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盟軍進攻菲律賓群島

  1944年7月,在中太平洋盟軍攻占馬裏亞納群島後,兩支鉗形反攻的盟軍部隊,即尼米茲的中太平洋戰區部隊和從新幾內亞島北上的麥克阿瑟的西南太平洋戰區部隊,將在菲律賓群島前會合一處。由於兩支盟軍部隊在太平洋戰區的反攻速度比預定的作戰計劃大大提前,因此,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在這一新的形勢麵前,並未能及時明確太平洋盟軍的下一步具體行動方向。

  最後,羅斯福總統接受了麥克阿瑟的建議,決定首先進行菲律賓戰役。

  根據會議確立的菲律賓戰役計劃,戰役初期由麥克阿瑟負責奪取群島最南端的棉蘭老島,尼米茲則負責攻占雅浦島,然後兩人聯合作戰奪取萊特島。接著,麥克阿瑟和尼米茲指揮各自的部隊,分別進攻呂宋島、硫磺島和衝繩島。

  根據羅斯福總統的指示,麥克阿瑟製定了代號為“雷諾”的菲律賓戰役計劃。該計劃將棉蘭老島選為首要戰術目標,進攻部隊將從新幾內亞的基地出發,在第3艦隊的全力支持下,預定於11月15日在棉蘭老島南部上陸,12月20日在萊特灣獲得最初的立足點。此前,為獲取前進基地,麥克阿瑟和尼米茲將於9月15日分別派部隊奪占菲律賓群島外圍的摩羅泰和佩萊利烏島。

  為支援摩羅泰—佩萊利烏島的作戰行動,9月6日,哈爾西率領第3艦隊的航空母艦攻擊了雅浦島、烏利亞島和帛硫群島,旨在孤立這些島嶼上及其附近的日軍基地,削弱日軍防禦力量。9月9日、10日,哈爾西的艦載機又空襲了棉蘭老島,作戰中意外發現日軍的空中防禦十分薄弱,幾乎沒有日機迎戰,同時還證明此前由新幾內亞機場出發的盟軍岸基轟炸機已嚴重破壞了日軍的空軍設施。9月12日、13日,哈爾西的航空母艦編隊襲擊了比薩揚群島,日本空軍再一次表現出驚人的軟弱無力。這一發現使哈爾西異常興奮,他向尼米茲和麥克阿瑟建議,取消在棉蘭老島和雅浦島這一中間階段的登陸作戰,而直接攻占萊特島。尼米茲和麥克阿瑟立即同意了哈爾西的這一新建議,並提交正在魁北克開會的美參謀長聯席會議討論。很快,參謀長聯席會議回電,同意直接攻打萊特島的新作戰計劃,並指示尼米茲在戰役期間將其第3兩棲編隊和第24軍暫歸麥克阿瑟指揮,登陸作戰的日期由原定的12月20日提前到10月20日,比原計劃整整提前了2個月。

  根據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批示,麥克阿瑟重新修訂了“雷諾”戰役計劃。在新的作戰計劃中,盟軍的登陸地點選在萊特島東北部沿岸的平原地帶。此次作戰的首要目標是占領萊特島沿岸杜拉格與聖何塞之間近30公裏的地區,旨在盡快攻克重要的塔克洛班飛機場,進而占領並使用正在發展中的杜拉格飛機場網。這樣一來,登陸盟軍就能夠控製聖胡安海峽,將進攻部隊放在南部的帕納昂海峽攻擊距離之內。

  1944年9月15日,麥克阿瑟所部的一支分遣隊在摩羅泰島登陸,隻遇到日軍的輕微抵抗。美軍上島後,很快建立了一個空軍前進基地,到10月4日,已有美軍飛機在此起落。在9月15日,尼米茲的中太平洋部隊也突擊了帛硫群島中的佩萊利烏島。由海軍少將羅伊·蓋格斯率領的第3陸海軍戰師一部在該島同日軍展開了為期兩個半月的血戰。最終,美軍經過逐個山洞、逐個山脊、一寸一寸地向前推進,到11月25日才肅清了守敵。由於情報失誤,使這次登陸突襲行動演變成為太平洋戰場最殘酷的島嶼爭奪戰之一。此戰擊斃日軍1萬餘人,美軍亡2000餘人,傷數千人。此間,威爾金森的第3兩棲編隊還於9月17~20日攻占了恩蓋屋島,23日未遇抵抗占領了位於雅浦島以西約160公裏的烏利西環礁島,從而使該環礁島優良的港口成為哈爾西第3艦隊的一個前進基礎。

