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難忘的“839演習”

  任何一支優秀的軍隊都把世界上最強的軍隊作為自己作戰訓練的對手--“假設敵”,這在軍隊中是個普遍的常識。不設強敵,自己就會慢慢地退化。所以,我們和平時期的訓練和演習,都要瞄準強敵。

  1983年5月,我被任命為一八0師師長,同年9月率領部隊參加了軍區組織的代號為“839演習”。

  9月5日淩晨3時,師部接到上級發來的緊急疏散警報,司令部立即向下發出了緊急疏散警報。全師部隊隻用了40分鍾即離開營區,在預設地域疏散完畢。除了騾馬分隊外,其他分隊包括炮團的車炮全部進入坑道。師機關的人員進入坑道後,立即開展工作,我們在作戰指揮室召開會議,研究進入疏散地區後的工作。

  軍區考核組的成員副參謀長範誌倫、軍訓部長王壽山、軍參謀長張樹雲等參加了會議,範誌倫副參謀長給我們作了指示。他說:這次考核是軍區組織的下半年軍事演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演習分兩個課題,一是舟橋旅架設長江浮橋,二是加強陸軍師由機動轉入反空降戰鬥考核性演習。這次演習的代號為“839演習”,你們師主要擔任第二項考核性演習的任務。內容共分三部分:一是緊急疏散,二是快速機動,三是反空降戰鬥。這次演習非常重要,是對你們師新班子的考驗,希望你們認真組織,把這次考核性演習任務完成好。

  我們進入防空疏散地域後,機關一部分同誌做好機動作戰的準備工作,一部分同誌分頭到各團和直屬隊進行檢查指導,隨時做好向戰區機動的準備。

  9月16日12時,我師接到立即向滁縣地區機動的命令。師迅速定下決心,部隊以摩托輸送和徒步相結合的方式,分左右兩路向北機動,左路為五四0團、師直屬隊、五三八團,右路為五三九團、師炮兵團。當先頭部隊開進到句容地區時,接到軍關於北進必經的長江大橋遭到“敵機轟炸”的情況通報和改變行軍路線的指示,命令我師在南京板橋地區利用既設浮橋迅速渡江。師迅速調整開進計劃,改變原定行軍路線,仍分兩路以摩托開進的方式,迅速向板橋待渡地域集結,並決定由王進喜副師長率領師前指,先於部隊到達渡口開設渡江指揮所,並與舟橋旅取得聯係,進行現地勘察,擬製渡江計劃,明確渡江有關注意事項,保障部隊順利安全渡江。

  9月20日淩晨,我師和加強的某炮兵師152榴彈炮兵團、軍高炮團和坦克一個營,在渡江待機地域做好了組織協同的各項準備工作。就在我們向渡口運動的同時,軍區舟橋旅已經在長江上開始架設浮橋。我在渡口附近等待渡江時,心中還想著渡江時可能會出現什麽問題,見到不遠處騾馬分隊正在編隊,我就走過去看看,見到五三八團副團長宋詳華。他是我們師的一位老同誌,在抗美援朝一次戰鬥中,在連隊幹部犧牲和負傷失去指揮的情況下,時任連隊通訊員的他,主動站出來代替連長指揮,打退了敵人的進攻,守住了陣地,戰後被榮記一等功,並被授予“二級戰鬥英雄”的稱號。這麽一位老同誌他還在兢兢業業地工作,我很感動,走過去問他:“老宋,騾馬分隊渡江有沒有問題?”他給我行了個軍禮說:“報告師長,肯定沒有問題。”我聽了很高興,見到去渡口的必經之道上有一條不很寬的水溝,上麵隻有一塊長約2.5米,寬隻有50厘米的水泥板搭在上麵,我就叫老宋牽一匹馬來試試,結果這匹馬怎麽也不過去,老宋又叫人牽來一匹最老實聽話的馬,結果還是不肯通過,我叫人把旁邊的一塊同樣的水泥板搬過來,兩塊拚到一起,“小橋”就變寬了,再牽馬試驗,馬匹都很聽活地通過了。正當馬匹都過了橋,我見到白色綠色信號彈各一發騰空而起,這告訴我們浮橋架設成功,師先頭部隊已到達江邊。我立即回到我的指揮位置。

