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7章 鐵血皇後武則天

  武則天姓武名K,在其退位以後,中宗上尊號稱她為“則天大聖皇帝”,她臨終的時候,自己又表示“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死了以後,諡號曰“大聖則天皇後”,天寶八年(749),又加諡號“則天順聖皇後”。因其各種稱謂中均有“則天”二字,故後人就稱其為武則天。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是並州文水(山西文水)的木材商人,大業十三年(617),他曾幫助李淵從太原起兵,攻克長安,建立唐朝。於是就從富商地主走上了政治舞台,官至工部尚書,封應國公。後來,又曾任利州(今四川廣元)都督、荊州(今湖北江陵)都督,也算是開國功臣。武士先後娶過兩個妻子,先娶相裏氏,生了兩個兒子,後娶楊氏,生了三個女兒,武則天就是楊氏所生的第二個女兒。

  為爭皇後位,扼殺親生女

  貞觀十一年(637),當武則天14歲的時候,因其長相美麗,被唐太宗召入宮中,立為才人。她的母親知道女兒被召入宮時,哭哭啼啼,難舍難分。但武則天卻喜出望外,若無其事地說:“見天子有什麽不好,何必那麽悲傷呢!”太宗見了武則天,喜悅異常,賜她一個好聽的稱號“武媚”。皇帝的寵愛,對武則天來說,當然是難能可貴的。一個14歲的小姑娘,竟然擺脫母女感情的束縛,視深宮為有利可圖之處,以皇帝寵幸為可乘之機,顯然與一般婦女有所不同。

  武則天與眾不同的性格,突出地表現為剛強堅毅。她不象封建社會的一般婦女那樣溫柔和順。如唐太宗的長孫皇後,雖然為唐太宗的政事盡心竭力,但她始終甘居內助的地位,而不越雷池一步,唐太宗與她論及政事,她說母雞不能報晨,自己要嚴守婦道,不敢與聞政事。而武則天則截然不同,她處處想出人頭地,顯示自己智勇超人,不容別人輕慢自己。在她的晚年,宰相吉頊與武懿宗(武則天的伯父武士逸之孫)在她麵前發生爭執,她大為不滿,認為吉頊對武氏太不尊重。後來,吉頊欲借古喻今,進行辯解,更激怒了武則天。武則天以自己的親身經曆威脅道:“當年太宗有一匹駿馬,名叫獅子驄,肥壯性烈,無人能夠駕馭。我向太宗表示:有三件東西我就可以製服它,即鐵鞭、鐵錘、匕首。先用鐵鞭抽打,不服,再用鐵錘相擊,還不服,就用匕首刺其喉。”最後還說,為此事太宗讚揚了她。在這種場合的自述,難免有幾分自吹自擂,但其剛強的鐵血性格卻是毋庸置疑的。

  唐太宗去世的時候,武則天已經26歲了。既然她是有野心而且鋒芒畢露的女人,在其入宮時長孫皇後已經死去,12年中未能顯露頭角,也未生兒育女,一直還是才人,沒有晉升,說明她在太宗時很可能是遭到冷遇的。

  貞觀二十三年,太宗死了,他的未生子女的妃嬪們不能像民間婦女那樣,在家守寡或另嫁他人。武則天也屬於這一類人,她和一些同病相憐者一樣,被送到感業寺去削發為尼了。

  接替太宗帝位的是高宗李治。李治做太子的時候,曾經和武則天有過一段曖昧關係,武則天出家為尼,李治還念念不忘。在太宗逝世周年的這一天,李治借口紀念父親去感業寺行香,見了武則天,兩人相對哭泣,戀戀不舍。此事傳到皇後王氏那裏,王皇後不僅沒有吃醋,反而覺得有機可乘,可以利用武氏達到削弱情敵的目的。於是,她暗中令武氏蓄發,準備迎其入宮。

  王皇後為什麽要迎武氏入宮呢?王皇後與蕭淑妃在高宗麵前爭寵,蕭淑妃逐步占了上風。王皇後憤憤不平,正想對蕭氏進行報複,知道了高宗喜歡武氏的消息,就想拉攏武氏,共同對付淑妃。王皇後在高宗麵前講武氏的好話,勸高宗把武氏接入宮中,這對高宗來說,正是欲過河而船來,恰合心意的事。

  武氏再次入宮,深知王皇後的用意,遂對王皇後卑躬屈膝,百依百順。王皇後愈來愈感到武氏是可用之人,從而就不斷地在高宗麵前稱讚她。這樣一來,武則天就越來越受到高宗的寵愛了。不久,高宗拜她為昭儀。昭儀是正二品,比原來的四品才人高了兩級。看來,高宗對武則天比太宗對武則天的興趣要大得多,如果說這是武則天飛黃騰達的起點,倒不如說是高宗的寵愛為她提供了步步登高的階梯。

  皇帝對後妃們一視同仁的情況是罕見的,武則天得寵,王皇後與蕭淑妃都遭冷遇了。王皇後親自培養起來的人,反而變成敵人了。無可奈何,王皇後隻得又與蕭淑妃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武則天。她們都不斷向高宗告武則天的黑狀,講武氏的壞話,但高宗都置若罔聞。高宗的態度,決定著王、蕭、武三人地位的升降。王皇後的地位搖搖欲墜了。

  武則天得寸進尺,她並不滿足高宗暫時的寵愛,而是要爭取更高的政治地位,惟我獨尊了。為了達到目的,她千方百計地發展勢力,宮中一切與王、蕭不睦的人,她都施展各種伎倆,進行拉攏,使這些人隨時為她提供情況,以便對王、蕭二人的各種言行了若指掌。王、蕭二人被中傷陷害的機會越來越多了。盡管如此,高宗還沒有改立皇後的打算。

  為了促使高宗廢掉王皇後,武則天那種不惜一切代價的鐵血性格進一步暴露了。由於高宗的寵愛,她很快生了一個女兒。王皇後前往禮節性地看望,對新生嬰兒進行一番撫弄表示愛憐以後,即行離去。武則天馬上心生一計,親手扼殺女兒,然後用被蓋好。接著,高宗來了,武氏談笑風生,若無其事。待其揭被要高宗觀看新生的公主時,像剛發現女兒已死一樣,佯裝大驚失色,痛哭流涕。高宗問左右剛才有什麽人來過,左右均說隻見王皇後來過。高宗聽了,勃然大怒道:“皇後殺了我的女兒!”武則天乘機又添油加醋,說了許多王皇後的壞話。王皇後有口難辯,跳到黃河裏也洗不清。高宗決心要廢掉王皇後了。

  高宗寵愛後妃中的哪一位,他是可以隨心所欲的,但要廢掉王皇後就不那麽容易了。太宗臨終時,高宗以太子的身份站在身邊,太宗召大臣長孫無忌、褚遂良到他的住處翠微宮的含風殿。太宗先對長孫無忌與諸遂良說:“今天我要向你們托付後事了,太子仁孝,你們是知道的,你們要很好地輔導他。”然後又對太子說:“有他們二人在,你就不必憂慮天下大事了。”長孫無忌是開國功臣,又是太宗的長孫皇後之兄,高宗的舅父,高宗以太宗第九子的地位被立為太子,長孫無忌起了關鍵性的作用。褚遂良參與過太宗的很多軍政大事的決策,被太宗視為“忠烈”之臣。太宗時官至中書令,高宗即位,即命他為宰相。二位顧命大臣對王皇後的失寵固然不便幹預,但要廢掉她的皇後地位,他們就不能袖手旁觀了。