  為確保挺進菲律賓的戰役首戰告捷,盟軍空軍部隊自10月7日起對日空軍和日防禦部隊進行了航空火力準備。哈爾西第3艦隊的艦載機一馬當先,猛轟了戰區內的日空軍基地,力圖一舉癱瘓日本空軍。

  與此同時,駐守新幾內亞的美第5航空隊和駐守馬裏亞納群島的美第7航空隊也分別攻擊了其航程內的所有日軍基地。

  10月9日~10日,米切爾的第38航空母艦特混編隊北上襲擊了位於衝繩島的日本軍艦及其防禦設施。

  10月11日,第38航空母艦特混編隊南下,再次襲擊了呂宋島北端的阿帕裏地區,隨後又返回台灣近海。

  12日,米切爾出動艦載機約600架襲擊了台灣南部。同一天,駐印度加爾各答的第20航空隊也出動了100架B-29重型轟炸機經中國成都加油後奔襲台灣。這兩次空襲使日本在台灣的空軍部隊遭到嚴重打擊,另有2艘日驅逐艦也被擊成重傷。

  由於被艦船炮火和許多被擊落日機火焰的誤導,日無線電台聲稱取得了一次偉大的海戰勝利。

  哈爾西希望借此機會誘出日聯合艦隊,於是留下1支巡洋艦編隊欺騙日軍,同時命令第38航空母艦特混編隊向東駛入菲律賓海規避、坐等。日本本土的豐田副武果真上當,吃下為他設下的誘餌。他調動了600架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增援台灣,企圖殲滅美航空母艦編隊,但卻撲空。就在此時,哈爾西令第38艦空母艦特混編隊突然殺出,將增援日機半數摧毀。

  此役美軍前後共毀日機650架,擊傷多架,還摧毀了日軍在台灣構築的許多岸防設施。美軍的損失較輕微,隻有2艘驅逐艦被擊成重傷,其它幾艘艦船輕度受傷,另外損失75架飛機。由於在這次戰鬥中日軍航空母艦艦載機飛行員損失嚴重,因此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隨後進行的萊特灣海戰。

  10月14日,由威爾金森率領的美第3兩棲編隊和巴比率領的美第7兩棲編隊,分別在馬裏亞納海域和新幾內亞的荷蘭迪亞附近海域集結,搭載登陸部隊後向萊特灣進發。10月16日,兩支兩棲編隊在萊特灣外海域會合。17日晨,編成一個龐大艦隊的登陸部隊,開始向萊特島啟航。途中,擔負水麵護航任務的是美第7艦隊的海上火力支援群,由奧爾登多夫海軍少將率領,包括6艘戰列艦、5艘重型巡洋艦、4艘輕型巡洋艦和66艘驅逐艦;擔負空中護航任務的是第7艦隊的空中火力支援編隊,由托馬斯·斯普拉格少將指揮,轄16艘護航航空母艦、9艘驅逐艦和1艘護航驅逐艦。在該艦隊的翼側遠方,哈爾西的第3艦隊正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攔截從任何方向出現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這是一支機動性和戰鬥力都很強大的艦隊,其中由米切爾率領的第38航空母艦特混編隊為第3艦隊主力,它包括8艘重型航空母艦、8艘輕型航空母艦、6艘新建造的快速戰列艦、6艘重型巡洋艦、9艘輕型巡洋艦和58艘驅逐艦,擁有艦載機1000餘架。此外,還有4艘潛艇為第3艦隊擔任警戒任務。

  10月20日晨,經過嚴密的偵察和猛烈的火力準備,盟軍拉開了萊特灣地區地麵作戰第二階段的戰役序幕。美第6集團軍編成內的美第10軍和第24軍的4個師分別在聖何塞和杜拉格附近灘頭同時登陸。由於日第16師未做好抗登陸準備,因此美軍在登陸初期隻遇到輕微抵抗。到深夜,已有13.2萬名美軍和近20萬噸物資裝備上陸。此間,日軍唯一一次有威脅的反撲是出動了一小批魚雷轟炸機重創了美重型巡洋艦“檀香山”號。10月21日,美軍開始向島上的塔克洛班推進,守軍仍隻出動小股部隊進行抵抗,意在保存力量固守萊特島首府後麵的山頭。10月22日下午2時,麥克阿瑟在菲律賓總統塞西奧·奧斯梅納的陪同下從登陸艇上涉水上岸。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