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六章 援疆資金推進阿克陶縣雙語教育探析

  黃紹鬆 黎武 陳星 胡正生

  長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水平相對滯後,特別是南疆地區,90%多的學生是少數民族,少數民族群眾和師生漢語水平低,有的甚至根本不懂漢語,很難用國家通用語言進行交流溝通,嚴重影響南疆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同時,漢族幹部群眾和師生懂民語的也不多,對新疆的社會治理能力影響不容小覷。開展“雙語”教育對加強民族交流、促進民族團結、推動各民族發展進度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對阿克陶縣來說,推動“雙語”教育穩步發展,有利於建設平安阿克陶、和諧阿克陶、幸福阿克陶。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江西省安排專項援疆資金並向教育傾斜,在阿克陶縣委、縣政府大力推動下,全縣教育投入不斷加大,教育基礎得到加強,教育資源得到整合,辦學條件得到改善,雙語師資隊伍建設得到加強,雙語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同時也推動了全縣教育的總體水平和質量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阿克陶縣教育事業邁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一、阿克陶縣雙語教育工作基本情況

  (一)阿克陶縣教育分布及雙語教育基本情況

  1.阿克陶及其教育教學工作基本情況。阿克陶縣位於天山與昆侖山交接處的帕米爾高原東麓,塔裏木盆地西緣。總麵積的2.4萬平方公裏,其中,山區麵積2.3萬平方公裏,占總麵積的96.39%;農區麵積872平方公裏,占總麵積3.61%,邊境線長達380千米,屬半農半牧國家級貧困縣。轄15個鄉(鎮、場)、120個行政村,總人口20.5萬人,由維吾爾族、柯爾克孜族、漢族、塔吉克族等13個民族組成,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占96%。截至2014年7月,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89所,其中完全中學2所、職業高中1所、初級中學8所、九年一貫製學校2所、小學76所。學前“雙語”幼兒園62所。在校生44531人,其中少數民族在校生43430人,占在校生的97.5%。學校教職工4712人,其中專任教師4282人。

  從學前教育階段看。截至2014年7月,全縣已建成各類幼兒園62所,其中教育部門辦園47所,組織部主導下的村辦幼兒園14所,社會辦學幼兒園1所。全縣共有幼兒園教職工547人,其中:園長、專任教師360人,占65.8%,具有幼師專業學曆的154人,占28.2%;在園3~6歲幼兒達到7105人,其中縣直1507人,占21.2%,農村5097人,占78.8%。適齡幼兒入園率達92.9%。2013年全縣幼兒園統一實行“模式二”雙語教學。

  從義務教育階段看。目前全縣共有76所小學,2所完全中學、8所初級中學。截至2014年7月,全縣共有小學教師2267人,其中能夠勝任雙語教學的1141人,占53.4%;有普通初中教師1266人,能夠勝任雙語教學教師434人,占34.3%。小學生2.2萬人,初中生9687人。

  從普通高中教育階段看。目前,全縣共有兩所完全中學,普通高中教師288人,能勝任雙語教學96人,占42.1%。截至2014年7月,縣一中有高中在校生2636名、實驗中學有高中在校生425名,全部為少數民族學生,漢族高中生在克州二中就讀。2014年全縣高中畢業生1003人,升入大專學習的學生828人,升學率82.6%。

  2.推行雙語教育采取的基本政策措施。雙語教育是指在少數民族教育教學過程中,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本民族語言文字開展相關課程教學的一種教學形式。有兩種模式:模式一,小學漢語、數學、科學、信息技術,初中漢語、外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高中漢語、外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課程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其他課程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授課。模式二,全部課程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開設民族語文課程;不具備師資條件的學校,體育、音樂、美術課程可以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授課。雙語教師即雙語教育崗位教師,指在少數民族雙語教學班分別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或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進行相關課程教學的教師。主要采取幾種方式推行雙語教育:

  (1)科學選擇雙語教學模式。根據自治區製定的雙語教育發展十年規劃,結合阿克陶縣的實際情況,把握好雙語教育模式,在合理平穩推進雙語教學模式二的同時,牧區鄉(鎮、場)中心小學從小學起始年級開設部分模式一,在農村和邊遠山區按照群眾意願適當保留一些民語普通班。