  高宗首先征求舅父的意見是理所當然的。他與武則天帶了大量金銀財寶親赴長孫無忌的住宅。待其說明來意,借口王皇後沒有兒子要改變其地位的時候,長孫無忌不便頂撞皇帝,沒有正麵表態,而是用“顧左右而言他”的辦法,把話扯到別處去了。碰了釘子,高宗並不甘心,武則天更不罷休,又請她的母親楊氏再去說情,長孫無忌還是不表示讚成。後來,許敬宗又出馬勸說長孫無忌改變態度,長孫無忌忍無可忍,就毫不客氣地把他教訓了一頓。

  在當時的官場上,看風轉舵,投機鑽營者大有人在。當高宗想立武則天為皇後的消息傳播出去以後,有人就想借此升官發財或者達到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中書舍人李義府就是這種人物的典型代表。李義府與長孫無忌關係不好,在長孫無忌的授意下,他將被調任壁州(今四川通江)司馬,他不願離開京師,於是,在新的任命尚未公布之前,他就問計於另一中書舍人王德儉。王德儉告訴他,高宗欲立武氏為皇後,正得不到群臣的支持,如果你公開支持,必然轉禍為福。李義府欣喜若狂,如獲至寶,立即上表建議:“請廢皇後王氏,立武昭儀,以滿足臣下的願望。”高宗看表,喜悅異常,立即召見李義府,除了賜珠一鬥以外,又升遷為中書侍郎兼任宰相。

  本來,李義府幹這種勾當就是行家,他麵善心毒,對人當麵笑嘻嘻,暗地下毒手,人們稱他是“笑裏藏刀”,綽號“李貓”。他在政治上的投機,既升官又發財,當然會影響別人。於是,衛尉卿許敬宗、禦史大夫崔義玄、中丞袁公瑜等人,都麇集在武則天周圍了。

  永徽六年(655)九月的一天,高宗退朝以後,召長孫無忌、李、於誌寧、褚遂良等重要官員入內殿,征求他們對改立皇後的意見。李這個瓦崗軍投降過來的將領,雖然對建立唐朝功績卓著,但他不願插足宮廷內部的事務,采取明哲保身的態度,借口有病,根本沒有入內。褚遂良以忠於太宗遺言的態度,抱著必死的決心,堅決反對廢王立武。待高宗明確表態,皇後無子,武昭儀有子,欲立武昭儀為皇後的時候,褚遂良首先發言,他說:“皇後出身名家,是先帝為陛下選定的。先帝臨終時拉著陛下的手對臣說:‘我的好兒子好兒媳托付給你了。’這話陛下記憶猶新,皇後沒有過錯,不能輕易廢掉。我不能違背先帝的意思,屈從於陛下。”高宗聽了,很不高興。第二天,高宗又召他們來談。褚遂良更進一步說:“即使要換皇後,也隻能另選天下名門大家,不能立武氏;武氏曾侍奉先帝,眾所周知,萬代以後,將對陛下有不好的影響!”同時,他還把手中的笏置於殿階,叩頭流血道:“現將笏還陛下,請放我回家。”高宗聽了,怒發衝冠。武則天在簾中也火上加油地大聲喊道:“何不殺了這個野東西!”麵對這種劍拔弩張的場麵,長孫無忌不得不出麵幹預了。他說:“褚遂良受先帝顧命,有罪不能加刑。”這樣,才算為褚遂良解了圍。膽小怕事的於誌寧,在旁邊一言不發,不敢明確表態。

  宰相韓瑗也曾為此事麵陳己見,支持褚遂良的意見,高宗置之不理。後來,又上疏諫道:“紂王寵愛妲己,使殷滅亡;幽王寵愛褒姒,使西周滅亡。望陛下重視這些曆史教訓,以免為後人所笑。”另一宰相來濟也曾上表,以古喻今,反對以妃為後。高宗均不加理睬。

  又有一天,李單獨入見高宗。高宗向他征求意見說:“我想立武昭儀為皇後,褚遂良固執地屢表反對。他是顧命大臣,我該如何呢?”李巧妙地回答道:“這是陛下的家務事,何必聽取別人的意見呢!”這種大事化小的回答,顯然是對高宗的支持。從此,高宗下定決心,要立武則天為皇後了。善於察言觀色的許敬宗,積極為武則天登上皇後的寶座製造輿論。他到處散布說:“田間老農多收十石麥,還想換個老婆,何況皇帝想立皇後,與別人有什麽關係,而竟有人亂發怪論!”這與李是一內一外,互相呼應,都在為武則天擂鼓助威。武則天當然高興,促使左右散布這種輿論。反之,固執己見的褚遂良卻被貶為譚州(今湖南長沙)都督,趕出朝廷了。

  永徽六年十月,高宗下詔,廢王皇後、蕭淑妃為庶人。看來,皇後對武則天來說是虛位以待了。在一些投其所好的官員們的要求下,高宗正式下詔,立武則天為皇後。高宗的詔書很有意思,除了稱讚武家有功於國,武則天才行過人以外,還說他的父親太宗“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可立為皇後”。顯然,這是為立武則天為皇後尋找曆史依據。王政君是西漢元帝的皇後。當元帝還是太子的時候,他最寵愛的司馬良娣死了,他悶悶不樂,從而得病。他的父親宣帝就命皇後從後宮家人子中更選一女為太子滿意者,以便使太子得到安慰。王政君就是這樣被選中,送入太子宮的。太子宮中有妃、良娣、孺子,妻妾眾多,有七八年未能生育者,而王政君很快就生了兒子。於是,元帝即位,初立王政君為婕妤,很快又被立為皇後,並立其子為太子(成帝)。唐高宗把自己立武則天為皇後與漢元帝立王政君為皇後相提並論,固然有其類同之處,就是王政君與武則天都是由妃子被立為皇後的,但武則天曾是太宗的才人這一點卻是與王政君截然不同的。高宗硬把二者牽強附會地聯係起來,顯然是要掩人耳目,堵人的嘴巴,免得再有人像褚遂良那樣說武氏曾侍奉先帝,如何如何。

  武則天終於如願以償了,她戴上了皇後的桂冠。但是,她的政敵還在,王氏、蕭氏雖然被廢,囚於別院,但如果她的陰謀手段暴露,或者高宗改變主意,再來一次廢武立王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她時刻想落井下石,斬草除根。有一天,高宗偶然走近囚禁王、蕭的地方,看見居室封閉,隻有兩個小洞可供送飯。皇後一落千丈,落到這個地步,高宗情不自禁地又想起了夫妻之情,又以皇後、淑妃相稱。王氏受寵若驚,泣不成聲地說:“我現在是宮中的奴婢,請勿以皇後相稱了。隻要能使我再見天日,把此處改稱回心院,我就心滿意足了。”高宗立即表示,他要處理此事。不料,武則天在宮中的耳目甚多,高宗的一言一行,她很快就了若指掌。她立即派人對王氏、蕭氏各杖一百,然後砍去手足,扔在酒甕中致死了。蕭氏臨死大罵武則天道:“武氏是妖精,但願來生我為貓,她為鼠,我一定要活活地咬死她。”武則天迷信、心虛,很怕蕭氏真的轉生為貓,於是她就不準宮中養貓。後來,她又屢次在夢中看見王、蕭臨死的慘狀,驚恐萬分,遂長住洛陽,很少回到長安。其實,這並非關鍵問題,她長住洛陽主要是政治上的原因。