  綠色信號彈4發騰空而起,我師開始渡江。此時我軍殲擊機飛臨浮橋上空,掩護部隊渡江。參觀台上的廣播員解說道:

  首長和同誌們:

  下麵匯報第二個訓練課題:陸軍師利用既設浮橋迅速渡江。

  現在臨空的飛機是我軍殲擊機,掩護部隊渡江。

  該師部隊於9月16日,在緊急疏散地域受領了向預戰地區開進的命令後,以摩托開進的方式,於19日到達板橋待渡地域,抓緊時間認真進行渡江的各項準備工作。

  現部隊正在向橋頭運動。

  請往南岸橋頭看,首先渡江的是師直屬隊的車輛

  為便於參觀,每個單位的先頭車用小紅旗標示,以示區別。

  通過浮橋本著先車輛、火炮,後人員、騾馬,坦克的原則,順序為師直屬隊的車輛、師炮團、各步兵團的車輛、加強的炮兵某師炮兵團、軍高炮團、師直屬隊的人員、各步兵團的人員,騾馬、坦克的序列實施。

  通過浮橋的時速:車輛和坦克每小時20公裏,人員和騾馬每小時5公裏。

  行進間距:車與車為30米,人與人為l。5米,馬匹之間為6米,坦克之間為50米,單位間隔為200米。

  車輛、坦克成一路縱隊,人員成6路縱隊,騾馬成2路縱隊開進。

  現在通過出發調整線並插標誌旗的是師炮團先頭第一輛車。

  首長和同誌們,如何組織部隊迅速渡江,這是渡江部隊指揮員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部隊人員、裝備、車輛數量多,走起來一條龍,停下來一大片,要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浮橋,一定要嚴密組織和周密計劃,搞好渡江的各項保障。師首長正是按照這個要求,在受領任務後,迅速勘察了渡場兩岸的地形,進出道路,了解和掌握了大量的資料,擬製了通載計劃,製定了應急措施,並組織部隊作了充分準備,保證部隊在渡江時既迅速又安全。

  現在臨空的飛機是掩護部隊渡江的殲擊機。

  首長和同誌們,今天參加渡江演習的這支部隊是一支具有光榮革命曆史、屢建戰功的部隊。它創建於抗日戰爭時期的,曾參加開辟豫西敵後根據地和中原突圍,轉戰於華北、中南、華東、西北、西南等五大戰區,參加過兩淮、漣水、鹽城保衛戰,臨汾、太原城市攻堅戰,孟良崮、秦嶺運動戰,鹹陽阻擊戰,抗美援朝等許多著名戰役戰鬥。該部隊執行命令堅決,不怕流血犧牲,英勇頑強,機智靈活,能攻善守,戰功卓著,有十二個單位被軍以上機關授予榮譽稱號和錦旗,有三十一人記大功或被授予戰鬥英雄稱號。解放戰爭初期,為了掩護我中原主力部隊突圍,皮定鈞旅長率領這支部隊“聲東擊西”吸引敵人,引火燒身,最後一路鏖戰,鐵流千裏來到蘇北解放區。消息被延安《解放日報》和重慶《新華日報》報道後,兄弟部隊和人民群眾親切地稱之為“皮旅”。

  這次演習中,該部繼承和發揚了戰爭年代的光榮傳統和作風,根據現代戰爭的特點,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在上級規定的時間內,提前做好了向北機動的準備,以摩托行軍方式夜行曉宿,途中在敵機空襲、道路破壞、橋梁被毀等複雜情況下,首長果斷處置,及時指揮部隊消除敵空襲後果,改變行軍路線,提前到達待渡地域,體現了良好的軍政素質和快速反應能力。

