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二十年代法國的態勢

  法國雖然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但其國民經濟基礎遭到嚴重破壞。據不完全統計,戰時有1.1萬個工業企業、1500座橋梁、26.5萬所住宅和7500所學校被毀掉,特別是被占領區的工業基礎被摧毀殆盡,共計1340億法朗的商品和財產在戰火中消失了,近150萬人死於這場戰爭,平均每10個法國人中就有1人死在前線。

  盡管法國在戰爭中損失慘重,最富有的北方和東北方遭到嚴重破壞,但是它的戰後恢複工作還是卓有成效的。法國依靠德國戰爭賠款和外國技術,投資80億美元修複了礦井,重建了工廠、公共建築物、商店和住宅,修通了鐵路、公路,疏緩了河道,填平了長達數千英裏的戰壕,治愈了戰爭遺留下來的創傷,整個恢複工程結束於1924年。

  隨後,法國迎來了一個經濟發展時期。1919年法國的工業生產隻及1913年水平的57%,1924年已高出1913年9%,1926年猛增至1913年水平的126%,1929是法國經濟發展的頂峰,1930年勢頭有所減慢,但工業生產仍是1913年水平的140%。

  然而,1929~1933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打斷了法國經濟的發展,使法國陷入了經濟危機的深淵。

  在資本主義國家中,法國卷入世界經濟大危機的時間較晚。1931年秋,巴黎證券交易所的股票暴跌,法國始卷入經濟危機。這一年工業生產下降,失業人數翻了1番,與最好的年份1929年相比,工業生產下降23%,鋼鐵產量下降37%,百人以上機構中的工薪人員減少14%,食品批發價下降12.7%,營業稅下降28%,各種有價證券下降60%。

  在經濟危機的深刻影響下,各種法西斯組織利用人們對政府的不滿情緒,乘機擴大影響,以求發展。其中最活躍、最有影響的是“法蘭西行動”、“愛國青年”、“法蘭西團結”、“法蘭西化”等組織。這些組織成員大多數是大學生和社會青年,他們人數眾多,有很大的煽動性。他們在報端罵街,組織遊行示威,衝擊國家權力機構。他們甚至提出“寧願要希特勒,而不要勃魯姆”。他們的目的是要推翻共和國,建立一個由他們控製的法西斯政權。這些組織得到了壟斷資本家和官僚的支持,擁有大量資金,有的甚至可以獲得武器。

  在這些法西斯組織中,影響最大的是“火十字團”。它於1927年成立,當時是個非政治性的榮譽退伍軍人協會。1931年,弗朗索瓦·德·拉·羅克上校接管該組織後,很快便把它改變成一個反議會的、準軍事性組織。該組織與其他組織一起,在1934年2月6日發動了巴黎武裝暴動。參加暴動的4萬名法西斯分子,有14人被打死,655人被打傷;共和國衛隊方麵死1人,傷1644人。

  對於這次暴動的性質,戰後法國國民議會的一個特別調查委員會認為:“2月6日的暴動是一起反對議會的事件,企圖推翻政權;其意圖是利用群眾暴動,趕走眾議員,占領眾議院,然後在巴黎市政廳宣布成立極權主義政府。示威遊行隊伍向波旁宮的進軍,在一市各區散發的傳單和下達給民族主義幫派組織的命令都可以證明這一點。示威遊行不是自發的,而是精心策劃的真正的暴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法國軍方就開始考慮下一次戰爭的應急措施,其焦點集中於邊境防禦問題上。1920年1月23日,法國陸軍最高軍事委員會在重新建立時就鄭重聲明:法軍必須研究“對國土或海岸線防禦體係的總體編成”。這句話,實際上是日後法國最高統帥部提出和確定構築綿亙防線的基調。

  經過將近10年的研究論證、勘測和設計,1930年1月14日,經參眾兩院批準,法國政府正式頒布了在東北邊境建造防線的法令,並用1929~1931年任陸軍部長的馬奇諾的名字命名,稱馬奇諾防線。同年初,防線主體工程全麵動工,負責施工的是貝拉居將軍主持的築壘地區組織委員會。到1935年底,防線峻工,前後耗時5年有餘。

  馬奇諾防線位於法國的東北部,自隆吉永至貝爾福,全長約390公裏,包括梅斯築壘地域、薩爾泛濫區、勞特爾築壘地域、下萊築壘地域和貝爾福築壘地域,其中尤以梅斯和勞特爾築壘地域的防禦工事最強。在重要地段築有地上和地下工事,沿萊茵河一線設有兩道防禦體係,以適於環形梯次防禦。地上部分為裝甲或鋼筋混凝土的機槍和火炮工事,地下部分築有數層地下室,包括指揮所、體息室、食品儲藏室、彈藥庫、救護所、水電站、通風過濾室等。工事之間由地下暗道相連接,便於人員或車輛機動。整個防線由保障地帶(縱深4~14公裏)和主要防禦地帶(縱深6~8公裏)組成。共構築永備工事約5800個。防線內設有反坦克壕、崖壁、斷崖及金屬和混凝土樁岩等反坦克障礙物。防線前麵有地雷場、金屬樁、木樁鐵絲網、通電鐵絲網等防步兵障礙物。

