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金冠雄鷹頂飾

  兩千多年前,在茫茫的蒙古草原地區,活躍著一支強悍勇猛的匈奴遊牧民族。據《史記·匈奴列傳》等史籍記載,匈奴族的早期活動地域在大漠以南的鄂爾多斯、河套及陰山一帶。鄂爾多斯及其周圍地區成為匈奴族形成和發展的中心地區。匈奴族流行以動物紋為特征的青銅藝術品,尤以鄂爾多斯的考古發現最為著名,通常被人們稱為“鄂爾多斯式青銅器”。這種動物紋工藝品,在世界藝術史上也享有盛名。

  1972年,地處鄂爾多斯高原上的內蒙古自治區杭錦旗河魯柴登,發現了兩座匈奴古墓,出土了一批極為珍貴的金銀器,共200多件。這是迄今為止最為珍貴的匈奴王遺物,在我國匈奴族考古史上是罕見的。

  鷹形金冠飾是匈奴遺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藝術珍品。它由鷹形金冠頂和金冠帶兩部分組成。冠頂高7.3厘米,冠帶周長60厘米,共重1394克。現為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所珍藏。

  鷹形金冠頂下部用圓形厚金片錘打成半球形,表麵從中間四等分為夾角90°的扇形,其上浮雕狼和羊對臥的紋飾,前後左右互相對稱,狼四肢屈曲前伸,羊角卷曲處鏤空,前肢屈膝,後肢被狼咬住作反轉狀。半球體的冠頂上站立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雄鷹作俯視狀,用金片製成,中空。鷹身及雙翅有羽毛狀紋飾。鷹頭和頸部分別用兩塊鬆綠石配製,頭頸之間有一聯珠紋金飾件,形似項鏈。鷹鼻內插入金絲,通過頸部與腹下相連,使頭、頸等可以左右搖動。鷹尾插入身後體內,以金絲連接,並能左右擺動。整個冠飾構成了雄鷹俯視狼羊咬鬥的搏鬥畫麵。

  金冠帶由三條半圓形金帶組成。冠帶前部有上下兩條、中間及其末端之間均有榫卯插合連接,並與冠帶後邊的一條金帶榫接成圈。冠帶左右兩側靠近人耳部分,正好是金帶的末端,它們分別浮雕有臥虎、盤角羊和臥馬圖案。其他的主體部分飾繩索紋。

  這套金冠飾是中國迄今發現的唯一的“胡冠”。鷹形冠頂傲立的雄鷹張爪展翅,下踏狼羊博鬥圖案,這是十分典型的“鄂爾多斯式青銅器”流行紋樣。冠頂與冠帶間原有絲織品或皮製品聯結,如今都已隨著歲月消失殆盡。傲立的雄鷹采用圓雕誇張的手法,突出呈內鉤狀的鋒利鷹啄,以表現其凶猛。浮雕圖案中,動物各部位比例誇張,特征刻劃細賦,張口露齒的虎、巨角盤卷的羊,低首臥伏的馬,都十分生動。整個冠飾富於氣勢。這件冠飾在製作時采用了包括範鑄、錘、鐫鏤、抽絲、編、鑲嵌等多種工藝,足以代表戰國晚期匈奴王室金細工藝的技術水平和藝術造詣。這件金冠飾從藝術構思到製作工藝,都達到了精工嫻熟的程度,反映出當時匈奴族的手工業生產水平。

  各種題材的動物紋,是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生活實踐的結晶。馬、羊、鷹、狼均是草原民族狩獵生活中的常見動物。整個金冠飾充滿了濃鬱的草原氣息,表現了匈奴民族勇敢強悍的性格以及對英武善狩的崇拜,它從一個側麵反映出北方草原民族的經濟生活和文化藝術。

  自戰國趙武靈王效胡服騎射以後,胡冠傳入中原,並將冠上的雄鷹改為曷鳥尾,即赤雉長尾。這種冠飾應是武官所服,我們在唐代武士俑中尚可找到這種冠飾。匈奴王都是能征善戰的武將,可見這種鷹形冠應是匈奴王或酋長用的冠飾。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