  武則天還有一個心腹大患,就是太子李忠。李忠是高宗的長子,因其母柳氏地位不高,不能順利成為太子。王皇後沒有兒子,正想培植私人勢力,遂接受其舅柳L的建議,聯合長孫無忌、褚遂良、於誌寧等人,共同促使高宗立李忠為太子。王皇後被廢後,李忠還是太子,武則天當然感到威脅。於是,許敬宗等人竭力主張改立太子。顯慶元年(656)正月,高宗以李忠為梁王,另立武則天的兒子李弘為太子。李忠失去太子的地位,終日惶恐不安,經常男扮女裝,以防被人刺殺。顯慶五年七月,又被廢為庶人,流放到黔州(今四川彭水)。麟德元年(664)十二月,年僅22歲的李忠,被賜死於黔州。武則天的最後一個心腹大患終於被除掉了。

  排除異己,參與政事

  武則天做了皇後,對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元老派是一沉重打擊。長孫無忌是唐的開國功臣,發動玄武門之變的主要成員之一,又是高宗的舅父,任宰相三十年之久,在政治上的影響是很大的。武則天想鞏固自己的地位,長孫無忌自然是最大的障礙,必欲除之而後快。更加上許敬宗等人也感到長孫無忌對自己的威脅,極力慫恿武則天下決心,於是,長孫無忌也就很難掌握自己的命運了。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正當許敬宗奉武則天之命伺機陷害長孫無忌的時候。有人告發太子洗馬韋季方、監察禦史李巢有朋黨問題。高宗命許敬宗查處此事,許敬宗誣陷韋季方與長孫無忌勾結謀反,韋季方害怕,自殺未遂。高宗知道以後,大吃一驚,但還不相信舅父會造反。許敬宗煞有介事地說:“長孫無忌與先帝共取天下,人們都佩服其智能;為宰相三十年,甚有威望;若一旦造反,誰可抵擋住他!今捉小賊,發現大盜,實國家之幸。”他還聳人聽聞地說,如果長孫無忌發現韋季方自殺未死,他攘袂一呼,同惡雲集,天下就大亂了。許敬宗又以隋煬帝為例說:隋煬帝相信宇文述,重用其子宇文化及,又以長女南陽公主嫁宇文化及弟宇文士及,但最後宇文化及還是殺了隋煬帝。言外之意,當然是要高宗不要因長孫無忌是功臣皇戚而不忍除之。即使如此,高宗還是不忍下手,要許敬宗再作審察。第二天,許敬宗更無中生有地對高宗說:“昨夜韋季方交代,長孫無忌雖係皇親國戚,但他與褚遂良等人所立的太子李忠已經被廢,皇上對他已有疑惑,他自感不安,故而陰謀造反。”在許敬宗的再三鼓動下,高宗遂下詔削長孫無忌太尉及封邑,以為揚州都督,於黔州安置。

  長孫無忌這棵大樹一倒,很多人都受到牽連。褚遂良被貶為潭州都督以後,顯慶二年三月又被調任為距京師更遠的桂州(今廣西桂林)都督。這時,褚遂良又被迫削官爵,他的兒子褚彥甫、褚彥衝被流放愛州(今越南清化),於途中被殺。於誌寧因在立武則天為皇後的問題上模棱兩可,這時也被免官。王皇後的舅父柳L先被貶為象州(今廣西象州東北)刺史,顯慶四年七月,又派人殺柳L於象州。同時,又迫使長孫無忌自縊。侍中韓瑗也曾因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後被貶為振州(今海南樂東南)刺史。在長孫無忌、柳L被害時,韓瑗已死,但還是派人發棺驗屍方才罷休。自此以後,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後的勢力基本土被摧垮,武則天的皇後地位鞏固了。

  顯慶五年以後,高宗經常頭暈目眩,難以處理政務,武則天就乘機插手政治,開始參與國家大事了。

  最初,武則天對高宗還能屈身忍辱,奉順其意。但在逐步取得高宗信任以後,就開始作威作福,濫用皇權了。高宗的所作所為,往往受到她的牽製。至高無上的皇帝,在其不能為所欲為的時候,當然是不勝其忿的。麟德元年十月,宦官王伏勝告發,有一名叫郭行真的道士出入禁中,曾為厭勝(以詛咒製勝)之術。高宗認為與武則天有關,遂勃然大怒,很快密召宰相上官儀商量。上官儀認為武則天專橫跋扈,請求廢之。高宗同意上官儀的意見,遂命上官儀起草廢皇後的詔書。

  高宗要廢皇後的消息立即就被武則天知道了,她匆匆忙忙趕到高宗處,看見上官儀起草的詔書還放在案上,她自我表白,聲稱冤枉。也許是女人固有的魅力起了作用,高宗忽然感到羞愧萬分,很快又恢複夫妻的恩愛。同時,又向武則天解釋:“最初,我並無意廢你,是上官儀教我這樣辦的。”武則天懷恨在心,暗中使許敬宗設法對上官儀進行陷害。

  原來,被廢的太子李忠為陳王時,上官儀曾為其諮議,王伏勝也曾在陳王府中。許敬宗根據這個線索,就誣陷上官儀、王伏勝與李忠勾結危害皇帝。結果,上官儀下獄而死。其子上官庭芝與王伏勝皆被殺,李忠也是以此罪名而被賜死的。朝中官員,凡與上官儀有關者,非流則貶,涉及的人甚多。

  武則天排除異己不僅表現在政治鬥爭中,即使在其武氏家族內部也不允許有異己勢力存在。

  武士的原配夫人相裏氏所生的兩個兒子武元慶、武元爽以及武士兄子武惟良、武懷運等,在武士死後,均對武則天的生母楊氏不甚禮貌,楊氏非常不滿。在武則天被立為皇後以後,楊氏被賜號榮國夫人,這些人的官職也都有所升遷。楊氏置酒請這些人赴宴,並當麵問這些人道:“還記得過去的事嗎?今日諸位的榮華富貴如何?”武惟良答道:“我們因為是功臣子弟,都早已做官,並非因皇後的緣故才有今日。”楊氏本來欲使這些人感恩戴德,結果適得其反。於是,武則天就采取了報複措施,把武惟良由司衛少卿出為檢校始州(今四川劍閣)刺史;武元慶由宗正少卿出為龍州(今四川江油)刺史,到任以後,憂憤而死;武元爽由少府監出為濠州(今安徽鳳陽)刺史,後又被流放振州而死。

  武則天的姐姐韓國夫人及其女兒因武則天的緣故常出入禁中,也很討高宗喜歡。韓國夫人死了,高宗又賜其女號魏國夫人。同時,還想把魏國夫人納入宮中。武則天當然反感,想把她除掉。碰巧武惟良、武懷運等諸州刺史去泰山朝覲,會集京師。武則天乘武惟良等人獻食之機置毒於食中,使魏國夫人吃了,立即死亡。武則天遂嫁罪於惟良與懷運,將其殺死。武則天一箭雙雕,又在武氏家族中取得了排除異己的勝利。