  一是每年秋季學期開始,凡接受過兩年以上學前雙語教育以及在公辦農村雙語幼兒園就讀的幼兒,達到規定入學年齡的少數民族幼兒,盡可能全部納入小學一年級雙語班學習(條件允許的亦可進入漢語言學校就讀)。接受小學雙語班學習的少數民族畢業生,原則上全部進入初中一年級雙語班學習。

  二是積極推行民漢學生混合編班,鼓勵具備條件的少數民族學生進入漢語授課班學習。對於申請到漢語授課班學習的少數民族學生,要積極創造條件,盡可能接受,滿足學生和家長的意願。

  三是高度重視中小學起始年級雙語班的開班工作。指導學校認真製訂雙語教育工作計劃,充分準備起始年級雙語班所需的教師、教材和教室等辦學條件,確保雙語班的教學質量和效益。

  四是規範辦班有序推進。由於師資、學校布局調整等原因,暫時不具備開辦雙語班條件的,適當保留少數民族語言授課的普通班。對已進入雙語班學段學習的學校和學生要一直堅持走下去,嚴禁走回頭路,以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2)規範化選用雙語教材。根據自治區教育廳2012年下發的《關於進一步提高中小學雙語教育質量的意見》(新教雙〔2012〕9號)的精神,嚴格按照雙語教育兩種模式對教學語言的規定,規範教材的使用,避免出現在模式二教學當中低段使用人教版《語文》教材、高段使用新教版《漢語》教材的現象。同時,積極開展雙語教材培訓工作,促使雙語教師能夠盡快熟悉、理解和使用教材,切實提高雙語教育教學質量。充分發揮“雙語”教研員、骨幹教師積極性,加強對“雙語”教材的研究,從實際出發,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青少年認知特點和成長規律,滿足“雙語”教學工作有序推進。

  (3)在本民族語言文字為主的教學班抓好漢語語文教育。在積極推進雙語教育的同時,按需保留以本民族語言文字為主進行教學的教學班,供學生和家長自主選擇。同時,認真執行教育部製定的《全日製民族中小學漢語課程標準》,把漢語課程作為重要的基礎課程,調整課程設置方案,增加漢語課程課時,使普通高中畢業生達到基本掌握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目標。

  (二)江西省援助克州阿克陶教育情況及成效

  1.基礎設施投入。江西省對口支援的教育援疆項目重點傾斜於雙語教育的發展。2011-2015年江西省對口支援阿克陶縣總援建資金10.2億元,其中教育援疆1.67億元,教育援疆資金所占比例達16.37%。雙語教育投入資金1.07億元,占教育援疆資金的64%,阿克陶一中、阿克陶三中、阿克陶第二小學、阿克陶第三雙語幼兒園、7所農村雙語幼兒園的相繼建成,極大地改善了阿克陶縣雙語教育的硬件條件。

  2.實施“雙百”工程。江西省2008年起每年招收100名克州阿克陶學生到南昌蓮塘一中上高中,內高班畢業生在去年高考中摘得克州理科狀元、克州文科狀元、80%以上達到二本以上分數線。江西省高校每年招錄100名克州阿克陶大學生。

  3.加強雙語教師隊伍建設。一是至2014年選派了40名優秀教師分別在克州二中和阿克陶實驗中學支教;二是2011年和2012年741名未就業大學生赴江西進行為期3年的培訓,未就業大學生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國家通用語言漢語的學習培訓;三是選派三批共140名雙語教師(2011年60名,2012年40名,2013年40名)赴江西進行為期三個月的雙語教學培訓。另外采取安排江西教育專家、名師到阿克陶培訓和上示範課,發揮援疆教師的傳、幫、帶示範帶動作用。

  (三)阿克陶雙語教育的成效

  在阿克陶縣委、縣政府大力推動和江西省的大力支持下,阿克陶縣雙語教育規模逐步擴大,雙語教育條件明顯改善,雙語教師隊伍素質不斷提高,雙語教育體係初步建立。全縣開設“雙語”教學班680個,接受“雙語”教育學生16716名;小學采用模式一的教學班級298個,學生7375名,采用模式二的教學班級290個,學生6373名,接受雙語教育的少數民族學生占少數民族學生總數的73%;初中采用模式一的教學班級76個,學生2285名,采用模式二的教學班級4個,學生95名,接受雙語教育的少數民族學生占少數民族學生總數的27%;高中采用模式一的教學班級12個,學生588名,接受雙語教育的少數民族學生占少數民族學生總數的18%。全縣雙語教師2024名,占全縣教職人員的39.64%。雙語教育工作取得明顯的進展,為普及雙語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存在的困難和薄弱環節及其分析

