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十八章 影子殺手

  馬曉春1978年進入國家圍棋隊,那時,他還是個14歲的小孩子。

  那時的他,是一個小小的追星族,他的偶像不是別人,正是在日本刮起一陣旋風的聶衛平。

  進入國家圍棋隊,可以天天見到自己的偶像,馬曉春就認定這個人,聶衛平走到哪裏,他就跟到哪裏。

  那幾年,圍棋隊為了培養新人,讓每個棋手都帶一個新兵,聶衛平選的就是馬曉春。

  聶衛平很喜歡這個精靈古怪的小孩子,他覺得這個孩子思路深、心眼活,是下圍棋的好材料。

  他每次下棋,馬曉春都在旁邊跟著,於是,每次複盤,聶衛平都細細給他講解,這一步為什麽走這裏,下一步要考慮哪些地方。

  在聶衛平的身邊,本來就天資聰穎的馬曉春成長得很快。

  這一時期的聶衛平,已經是中國圍棋當之無愧的領路人,可以說,他的每一個進步,都是中國圍棋的進步。

  “文革”結束之後,圍棋賽事開始走入正軌,聶衛平迎來了他獨霸棋壇的時代。

  1977年,全國圍棋賽在黑龍江舉辦,這是因為此時的聶衛平還屬於黑龍江圍棋隊,而他的優異戰績使得黑龍江成為全國圍棋賽的主場。

  這次比賽出現了一些新人,首先就是馬曉春,其他還有劉小光、曹大元等人。

  最終的冠亞軍決戰是在聶衛平和曹誌林之間展開的。

  曹誌林是上海人,這就注定了他的成名之路不會太順利,因為上海是中國圍棋的大本營,高手如雲,老將新秀,沒一個好惹的,所以,他在上海本身就很難出頭。但是,所謂無欲則剛,正是他懷有這種難得的平常心,讓他得以真正發揮出自己的水平,連連斬將奪旗,最終殺入決賽,與聶衛平一起登頂較量。

  決賽的那盤棋,聶衛平執黑,走星、小目,然後快速掛角,而曹誌林則以星、三三應對。曹誌林能夠闖進決賽,自然也非等閑之輩,紮實的基本功,冷靜而沉著的招法,都給聶衛平帶來極大的衝擊。

  由於是在家門口作戰,序盤的時候,聶衛平還有些緊張,心態有些急躁,但他很快就恢複了狀態,中間雖然有所反複,不過他最終還是贏了一又四分之三子,再次蟬聯全國冠軍。

  1979年,中國圍棋協會聯合《新體育》雜誌創辦了國內第一個圍棋杯賽——新體育杯。

  新體育杯很大程度上借鑒了日本的冠軍頭銜賽,使用雙敗淘汰製,甲組、乙組的優勝者進入最後的決戰,決戰采用三番棋,三局兩勝。

  新體育杯最大的優點是隻論個人成績,沒有地域的限製。過去的全國圍棋賽通常都是包含著團體、個人兩個項目,而且,每個省、直轄市隻能選拔幾名強手,有些地方,像寧夏、甘肅、天津,根本就沒有棋手,而上海卻是高手如雲,很多選手成績很好,卻無緣比賽。而新體育杯則敞開了大門。

  新體育杯開賽不久,聶衛平就被陳祖德擊敗,進入了敗者組,但是,在敗者組聶衛平又追了回來,最終與陳祖德進行決戰。

  決戰裏麵,聶衛平以2:0的比分戰勝陳祖德,獲得了第一屆新體育杯的冠軍。

  這一年,聶衛平還獲得了第四屆全運會男子圍棋冠軍,獲得女子圍棋冠軍的是孔祥明。

  第二年,他倆就結婚了。

  他們倆的婚姻,曾經被所有人看好,曾經被人們寄托了太多美好的情感。

  那個時候的中國人,真的非常單純,誰也想不到今後的中國,將進入急速變化的時期。就像崔健唱的: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1980年,中國圍棋的又一批新生代紛紛走上前台,一時間,風雲際會。

  那年夏天,中國圍棋個人賽在四川樂山舉行。

  圍棋聯賽共分為四個組,分別是甲乙丙丁四組,成績最好的為甲組,共12個人,參加冠軍爭奪戰的,就是這12個人,包括聶衛平、陳祖德、馬曉春、華以剛、邵震中、劉小光、黃德勳等。

  劉小光這年剛剛20歲,他出生於古城河南開封,13歲時,跟著他的數學老師學會了圍棋,但是他進步神速,不久就被當時還屬於河南圍棋隊的羅建文相中,招入麾下,成為中國棋壇的一員殺星。

