以4個團的兵力向我駐守黃洋界不足一個營的守軍猛烈進攻。戰鬥從上午8時一直持續到下午的4時。我軍憑借有利地形,用竹簽、滾木、擂石以及烏統、大刀、梭鏢,在團長朱雲卿和黨代表何挺穎的指揮下,打退了敵人4次進攻。最後,敵人孤注一擲,出動全部兵力向黃洋界進攻。這時,紅軍子彈已打光,滾木、擂石也已用完。在這危急關頭,紅軍戰士把從敵人手中繳獲的一門迫擊炮,修好後抬上了黃洋界,用僅有的3發炮彈對準敵人射擊。炮彈發射後,一發是啞彈,第二發又是啞彈,最後一發剛好打在敵指揮所爆炸。緊接著戰士們在山上放起鞭炮,搖旗呐喊。敵人看到黃洋界上人影綽綽,“槍炮聲”大作,殺聲震天,以為紅軍主力已到,嚇得連夜滾下山去……

  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的消息,飛快地向四周傳開。毛澤東在率領紅軍大隊回師井岡山途中,聽到黃洋界勝利的消息,非常高興,欣然揮筆,寫下了《西江月井岡山》這首氣壯山河的詩詞:

  山下旌旗在望,

  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

  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

  更加眾誌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

  報道敵軍霄遁。

  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士氣,極大地鼓舞了井岡山地區軍民的鬥誌,這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勝利。我們在井岡山學習和研究戰例,重點研究黃洋界保衛戰、新城戰鬥、龍源口大捷三個戰例。這三個戰例分別為防禦戰、進攻戰、遭遇戰三個不同的作戰樣式,為學員們學習研究毛澤東軍事思想和提高作戰指揮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說:“史例可以說明一切問題,在經驗科學中,它們最有說服力,尤其是在軍事藝術中更是這樣。”戰例教學是戰術訓練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我們學習和研究戰例,主要是學習研究毛澤東軍事思想和老一輩革命家作戰指揮的謀略思想及指揮藝術。主要是:依靠群眾,動員群眾,軍民團結,大打人民戰爭的思想;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思想;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艱苦奮鬥,不怕犧牲,英勇玩強的戰鬥作風。

  在學習研究戰例中,軍事理論教研室和戰術教研室的教員們,手執教鞭,指點著麵前一幅幅偌大的標繪好的軍事地圖,結合現地的地形地物,聲音宏亮、生動形象地介紹戰鬥經過及其經驗教訓,以及這些經驗教訓在現代作戰中的靈活運用。學員們走出課堂,到現地學戰例,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如魚得水,很受教育。一位學員說:“在課堂上學習軍事理論和戰例,有時很難留下深刻印象,這次現地學戰例,胸中不時被現地的險要地形所震撼,結合課堂所學軍事理論,再來體會當時紅軍的作戰思想就覺得印象深刻了。”

  我們院領導每次都和學員一起學戰例,在關鍵時都要給予提示。在學習黃洋界保衛戰戰例時,在教員講完後,副院長梁閩春說:“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說到底,黨的堅強領導是取得勝利的政治保證,人民戰爭是取得勝利的力量之源,老一輩革命家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是取得勝利的關鍵。”在龍源口,我們學習“龍源口大捷”的戰例。教員講完後,我對學員們說:“我們在井岡山學習研究了三個戰例,就是要使同學們樹立正義戰爭必勝的信念,樹立在未來戰爭中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敢打必勝的信念,在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中,在做好軍事鬥爭準備打贏未來戰爭中,發揚敢於創造,敢為人先的精神,這才是學院組織同學們到井岡山學習和研究戰例的真正目的。”

  在茨坪學習艱苦奮鬥的傳統

  “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幹稻草,軟又黃,金絲被兒蓋身上,不怕北風和大雪,暖暖和和入夢鄉。”

  茨坪,周圍是山,實際是井岡山頂上的一個盆地,麵積約有2平方公裏,是井岡山鬥爭後期的指揮中心。現在是井岡山市政府所在地。它處處是課堂:莊嚴肅穆的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數以萬計的忠魂在此安息;拾階而上,沿途是碑林,一塊塊偉人和名人的手跡,都是難得的教材;在石階的盡頭,在蒼鬆翠柏之中,是雕塑群,塑造了井岡山鬥爭時期的人物,有毛澤東、朱德、陳毅,賀子珍、王佐、袁文才……一個個栩栩如生。不遠的小山頭是火炬園,這是一個像大船的建築,象征著大海航行靠舵手,在指揮艙上方有工農兵雕塑像,我們學院新入黨的黨員都在這裏舉行入黨宣誓;在船頭遠遠望去,對麵就是五指山,人民幣100元的背麵圖案就是“五指山”;“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是鄧小平親自題寫,造型像火炬,意在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已燎原全中國;大井的革命舊居、小井的紅軍醫院、還有五大哨所等等。走到哪裏參觀,精神上都會受到震撼。這一處處舊址,一件件實物,使人想到當年紅軍的艱難。