  在新形勢下,阿克陶縣乃至新疆全區雙語教育工作麵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總體上看,還不能適應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需要,還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高質量雙語教育的要求和期盼。雙語教師數量不足和素質不高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學前和中小學雙語教育條件需要進一步改善,雙語教育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強,雙語教育行為需要進一步規範,雙語教育理論研究需要進一步深入,雙語教育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就阿克陶縣來說,主要存在幾個方麵困難和薄弱環節。

  1.從教育需求來看。主要是學前教育發展還不能滿足社會事業的高速發展。一是縣城幼兒園數量不足,2013年,縣城3~5歲幼兒1285人,原縣城僅有一幼、二幼,學生949人,2013年江西援建的三幼投入使用,雖能緩解幼兒就學壓力,但隨著城鎮化水平的快速發展,縣城公辦幼兒園數量還是不足。二是農村幼兒園發展還麵臨巨大困難,全縣農村3~5歲幼兒有3512人,現在園幼兒6473人,尚有72個村無雙語幼兒園,大部分有雙語幼兒園的村,也僅能保證5歲幼兒入園。三是非教育局舉辦的幼兒園麵臨經費困難、辦園條件差、設施簡陋陳舊等問題。四是幼兒教育專業師資匱乏。很多教師非幼師專業畢業,缺乏幼教專業知識,加之沒有從事幼兒教育的經曆,還不能適應幼兒教育教學工作的要求。

  2.從教師生活條件看。農村牧區生活、學習條件艱苦,存在教師招不來、留不住、教不好的問題。牧區共有學校20所,在校學生3968名,教師672名。學校距離縣城平均在200千米左右,最遠的學校距離縣城400餘千米,山高路遠、麵廣線長,且學校基礎設施及教學設施簡陋,人員集中極為困難,教學物質嚴重缺乏,氣候環境極為惡劣。至今還有3個鄉鎮沒電,中心小學也是幾個教師擠在一間十幾平方米的房間辦公、睡覺、做飯。客觀原因造成牧區學校很難留得住教師,招考教師困難,新招錄的教師到崗率低。一部分教師因不適應環境,通過找關係調動工作崗位、考公務員、辭職等方式,造成學校教師嚴重不足、教師流動性較大的問題。教學水平較高、文化功底紮實,漢語水平較好的特崗教師、高等院校優秀人才、社會招聘老師先後通過不同的方式離開教育教學崗位,甚至一些在內地高等院校招聘的大學生來到後還沒有到達學校就因環境惡劣、氣候不適等原因離開。以上因素導致了牧區學校教師結構極不合理、教師教學水平不高、“雙語”教學推進十分困難、優勢教育資源無法發揮作用的局麵,製約了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

  3.從教育硬件建設來看。基礎設施建設存在政策性資金缺口及拆遷難的問題。一是國家、自治區下達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江西省對口援助項目隻預算了主體建設資金,且單方造價低。未充分考慮阿克陶地質環境複雜,20個小學和90多個教學點大多位於邊遠牧區及山區,海拔高,交通不便,甚至存在無水、無電、無路的情況,發電、運輸成本高,如恰爾龍鄉帕斯瓦提學校、克孜勒陶鄉卡普卡學校等根本無路可走,隻能在無水時從河灘艱難到達。有的一塊紅磚到了邊遠牧區成本達到1.2元,高山惡劣氣候和高原缺氧的氣候條件,人工工資很也高,導致工程單方造價2000~3000元,項目招標價格普遍比援助資金單方造價高,項目建設異常困難。二是援助項目資金預算未涉及附屬工程建設資金,也造成較大的項目資金缺口。一些學校建好後,地麵硬化、道路拓寬、修建圍牆等資金受援方難以落實。三是項目拆遷資金地方配套不夠,或者拆遷工作不力。目前阿克陶縣被征遷群眾要求高、要價高,征遷工作十分困難。據阿克陶縣教育局統計,目前教育項目共缺口資金3449.05萬元。

  另外,雙語教學設備落後。在現有雙語師資情況下,一些雙語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能彌補師資不足的問題,但配置教學設備資金短缺。