  武則天排除異己,是為了在逐步取得政權的過程中減少障礙。從另一方麵說,取得政權又需要有一些得力助手,為自己出謀劃策或充當打手。這兩個方麵,殊途同歸,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武則天設置北門學士就是從後一方麵考慮的。

  武則天為了培植私人勢力,建議高宗設置北門學士。北門學士的任務,是協助皇帝處理政務與各種表疏,其目的是削弱宰相的權力。因為北門學士直接參與國家重要政事,故而武則天掌握他們就更有利於自己參與政事。另外,武則天還根據政治的需要安排北門學士為其編撰辭書。元萬頃、劉M之、範履冰、苗神客、周思茂、胡楚賓等人,都是北門學士的重要成員。他們先後編撰了《列女傳》、《臣規》、《百僚新誡》、《樂書》等一千多卷。

  武則天為什麽要編撰這些書呢?現在我們很難一一考證清楚,但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她決不是無的放矢。永隆元年(680年),太子李賢聽到宮中有人議論,武則天不是他的生母,乃武則天的姐姐韓國夫人所生,於是,他頗為疑惑與恐懼。同時,還有一名叫明崇嚴的人,因善用厭勝之術而得武則天信任,他又常在暗中於武則天麵前說李賢的壞話。於是武則天命北門學士撰《少陽正範》(少陽指太子居住的東宮)及《孝子傳》以賜太子,李賢更加不安了。武則天對李賢不滿,賜給他這兩種必讀之物,就能使其惶恐不安,可見北門學士所撰的書是有鮮明的針對性的。所以說北門學士是武則天的政治助手,是名副其實的。太宗、高宗時,曾欲立明堂(舉行大典或祭祀的地方),都因和儒生們討論明堂的製度意見不一而未能建成。武則天則不與儒生們討論,而與北門學士商量。其實,北門學士也是儒生,問題不在於他們是否是儒生,而關鍵在於他們受到武則天的重用。既然有關立明堂的製度也要征求北門學士的意見,可見北門學士對武則天執政確有重要作用。北門學士名稱的由來,是因為他們為了避免與南衙發生衝突,而於北門出入。“南衙”,是以宰相為首的政府機關所在地。武則天於政府機關之外另立辦事核心,當然是與宰相分庭抗禮。不難看出,武則天建議設置北門學士,是為其逐步奪取政權服務的。

  武則天為了取得政權,她想盡一切辦法表現自己的政治才能。上元元年(674),她對高宗提出十二條建議,勸農桑、薄賦徭,給複三輔地;息兵、以道德化天下以及禁浮巧,省功費力役等,是發展生產,穩定社會秩序,爭取民心的措施;廣言路,杜讒口,是在統治集團內部爭取助己的力量,排除異己;提倡在王公以下皆習《老子》,是為了表示尊敬李氏的先祖;從物質上、政治上給官吏以希望,可以籠絡官僚隊伍;提倡孝道當然和忠君密切相關。非常明顯,武則天的十二條建議涉及範圍很廣,與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各方麵都有關係。高宗曾下詔實行。至於實行的效果如何,由於缺乏這方麵的資料,尚難作確切的說明。不過,從其建議的內容看,武則天確有相當的政治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實現她的建議,有利於發展經濟,爭取民心,鞏固其統治地位也是肯定的。

  武則天在千方百計地排除異己,樹立親信的同時,也就逐步參與政事,甚至幹預政事了。上官儀下獄而死以後,高宗每理政事,武則天即垂簾於後,事無大小,她都預聞,一切大權,開始向武則天手中轉移了。很多重要大事,高宗僅隻能隨武則天之意表態而已。

  武則天借刀殺人,害死魏國夫人以後,高宗認為魏國夫人死得倉猝,感到突然,有所惑疑,但他無可奈何,隻得不了了之。看來,高宗要想再像過去那樣,隨意廢立皇後已經是不可能了。

  廢立太子的問題,也由武則天所決定了。李弘被立為太子後,仁孝謙恭,甚得高宗喜歡。但由於這位年輕的太子愛管閑事,肯說公道話,卻得罪了武則天。蕭淑妃的兩個女兒義陽公主與宣城公主,因受蕭淑妃的牽連,三十多歲了,還未出嫁。李弘非常同情這兩位老姑娘,遂奏請高宗,準許其結婚,高宗同意了。不料,此事觸怒了武則天,她立即把這兩位公主配給地位很低的衛士。不久,合璧宮又傳出了太子死亡的消息。當時,人們傳說太子是為武則天所毒死,這種傳說的可信程度很高。李弘之死,不可能與武則天無關。

  上元二年四月,李弘死,立雍王李賢為太子。永隆元年八月,又廢太子李賢,因武則天堅持“大義滅親”,高宗欲阻無效,李賢終於被廢為庶人。後被流放巴州(今四川巴中),又被迫自殺。下一位太子李哲(顯),也是武則天所立。如果說廢李忠是因為非己所生,毫無骨肉之情的話,那麽,廢立她的親生兒子李弘、李賢、李哲,就隻能說是政治鬥爭的需要了。對武則天來說,不管誰做太子,必須是惟命是從,別無其他途徑。這充分說明武則天已經真正掌握實權了。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病死,中宗(李哲)即位,尊武則天為皇太後,實際上一切政事都由武則天定奪,中宗隻是一個傀儡皇帝。

  鎮壓政敵,以周代唐

  中宗27歲即位,這個年輕的皇帝,不甘心聽其母親擺布,剛剛登上皇帝的寶座,就想自作主張。嗣聖元年(684)正月,他先把皇後的父親韋玄貞自普州(治今四川安嶽縣)參軍提升為豫州(今河南汝南)刺史,很快又要以其為侍中,宰相裴炎竭力反對。中宗怒不可遏地說:“我把天下給韋玄貞有什麽不可,給他個侍中有什麽值得可惜!”裴炎立即把中宗的態度向武則天反映。武則天當然不能容忍,迅速召集百官,宣布廢中宗為廬陵王。中宗不服,當麵質問道:“我有什麽罪?”武則天怒斥道:“你打算把天下給韋玄貞,怎能說無罪!”遂將其囚禁起來,另立豫王李旦為皇帝,這就是睿宗。同時,韋玄貞也被流放到欽州(今廣西欽州北)去了。

  武則天雖然先後三次廢掉自己的親生兒子,甚至置其於死地,也曾在武氏家族中排斥異己,但她又不能擺脫宗族觀念的束縛,所以,為了進一步取得皇帝的地位,她不能不對武氏家族大加扶植。

  本來,她視其異母兄武元慶、武元爽均若仇敵,這二人均被她迫害致死。但後來她又認為武氏家族成員終比別人可靠,遂又於光宅元年(684)命元爽之子武承嗣為禮部尚書,很快又為宰相。這年九月,武承嗣請求立武氏七廟(為七代祖先立廟),武則天立即同意。宰相裴炎認為這是武則天私於所親,並以劉邦死後呂後私於呂氏家族而遭人指責的先例,說明此事不妥。武則天強詞奪理地說:“呂後是以權委生者,我隻是追尊先祖,有什麽不可以呢!”於是,她雖未馬上立武氏七廟,卻對她五代祖以內各代都加了尊號,同時,又於原籍文水修了五代祠堂。裴炎因此而得罪了武則天。

