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教育的事業

  離休後,不顧家人和好友的勸阻,義無反顧的扛起钁頭,上山挖坑植樹。為了解決樹苗問題,在楊家灣租了1.5畝地,組建起“永春苗圃”。為了擴大苗圃,他帶領楊家灣群眾開墾荒地,清除雜草亂石,修渠鋪路、開辟水田12畝。樹苗不僅供給延安市及附近縣,而且還遠銷外省。他致力於綠化事業,八年如一日,在延安市周圍的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王家坪山修造台田,挖魚鱗坑3萬多個,植樹16萬株,其中鬆柏達1.5萬餘株,修路900多米。為此,他曾被國家、省、市授予許多特殊榮譽獎。

  徐金山

  徐金山,男,漢族,1925年8月出生,陝西省子洲縣人。1942年5月參加革命,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宜川縣人民政府縣長、中共黃陵縣委書記、延安地區行署副專員、中共延安地委顧問、延安地委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1942年8月,在派出所工作的他報考了陝甘寧邊區師範。這是一所培養幹部的學校,學校的條件極其簡陋和艱苦,上課時每人隻有一個小木凳,大腿就是課桌,盡管條件差,他的學習成績總是遙遙領先。學校實行供給製,三年才發一套難民工廠織的粗布棉衣,衣服總是穿了補,補了穿,衣服髒了沒有換的,夏天同學把衣服洗了曬下,然後泡在河裏,等衣服幹了才能出水,洗衣服用草木灰和灰條草作肥皂。腳上穿的是草鞋,至今他還保存了一雙自己打的草鞋,以資留念。他參加了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樹立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1945年8月擔任了行知中學會計。

  1947年,國民黨調20萬王牌兵力進攻延安,他曾冒著生命危險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也曾三次脫險。一年多的戰爭考驗,雖然辛苦和危險,但鍛煉了他的革命意誌,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建國後,他一直從事黨政領導工作。1974年元月,他被任命為黃陵縣委書記(兼革委會主任一年)。這時,文化大革命還未徹底結束,派性還未徹底消除,加之1972年全區普遍遭春、伏、冬大旱,5月15日又降晚霜,農作物受凍。1973年,又是春、夏大旱,年內降冰雹10次,糧食歉收,三級幹部會議上,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是春荒。

  如何渡過春荒,春季生產怎麽開展?這是他上任後考慮的第一件大事。聽說太賢公社有個生產隊的人餓浮腫了,他風塵仆仆地到了這個隊,深入到社員家了解,果然有幾戶社員沒糧吃,有浮腫現象。大正月,他找到公社書記,在公社儲備糧中給這些群眾調劑解決。就這樣才穩住了群眾,使春耕生產沒受到影響。

  對待全縣的糧食總產和征購糧任務,特別是社員的口糧問題,徐金山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浮誇,不虛報。他每年都先留足社員的口糧,再說公購糧的問題。1976年秋季,在全國第二次農業會議前,地區給黃陵分配了糧食征購任務。回到縣上,他進一步核實,但任務落不下去,有些隊的老支書到縣上揮淚請求減任務,他實在於心不忍,向上級匯報完不成任務。地委一位領導給他打電話說:“完不成任務,要縣委書記親自到地委匯報。”他說:“要撤我的職早點,不要等把人餓死了再撤,就遲了”。由於徐金山堅持實事求是,注重貫徹“三兼顧”(國家、集體、社員)政策,社員的吃糧問題得到了緩解,全縣沒有一個人討飯。

  在那個年代,“農業學大寨”是最響亮的口號,徐金山不願追風,而是腳踏實地地幹。他根據黃陵的實際,在隆太和田侯塬區進行大平大整和挖壕田,在兩道川裏主要是改造沙板地、修渠引水增加灌溉麵積。他本人蹲點的龍首大隊,群眾對打椽幫墊、抽沮河水、打大口井等意見很大,不願意幹,要求在寺溝打攔河壩、修渠引水自流灌溉,但沒有人支持。後來他按照群眾的意願,修了一條渠,使龍首的幾百畝川地變成了水澆田,沙板地改造成糧田,產量上去了,群眾非常滿意。黃陵地處延安地區南部,種植高粱農民不願意,而小麥種植麵積占總麵積的40-50%,糧食增產幅度較小,但質量上去了。加之縣上正在大上油菜,從永壽請來一批油菜技術員,以解決農民吃油問題。總產比雜糧多的縣增產的幅度小。領導批評,會上批判,他頂住壓力,使全縣農業生產穩步發展。