  4.從教師隊伍看。一是幼兒教師編製短缺,數量嚴重不足。近幾年阿克陶縣雙語幼兒園建設力度大,一大批雙語幼兒園相繼建成投入使用,但雙語教師的補充速度遠遠跟不上項目建設速度,部分幼兒園建成後麵臨無教師的窘境。幼兒教師尤其是農牧區幼兒教師專業結構不合理,幼兒教育專業畢業的教師所占比例很低。

  二是中小學教師隊伍結構性短缺和整體素質偏低問題依然突出,部分學科教師緊缺,呈現師資數量不足和素質不高並存,教師超、缺編現象並存,地區分布和學科分布不平衡並存,民族分布和城鄉分布不平衡並存的局麵。可以稱之為有數量缺質量,全縣師生比為1:7,而內地一般為1:18.

  三是雙語教師數量不足。據測算,全縣每年需新增中小學教師170~230人,逐年遞減,學前雙語教師80人。符合培訓條件、特別是具備一定漢語基礎的教師越來越少,培訓難度明顯增加,許多少數民族教師不可能通過培訓實現轉型。中小學尤其是農村小學母語非漢語的雙語教師基本無法滿足模式二雙語教學需要,存在漢語教師發音不標準、不能很好地理解課文,不能用漢語組織課堂教學、不能用漢語講解數學問題等現象。雙語教師教學能力亟待提高。

  5.從經費保障來看。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條件,學校公用經費也存在一定的缺口。由於阿克陶縣學校布局較為分散,山區學校和教學點較多,學校食堂工作人員工資是當前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的突出問題,為保障寄宿製學校正常運轉,隻有用公用經費解決。自治區為農村中小學學生劃撥每生每年70元的取暖經費,但因阿克陶縣邊遠山區學校每年9月份至次年5月份就需要燒煤取暖,從而要超標發放山區取暖用煤。

  6.從思想認識來看。一是部分校長、老師對雙語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對抓雙語教育不積極。境內外“三股勢力”向學校滲透的野心從未停止,與學校爭奪青少年的形勢更加嚴峻,特別是地下講經點屢禁不止。少數校長和教師受此思想影響有抵觸情緒。二是受傳統思想和極端宗教思想影響,家長對教育不夠重視,學生學習雙語的積極性也不高。個別鄉鎮學生到校率較低的問題較為嚴重。特別是巴仁鄉等鄉鎮仍然存在學生到校率較低的問題。主要原因是一部分學生隨父母外出經商、務工,長期不在本地;另一部分學生,農閑時到校上課,農忙時在家務農,嚴重影響了學校正常教學管理工作,也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7.從教育質量來看。雙語教育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阿克陶縣采取了一係列措施抓雙語教學,近幾年質量提升明顯,在全州名列前茅,但由於基礎、語言環境的局限,少數民族兒童、青少年雙語學習麵臨巨大困難,加上雙語教師數量不足、素質不高等原因,雙語教學質量問題依然十分突出。

  三、援疆資金推進雙語教育的基本原則和目標

  (一)基本原則

  整合銜接。江西省的援疆資金要與中央、當地政府社會資金整合起來,集中資金辦大事,著力解決雙語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重點工程和項目參照新《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精神足額安排援疆資金不要求當地配套,解決受援地配套難落實問題,避免“半拉子”工程現象。同時,要拾遺補闕,對中央和自治區等未實施領域或支持力度不大而受援地自身難以解決的迫切困難和問題,援疆資金要積極主動介入。

  適當超前。針對特殊的問題要采取超前或特殊的辦法去解決。比如,雙語教師緊缺,而整個教師隊伍人員又多,有的地方超編或滿編。推行雙語教育是千秋大業,關係到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和民族團結,關係到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刻不容緩。李克強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強調,就業是新疆最大的民生問題,而民生牽著民心。積極推進“雙語”教育和職業教育,幫助新疆各族群眾特別是年輕人學好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他們帶來更多發展機遇。要實事求是,積極進取,不等不拖,把握節奏,加快推進。

  突出重點。根據雙語教育規律和阿克陶縣雙語教育推進的實際,從幼兒抓起、從教師抓起,集中雙語教育資源,從學前和低段抓起,逐步推進。建設一支數量和質量滿足雙語教育要求的雙語教師隊伍。

