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中國製造業的投資和經濟增長

  在影響經濟增長的諸因素中,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係最直接、最密切。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是雙重的,一方麵投資會形成直接的需求,這種需求通過各產業間的聯係產生波及效果,進一步擴大了需求,從而刺激生產的擴張。另一方麵投資又擴大了經濟的供給能力,通過新增固定資產的運營擴大了總產出。這一點在製造業投資上表現得最為明顯,為了研究製造業投資和經濟增長的關係,本章將結合統計數據,對我國製造業投資和經濟增長的關係進行實證研究。

  一、投資的含義

  投資作為經濟增長的推動力之一,在經濟學家的論述中具有各自的含義。對於固定資產投資,國外基本上是放在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中研究和論述。在薩繆爾森看來,“對於經濟學者而言,投資的意義總是實際的資本形成——增加存貨的生產或新工廠、房屋和工業的生產”,“隻有當物資資本形成產生時,才有投資”。曼昆認為,“當宏觀經濟學家用這個詞時,投資是創造新資本”。多恩布什說,“投資是增加物質資本存量的支出流量”。斯蒂格利茨指出,“在宏觀經濟學中,我們所說的投資是指實物投資,而不是金融投資。”而在現代西方投資學的教材中,投資的概念是指金融證券投資。

  在中國的投資學教材中,投資的概念經曆了三個不同的認識階段:基本建設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和現代投資。基本建設投資是計劃經濟時代對固定資產投資的通稱;改革開放之後,固定資產投資的內容包括基本建設投資、更新改造投資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比基本建設投資的內容豐富,但主要也是指實業投資,與西方經濟學中的投資概念基本含義相近,但在表述上有一定的差異性。20世紀90年代我國出現股票交易所等資本市場之後,中國的投資學教材把固定資產投資、流動資產和金融投資全部納入其中。如李昌清的定義,“所謂投資,是指經濟主體為獲得預期收益投入資本(或資金)以形成資產的經濟活動。”林麗瓊將投資的概念表述為:“投資是一定經濟主體為了獲取預期的不確定性的收益或效益,投入資金或其他經濟資源,用以不斷轉化為實物資產、人力資本或金融資產的行為和過程。”陳玲認為:“在社會主義製度下,投資的概念和物質生產緊密相聯,與物質流動水乳交融,通常是指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購買和儲備流動資產的經濟活動;有時也指購買和建造固定資產、購買和儲備流動資產的資金。”任淮秀認為,“在我國,投資的概念既包括間接的股票、債券投資,也指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購買和儲備流動資產的經濟活動,有時也用來指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購買和儲備流動資產(包括股票等有價證券)的資金。”

  在綜合性的辭典中,投資的含義則比較接近中國投資學中的概念。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牛津經濟學辭典》中,投資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指增加實際生產性資產的股票的過程,包括獲得固定資產,比如建築物、工廠或設備,這種投資是“凱恩斯式”的投資,指流量的含義;另一層是獲得金融性資產的過程,比如公司的股份。在經濟科學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第二卷)中,投資就是資本形成——獲得或創造用於生產的資源。從企業的角度看,投資非常注重有形資本——建築、設備和存貨方麵,而在政府以及家庭方麵,投資不僅包括有形資本,還包括人力資本和無形資本的獲得。因此,技術研發等支出,以及教育培訓的費用,都是投資的內涵。