  1978年10月間,徐金山擔任中共延安地委常委、行署副專員,分管工交、計委、經委、建委並兼管延安市的城建、人防工作。通過調查研究,他認清延安豐富的石油、煤炭、森林和廣闊的土地資源,並著手抓延安的石油開發。因延長油礦規模小,1978年以前,年產原油3.6萬噸。他親自帶領計委、經委、工業局的同誌赴中央匯報,取得支持。1981年石油部領導帶領專家和省石化廳領導到延安考察,進行論證,製定了開發規劃,解決了投資額、年交利稅、財政返還資金等優惠政策,確定了以油養油滾動發展等戰略,為延安石油騰飛奠定了基礎。他多次上北京向煤炭部匯報,擴建黃陵、子長兩大煤田,車村新建年產21萬噸的現代化煤礦。1985年他又到北京為黃陵爭取了煤炭出口的指標,打開了黃陵煤炭對外銷售的渠道。

  1991年,徐金山已年過花甲,按說他可以安度晚年,然而,他卻不忘入黨宣誓“要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他擔任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一幹就是15年。對青少年廣泛開展延安精神教育,創辦家長學校,組織離退休老同誌參加關工委工作,風裏來,雨裏去,做出顯著成績。延安市關公委被評為全國和省上的先進集體,徐金山也被授予全國老幹部先進個人、全國關心下一代優秀工作者和“陝西省優秀離休幹部黨員”等十多項光榮稱號。

  薛誌勇

  薛誌勇,男,漢族,1928年2月出生,陝西省甘泉縣人。高小文化,194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6年先後在甘泉縣擔任遊擊隊員、鄉文書、區秘書、縣人民政府科員;1952年7月任中共甘泉縣委辦公室主任、合作部長,1955年8月任縣委副書記;甘泉縣與延安縣合並後,任甘泉人民公社黨委第一書記;1963年12月任黃陵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黃陵縣革命委員會副主任、主任,中共黃陵縣委副書記、書記;1981年12月任延安地區行署副專員,1987年12月任行署谘詢員。1983年、1993年、1998年三次當選中國共產黨陝西省第六、第八、第九屆黨的代表大會代表;1998年當選為中國共產黨延安市第一次黨代會代表。

  薛誌勇出生於甘泉縣高峭鄉鹿砭村一個農民家庭。在他的童年時期,黨中央和毛主席率中央工農紅軍經長征到達延安,延安成為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延安與甘泉相距隻有40公裏,正在上學的薛誌勇親眼目睹了共產黨打土豪分田地的情景。1946年,血氣方剛的薛誌勇從甘泉縣立高小畢業,就滿腔熱情地投入到甘泉的教育事業中,當上了勞山小學教師。任教不到一年,胡宗南進犯陝甘寧邊區。戰火很快波及甘泉,學校被迫停課,薛誌勇參加了遊擊隊。1947年5月,胡宗南以7個半旅對甘泉、富縣一帶實施“大清剿”。一次他和戰友孟春發給遊擊隊用畜力運送經費和用品等物資,途中被敵人圍困在龍咀溝的梢林拐溝裏,他和戰友巧妙地與敵人周旋,沉著機智地將馬褡子埋在梢林中的樹葉底下,在那棵樹上做上記號,悄悄地繞道走進了另一條溝,擺脫了敵人,保住了遊擊隊的經費等。

  1963年12月,薛誌勇任黃陵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後任縣革委會副主任、主任、縣委副書記、書記。在黃陵縣工作18年,其中14年分管農業。麵對黃陵縣農業落後、經濟作物產量低的狀況,他積極推行農業新科技,不斷提高糧食產量和經濟效益。

  大種油菜,實施以油促麥、以麥帶秋戰略。黃陵土地條件很好,尤其塬區土層厚,土質好,但肥料不足,土壤瘠薄,專家稱謂黃陵土地患有“貧血症”。1972年延安地區號召大種油菜,黃陵推廣永壽縣種植油菜的經驗。從永壽請來5名農民油菜技術員,在阿黨公社寨頭河大隊進行試種,因投勞少,技術措施趕不上而失敗。1973年,薛誌勇決定在蹲點的隆坊公社魯村試驗,親自抓油菜生產,並和兩名油菜技術員以及村幹部一起立了“軍令狀”,明確提出:技術指導不及時,不到位,追求技術員責任,村幹部不聽技術員指導,由我薛誌勇負責。這一年196畝油菜長勢喜人,收割前測產,畝產在200斤以上,縣政府組織各公社、大隊、生產隊、機關幹部參觀,無不翹指稱讚,當年實際畝產達225斤。1980年,黃陵縣油菜種植31000畝,平均畝產200斤,總產量620萬斤,較1972年9100畝,淨增21900畝,畝產增長5.3倍,總產增長17.9倍。從而結束了黃陵縣幹部群眾沒油吃的曆史。