  統籌規劃。推進雙語教育任務重、情況複雜,需要堅持因地製宜、分類指導、分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既要統籌規劃,整體推進,又要分類指導,分步實施;既要立足於推動當前工作,又要著眼於實現長遠目標,循序漸進。同時,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力求實效。把普及雙語教育與提高雙語教育質量緊密結合起來,堅持兩手推進、相互促進,力求實效、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思路和目標

  在中央、自治區和江西多年的支持下,阿克陶縣的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有的基本達到並超過內地水平,今後援疆支持應突出“三個注重”:更加注重如人才培養、引進等軟件建設,更加注重打基礎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隱性績效,更加注重長治久安等長遠發展問題。

  培養包括漢族在內各民族的民漢兼通人才。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實現長治久安的意見》(中發〔2014〕5號)提出“從加強民族交流、促進民族團結、推進各民族發展進步的高度,堅定不移依法推進雙語教育”“建立推動雙語學習的激勵機製,支持少數民族幹部學習國家通用語言,鼓勵漢族幹部學習少數民族語言”。為落實好中央要求,雙語教育既要加大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更重要而又亟待加強的是加大對漢族學生選修民語語文課程,培養更多的民漢兼通的漢族學生,為各行各業培養後備人才隊伍。

  加強公職人員等雙語教育。既要對適齡學生推行雙語教育,又要對相關公職人員、社會人員等加強國家通用語言和民語的學習。醫生、教師是加強交往交流交融活動的重要群體,這兩種職業人才也是更易被群眾接受的人員。在當前形勢下,縣鄉基層應大量增加漢族醫生、教師,並做好民語的學習培訓工作。借鑒近代西方傳教士的經驗,可鼓勵漢族醫生信仰當地宗教,並培養為清真寺伊瑪目(宗教活動主持人)。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雙語教育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到2012年,基本普及少數民族學前兩年雙語教育,接受學前兩年雙語教育的少數民族幼兒占同年齡段少數民族幼兒的85%以上;到2015年,少數民族中小學基本普及雙語教育,接受雙語教育的少數民族中小學生占少數民族中小學生的75%左右,其中義務教育階段達到80%左右;到2020年,接受雙語教育的少數民族中小學生占少數民族中小學生的90%以上,其中義務教育階段達到95%左右。積極探索,不斷推進,構建起各學段相互銜接、各學科相互滲透的具有新疆特色的雙語教育體係,使少數民族高中畢業生基本熟練掌握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本民族語言文字,有條件的還要掌握一門外語。

  四、援疆資金推進雙語教育的主要措施和建議

  按照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努力實現學生成長在學校、生活在學校、學習在學校的目標。

  (一)加大中小學布局調整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資源

  中發〔2014〕5號文件提出:全力支持南疆鞏固義務教育普及成果,提高辦學質量,完善學校設點布局,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重點以鄉鎮為單位,加快農村寄宿製學校標準化建設。

  1.大力支持中小學布局調整。按照全縣鄉鎮適度集中辦學與就近辦學相結合的工作思路,調整中小學布局,在充分考慮人口分布實際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進行調整,牧區所有中小學全部到縣城入學,重點建設好縣三中和小白楊小學,農區調整中小學布局,在玉麥、皮拉勒鄉、巴仁鄉等三個鄉鎮建寄宿製中小學,其他鄉鎮主要安排小學或教學點和幼兒園,全麵布局雙語幼兒園,真正實現學生成長在學校、生活在學校、學習在學校的目標。江西省援疆資金要配合其他資金支持學校布局調整。

  2.足額安排重點項目建設資金。根據2014年6月1日中共中央印發的《關於進一步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實現長治久安的意見》(中發〔2014〕5號)精神,提出“對南疆四地州實行特殊扶持政策”“落實好免除公益性項目地縣兩級地方配套資金政策,免除部分由中央和自治區承擔”。2014年8月31日通過的新《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關於“上級政府在安排專項轉移支付時,不得要求下級政府承擔配套資金”的要求精神,在統籌中央和其他渠道資金的基礎上,江西省援疆資金須補足補齊學校建設需要,盡量不需當地配套資金。同時,既要安排主體工程資金,還要考慮附屬設施建設資金。為體現受援地政府的責任,地方仍要承擔拆遷的資金。