  裴炎是宰相中的重要成員。原來,宰相們議事的政事堂設在門下省,到高宗死後裴炎當了中書令,政事堂就遷到中書省,可見,裴炎在當時的宰相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就是這樣一個曾擁護武則天廢中宗的重要人物,在政治上和武則天發生衝突時,也落了一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武則天改朝換代的打算越來越明顯了,最感威脅的是唐宗室李氏家族,像中宗那樣的皇帝可以隨意被廢掉,其他人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因故被貶官的中下級官吏,認為人心思變,有機可乘,遂舉起了反武則天的旗幟,公開稱兵造反。

  這群失意官吏的代表人是李敬業。李敬業是原瓦崗軍將領徐世之孫。徐世因投唐有功被賜姓李,故其孫名李敬業。李敬業是眉州(今四川眉州)刺史,後被武則天貶為柳州(今廣西柳州)司馬,其弟01(今陝西周至)縣令李敬猷被免官。另外,還有唐之奇、駱賓王、杜求仁等,也都遭貶官處分。這夥人會集揚州,他們聲稱揚州長史陳敬之謀反,遂取而代之。李敬業自稱匡複上將,領揚州大都督,以匡複廬陵王為號召,很快聚眾十餘萬人,公開發布檄文,開始討伐武則天了。

  駱賓王起草的討伐武則天的檄文,膾炙人口,頗有文采。該文指責武則天:“偽臨朝武氏者,人非溫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嚐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殺姊屠兄,弑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猶複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又說:“一N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武則天看了這篇檄文,也讚不絕口,認為文章精采。在她知道這是駱賓王所為時,感歎地說:“宰相沒有盡到責任,這樣的人才,怎麽未能被我所用!”看來,武則天頗有政治家的風度,對敵對勢力的人才,她不是嫉妒、貶低,而是稱讚,並為未能得到而深感惋惜。

  李敬業起兵,武則天當然不能容忍,況且,揚州又是交通樞紐,經濟意義極為重要,於是,立即命左玉鈐衛大將軍李孝逸為揚州大總管,率軍三十萬,以平李敬業。同時,又追削李敬業祖考官爵,複姓徐氏。

  李敬業起兵後,關於進兵的方向,部下意見不一。有人主張,既然舉起匡複廬陵王的旗幟,就應該大軍直指武則天的政治中心洛陽,這樣必然得到更多的人響應,有利於發展勢力。另有人主張,金陵(今南京市)有王氣,而且有長江天險,便於固守。所以,應先取常州(今江蘇常州)、潤州(今江蘇鎮江),建立根據地,然後再北圖中原。李敬業采納後者的意見,先進兵江南。在他獲悉李孝逸所率大軍逼近時,又回師江北,派李敬猷進駐淮陰(今江蘇淮安),另遣韋超、尉遲昭屯兵都梁山(今江蘇盱眙南)。李孝逸進軍到臨淮(今江蘇盱眙),初戰不利,經過整頓,先攻都梁山,繼攻李敬猷,都取得勝利。接著,趁有利風勢,火攻李敬業,敬業軍大敗,被殺七千人,淹死水中者更多。李敬業挈妻奔潤州,欲從海上逃亡高麗,在逃跑途中與敬猷、駱賓王均被部下所殺。這場反對武則天的戰爭,不到50天就很快結束了。

  第二次公開起兵反對武則天的是唐宗室諸王。

  垂拱四年(688)四月,武承嗣為了迎合武則天想做皇帝的需要,特意使人在一塊白石上刻文:“聖母臨人,永昌帝業。”又使一名叫唐同泰的人獻於武則天,並說是獲之於洛水。武則天欣喜萬分,命這塊白石曰“寶圖”。五月,下詔要親拜洛水,受“寶圖”,還要到南郊謝天。禮畢,就到明堂接見群臣。諸州都督、刺史及宗室、外戚應於拜洛前十日集中於神都。同時,又自加尊號“聖母神皇”。顯然,這更接近於皇帝的稱號了。

  武則天的得隴望蜀,更使唐宗室諸王感到岌岌可危。於是,他們就於七月開始醞釀起兵反對武則天了。參與這次反武鬥爭的有:豫州刺史越王李貞(太宗第八子)、絳州(今山西新絳)刺史韓王李元嘉(高祖第十一子)、青州(今山東益都)刺史霍王李元軌(高祖第十四子)、邢州(今河北邢台》刺史魯王李靈夔(高祖第十九子)、通州(今四川達縣)刺史黃公李O(元嘉子)、金州(今陝西安康)刺史江都王李緒(元軌子)、博州(今山東聊城)刺史琅P王李衝(李貞子)等。八月,琅P王李衝開始募兵,同時,分別通知韓王元嘉、霍王元軌、魯王靈夔、越王貞等,立即起兵,共趨神都。武則天針鋒相對,速派左金吾將軍丘神統兵進討。

  李衝募兵五千人,先攻武水(今山東聊城西南),武水縣令閉門拒守,李衝力攻不下,七日而敗。李貞於豫州舉兵響應李衝,武則天派兵十萬前往鎮壓,李貞僅有數千人,也因寡不敵眾,兵敗自殺。

  本來,諸王相約起兵,共同行動,但尚未準備充分,約定發動日期,李衝即倉猝起兵,隻有李貞狼狽響應,其他諸王均未發兵,故而聲勢不大,力量不強,致使武則天輕而易舉地取得勝利。接著,武則天又迫使李元嘉、李靈夔、李O、常樂公主(高祖女)等自殺,親黨皆受牽連而死,李元軌被貶黔州,於途中死去。武則天為改朝換代進一步削弱了阻力,減少了障礙。以後,又陸續有宗室諸王多人以各種罪名被殺,僅天授元年(690)八月,一次就殺宗室十二人,同時又鞭殺李賢二子,唐宗室尚存的一些幼弱都流放嶺南,並誅其親黨數百家。不難看出,武則天登上皇帝的寶座已是指日可待了。

  天授元年九月,侍禦史傅遊藝聯合九百餘人上表,請求改唐為周,武則天雖未答應,但卻掩蓋不住內心的喜悅,對傅遊藝升官褒獎。這就引起了更多的人對武則天投其所好。接著,就是百官及帝室宗戚、遠近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共六萬餘人上表,支持傅遊藝的請求。睿宗李旦看到大勢所趨,也上表自請賜姓武氏。這樣一來,武則天感到條件成熟,遂裝模作樣地為順乎民意而登上則天門樓,宣布大赦天下,改唐為周。自己又加尊號稱“聖神皇帝”,把睿宗改稱皇嗣,賜其姓武,以皇太子為皇孫。並立武氏七廟於神都。立七廟,是古代帝王的特殊權利。這一切說明,武則天已經走完了改朝換代的全部過程,成為史無前例的女皇帝了。

  女皇帝雖然史無前例,但她的所作所為卻與男皇帝一模一樣,她做了皇帝,武氏家族也就雞犬升天了。她的侄子武承嗣被立為魏王,武三思被立為梁王;她伯父武士讓的十幾個孫子也都被立為郡王,真可謂是帝王之家了。

  嚴刑酷法,以固其位

  封建社會的帝位繼承製度,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不僅是武則天做皇帝的思想障礙,而且也是政治上的強大阻力。維護舊的帝位繼承製度者無處不有,人們的傳統思想又是根深蒂固。要改變舊的製度,衝破傳統思想的束縛,必須進行政治鬥爭。所以,武則天為了登上皇帝的寶座,就不得不采取強有力的手段,鎮壓反對勢力。但是,武力反對者畢竟還是少數,大量的是千方百計的從政治上思想上與之對立。武則天不可能有新思想代替封建思想,於是,就不得不采用嚴刑酷法的手段,從政治上打擊反對者,這也是她奪取政權、鞏固政權的有力措施。