  8月24日,樂山淩雲寺東坡樓,第一輪比賽開始,劉小光的對手是老將陳祖德。

  劉小光執黑,剛剛走出兩個小目,陳祖德就白第四手掛角,黑第五手再占小目,白第六手又衝了過來。

  陳祖德殺棋的功夫始終是一流的,力大刀沉。而劉小光雖然初出茅廬,力量卻是渾厚無比,從白24開始,兩個人就纏鬥在一起。

  讓陳祖德震驚的是黑35、37的直接衝斷,凶猛而激烈,上方的白棋一下子飄浮起來。不僅如此,劉小光接下來的招法更是犀利,從黑49開始,一係列棄子的手段,安定了自己的部隊之後,向白棋發起了最猛烈的衝擊。

  陳祖德上方的白大龍東奔西突,苦戰求生,但劉小光殺龍的招法走得滴水不漏。最終,白棋大龍憤死,中盤告負。

  此局過後,劉小光的第二個對手是當時的雙冠王——聶衛平,麵對中國圍棋的領軍人物,劉小光毫無畏懼,一並將之斬於馬下。

  接下來,劉小光連勝華以剛、羅建文、邵震中等高手,遙遙領先,在比賽尚未結束,還剩一輪的時候,就已經以淨勝局的巨大優勢穩拿第一了。

  這次比賽冒出的另外一個新秀就是17歲的馬曉春,他曾經一度與劉小光並駕齊驅,也是接連殺敗聶衛平、陳祖德等人,一路領先,可惜中間輸了幾局,才稍稍落後。雖然他最後一局戰勝了氣勢如虹的劉小光,但是依然屈居第二。

  陳祖德位居第三,聶衛平則被遠遠地拋出了前六名之外。

  這次全國賽,相當於一場大地震,中國的圍棋板塊開始了新的造山運動,高山將沉為陸地,海洋將隆起為高山。

  比賽過後,首先是陳祖德被查出癌症,入院治療,從此淡出了一線。

  聶衛平獨霸天下的時代也漸漸遠去,劉小光、馬曉春等人逐漸可以與之抗衡,尤其是馬曉春,開始了與聶衛平雙雄對峙的時期。

  四年之後,聶衛平的影子終於出落成為克製他的殺手。

  1984年,馬曉春首先在全國圍棋個人賽上奪冠,然後,又分別奪走了聶衛平的新體育杯、國手戰兩個冠軍稱號,身擁三冠。而且,這三個冠軍稱號是當時國內僅有的三個圍棋賽事,也就是說,馬曉春堪稱那一年的“全冠王”。

  中國圍棋新生代的崛起同樣也震動了日本棋壇,日本人仿佛一夜之間醒來,發現中國圍棋急劇強大起來了。

  1982年,中國圍棋代表團訪日,這是新生代崛起後的首次亮相,原來的新手聶衛平僅僅在六年之後就變成了老帥。

  位置排在第二的就是18歲的馬曉春,接下來是20歲的曹大元和江鳴久,其他還有楊晉華和芮乃偉,那時的芮乃偉才19歲,年齡最小的是中國又一個圍棋神童,16歲的錢宇平。

  這是一支全新的隊伍,很多日本人對他們還不太熟悉。

  但是,這支年輕的隊伍給了日本圍棋界強烈的一擊:43勝13負!

  最慘的是日本的業餘棋手,往年還能勉強風光一下,這次,他們上場14次,輸了13盤。從此以後,日本方麵再也不敢讓業餘棋手上台露麵了。

  日本的職業棋手也輸了30盤,這裏麵很多還都是日本的八段、九段棋手。日本人一下子被打蒙了,他們這才發現,中國圍棋已經不知不覺趕上來了。

  最可憐的是日本棋院,麵對舉國上下一片斥責之聲,他們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日本棋迷們無法忘記曾經的輝煌,當年,瀨越憲作、橋本宇太郎、阪田榮男、瀨川良雄等人曾以32勝2敗1和的驕人戰績激勵了日本人的自信心。

  而如今,居然完全被中國年輕棋手給扳回來了。

  日本棋院為了平息國內憤怒的輿論,次年,他們派出了前所未有的精銳之師:全部由八位職業棋手組成,而且沒有低段棋手,總共是四名八段、四名九段。

  這四名八段分別是佐藤昌晴八段、中村秀仁八段、山城宏八段、長穀川直八段,四名九段是石田芳夫九段、石井邦生九段、小林光一九段、苑田勇一九段。

  日方代表團臨出發前,棋院和一些新聞界人士還給他們舉行了壯行酒會。在酒會上,代表團團長石田芳夫表態說,“為了挽回去年的慘敗,為了日本圍棋的榮譽,我們最起碼也要贏40盤以上。當然,這應該不是什麽問題,真正的問題是,我們在贏40盤的基礎上,還能再多贏幾盤,這才是我一直在考慮的事情。”

  在中國,對局的安排是日方每個選手下七局,也就是說,總對局數是56盤,如果石田他們最起碼贏40盤,那中國棋手最多就隻能贏16盤了。

  日本《讀賣新聞》登出了石田的宣言,然後對讀者們說,“我們等待著石田的凱旋。”

  中國的聶衛平、邵震中等棋手得知了石田的這個宣言,他們開了個小小的戰前動員會,他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贏17盤!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