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918年11月11日,寂靜降臨歐洲戰場,猶如薄霧籠罩一切。早晨5點,德國人簽署了停戰協定,6小時後停火生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了。

  這場帝國主義戰爭以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王儲被刺殺為導火索,曆時4年又3個月。大戰的主要戰場在歐洲,波及亞洲、太平洋領域,先後有35個國家和地區參戰,約占當時世界人口2/3的15億人被卷入戰爭。雙方動員軍隊達6503萬餘人,戰爭中損失3750萬餘人,其中陣亡853萬餘人;另外平民死亡1261.8萬人。雙方直接用於戰爭的費用達1863億多美元,各交戰國經濟損失總計約2700億美元。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損失都占首位。

  德國是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由於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它的工業產量在1910年即已超過英法兩個老牌帝國主義國家而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它在世界工業總產量中的比重,從1870年的13.2%上升到1913年的15.7%;同期在世界貿易總額中的比重從9.7%上升到12.6%,僅次於英國,也居世界第二位。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向帝國主義過渡,德國從19世紀80年代起瘋狂進行對外擴張。1914年,德國殖民地麵積達到290萬平方公裏,人口1230萬人,但還不及英國殖民地麵積的1/11和法國殖民地麵積的1/3.它不惜訴諸戰爭,以武力重新瓜分世界,奪取世界霸權。

  1919年4月28日,巴黎和會通過了《凡爾賽和約》,其中1-26條為《國際聯盟盟約》,標誌著國際聯盟的正式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1918年,交戰雙方經過3年多激戰,人員傷亡和物資消耗極大。戰局互有勝負,相持不下。此時,蘇維埃俄國退出戰爭,美國遠征軍尚在大量組建訓練之中。德軍統帥部力圖抓住擺脫兩線作戰困境和大批增援美軍尚未到達歐洲的時機,在西線發動決定性的進攻,在1918年夏季之前打敗英法聯軍,奪取戰爭勝利。德軍在西線共集結194個師,編成4個集團軍群,總兵力約400萬人,擁有火炮5000餘門,飛機3000架,坦克近200輛。與之相對抗的西線協約國軍隊,有186個師,分屬於法國和比利時的4個集團軍群及英國遠征軍,總兵力500萬人,火炮1.6萬餘門,飛機3800多架,坦克800輛。稍後美國遠征軍大批抵達歐洲,有14個師55萬人參加夏季作戰。自3月至9月雙方進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規模最大的一係列進攻和反攻戰役。

  德軍從1918年3月21日至7月17日,先後發起5次大規模進攻戰役。這幾次戰役雖然給了英法聯軍以沉重打擊,攻占大片土地,再度迫近巴黎,但德軍並未實現各次戰役的預期目標,在協約國軍頑強抵抗下被迫停止進攻。其新占領地區形成3個巨大突出部,使戰線拉長,給協約國軍隊實施反攻提供了條件。經過這5次進攻,德軍折兵百萬,兵源枯竭。1918年夏季每月需要補充16萬兵員。實際隻能拚湊到6萬人。它再也無力發動新的攻勢了。

  另一方麵,增援美軍大批到達,雙方兵力對比發生了更加有利於協約國軍的變化。從7月18日起,協約國軍隊轉入反攻,接連發動3次戰役。至9月15日,已消除3個突出部,將德軍逐回其春季攻勢出發地,牢牢掌握了戰略主動權。1918年9月26日,協約國軍隊在西線向德軍發起總攻。德軍全線潰退,敗局已定。

  與此同時,在巴爾幹戰場,協約國軍隊於9月15日向保加利亞軍發動進攻。保加利亞在9月29日投降。在中近東戰場,英軍在10月1日占領大馬士革,大敗土耳其軍,相繼占領巴勒斯坦、敘利亞全境和美索不達米亞,迫使土耳其於10月30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在意大利戰場,意軍於10月24日向奧軍發起進攻。幾天後奧軍全麵崩潰。奧匈政府於27日向協約國求和。10月28日,奧匈境內各被壓迫民族掀起民族革命浪潮。維也納爆發總罷工和遊行示威,要求奧皇退位。11月3日,已經瓦解的奧匈帝國投降,與意大利簽訂停戰協定。

  德國的崩潰是必然結果。它缺乏人力,最後一次征兵把14歲的孩子和60多歲的老人都征去了。由於海上封鎖,糧食和給養用完了。11月3日,德國開始了“十一月革命”,布爾什維克和自由派製造的國內動亂震憾了政府。11月9日,德皇也倉促逃往荷蘭。

  11月8日,天主教中間派首腦馬塞厄斯·埃爾茨貝格爾率領其他的德國代表來到貢比涅的協約國司令部外的一個地點。他們會見了協約國聯軍總司令福煦元帥,他用兩天時間考慮了投降要求:德國須交出重炮和飛機,5000輛卡車,5000輛火車頭和1.5萬節車廂;大型軍艦和大多數潛水艇要停泊在各協約國港口,駐紮在奧匈帝國、羅馬尼亞、土耳其和俄國的德國軍隊必須立即撤出;萊茵河西部領土上的軍隊必須撤走。

  埃爾茨貝格爾和他的同胞們同意這些條件。停戰協定在法國東北部貢比涅森林的雷道車站簽署。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同盟國與協約國兩個軍事集團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勢力範圍、爭奪世界霸權而進行的一場全球規模的戰爭。戰爭的結局是同盟國集團的徹底失敗,協約國集團付出極大代價而獲勝。

  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集團由德意誌帝國、奧匈帝國、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和保加利亞王國所組成,同盟國集團全麵潰敗。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集團由30多個國家和地區組成,協約國集團為取得大戰的勝利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隻有美國和日本掠獲不少實際利益。

  這場帝國主義戰爭,無論是從同盟國方麵講,還是從協約國方麵講,都意味著帝國主義的衰落,國際關係發生新的變化。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