  武則天為了防止有人暗中密謀造反,非常重視告密。特別是李敬業造反失敗以後,她知道宗室與一些大臣對她掌權心中不服,懷疑時刻會有人暗算她,故而大開告密之門。凡有告密者,臣下不得問,不論是農夫樵人,皆得召見。對告密滿意者,加官褒獎,無事實根據者不加追究。這樣一來,四方告密者蜂起,許多官員提心吊膽,感到朝不保夕。幾個被武則天重用的酷吏,都是從告密起家的。

  胡人索元禮領會了武則天的心意,因告密而被召見,並為遊擊將軍,還推案製獄。他極其殘酷,一人被告,往往涉及數十人甚至上百人,為此,武則天多次召見他,並重加賞賜以張其權。於是,周興、來俊臣等人,也都紛紛起來仿效。

  周興最初是尚書都事。尚書都事是流外官,不受人重視。後來,雖然做了河陽(今河南孟縣)縣令,高宗欲召見他,還是有人從中阻撓。在他等待召見而沒有可能的時候,宰相魏玄同好意地告訴他:“周縣令可以回去了。”他誤認為魏玄同故意與他為難,敗壞他的前程,遂誣陷魏玄同。他向武則天奏道:“魏玄同說過:‘太後年老,不如奉嗣君(睿宗)可以長久。’”武則天信以為真,勃然大怒,遂將魏玄同賜死於家。後來,他又誣陷右武衛大將軍黑齒常之謀反,黑齒常之也被下獄而死。就這樣,周興也被重用,官至司刑少卿,秋官(刑部)侍郎。

  來俊臣本來就是無賴,也因多次告密被武則天重用。他經常聚集無賴數百人,欲誣陷一人,就分別多處共同告密,而且在告密書中明確要求請來俊臣處理。武則天於麗景門別置推事院,由來俊臣負責。凡到這裏來者,百不全一,所以無賴中有人開玩笑說,“麗景門”是“例竟門”。言外之意是說,入此門者照例是要完蛋的。

  還有一個賣餅人名侯思止,他因誣告舒王元名(高祖第十八子)謀反而被授官遊擊將軍,他嫌官小,要求要做禦史。武則天問他:“你不識字,怎麽能當禦史呢?”他恬不知恥地說:“獬豸(獨角獸)也不識字,但他專觸壞人。”既然他要象獨角獸一樣效忠主子,武則天當然非常高興,就以他為朝散大夫、侍禦史。

  這些酷吏,互相勾結,狼狽為奸,對武則天投其所好,運用嚴刑酷法,為鞏固武則天的地位而盡心效力。每有倒黴者落入他們手中時,他們總是先將各種刑具陳示麵前,使其不寒而栗,望風自誣。每逢發布赦令時,他們總是先殺囚犯,然後宣布赦令。朝廷內外莫不視這些人為虎狼。政府官員每逢上朝,都要與家人訣別,表示不一定能回來了。

  長壽元年(692)一月,來俊臣誣告宰相任知古、狄仁傑、裴行本,還有司禮卿崔宣禮、前文昌右丞盧獻、禦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謀反。來俊臣曾奏請武則天一條規定,凡被告者的罪狀一問即承認者可以免死。任知古等為了活命隻得承認謀反。侯思止審訊魏元忠,魏元忠矢口否認。侯思止發怒,命倒曳之。魏元忠破口大罵道:“我苦命,好象騎驢墜地,足3在鐙上,被驢所曳。”侯思止受辱,更狠毒地倒曳,魏元忠吃盡了苦頭。

  狄仁傑在獄中,暗暗致書於其子狄光遠,說明真實情況,要兒子上告。武則天遣通事舍人周4前往查問。來俊臣說:“如果沒有事實,他能承認嗎!”同時,還偽造了狄仁傑的《謝死表》,使周4上奏武則天。周4對來俊臣如鼠視貓,唯唯諾諾,不敢有半點不從,當然難把事實查清。碰巧,另一宰相樂思晦也於天授二年十月被來俊臣所殺,樂思晦的兒子雖不滿十歲,卻有膽有識,敢於向武則天告發來俊臣。他說:“臣父已死,臣家已破,但可惜陛下的法為來俊臣弄亂了。如果陛下不信,請選擇陛下最信任的人,說他謀反,交付來俊臣處理,他也不會不承認自己謀反的。”這時,武則天才稍有所悟,召見了狄仁傑。她問狄仁傑為什麽要謀反,狄仁傑對道:“若不承認,就會被拷掠而死。”武則天問他為什麽要作《謝死表》,狄仁傑表示不知此事,武則天出示此表,始知是別人的偽作。盡管如此,武則天還是貶任知古為江夏(今湖北武昌)令、狄仁傑為彭澤(今江西彭澤東)令、崔宣禮為夷陵(今湖北宜昌)令、魏元忠為涪陵(今四川彭水)令、盧獻為西鄉(今屬陝西)令,裴行本、李嗣真流於嶺南。反之,對來俊臣卻沒有追究任何責任。

  還有一個例子,正是這些酷吏自己承認他們根本不重視事實,隻用嚴刑酷法迫使人們就範。

  天授二年一月,左金吾大將軍丘神因罪被殺,有人控告周興與丘神通謀,武則天命來俊臣查處,來俊臣根本不去查證事實,也不念同黨之情,而是借吃飯之機置其於死地。他們共同吃飯時,來俊臣先問周興道:“罪犯如果不承認犯罪事實,該當如何?”周興說:“這很簡單,取一大甕,用炭火把甕燒熱,令罪犯入內,什麽事他都會承認的。”來俊臣立即命人取大甕用火燒熱,然後起而對周興說:“現在有人密告老兄,請兄入甕。”周興也不作任何辯解或要求什麽證據,隻是惶恐萬狀,叩頭伏罪。可見他們辦案是根本不要什麽證據的。周興這個曾殺數千人的酷吏,也因此而被流嶺南,於途中被仇人所殺了。

  武則天重用酷吏,運用嚴刑酷法,主要是為了防備有人反對自己,以便鞏固已取得的地位。凡與政局無關者,即使有人告密,武則天也不追究。長壽元年五月,武則天下詔,禁天下屠殺及捕魚蝦。右拾遺張德喜其有子,私自殺羊宴請同僚,補闕杜肅赴宴後,上表告密。第二天,武則天對張德說:“你有了兒子,是大喜事,但從哪裏弄來的肉請客呢?”張德知道有人密告自己違禁殺羊,趕忙叩頭服罪。武則天不僅沒有問罪,反而對他說:“我禁屠宰,吉凶不能預料;但你今後請客,要慎重擇人。”同時出示杜肅的上表。顯然這是指責杜肅出賣朋友。杜肅羞愧萬分,舉朝欲唾其麵,可見武則天並不欣賞一般的告密。