  首長和同誌們,現在通過浮橋的是師機關和師直屬隊的人員,師長和政委走在隊伍的最前麵……

  我們師機關分成六路縱隊前進,我和政委趙太忠走在最前麵。我們走上浮橋之後,心情特別激動,我向渡口兩邊的參觀台上看去,很多首長座在觀禮台上,我對政委說:“今天參觀的人這麽多啊!”政委說:“據說不僅有總部的首長,軍區在家的首長都來了,還有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的主要領導同誌,駐寧部隊和軍事院校的負責同誌也都來參觀了。”我倆說著說著腳步就加快了,我向後傳口令:“保持隊形,隻準便步走,不準齊步走。”政委接著說:“對!就是要及時提醒,不然產生共振就危險了。”我們行走在浮橋上真是感慨萬千,長江,素有天塹之稱,唐代大詩人李白曾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風愁殺峭帆人”的詩句,望江興歎。如今,長江雖然白浪如故,但在現代化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麵前,跨越長江天塹,已經是“閑庭信步”了。長江浮橋長度為1300餘米,我們徒步隻用了12分鍾。人員馬匹通過後就是坦克。全師5747人,368台汽車,116門火炮和25輛坦克,還有109匹騾馬,隻用了1小時47分就全部跨越了長江天塹。通過浮橋後我們就向滁縣地區開進,準備執行反空降作戰任務。

  我們在反空降待機地域認真準備,周密計劃,嚴密組織協同,針對強敵製定多種作戰預案。在戰鬥實施過程中,我們運用四麵包圍、穿插分割、速決全殲的作戰思想,發揚敢打敢拚、團結協同的戰鬥作風,在人民戰爭思想的指導下,一舉殲滅了“敵人”。由於部隊訓練有素,組織指揮得力,上級指導正確,我們圓滿完成了這次考核性演習任務。整個演習曆時20天,往返行程1000餘公裏,沒有發生任何事故。演習結束後,在池河鎮坦克某師裝甲步兵團大禮堂召開總結大會,這次演習的總指揮軍區張明副司令員進行了總結講評,軍區郭林祥政委作了重要指示。他們在講話中對我師這次演習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他們認為,一八0師新領導班子繼承和發揚了“皮旅”的優良傳統,經受了軍區的考核和檢驗,並鼓勵我們要再接再厲,把部隊建設不斷推向前進。

  “839演習”是我擔任師長後第一次組織的實兵實裝演習。部隊在機動中通過的浮橋,是我軍第一個加強步兵師,第一次通過我軍運用國產舟橋裝備器料,第一次在長江下遊架沒的浮橋,不僅在我們師的曆史上,就是在我軍的曆史上還是第一次,給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演習結束後,我們師機關認真總結了這次部隊通過浮橋的體會,探索它和其它機動樣式具有的不同特點和要求,主要有以下幾點:

  (1)組織計劃複雜。渡江前、渡江中、渡江後,這三個環節一環緊扣一環,渡江前要收得攏,渡江中要通得快,渡江後要撒得開,因此,在組織計劃時,要把各部隊開進的路線、編隊地點、通過出發線的時間和順序,車輛和單位間隔、指揮方式、信(記)號等要素,進行科學安排,周密計劃,才能爭取時間,保證渡江有條不紊。

  (2)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指揮渡江的合成軍指揮員,要提前與舟橋部隊指揮員取得聯係,相互介紹有關情況,如通載部隊的單位、裝備、到達時間等,浮橋的有關技術性能,渡場有關設施的位置及作用、勤務保障情況,通載要求等。並盡可能共同組織對兩岸渡口進行現地勘察,做到心中有數,這在夜間渡江時尤為重要。

  (3)組織周密的調整勤務和通信保障。部隊在渡江時,可能會出現下述幾種情況:部隊擁擠、道路阻塞、行動脫節、指揮聯絡失靈等。這就要求周密地組織好調整勤務和通信保障,對重要地點和路段的調整勤務,必要時首長要親自組織。指揮方式主要以小功率電台使用簡易信號為主,同時輔以其它簡單便行的方法。