  3.將第三中學擴建部分和學校附屬設施建設納入“十三五”援疆綜合規劃,推動第三中學建設。按照江西援疆2011-2015年綜合規劃,分別建設綜合樓、男生宿舍樓、女生宿舍樓、食堂及浴室等四個主體建築,麵積3.07萬平方米。目前規劃建築麵積達5.5萬平方米。由於種種原因,進展緩慢,目前已建成1.26萬平方米綜合教學樓,共有40間普通教室、各種功能室;男生宿舍樓及女生宿舍樓已完成工程招標,正處於拆遷階段。根據實際需要,第三中學建設項目如沒有中央、自治區或克拉瑪依等援助的情況下,在製定“十三五”援疆綜合規劃時,應將第三中學擴建部分和學校附屬設施建設納入規劃之中,推動學校布局調整。據縣教育局初步測算,除擴建部分外,配套設施需投資1070萬元,其中:教學儀器300萬元,校園硬化420萬元,綠化100萬元,圍牆和大門130萬元,校園網絡化建設120萬元。

  4.將小白楊雙語小學、胡楊雙語小學相關附屬設施建設納入“十三五”援疆綜合規劃。小白楊雙語小學目前即將投入使用,現共有普通教室48間,各種功能室24間,可容納2100名學生。24間功能室所有教學儀器設備已安裝調試完畢。但由於援疆資金中未設計附屬工程建設資金,目前學校隻有主體教學樓投入使用,附屬設施由於資金不足無法實施,缺少硬化資金260萬元,綠化資金60萬元,圍牆及大門資金85萬元。建議將附屬設施資金405萬元列入“十三五”援疆規劃。

  將實驗中學現有校舍改建為“阿克陶縣胡楊雙語小學”,將巴仁鄉、皮拉勒鄉、玉麥鄉較偏遠村的4~6年級的1090名學生和實驗小學超規模的600名學生和目前教育相對薄弱的玉麥鄉加依鐵力克小學、恰格爾小學以及巴仁鄉加依小學、古力巴格小學的1200名學生納入“第三雙語小學”就讀,學校辦學規模可達1800人,教學班達45個,實現吃住在學校的目標。兩學校相關附屬設施建設可納入“十三五”援疆綜合規劃。

  (二)加強雙語教育硬件建設和推動學前教育發展

  根據阿克陶縣實際需要,在建設一批義務教育雙語寄宿製學校和普通高中的基礎上,配合中央、自治區等資金,安排江西省援疆資金配備教學實驗儀器和雙語圖書,完善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著力建設示範幼兒園,推動雙語教育和學前教育發展。

  1.積極發展學前雙語教育。在國家雙語幼兒園建設項目未能覆蓋的地方,根據需要,安排江西省援疆資金改造中小學布局調整閑置的校舍,依托鄉、村小學舉辦雙語幼兒園或學前班。同時在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在江西省援建7個幼兒園的基礎上,安排新建或改擴建一批雙語幼兒園。據縣教育局統計,需安排48所幼兒園,五年內實現全縣所有鄉村全覆蓋。積極開展幼兒園辦園體製改革,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雙語幼兒園,努力形成以公辦幼兒園為主、民辦幼兒園為補充的學前雙語教育體係。

  2.著力建設好教師周轉房。針對新增雙語教師情況,加快農村學校周轉宿舍建設,改善農村學校雙語教師生活條件。

  3.加強雙語教學資源建設。安排援疆資金幫助受援地阿克陶建設幼兒園雙語圖書角和中小學雙語圖書館(室)。

  4.積極推進雙語現代遠程教育。配合中央資金,安排江西省援疆資金,扶持中小學計算機教室項目和“班班通”項目建設,為全縣雙語教學班配備“班班通”設備,實現遠程直播課堂進教室,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優質遠程教育資源。加強新疆教育電視台和新疆教育衛星寬帶網建設,促進電視課程製作和遠程教學研究,開設學前和中小學雙語教育數字頻道。

  (三)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並舉,壯大雙語教師隊伍

  按照增量補充、存量培訓、定向培養、滾動推進的方針,加強雙語教師隊伍建設。其中,采取鼓勵措施引導內地人才來疆教書是緩解雙語教師緊缺所必需,也為南疆民族人口結構優化做貢獻。有更多的漢族同誌掌握民語是新疆,特別是南疆社會治理能力提升的一種重要資源。

