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折

  (駕一行下了)(淨、旦說計了)(駕上雲)(奏住)(駕雲了)(申生、重耳哭住)(駕一行上)(旦與申生祭食,藥死神獒了)(重耳走下)(回奏了)(駕雲了)(正末扮閹官托砌末上,雲)自家六宮大使王安,奉官裏聖旨、皇後懿旨,齎三般朝典。將東宮太子賜死。想人生冤枉,何處伸訴!(唱)

  “南呂”“一枝花”致令得申生遭罪囚,逼臨得重耳私奔走。雖然是驪皇後生嫉妒,哎,你個晉大子也合問緣由。您肯分解個恩仇,賜朝典他甘心受,料東宮一命休。則是刎頸交傷身,難不了這短劍白練藥酒。

  “梁州第七”前家兒功番成罪累,後堯婆恩變為仇。從古至今,前家後繼從來有,似這驪後一計,國舅鋪謀,暗存著燕侶鶯儔,可持請佃他鳳閣龍樓。送的個前家兒惹罪遭殃,搬得個親夫主出乖弄醜,都是後堯婆私事公仇。國舅、太後,君王行兩三遍題名兒奏,著自家自等候。交武士金瓜列在我這腦背後,我如何不敢承頭?

  (天臣雲了)(聽了)(太子雲了)(正末唱)

  “牧羊關”將太子待放來如何放?教太子待走來如何走?臣若壞了太子嗬,教這潑宮奴萬載名留。若不教太子短劍下身亡,微臣便索金瓜下命休。太子今日青天上遭罪死,若黃泉下不可結冤仇。(太子雲了)(正末唱)那壁是聖旨難推怨,微臣這壁官差不自由。

  (正末做待著尋思了,雲)自至宮中,誰會害人性命?(唱)

  “四塊玉”我從來是個奉善人,那裏有殺人的手?竹節也似聖旨催怎敢遲留!至如東宮合死嗬,也不合教這明晃晃短劍下亡。(覷砌末,雲)若要個完全的屍首,(唱)則合教這長挽挽白練休,(覷砌末,雲)太子嗬。(唱)你能可眼睜睜服藥酒?

  (使臣上,雲)(正末雲)臣不知太子有何罪犯,官裏與皇後有這般冤恨。(太子說關子了)(正末聽住)(唱)

  “罵玉郎”聽太子從頭兒說開無虛謬,元來是爭社稷結冤仇。則是這三人定的計策,臣也都參透。是君王傳的聖旨,驪後定的見識,是賊子施的機彀。

  (淨雲了)(正末慌聽了)(唱)

  “感皇恩”呀,唬的我魂魄悠悠,不提防有人隨後。嗨,太子命難逃,微臣也身難躲,那賊漢怒難收。(太子雲了)(正末唱)都是賊子奏,奏得您繼母焦,焦得您父王愁。

  (太子雲了)(正末唱)

  “采茶歌”你道他下場頭,怎幹休?太子嗬,則除你一心分破帝王憂。古往今來雖是有,冤冤相報何時休!

  (使臣上,雲)天臣言者差矣。(正末唱)

  “牧羊關”他父親牽腸肚,咱兩個可費口?他子父母更歹殺嗬痛關著骨肉,待將他摘膽剜心,怎做的不傷懷袖?觸突著皇後合依平論,冒突著天子何問緣由。傷毒著宮婢非為罪。藥殺神獒直甚狗!

  “尾”你今日道屠殺他這太子不怕難合,(帶雲)上天生我,上天死我,君王何不可。(唱)我怕甚伏侍君正不到頭。哎,眾公卿,眾宰侯,別人有家私不能勾,有妻男不能守,有功名不能就。宰輔臣僚冒支請受,臣道君昏怎生不奏?驪後心毒,獻公出醜。殺的是玉葉金枝,有好榆柳,將鳳子龍孫,不如豬狗。你等蒼生,真乃禽獸。我已過三十不為夭壽,為主忠心,死而甘受。我博一個萬載青名,煞強如教萬民咒。(帶雲)我如今棄了身,棄了命,便死身亡。(唱)問甚您鋼刀下爛朽!(帶雲)割舍了訛言課語,抗敕違宣,(唱)怕甚末金瓜下碎首!(帶雲)既為臣子,怎敢將主所殺。我將這行仁慈、有道理、忒忠孝的申生,我委實下不得手!

  (外雲住)(申生自刎了)(駕一行上)(淨奏住)(下)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雜劇第二卷(三)

    作者:關漢卿等  

    經典名著 【已完結】

    關漢卿雜劇的劇場性和語言藝術:1.在創作劇本時,注意盡快“入戲” ,聚焦 到主要的戲劇矛盾上,從而迅速引起觀眾看戲的興趣。2.很注意處理戲劇衝突的節奏,注意...

  • 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雜劇第二卷(五)

    作者:關漢卿等  

    經典名著 【已完結】

    關漢卿雜劇的劇場性和語言藝術:1.在創作劇本時,注意盡快“入戲” ,聚焦 到主要的戲劇矛盾上,從而迅速引起觀眾看戲的興趣。2.很注意處理戲劇衝突的節奏,注意...

  • 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雜劇第二卷(四)

    作者:關漢卿等  

    經典名著 【已完結】

    關漢卿雜劇的劇場性和語言藝術:1.在創作劇本時,注意盡快“入戲” ,聚焦 到主要的戲劇矛盾上,從而迅速引起觀眾看戲的興趣。2.很注意處理戲劇衝突的節奏,注意...

  • 貞觀政要

    作者:(唐)吳兢撰  

    經典名著 【已完結】

    《貞觀政要》是一部政論性的史書。這部書以記言為主,所記基本上是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與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關於施政問題的對話以及一些大臣的諫議和勸諫奏疏。此外也記載了一些政治、經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