  (4)加強對空掩護,防敵空襲。戰時渡江,人員裝備多,行動集中,浮橋目標固定,不易蔭蔽,是敵空襲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要預先製定各種保障預案和應變措施,做好各種應變準備,特別要組織好嚴密的對空掩護火力,才能減少部隊的損失,確保順利渡江。

  這次演習《解放軍報》、《人民前線》、《新華日報》、《半月談》等報刊都刊登了演習報道。下麵將《半月談》雜誌刊登的報道附錄如下:

  鋼龍鎖大江 天塹渡若飛

  --我軍利用浮橋橫渡長江目擊記

  34年前,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升帆操漿,橫渡長江,創造解放戰爭史上的奇跡。今年9月的一天,在當年萬船齊發的長江下遊某地,記者目擊了一幕現代化的渡江場景。

  一道長達1312米的鋼鐵浮橋,如巨龍--般橫臥在長江上。人民解放軍南京部隊某師的車隊,正在橋上由南向北浩浩蕩蕩地開進。湍急的浪濤拍打著浮橋,發出陣陣轟響,而一輛輛罩著偽裝網的指揮車、載重車、修理車,一門門威武的火箭炮、高射炮、榴彈炮在寬闊的橋麵上如履平地。遠遠望去,橋下浪花萬朵、白練千條,橋上綠色的車流滾滾向前,十分壯觀……

  然而就在剛才,這裏還是一江激浪,南北相隔,奇跡是怎樣出現的呢?

  上午6時許,四顆白色信號彈劃破寧靜的晨空。隱蔽在大江兩岸的艘艘門橋,成梯次隊形劈波靳浪,逆流而上,駛向江麵寬闊、水深浪大、流向複雜的架橋點。如何征服長江天險,保障部隊機動和南北交通,是我軍現代化建設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江麵指揮所的遙控指揮下,門橋分成兩路,迅速準確地分別與南北棧橋連接起來,不斷向江心延伸。合龍口越來越小,長江像一頭猛獸被激怒了。當最後一艘門橋靠近豁口時,正值長江退潮,江麵風力和流速增大,巨大的湍流向門橋衝來。浮橋的閉塞是架設作業的關鍵。在這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時刻,掌握了科學文化知識的指戰員,操縱著現代化的裝備,充滿信心地與江流頑強博鬥。門橋終於一次進入,一次靠上,一次連接成功,全橋架通比預定時間提前了50分鍾。

  大江被鎖住了,鋼鐵巨龍向人們展示出雄壯英姿。橋上秋風瑟瑟,橋下江水茫茫。記者站在橋頭觀看現代化裝備的龐大車隊隆隆駛過。隨後,某師指戰員在師長和政委帶領下,成六路縱隊快速向彼岸挺進。在清脆的馬蹄聲中,訓練有素的騾馬分隊走到了浮橋中心,在馭手們的精心指導下秩序井然。當坦克分隊通過浮橋時,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壓過了江濤的喧嚷聲,橋麵雖被沉重的車體壓得略有起伏,但橋身巍然矗立……

  鋼龍鎖大江,天塹渡若飛。部隊比預定時計劃提前兩個多小時順利渡過長江。在北岸,曾指揮部隊用人渡、舟渡等辦法與長江天塹作過多次較量的全國戰鬥英雄,南京部隊副司令員張明滿懷豪情地對記者說:“一個師過長江,當年渡江戰役中要十多個小時,而現在利用浮橋過江,隻需要--小時多點就可以了。渡江勝利紀念牌上的兩麵風帆,既是曆史的記錄,又是曆史的陳述。如今現代化裝備為我們英勇善戰的革命軍隊插上了雙翼!”

  據當時的舟橋旅旅長,後任軍區工程兵部部長的李彩鑾說:“839演習”轟動了全軍,也震撼了世界。我軍情報部門告知,《美國之音》率先廣播了“中共部隊”在長江作檢驗性架橋訓練的消息,日、港、台的報紙也都在笫一時間登載了這一消息。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