  1.培養和引進母語為漢語的雙語教師。針對阿克陶縣符合培訓條件,特別是具備一定漢語基礎的教師越來越少,培訓難度明顯增加,許多少數民族教師不可能通過培訓實現轉型這種情況,要通過多種形式增加母語為漢語的雙語教師。一是培養受援地母語為漢語的雙語教師。二是在內地大量公開招聘漢語教師,進行兩年免費強化培訓合格後上崗。三是在內地師範類學院定向培養學習民語後到阿克陶來教書。中發〔2014〕5號文件明確提出:“新疆雙語教師特崗計劃”向學前教育階段延伸。統一招聘中小學和幼兒園雙語教師,享受當地公辦學校教師同等待遇。三年聘期結束後,考核合格自願留任的,有空編的直接入編,滿編或超編的,納入當地教師隊伍,超編問題通過增加人才儲備編製和自然減員等方式解決,工資納入當地財政統發。

  2.實施“369”工程引進江西人才援疆助教。從2016年起,根據阿克陶縣實際需要,江西可每年專門招聘一批大學畢業生,免費培訓民語兩年合格後,須在疆教書滿三年即可納入江西正式編製教師,工資納入江西財政統發,據個人自願返贛或繼續留疆教書;如在疆教書滿六年的,返贛後可保留在疆的一半邊艱補貼;如滿九年的,返贛後可全額保留在疆邊艱補貼;如願留在克州阿克陶的,編入當地正式教師。

  培訓費納入雙語教師培訓項目,兩年培訓期間參照新疆大學生村官標準給予相應待遇,由援疆資金解決;在疆教書前三年享受當地公辦學校教師同等待遇,由援疆資金解決或根據新疆政策由受援地聘任納入當地財政統發;在疆教書四至九年期間,納入江西省統一組織的援疆教師管理,享受相關待遇。

  教師返贛後新增加的邊艱補貼的70%由援疆資金解決,該塊補貼執行至江西省資金援疆政策結束為止;返贛教師新增邊艱補貼的30%按其隸屬關係由江西各級財政負擔,該塊補貼執行時間至教師本人退休為止。

  對於自願留疆的,每年用援疆資金獎勵相當其半年邊艱補貼用於其自身素質提升,這塊獎勵執行至江西省資金援疆政策結束為止。如存在超編情況,根據當地政策,納入“新疆雙語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工資由當地財政統發或先由援疆資金解決,待其自然減員後納入當地正式編製。

  實行該工程,除培訓費外,如招聘30人,按每人8萬元待遇計算,前五年每年需安排援疆資金240萬元。其後每年援疆資金承擔的部分邊艱補貼不超過50萬元。

  3.加大雙語教師培養和培訓工作力度。摸清教師隊伍情況,合理安排培訓與轉崗。在“十三五”規劃中,增加雙語教師培訓項目、雙語骨幹教師培訓項目,開發建設雙語教師培訓資源庫。每年安排500萬元援疆資金對現有教師進行培訓。

  繼續實施“雙語”教學骨幹赴贛跟班助教培訓。每年繼續派遣若幹名農牧區中小學、幼兒園可塑性強、漢語基礎好、責任心強、可堪大任的雙語教師到江西省跟班學習培訓一個月,按照“按需定學、學以致用”的原則,對培訓教師進行學科課程、班主任管理培訓。

  繼續實施高中“雙語”教學骨幹赴贛跟班聽課培訓。每年由縣實驗中學和縣一中在數理化科目中各派遣若幹名可塑性強、漢語基礎好、責任心強、可堪大任的教師到江西省蓮塘一中跟班聽課培訓一年。

  對受援地母語為漢語的雙語教師,定期免費培訓和學習,使他們掌握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以適應雙語教育的要求。

  4.加大支教力度。根據受援地克州阿克陶需要,擴大江西省教師支教規模。按照省教育廳和克州政府教育共建協議,創建“江西班”品牌,選拔優秀教師,增加支教人數。開展江西省師範院校實習支教活動並不斷擴大支教規模。在大學生誌願服務西部計劃中,擴大大學生赴受援地農村中小學開展雙語教育誌願行動規模。依托江西省對口支援阿克陶縣支教教師的資源優勢,采取講座、理論培訓、專業知識培訓、觀摩示範課、結對幫扶等方式對受援地教師展開培訓。同時,安排專項資金對江西省支教老師和誌願者進行民語培訓,把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提出的“交流交往交融”要求落到實處。