  固然,隨著對經濟生活認識的深化以及投資學領域的學術研究的不斷進展,對投資的概念也在深化,從學科研究的角度,基本概念的細化和體係化是學科不斷成熟的標誌之一。在上述概念梳理的基礎上可以看出,國外經濟學概念中的投資和投資學學科中的投資含義差異比較大;我國投資的概念涵蓋了固定資產投資、流動資產投資、金融證券投資以及人力資本投資等內容,實質上反映了投資學研究範圍的變化。我國的投資學研究中,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投資學和投資經濟學幾乎含義相同,90年代以後,投資學主要研究金融投資或虛擬資本投資,而投資經濟學則主要研究與產品生產有關的投資,但是在最近幾年,投資學和投資經濟學的研究中相互重疊的部分又在不斷擴大。但是,從研究製造業投資和經濟增長的角度出發,我們認同經濟學概念中的投資概念的含義,因此本書仍然采用固定資產投資作為製造業投資的基本內涵,以投資和經濟增長的相互關係為主要理論線索,將流動資金投資、人力資本投資以及金融投資(融資)作為影響製造業投資的幾大因素進行研究。同時,在曆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中,投資的統計數據也是固定資產投資的資料。因此,在本書中製造業投資的含義是指製造業中的固定資產投資,包括新建項目投資和更新改造投資。

  二、中國製造業投資概況

  固定資產投資額,又稱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在一定時期內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工作量以及與此有關的費用的總稱。它是反映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結構和發展速度的綜合性指標,又是觀察工程進度和考核投資效果的重要依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造業的投資得到了快速發展。

  1981年以來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大幅增加,從1981年的279.7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26576億元,增長了95倍,年均增長率平均25%左右,大大高於GDP的增長率。一方麵說明製造業投資的發展速度較快;另一方麵也反映出在工業化初期製造業是經濟增長發動機的特征。但是,製造業投資的變化起伏比較大:1988年之前製造業投資穩步增加,到1988年是1524.9億元,這個期間的持續增加主要是因為在改革開放初期,由於經濟體製變革給製造業發展帶來了活力和生機,新項目和新機會層出不窮,因此投資穩步攀升。1989年和1990年由於經濟出現通貨膨脹要的行政幹預),製約了地區間合理的經濟分工與協作,不利於專業化分工協作的實現,不利於實現規模經濟效益。各地區呈現出產業結構趨同,最終需求製造業和中間需求製造業反向增長。從長三角製造中心的上海、江蘇和浙江的支柱產業的確定來看,交通運輸設備、電子通信設備、通用設備、電氣機械器材和化學原料及製品等行業是共同的支柱產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延壓加工、紡織業分別是上海和江蘇、江蘇和浙江的共同的支柱產業;隻有煙草加工業和服裝鞋帽製造業分別是上海和江蘇所獨有。另外,20世紀80~90年代,我國26個製造業工業行業總體的空間分布趨於集中。製造業是集群特征最為明顯的產業,集聚程度的提高是主要的變動方向和發展趨勢。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業分布依次為:技術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地域分布極不平衡,江蘇、廣東、山東、浙江、上海五省市集中度很高,西部邊遠地區則遠遠落後,兩極分化嚴重。總體上看,製造業的集聚程度與工業增長表現出較強的正相關性。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巨大的市場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引起了世界各國投資者的青睞,國外資本不斷湧入我國市場。其中大部分投資都集中在沿海地區,形成了製造業產業群,以加工組裝產品滿足國外產品需求為主。外商的投資帶動我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製造業製成品在出口商品總額中的比重不斷提高,中國正逐步成為世界生產基地。但是,這種“國際代工”的製造業發展模式隻是利用我國的人力資源優勢,不能形成較強的核心競爭力,也決不是我國製造業投資的持續路徑。中國製造業的投資,除了引領經濟增長以外,還需要帶動製造業產業升級,培養科技創新能力,掌握先進的技術,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我國製造業的品質,不僅需要高技術的人才,還要掌握先進的技術和創新能力。因此,結合不同的製造業基礎和經濟發展的要求,選擇具有區域特點的製造業投資項目,形成明顯的集群效應,不僅可以減少製造業投資的成本,形成一定區域的信息、人員和技術鏈的共享,還可以提升製造業投資的效果,實現製造業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更大的帶動作用。對於中西部而言,在加強製造業投資的同時,加快形成自身特色鮮明的製造業帶和板塊,也是中西部製造業投資的發展方向之一。

  §§第四章 中國製造業投資實證研究——結構角度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