  武則天提倡告密,實行嚴刑酷法,使許多官吏被殺,更多的人受到連累,結果是有些人謹小慎微,唯唯諾諾,不敢認真處理政事。長壽二年一月,宰相婁師德的弟弟為代州(今山西代縣)刺史,赴任時婁師德告訴他:“我為宰相,你為州牧,榮寵過盛,有人忌妒,你將怎樣保全自己呢?”其弟說:“今後有人唾我麵,僅拭之而已,請兄放心。”婁師德不滿意地說:“我還是為你擔憂,這樣做還不夠,應該是人唾你麵,不要拭之,因為唾你麵者,是怨恨你,你拭之,正違背他的意思,會使他更為發怒;如果你笑而納之,就安然無事了。”這種逆來順受的做官哲學,當然可以避免陷入政治鬥爭的漩渦。還有一個宰相名叫蘇味道,為相數年,一直糊糊塗塗地辦事,他說:“辦事不要果斷明白,免得出差錯,惹麻煩,以模棱兩可為好。”當時人都稱他為“蘇模棱”。宰相們逃避政治鬥爭的態度,正說明武則天時期籠罩著恐怖的政治氣氛。當然,這隻是問題的一個方麵。另一方麵,則是朝野內外,怨聲載道,強烈不滿,不斷有人公開反對。

  天授二年正月,禦史中丞知大夫事李嗣真上疏:“當今告密者甚多,所告虛多實少,可能有人離間君臣關係。古代運用刑罰,是很慎重的,王與管司法的大司寇之間,要反複審理,最後才做結論。當前隻是獄官單獨決定,不複奏聞,權在臣下,若有冤濫,陛下難以知道。況且九品小官,操生殺之柄,假皇帝之威,既不通過刑部,也不通過門下省,這樣,必然為國家造成禍端。”武則天對李嗣真的上疏,置之不理。

  長壽元年六月,萬年縣主簿徐堅又上疏道:“關於獄訟,古代是從言、色、氣、耳、目五個方麵對犯人進行審理的,不能主觀臆斷。現在審理謀反案,隻要當事人承認,即行斬決。這樣並不能肅清奸逆,隻能使人產生疑懼。同時,要慎重選擇法官,要那些執法寬嚴、為百姓所稱道者,不可用那些處事深酷,不孚眾望的人。”不久,右補闕朱敬則又認為,武則天用酷法是為了禁止不同意見,以利於改朝換代。現在以周代唐,眾心已定,應該省刑尚寬了。於是,他上疏道:“李斯相秦,隻知尚法,不知隨時勢的變化而改變手段,故而秦朝滅亡。漢高祖時,陸賈、叔孫通說之以禮義,以寬和的手段治理國家,所以漢朝長久。高宗去世以後,有人反對太後執政;不重刑罰,無人告密,就不能摧奸息暴。現在情況變了,應總結秦漢之得失,以寬和取代酷法,才能爭取人心。”武則天認為朱敬則的上疏有理有據,遂賜他帛三百段,以示獎勵。

  另外,還有侍禦史周矩也曾上疏道:“管刑獄的官吏用慘無人道的手段審訊被告,人非木石,不堪酷刑的折磨,隻得承認,難道被告者都是想做皇帝嗎!”他又總結曆史經驗說:“周用仁而昌,秦用刑而亡,願陛下緩刑用仁,天下人就歸心了。”

  官員們接二連三地上疏,對武則天有很大的影響,同時,告密者愈來愈多,武則天也感到厭煩,於是,就不得不開始注意這方麵的問題。長壽元年八月,武則天命公直敢言的監察禦史嚴善思查處捏造事實的告密者。嚴善思查出偽造罪狀的告密者850餘人,這些人遭到打擊,又互相勾結,誣陷嚴善思,嚴善思被流5州(今越南演州西安城)。後來,武則天知其冤枉,又召其為渾天監丞。不難看出,告密和反告密的鬥爭還不是馬上可以平息的。但是,武則天為了爭取人心,擴大自己的力量,又不得不改弦更張,逐步壓抑告密者與酷吏的勢力。

  來俊臣有恃無恐,不僅濫施刑罰,而且強娶別人妻妾,故而觸犯眾怒。神功元年(697)六月,來俊臣更肆無忌憚,欲羅織武氏諸王與太平公主(武則天女)的罪狀,還欲誣告睿宗與中宗謀反,結果,諸武與太平公主共同反擊,別人也乘機助威,最後終於置來俊臣於死地。九月,武則天對侍臣們說:“近來周興、來俊臣負責刑獄,多連累朝臣,言其謀反,我也曾疑其不實,遂派人查問,又帶回他們自己承認的證據,我就不再懷疑了。現在周興、來俊臣死了,不再聞有反者,不知以前是否有冤死者?”夏官(兵部)侍郎姚元崇答道:“自陛下執政以來,因謀反而死者多是周興等人羅織的罪狀。陛下使近臣查問,近臣自身難保,當然不敢有相反意見。被問者為避免慘遭酷刑,也不敢改口。周興等人被殺,天下就沒有謀反者了。”武則天非常高興地說:“以往宰相都順水推舟,使我落個淫刑之主的名;聽你所言,深合吾意。”顯而易見,武則天認識到嚴刑酷法再也不能繼續實行了。同時,也明顯有改正錯誤的表現,魏元忠被召回,先為肅政中丞,後為宰相;狄仁傑先為幽州都督,後為鸞台(門下)侍郎兼任宰相。這兩個人,都在武則天晚年的政治生活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走投無路,還政於子

  武則天曾是唐太宗的才人,唐高宗的皇後,是李氏之婦,武氏之女。所以,她盡管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但不能像男皇帝那樣,視夫族為外戚,按照武氏世係傳授帝位。在中國封建社會裏,男尊女卑,夫為妻綱,是天經地義的,她無法改變以男子為中心的帝位繼承製度。因而,在她準備做皇帝的時候,就招架不住來自這方麵的攻擊。

  光宅元年,裴炎曾因反對立武氏七廟而得罪,裴炎的侄子裴6先為其伯父辯解說:“陛下是李氏婦,高宗去世,你獨攬朝政,疏斥李氏,封崇諸武,臣伯父忠於國家,反被陛下定罪。希望陛下恢複兒子的地位,高枕深居,則家族可全,否則,天下有變,就不堪收拾了。”這就是說,唐朝的皇帝隻能是父死子繼,不能是夫亡妻承。麵對這種指責,武則天毫無理由反駁,隻能對其怒斥於朝堂,杖之而已。

  武則天為了減少這方麵的壓力,把政治中心由長安遷到洛陽,從高宗死到她退位的二十多年裏,僅有兩年住在長安,其餘時間都在洛陽,並把東都洛陽改為神都。實際上這是另起爐灶,企圖削弱李氏勢力的影響。但是,在夫權思想的束縛下,她不能像劉邦代秦、李淵代隋那樣,與前一皇朝徹底決裂,也不能把前代皇帝做為反麵人物,以說明改朝換代的合理性。她如果貶低或否定太宗與高宗,實際上就是貶低或否定自己。封建社會的婦女,都希望自己的丈夫高人一等,以便夫貴妻榮;決不願意別人貶低或否定自己的丈夫。因此,她隻能是遮遮掩掩、羞羞答答、逐步升級地爬上皇帝的寶座,而且與李氏皇族藕斷絲連,無法徹底決裂。當她想立武氏七廟的時候,有人建議把唐天子的七廟改為五廟,也就是把唐皇帝降低到諸侯的地位。她經過慎重考慮,沒有接受這個建議。後來做了皇帝,賜睿宗姓武,又立了武氏七廟,還沒有改變長安唐太廟的地位。看來,她是無法也不願意否認自己是李氏之婦的。