  當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處在白色政權的包圍之中,敵人不僅發動了瘋狂的軍事進攻,而且實施了嚴密的經濟封鎖,因而使得根據地同外界的貿易關係完全斷絕,食鹽、布匹、藥材等生活必需品十分匱乏,以致每天除糧食外的五分錢夥食費都無法保證,即使到了隆冬季節,紅軍官兵依舊是“單衣禦寒,同食紅米南瓜,兩個月沒有一文零花錢。”但是,井岡山軍民並沒有被惡劣的生活環境所嚇倒,他們發揚獨立自主、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千方百計努力克服所麵臨的重重困難。當年井岡山地區廣泛流傳著一首紅色歌謠:“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幹稻草,軟又黃,金絲被兒蓋身上,不怕北風和大雪,暖暖和和入夢鄉。”還有一首歌謠也生動地反映了紅軍艱苦生活的情景:“深山岩洞是我房,青枝綠葉是我床,紅薯葛根是我糧,一心跟著共產黨,頭斷血流不回頭。”在那“茅草要過火,石頭要過刀,人要換種”的白色恐怖下,紅軍生活艱難是今天的人們難以想象的。毛澤東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麽能夠存在?》一文中用“真是到了極度”來概括當時紅軍的艱苦生活。

  我們學院每次組織學員上井岡,都要讓學員吃紅米飯,喝南瓜湯,目的是讓學員深刻理解百折不撓的艱苦奮鬥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摻入紅米和南瓜之中,正是靠著它,中國工農紅軍才不斷發展壯大。一大隊政委黃恩華教育學員說:“今天,我們再吃紅米飯,再喝南瓜湯,為的是不忘共產黨人和人民解放軍這一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為的是讓大家更好地讀懂井岡山這部無字的大書。”

  井岡山 兩件寶

  井岡山不僅是革命聖地,而且是旅遊聖地。

  “井岡山,兩件寶,曆史紅,山林好。”“天下第一山”是朱德對井岡山的讚美。郭沫若在詩中讚歎道:“井岡山下後,萬嶺不思遊”。井岡山不僅是革命的山,而且已經成為中外聞名的旅遊聖地。龍潭風景區是到井岡山旅遊者必到的景點,這裏奇峰峭壁,蒼翠崢嶸,飛瀑流泉,綽約多姿。還有碧潭幽穀,奇花異樹,交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這真是“天下有名山,山間無此潭”。“井岡秀色數龍潭”。到過井岡山的人無不為之讚歎。

  1965年7月,郭沫若因聽說井岡山有與黃山、廬山媲美的龍潭瀑布,便專程上井岡山觀賞。那時道路未修好,隻能結繩扶木,攀藤而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到達三潭。他仰望那巨大的瀑布,如一條白龍出洞,破嵐騰躍,翻江倒海,呼嘯而下。郭老讚歎不已,詩興大作,揮筆寫下了七絕《龍潭》:

  井岡山上有龍潭,

  瀑布奔流疊作三。

  樵徑斷殘成絕境,

  軍工開拓免垂氈。

  三潭交響千峰靜,

  一井蒼穹萬木酣。

  土地歸農思雨露,

  潛龍焉肯鎖深嵐。

  如今龍潭遠不上於此,以秀麗為特色的五潭,更有一番壯觀氣勢,石階梯道暢通,還有鐵索纜車,可坐在纜車上觀看奇景。

  龍潭景點的開發,與南昌陸院也有著一段難忘的情結。郭沫若在詩中提到的“軍工開拓”就是指當年南昌陸院的學員們上井岡山進行傳統教育時,幫助當地政府開拓下龍潭的道路。龍潭纜車鐵索支架的坐基,就是南昌陸院爆破隊應井岡山市政府之邀,在懸崖峭壁上開山放炮,硬是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井岡精神,日夜兼程幹出來的,為改革開放的井岡山人民作出了貢獻。我們組織複旦大學軍訓生上井岡山學傳統,到龍潭風景區參觀後,大學生們驚歎:龍潭風景真是太美了。這樣的美景門票隻收2角錢,真是太便宜了。要是在上海20元一張門票也看不到。於是他(她)們聯名寫信給井岡山市政府,希望他們把龍潭門票提價,以增加井岡山人民的收入,加快速度把井岡山建設的更美好。這一建議得到了井岡山市政府的采納,我們第二年再來龍潭瀑布時,門票已增加到每張2元。

  黃洋界是井岡山風景名勝區的八大景區之一。這裏是看雲海、觀日出的絕佳境地。來到黃洋界碑的觀景欄邊,朱德手書的“黃洋界”碑和毛澤東手書的“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像通天大柱,威武壯觀。黃洋界山勢巍峨,峰巒峻拔,四周群山蜿蜒起伏,雄偉壯觀,正如毛澤東在《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中所描繪的:“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這裏的雲海,時而從山腰中飄忽,時而從遠處峰巒若隱若現,時而又把整個黃洋界淹沒在茫茫雲海之中。黃洋界的氣候瞬息萬變,四季絕大多數時間雲霧繚繞,一眼望去如同汪洋大海,呈現出群山奔湧,白雲翻滾的萬千氣象。因而,黃洋界又有“汪洋界”之稱。

  水口瀑布可稱天下一絕。水口是井岡山近年來開發的主要景區之一。地處深山密林之中,四麵環山,懸崖峭壁,溪澗流水淙淙有聲,瀑布雄奇,給人以神秘莫測之感。水口的彩虹瀑布與一般瀑布不同,它在夏秋兩季,上午9時至下午3時,陽光從兩山頂間的縫隙中照射過來,瀑布的水珠受折射而形成一道色彩絢麗的彩虹,由外圈到內圈呈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隨著陽光照射的方向及遊人觀瀑位置的變換,彩虹瀑在遊人眼前又會出現另一種奇觀,在潭口屏幕上,映現出一道道色彩斑斕的光環,一圈一圈,遊人似乎可以伸手摘彩虹,真是天下一絕。遊人感歎:“天下奇觀”。

  井岡山真是“曆史紅,山林好”。不僅是革命聖地,而且是旅遊聖地。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