  馬奇諾防線耗資60~70億法郎。它的建成,使法國人相信他們可以輕易阻擋德軍的進攻。法國軍事學院的一位著名教授肖維諾將軍在1938年明確指出:“在法國,快速的入侵戰爭也稱運動戰已成為曆史……今天防禦力量已成10倍的增強,準備打短期戰爭的國家是去自殺……坦克是給短期戰爭帶來新的回響。他們的缺陷是顯然的……正是連綿的防線折斷了戰鬥的翅膀……對連綿防線的擔憂已組成了和平的因素。”肖維諾根據自己的計算斷言,由於法國整個東北邊境線上(400公裏)有連綿的築壘正麵和擁有必要數量機槍的及時展開的軍隊,將能“遏製德軍3年之久”。不僅如此,法國官方文件還極力宣稱:“為掩護國家領土免受外來入侵而建造的整個永備工事體係,使我們現在就能做到:在隻需動用較少人員的可靠掩護下進行動員;更好地保障我國的大工業區和邊境重鎮;為我軍作戰保證有堅強設備的基地。”

  馬奇諾防線成了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實行消極防禦戰略的基礎,其後法軍製定的一係列作戰計劃均以馬奇諾防線為中心。其中,最為有名的是1933~1935年付諸實施、後來在大戰中為法軍所采用的“D”字作戰計劃。

  “D”字計劃是在甘末林將軍主持下製定的,它的思想核心是陣地防禦。計劃擬製時,法國設想德軍將要像1914年那樣,經過比利時實施主要突擊。因此,計劃規定,集中法國東北戰線左翼聯軍基本兵力,其中包括一些機械化部隊,在德軍入侵比利時時向比利時腹地作遠距離的機動,以便在阿爾貝特運河和戴爾河一線迎擊敵人。由於比利時和荷蘭保持中立,在德軍入侵前與英軍聯合作戰計劃,這就意味著直到德軍發動進攻時,英法聯軍才能進入比利時。

  為配合這一作戰計劃的實施,法國還製定了“布雷達”計劃。該計劃要求集中大部分機動部隊(2個摩步師、2個機械化師和3個機動師)進入荷蘭南部布雷達地區,實施更遠距離的防禦。法國最高統帥部深信,這個計劃為法國的防禦體係增加了深度;同時,遠距離防禦可以遲滯和消耗敵軍的有生力量,從而有利於穩定馬奇諾防線,並把戰場引向國外,既可保護比荷等盟國免遭侵犯,又可保護法國邊境工業區。然而,這個作戰計劃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由於實施遠距離防禦必須進行遠距離機動,而在機動過程中,很難設想英法聯軍肯定不會同德軍發生遭遇戰,而且在馬奇諾線末端與英軍防線間的缺口處,防禦工事特別薄弱,一旦被突破,聯軍後路被敵切斷,其結局是不堪設想的。更為重要的,它摒棄了機動防禦和主動出擊等積極作戰手段,把戰爭的主動權拱手給了對方。所以,這是一項招致兵敗國破的糟糕計劃。

  1930年5月,法國外長白裏安就曾向歐洲27個國家建議,組織以法國為領導的歐洲聯邦,但拒絕邀請蘇聯參加。英國不願看到法國在歐洲事務中唱主角,遂提出組織歐洲合眾國的反建議。德國急於擴軍備戰,不願在行動上受約束,它既不接受法國的建議,也不同意英國的建議。意大利持折衷意見,即推遲建立集體安全體係,結果使法國的建議落空。

  法國1930年6月30日把它的最後一批軍隊撤出德國的萊茵蘭,這一做法也許是得不償失的。法國比凡爾賽和約規定的日期提前5年撤出軍隊。這主要應歸功於德國的外交部長古斯塔夫·斯特列斯曼,他是一位談判能手。法國從這一行動中,將會得到什麽好處現在尚不清楚。法軍駐在萊茵蘭是為了保證德國遵守凡爾賽和約,不再重新武裝。德國人一直在反對占領軍,但是現在他們被不斷增長的失業率和政治上的不穩定弄得惶惶不安,他們對法國的提前撤軍不見得會表示感謝。法國軍隊一走,德國就不得不向萊茵河左岸派遣部隊。德國還必須尊重萊茵河以東30英裏的非軍事區。這是凡爾賽和約原文所規定的,並且由德國在洛迦諾加以確認。負責監督占領的法國高級專員保爾·蒂拉德受到外交部的祝賀。

  §§第六章 日本法西斯的興起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