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十五節 誰是西天取經的先驅者

  唐代和尚玄奘之說

  一部《西遊記》使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家喻戶曉。因此人們認為唐僧便是西天取經第一人。然而,根據對史料的考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據史料記載,唐代和尚玄奘,對佛學的造詣頗深,他深深地感到國內佛教經典有許多不足之處,便立誌去西天求取真經,以完善中國的佛教經典。

  於是,627年,玄奘毅然決定踏上西行之路。經過千辛萬苦的艱難曆程,終於抵達佛教的發源地印度。16年後,玄奘滿載而歸,完成了西遊取經大業。唐玄奘歸國之後,又把西遊取經的過程全部寫下來,最後完成了《大唐西域記》的文稿。

  東晉法顯和尚之說

  許多的曆史學家則認為,東晉時代的法顯和尚才是我國僧人西行取經的先驅者。

  法顯和尚是山西武陽人,399年,法顯從京城長安出發翻山越嶺一路西行,曆經14年,途經斯裏蘭卡、印度尼西亞等30多個國家。其間,法顯翻譯了大量的佛教經律,撰寫了許多篇旅行傳記。

  其中《曆遊天竺記傳》一書,對中國與東南亞的陸海交通,做了極為翔實的記述。是一部研究南亞古代曆史、地理的重要文獻。

  三國朱士行之說

  除此之外,史學界的一些學者還提出,最早西行取經的先行者是三國時期的佛家弟子朱士行。據記載最早到西天取經開始於東漢明帝時,他曾經派蔡愔等18人,到印度求佛法。但是他們並沒有真正到達天竺,因而沒有把真經取回。

  之後,三國時期的佛家弟子朱士行被派往西天取經。朱士行西行是在282年,比唐朝的玄奘要早380多年。他到達了天竺,也取得了真經,但遺憾的是他未能親自將搜集到的經典送回國內,就客死異鄉。由他的弟子弗和完成了他的遺願。

  南朝曇無竭之說

  還有人認為是南朝的曇無竭,他的事跡載於南朝梁國高僧慧皎編著的佛史名著《高僧傳》卷三《釋曇無竭傳》。

  根據史料記載,曇無竭又稱法勇,俗姓李,幽州龍城人。他10多歲時就出家修行,經常慨歎佛經殘缺不全,又聽說高僧法顯等人曾去西天佛國取經,遂發誓效仿。

  420年,曇無竭招集誌同道合的和尚僧猛、曇朗等25人,攜帶供養佛、菩薩的幡蓋和法器、食缽等物,從燕都龍城出發,向西天行進。這一時間,比唐僧取經早200多年。西行取經的25名東北和尚中,有12人墜崖而亡,有8人中途餓死,最終隻剩下曇無竭等5人返回中國,帶回並翻譯了《觀世音受記經》一部。

  董高認為,曇無竭等25名和尚西行取經,從時間上比較,要晚於“天竺留學第一人”東晉和尚法顯21年,但比唐僧要早兩個多世紀。從佛教地位來說,曇無竭隻帶回1部佛經,而玄奘帶回並翻譯的經、論有75部,法顯帶回並翻譯的佛經有6部。曇無竭的曆史功績遠不及法顯和玄奘。

  但是究竟西天取經第一人究竟為誰?這還有待於進一步考究。

  閱讀點擊

  西天是指印度,因為古代交通不發達,人們以為印度已經是天的西邊了。唐僧取經是曆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1300多年前,即629年,年僅29歲的青年和尚玄奘帶領一個弟子離開京城長安,到天竺印度遊學。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