  (四)調動各方積極性,提升雙語教育質量和水平

  1.繼續推行雙語優教優學“十百千”獎勵工程,形成尊師重教促學氛圍,提高雙語教育水平。2014年在全縣實施“江西援疆‘雙語’優教優學‘十百千’獎勵工程”,即:一是每年對全縣普通高考成績前十名的學生進行獎勵;二是每年對“雙語”教學成績優異的一百名教師進行獎勵;三是每年對“雙語”學習成績優秀、品學兼優的一千名中小學生進行獎勵。“十三五”規劃要繼續推行該工程並不斷完善和提高獎勵標準。

  2.推行獎勵政策,鼓勵學生進入雙語班或漢語班學習。從2016年起,初次進入小學一年級或初中一年級模式二教學的雙語班或漢語班學習的適齡學生(不分民族),每人一次性獎勵600元。一人一次,不重複。按每年符合條件的新生入學人數5000計算,需要300萬元。同時,考慮2016年以前已經進入模式二教學的雙語班和漢語班學習的學生,對全縣中小學模式二教學的雙語班和漢語班2016年秋季在校生每人給予一次性獎勵600元。按2014年模式二雙語教育人數6373人計算,需要約400萬元。2016年兩項共計700萬元。2017年起每年僅需前一項資金300萬元。

  3.鼓勵漢族學生學習民語。在培養民漢兼通的少數民族學生的基礎上,大力培養當地民漢兼通的漢族學生,為全縣鄉村基層黨政幹部、醫生、教師,甚至清真寺伊瑪目(宗教活動主持人)等各行各業培養後備人才隊伍。從2016年起,對初次進入初一的漢族學生,如選修民語語文課程,每人一次性獎勵1000元,一人一次,不重複。按全縣每年300人計算,年均需要30萬元。民語語文優秀的,納入雙語優教優學“十百千”工程給予獎勵。

  4.用援疆資金完善雙語教師評價和激勵機製。嚴格實行雙語教師資格製度,把好雙語教師入口關。從2016年起,連續五年對新聘任的母語非漢語的少數民族雙語教師達到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MHK)相應標準的,給予1000元獎勵,每上升一個等級,獎勵1000元。對新聘任的母語為漢語的雙語教師,民語水平等級考試達到相應標準的,也同樣給予1000元獎勵,每上升一個等級,獎勵1000元。建立雙語教師教學能力年度考核機製,按照“十百千雙語教育工程”管理辦法,對若幹考核優秀的給予獎勵。對在學校工作多年、不適應雙語教育工作要求的教師,調離雙語教師崗位。按全縣符合條件的雙語教師2000人測算,起始年2016年需安排援疆資金200萬元。其後年度等級上升人數和新增雙語教師人數都不多,所需援疆資金不會超過50萬元。

  5.將當地宗教教義翻譯為國家通用語言,對少數民族群眾進行國家通用語言掃盲培訓。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從未接受過國家通用語言教育的民族群眾(不包括在校生)進行國家通用語言掃盲培訓。主要方式是把當地大多群眾信仰的宗教教義翻譯為國家通用語言來講授。在阿克陶縣,這類群體約有5萬人,從2016年起,分五年培訓,每年掃盲培訓1萬人,人均培訓費及獎勵費600元。每年費用600萬元,五年總計3000萬元。

  6.用援疆資金激勵各方積極性推動雙語教育發展。推行雙語教育是新疆各級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在當地落實問責製的基礎上,安排援疆資金獎勵全縣各鄉村、單位和相關人員,有利於全縣雙語教育的發展。從2016年起,連續五年,每年安排100萬元對雙語入學率增幅大或者入學率高的鄉村、單位和相關人員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7.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雙語教育的輿論環境。在國家和新疆各地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刊等媒體宣傳推進雙語教育,營造良好輿論環境的同時,從2016年起,連續五年,每年安排200萬元援疆資金支持舉辦雙語教學研討會、雙語口語大賽、雙語教師教學技能競賽等相關活動。同時,安排專項資金,對當地母語為漢語的黨政幹部、醫生等公職人員推行民語學習活動。建立激勵約束機製,在人事等行政強製措施基礎上,適當采取經濟手段,對民語水平等級考試達到相應標準的,給予1000元獎勵,每上升一個等級,獎勵1000元。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和學生,以及母語為漢語的黨政幹部、醫生等公職人員關心、支持、參與雙語教育的積極性。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