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半坡尖底瓶

  尖底瓶,大腹便便,小口尖底,形體怪誕。每逢看到它,就令人想起那半坡姑娘來。

  在西安城東、渭河之濱,有處古老的居民區——半坡遺址。那是六、七千年前創造了仰韶文化的黃河流域先民的一處聚居區。本世紀五十年代被發現,現已被避為一處別具風格的半坡博物館。博物館內中央,有一池碧水,池中有小山,山上塑有一位正在汲水的姑娘。她腕戴陶環,身著麻布裙衫,手中就提著這樣一個大腹便便的雙耳尖底瓶。她正欲汲水,可又怕驚跑了水中的魚兒。這位半坡姑娘就是那女性倍受尊崇時代的象征,而那尖底瓶也正是那時代文化的傑作。

  這種汲水尖底瓶,腹大底尖,空瓶放置的時代是傾斜的;懸於水麵,受水浮力,即傾倒注水。水至半瓶,重心下移,瓶身就自動端正,浮於水中。若注滿水,瓶身就覆沒於水中。說到這裏,不禁令人想起孔子到魯廟參觀的故事來。

  一次,孔子到魯桓公廟參觀,見一欹器(即傾斜放置著的陶器),不知其名,遂問守廟人。答是宥坐之器(即放在座側以示勸戒之器)。孔子說:“聽說這宥坐之器,虛則欹(傾斜)、中則正、滿則覆(傾沒),果真如此嗎?”遂讓弟子們取水來試驗,果然如此。孔子感慨地說:“正如古語說的,‘滿招損,謙受益’呀!”

  魯廟裏的欹器,當然早

  已失傳了。漢代張衡、南朝祖衝之等許多古代科學家都研製過。可是,他們的作品也未能保存至今。令人驚異的是,我們今天所見半坡遺址出土的尖底瓶,與孔子所見之欹器竟有著如此驚人的相似之處。

  這種雙耳尖底瓶,原為先民汲水之器,何時始成為勸戒之物,不得而知。相傳,早在三皇五帝時就有了勸戒之器。在夏代,與夏禹同時的伯益就講過“滿招損,謙受益”的古老格言。在殷代,甲骨文中就出現了“欹”字。但是直到春秋時期,人們對此仍感到陌生,以致於連博學多才的孔子也是請教了守廟老人方知其名的。

  八十年代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一座盛唐墓中,發現一橫排六幅壁畫。中間四幅畫是四個自勵德操的人物。左邊一幅畫一欹器,右邊一幅畫一撲滿,旁有一捆草,一卷絲。這畫生動地再現了古代以器勵態的風習。

  這種以器物勵態的古風,可以說是後世以座右銘為戒風習的濫觴,其特點是以物示喻,有器而無銘。大約在戰國時代,青銅銘文中始出現勸戒文字,至秦漢銘物申鑒之風始盛。其特點是銘刻於器,銘文都是以物為喻,隱含鑒戒。東漢時,文學家崔瑗始創座右銘,其特點是書銘為戒,有銘文而無器物,當然也是不用比喻,而是直陳鑒戒之辭,與今世之座右銘已全然無異。追根溯源,可以說,座右銘之祖原為半坡姑娘用以汲水的那種小口尖底瓶。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