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引子

  在秦始皇時代,華夏人的天下概念,還局限在以中原為中心的四海之內,手中握有中原,大概便可自稱握有天下了。可當秦始皇征服天下,並最終征服了天下時,發現還有一個博大的天下和生活於這個天下的人,正在威脅著秦家天下的安寧。這便是馳騁於北方和西北遼闊大地的馬背民族匈奴。他們來如閃電,去如疾風,來時山河崩摧,去時天地失色。防之,萬裏疆域,防不勝防;追之,馬如風快,轉眼,渺不可尋。

  這是比六國任何一國都強大,都難對付的敵人,大秦王朝可否如願一世二世,萬世不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擋得住來自於草原的鐵騎。其實,秦始皇在以傾國之力掃滅六國時,一隻眼就一直在緊盯著北麵和身後的蠢蠢欲動的敵人,隻是四海不靖,無力他顧罷了。

  終於,“六王畢,四海一”(1),六國的旗幟踩在了秦國將士的腳下,六國的子女玉帛成了秦國將士的戰利品,六國的城池土地成了秦國治下的郡縣。統一六國後,秦始皇的目光自然轉向了眼前最危險的敵人,即“天下”之外的匈奴鐵騎。

  什麽是對付騎兵的最有效武器?冷兵器時代,騎兵之難以對付在於它的速度,用城堡減緩它,擋住它,從而製服它,殲滅它,是上上之策。中原人喜的是安土重遷,修造城池堡障以守護家園是其所長。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於此展現無遺,他要用一條空前絕後的城牆,將大秦帝國圍起來,把自己的和留給子孫的江山圍起來。東邊是大海,南邊是大海,北邊和西邊是堅不可摧的城牆,而主要的敵人來自西邊和北邊。他也許還不大明白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這個道理,再說,在內部,亂人心的書也焚了,愛思考愛說話的儒也坑了,書同文了,車同軌了,貨幣也統一了,天下隻剩一個腦袋想事了,隻剩一張嘴發號施令了,真的天下一統了,再用人造的長城和天然的大海四麵一圍,真個是江山一統,萬世不易。

  秦始皇選擇了長城,長城選擇了蒙恬。幾世征戰,大秦帝國鍛煉出了無數的精兵猛將,但對蒙氏一族始終另眼相看。可以說,秦始皇得以滅六國盡得天下,蒙氏居功至偉。蒙恬是蒙驁的孫子,蒙驁是齊國人,在秦昭王時棄齊投秦,官至上卿。秦莊襄王元年,蒙驁為秦將,一戰伐韓,取其要地成皋、滎陽,成為秦的三川郡;再戰攻趙,奪其三十七城;三戰再伐韓,取其二十城,成為秦的東郡。蒙驁之子蒙武在做裨將軍時,協助大將王翦攻楚,大獲全勝,殺其大將項燕,第二年再攻楚,一戰滅楚,楚王成其俘虜。蒙恬是因為家世一躍而為統軍將領的,但將門虎子,一出手,便有乃祖乃父之風。齊是六國最後一個滅亡的,蒙恬舉兵大進,一鼓而下,他一下子因功衝到了內史的高位。中原沒仗可打了,秦始皇看中了他的忠勇和將才,把鞏固邊防這樣一個大差事交給了他,使其統兵三十萬北逐戎狄。六國滅後,三十萬精兵,幾乎是秦帝國的主力,可見秦始皇對蒙恬是多麽的信任和倚重。蒙恬也毫不含糊,如願將匈奴逐出了黃河以南。為一勞永逸,蒙恬又指揮軍民修築長城,《史記·蒙恬列傳》說:

  “因地形,用製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裏。於是渡河,據陽山,逶蛇而北。暴師於外十餘年,居上郡。是時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寵蒙氏,信任賢之。而親近蒙毅(蒙恬之弟),位至上卿,出則參乘,入則禦前。恬任外事而毅常為內謀,名為忠信,故雖諸將相莫敢與之爭焉。”

  我們現在說的是蘭州城的初建問題,勾扯起這麽多前朝故事,似乎與主題無關。實則非也。任何曆史事件的發生,從來都不是空穴來風,而在封建時代,一個人要成就一番功業,與當朝帝王的支持是分不開的。這就是如前所說,秦始皇選擇了長城,長城選擇了蒙恬。這裏還要再加一句:秦始皇在選擇長城的同時,也選擇了蒙恬。始皇駕崩後,秦二世派使者去殺蒙恬,蒙恬感到滿肚子委屈,《史記》寫道:

  “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於天,無過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當死矣。起臨洮屬之遼東,城塹萬餘裏,此其中不能絕地脈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藥自殺。

  蒙恬將自己的人生悲劇歸之於因築長城而破壞了地脈所致,在今人看來,可笑亦複可悲,但卻讓人笑,笑不出來,並且不道德,悲,亦無從悲。好在蒙恬冤死了,長城留下了,連同蒙恬的知遇者秦始皇成了難以一言說清的複雜人物,所謂:萬裏長城今猶在,唯獨不見秦始皇。連光照千秋的史學巨匠司馬遷在評價蒙恬時也用了這樣的語言:

  “吾適北邊,自直道歸,行觀蒙恬所為秦築長城亭障,塹山堙穀,通直道,固輕百姓力矣。夫秦初滅諸候,天下之心未定,痍傷者未療,而恬為名將,不以此時強諫,振百姓之急,養老存孤,務修眾庶之和,而阿意興功,此其兄弟遇誅,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脈哉?”

  司馬遷似乎在說,修長城是應該的,但修得急了點,大亂過後,百姓元氣未複,像古書上常說的是:殘民以逞。而蒙恬一味邀功,終致兄弟覆滅,“不亦宜乎”,倒是活該了。唐司馬貞在為《史記·蒙恬列傳》所作的“索隱述讚”中說了幾句公道話:

  “蒙氏秦將,內史忠賢。長城首築,萬裏安邊。趙高矯製,扶蘇死焉。絕地何罪?勞人是愆。呼天欲訴,三代良然。”

  無論怎麽說,死者長已矣,長城也成了中華民族永遠的象征,成了人類的一大奇跡,而建功立業創造奇跡,是要付出成本的,無論在當時,或者後來。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說,成本與收益是成正比的。當然,零成本大收益,或小成本高回報,是人們的渴望。但也隻是渴望而已。秦的短命,蒙恬的橫死,長城是其付出的成本之一,而實際的回報,精神的回報,則綿延了他們身後的幾千年,直到現在,還有將來。比如,我們蘭州人,從秦朝開始,就有了自己的城市史了。

  在兵家眼裏,蘭州乃天然的用武之地,兩山夾峙,一河橫穿,“西控河湟,北推朔方”,“捍禦秦雍,聯絡西域,襟帶萬裏,控製強敵”,一城在手,則可回環照應大半個中國。金代詞人鄧千江有一首《望海潮》詞,是專寫蘭州的山川形勝和戰火烽煙的,詞曰:

  雲雷天塹,

  金湯地險,

  名藩自古皋蘭。

  營屯繡錯,

  山形未聚,

  襟喉百二秦關。

  鏊戰血猶殷,

  見陣雲冷落,

  時有雕盤。

  靜塞樓頭,

  曉月依舊玉弓彎。

  看看,

  定遠西還。

  有元戎閫命,

  上將齊壇。

  鷗脫晝空,

  兜鏊夕解,

  甘泉又報平安。

  吹笛虎牙間,

  且宴朱履,

  歌按雲鬟。

  招取英靈,

  毅魄長繞賀蘭山。

  詞人紙上談兵尚且能觸及要害,一輩子都在領兵打仗的秦始皇蒙恬輩,豈能看不出蘭州對於大秦帝國的重要?於是,蒙恬在將匈奴人趕過黃河以北後,立即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沿黃河南岸築縣城四十四座,榆中成為秦朝臨河防備匈奴的最西縣城。城址在今市區東崗鎮一帶,歸隴西郡轄製。

  四十四座縣城,四十四座堡壘,沿河南岸一字擺開,綿延萬裏,麵前河水滔滔,自古天塹,四十四座城堡,宛如一字長蛇陣,互為呼應,匈奴的快馬,在長城麵前,從此再也快不起來了,而蘭州城於此奠基。也從此,蘭州便與中國幾千年的烽火狼煙結下深緣了,而蘭州兵家文化史的冊頁也就翻到了正文……

  §§第二章 漢羌拉鋸:鋸不斷的是黃河魂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