  天授二年九月,洛陽王慶之,為對武則天投其所好,特意上表要求立武承嗣為皇太子。武則天問王慶之:“皇嗣(睿宗)是我的兒子,為什麽要廢掉他?”王慶之說:“當今是誰家的天下,而以李氏為繼承人?”王慶之為了表示忠於武則天,又多次陳述這種意見,結果被武則天杖殺了。針對這一問題,鳳閣(中書)侍郎李昭德也向武則天進言道:“高宗是陛下的丈夫,皇嗣是陛下的兒子。陛下的天下,應當傳給子孫,怎能以侄子為繼承人呢!自古以來,沒有聽說過侄子為皇帝會給姑母立廟的!”武則天完全同意這種看法。很明顯,在武則天看來,兒子還是比侄子更可靠的。

  長壽二年正月,武則天的親信奴婢團兒誣陷皇嗣,武則天毫不猶豫地殺了團兒。神功元年五月,來俊臣誣陷皇嗣與廬陵王謀反,來俊臣又被棄市。盡管如此,她還沒有徹底打消傳帝位於武氏的念頭。這正是她前進不能、後退無路的矛盾心情的反映。聖曆元年(698)二月,武承嗣、武三思又謀求為太子,使人說武則天:“自古以來,皇帝沒有以異姓為繼承人者。”武則天又猶豫起來。狄仁傑馬上針鋒相對地說:“太宗櫛風沐雨,南征北戰,以定天下,傳之子孫,高宗又將二子(中宗、睿宗)托付於陛下,陛下欲讓天下於他族,難道這是天意嗎!請問姑侄關係與母子關係哪一種最親呢?陛下立子,千秋萬代後還有人祭祀陛下;若立侄,就沒聽說過侄為皇帝而為姑母立廟的事。”最初,武則天還以這是她的家事為借口,不讓狄仁傑過問,但經過狄仁傑反複陳述利害,再加別人的勸說,武則天才決定不立武承嗣或武三思為太子。武承嗣恨不能為太子,怏怏不樂而死了。

  關於帝位的繼承問題,突厥對武則天也有很大的影響。聖曆元年六月,武則天命武承嗣之子淮陽王武延秀去突厥納默啜可汗女為妃。到了突厥,默啜可汗很不高興地說:“我欲嫁女於李氏,姓武的來幹什麽!這是皇帝的兒子嗎?”還表示要以武力擁立中宗、睿宗。同時把武延秀也囚禁起來。另外,又致書武則天,直言不諱地指責道:“我可汗的女兒應當嫁皇帝的兒子,武氏小姓,不能與我門當戶對。”並聲言要進兵河北。這對武則天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如果傳帝位於武氏,不僅朝廷內部群起而攻之,而且時刻威脅唐周邊境的突厥就根本不承認武氏的地位。這不能不使武則天感到關於帝位繼承人的問題不是隨心所欲能夠決定的。

  在各方麵的壓力下,武則天不得不於聖曆元年九月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次年正月以皇嗣李旦為相王。但由於這個女皇帝的特殊地位以及錯綜複雜的社會矛盾,決定她不能徑直前進,既立李顯為太子,不久又賜其姓武。這種奇怪的現象,反映著武則天既無力前進,又不願後退的矛盾心情。

  七十多歲的武則天,不能不考慮到安排後事的緊迫了。她擔心將來太子與諸武不能相容,遂於聖曆二年四月命太子、相王與太平公主、武攸暨(武則天侄孫,太平公主夫)等,共為誓文,銘之鐵券,以示永遠和好。其實,這隻不過是自我安慰而已。即使太子、相王與諸武可以相容,社會力量的衝擊,傳統思想的束縛,李武暫時平衡的局麵也是難以維持下去的。

  長安元年(701)八月,一個博學之士蘇安恒向武則天上疏道:“陛下受高宗之顧托,兒子的推讓,執政二十年了,曆史的經驗應當重視,族親不如子愛。今天太子對陛下孝敬,太子若掌握大權,與陛下有什麽區別!不如讓位於他,自已愉快地保重身體。自古以來,理天下者沒有二姓同封王的,今天武姓封王者多,陛下千秋萬歲之後,於事不便,請降他們為公侯;陛下二十餘孫,無尺寸之封,請分土而王之。”武則天雖未明確表示要讓位,但卻召見蘇安恒,並賜食以示安慰。這是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年李敬業反武時,裴炎說:“若太後返政於皇帝,李敬業可不討自平。”一句話觸怒了武則天,裴炎即被斬首。這時蘇安恒勸她讓位,她就完全是另一種態度了。

  不僅如此,麵對蘇安恒的嚴厲指責她也沒有怪罪。長安二年五月,蘇安恒又一次上疏道:“臣聞天下者,是高祖、太宗的天下,陛下雖為皇帝,實際上還是李家給陛下打下的基礎。今有太子,陛下貪其寶位而忘母子之情,有何麵目去見李家宗廟,怎樣去拜謁高宗墳陵?臣以為還是順乎天意人事,把帝位還給李家。陛下應該知道,物極必反,器滿則傾。”這種咄咄逼人的口氣,實在令人難堪,但武則天也毫無怪罪之意。事實證明,武則天不能不考慮讓位的問題了。

  武則天晚年,其男寵張易之、張昌宗頗有權勢。這兄弟二人,時人稱易之為五郎,昌宗為六郎。他們有恃無恐,連武氏諸王與重要大臣都看他們的眼色行事。當時人們都稱讚張昌宗年輕貌美,甚至有人說“六郎麵似蓮花”,內史(中書令)楊再思更獨出心裁地說:“這話不對,應該是蓮花像六郎”。奴顏婢膝的吹捧,正反映了二張的專橫跋扈。

  長安四年十二月,武則天有病,宰相不能見麵,隻有二張守在身邊。宰相崔玄7上奏道:“太子、相王仁孝,可侍湯藥,不必讓異姓出入宮中。”還有一些人也有類似的建議,武則天均置之不理。

  神龍元年(705)正月,武則天病重,二張仍然狐假虎威,獨斷專行。反對派既不能以和平方式使武則天除掉二張,使中宗複位,就隻有采取暴力手段了。參與宮廷政變的主要成員,有宰相張柬之、崔玄7,司刑少卿桓彥範、袁恕己,中台右丞敬暉。這些人經過密謀策劃,擁兵入宮,殺掉二張,迫使武則天傳位於太子。於是,中宗又一次做了皇帝,尊武則天為“則天大聖皇帝”,複國號曰唐,改神都為東都。短暫的武周政權壽終正寢了。

  神龍元年十一月,武則天死於洛陽,享年82歲。她在臨終遺製中表示:“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她由皇後爬上皇帝的寶座,又從皇帝退回到皇後。這個自我否定的過程,標誌著她衝破重重障礙,以勝利者的姿態,開創了婦女做皇帝的先例;但由於她甩不開以男子為中心的帝位繼承製度的製約,擺脫不了男尊女卑思想的束縛,最後又以失敗者的姿態退出了曆史舞台。事實告訴人們,個人的才智可以創造曆史上的奇跡,但不能超出曆史條件所許可的範圍。

  (原載《後妃傳》,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