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三章 藥王孫思邈

  孫思邈是我國唐代偉大的醫藥學家、養生學家和思想家,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孫原村)人。曆史上,被人們尊為“藥王”。

  公元581年,孫思邈出生在陝西華源縣孫家源村。他的父親是個木匠。家裏主要靠父親的手藝維持生活,談不上富裕,但吃飯是不用發愁的。

  孫家源村水土不好,得病的人很多。村裏的婦女大部分患有大脖子病。小孩子們身體都不好:脖子短,身材矮小,還有很多孩子是傻子。孫木匠有“雀目眼病”。也就是夜盲症,一到天黑就看不見東西。小思邈的母親也有“大脖子病”。小思邈從出生就體弱,今天這病好了,明天那病又來了,一天到晚吃藥,像個小藥罐子。

  孫木匠為了給小思邈治病,不惜變賣了所有的家當。可是舊病剛好,新病又來了。後來本地的張七伯,用土辦法開了方子,配了幾副中草藥,一文錢沒有花,小思邈的病就好了。

  小思邈逐漸地長大了,一天,父親問他:“思邈,你長大要幹什麽呀?”

  思邈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我長大以後,要當一名郎中,給母親治好大脖子病,給父親治好雀目眼病。”

  孫木匠聽了很欣慰。於是下決心節衣縮食,省錢給兒子當學費。

  在學堂裏,小思邈用功讀書,一天能背誦一千字的文章,經常受到先生的誇獎。

  有一天,張七伯請孫木匠去做藥櫃,小思邈也要一起去。到了張七伯的家裏,他看到院子裏到處晾曬著各種藥材。小思邈好奇得不得了。他向張七伯問這問那,指著一束白色的藥材問七伯:“這是什麽藥?”

  張七伯回答說“這是白頭翁的根,草稈和葉子上都有白色的長毛。”

  小思邈又問:“有一種像烏鴉頭一樣的塊莖,叫什麽名字?”

  七伯說:“那叫烏頭。”

  於是,小思邈天真地說:“我知道了,藥名是按藥材的模樣取的,是嗎?”

  張七伯說:“不一定啊,迎春花、夏枯草、秋海棠等是根據它們開花、枯萎的時間取名;而青蒿、黃連是按顏色取名;甘草、酸梅、五味子是按味道取名……小思邈勤學好問,喜歡動腦筋想問題、捉問題,長大一定是有出息,能做大事的。”

  孫思邈立誌學醫,十五歲那年,他就背著背篼兒跟張七伯進山采藥了。張七伯能從雜草中間找到所需要的草藥材。孫思邈認真地向張七伯學。張七伯也總是耐心地教他。為了教他,七伯爬到很高的地方,指著一株藥草:

  “看,這就是治咳嗽的特效藥——貝母。”

  思邈問道:“七伯,你爬這麽高害怕不害怕?”

  張七伯十分坦率地說:“我第一次登懸崖,嚇得心咕咚咕咚地跳,慢慢膽子就大了,爬山爬多了也就不害怕了。”

  思邈又問七伯:“珍貴的、稀有的藥材是不是部長在懸崖峭壁的石頭縫裏呢?”

  張七伯說:“不,不一定,越是陰暗的、潮濕的、人們不容易到達的地方,越有珍貴的藥材生長著。采藥的人要不怕危險、不怕辛苦,舍得走遠路,才能采到好藥材啊。”

  “究竟什麽樣的藥材是好藥材呢?”思邈打破砂鍋問到底。

  張七伯告訴他:“所謂好藥材,一是很難找到,一是要對症,能治好病,就是好藥材。有一種好藥材叫‘小草’,又名‘遠誌’。它能安神,又能化痰,藥效極好,藥到病除。希望你要像它一樣!”

  張七伯看到思邈用心學習;又肯鑽研,將來會成大器,就拿了一本書給他,說:“這本《黃帝內經》是十分重要的醫學書,你拿去認真地讀,好好鑽研,會對你有幫助的,這點錢,拿去買紙墨筆硯吧……”

  後來孫思邈精心鑽研醫學,又拜名醫為師,在十八歲的時候,已能獨立行醫。二十歲成為名揚京城的醫界奇才。

  他對古典醫學有深刻的研究,對民間驗方十分重視,一生致力於醫學臨床研究孫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多次推卻做官召請,周宣帝時,征召他為國子博士,唐太宗欲授予爵位,唐高宗欲拜諫議大夫,卻固辭不受,一心致力於醫學。孫思邈畢生勤於著書,晚年隱居於陝西耀縣五台山(藥王山)專心土著,直至白首之年,未曾釋卷。一生著書八十多種,其中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影響最大,兩部巨著60卷,藥方論6500首,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臨床實用百科全書。

  孫思邈一生致力於藥物研究,曾到過峨眉山、終南山、江州,後隱居太白山等地,邊行醫,邊采集中藥,邊臨床試驗,對內、外、婦、兒、五官、針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項成果開創了我國醫藥學史上的先河,特別是論述醫德思想、倡導婦科、兒科、針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的,是繼張仲景之後又一位全麵研究中醫藥係統的先驅者,為祖國的中醫發展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功德。

  孫思邈醫德高尚,他認為,醫生須以解除病人痛苦為唯一職責,其他則“無欲無求”。他身體力行對病人一視同仁,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畢生精力實現了自己的醫德思想,是我國醫德思想的創始人,被西方稱之為“醫學論之父”,也是與希波克拉底齊名的世界三大醫德名人之一。

  孫思邈是中華醫學發展先河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星,在中外醫學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功勳,千餘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評價和崇拜。唐太宗李世民讚孫思邈“鑿開徑路,名魁大醫。羽翼三聖,調和四時。降龍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師”。宋徽宗敕封其為“妙應真人”,且被後世尊稱為“藥王”。現今我國各地都有他的紀念詞堂。其故裏現存有他的誕生遺址、幼讀遺址、藥王墓、孫氏塋國及藥王碑苑,更有宏偉壯觀的藥王紀念中心——藥王祠堂,每年農曆二月二日開展規模宏大的藥王——孫思邈文化節紀念活動。平時更有日本、台灣、香港等各地的遊客絡繹不絕於此。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