  改革舊的耕作方式。從黃陵塬區開始,在玉米種植上大膽將淺耕、平種和稀植的傳統種植改為大壟溝播種。秋收玉米畝產達800—900斤,試驗田達到1300斤。太賢公社玉米平均畝產800斤,全縣平均畝產600斤。

  在川道推廣間作套種。在川道地區水利設施較齊全的龍首村,選擇了40畝水地,搞小麥玉米間套,采取寬窄行。小麥頭一年9月份播種,第二年6月份收割;玉米當年4月份播種,9月份收割,充分利用了時間和行距的優勢,達到了小麥、玉米兩不誤,雙高產,小麥畝產量700多斤,玉米畝產量1300多斤,實現了噸斤田。在橋山公社張寨大隊同樣選擇40畝水澆田,實施了糧菜間作,即玉米與洋芋,玉米與各種蔬菜間作,均獲得糧食畝產1000斤,蔬菜收入1000元錢的收成。

  水稻種植從後川開始。黃陵縣雙龍、建莊、店頭、橋山4個公社種植水稻曆史悠久。卻一直沿用老方法栽植,品種老,產量不過300—400斤。他組織農口幾個幹部,赴盛產水稻的寧夏考察學習,取得了經驗,回縣後,對本縣的水稻種植進行改革。從寧夏請農民水稻技術員,將全縣4000畝水稻全部推廣拉線插秧,等距離密植,畝產從300多斤提高到700斤。

  在塬區積極推廣旬邑縣治田公社“三端”(路、渠、樹端)一平(地平)經驗。20世紀50年代黃陵縣塬區,鄉鎮的道路都是沿著塬邊自然走出來的,彎彎曲曲,很不方便。而且隻能是一邊村子受益。1974年他在魯村蹲點時,有一個原任村幹部給他建議,把隆太塬公路改在塬中間,兩邊村子都方便。他認為這個意見講得很有道理,對群眾有益,因而決定南北二塬都按照這個建議進行改路。開始阻力很大,就連他蹲點的魯村群眾對改路都不同意。他兩次組織公社書記、社長、大隊書記、隊長400多人去旬邑縣治田公社參觀學習。回來後,經過兩年的奮鬥,南北二塬新修公路100多公裏,隆太塬還鋪了27.9公裏柏油路。公路把絕大多數村子連接起來了,大大方便了人流和物流。群眾初步認識到“要想富,修公路”的道理,並在公路兩旁植樹80多萬株,修排水渠20公裏。

  川道地區主抓改河造田。沮河流經黃陵川道,曲裏拐彎,把川地切割得支離破碎,加之終年雨水的衝刷,使川地土層越來越薄,沙板地越來越多,遇到旱年,輕者減產,重者絕收。改河造田工程,采取打洞、劈山、大開挖等方法,從印台山、石山、呼家灣、龍首、上翟莊五處進行了沮河的改道,新造地400多畝,回水淤泥改造沙板地500多畝。

  利用水資源建設小型發電站。1966年為解決縣城用電,他不辭勞苦,奔波於小型水電站的建設工地,利用張寨段,河道彎度大,河水落差大的特點,修壩、打洞新建水輪機發電站一處,裝機容量130瓩。在上翟莊、麻灣村修建水輪機發電站兩處,裝機380瓩,解決了城鎮機關、居民的用電問題。黃陵的水力資源豐富,沮河、葫蘆河全年水量在一億多立方。1970年,在鄭家河建成總庫容1200萬立方的中型水庫(鄭家河水庫)和三級抽水站,計劃灌溉農田1.4萬畝。1977年又在建莊公社閆村建成130萬立方水庫,從而解決了枯水期稻田用水問題。

  黃帝陵景觀的治理。1976年,開始治理黃陵景觀。在縣城南山的荒坡、荒山、荒窪等地營造了1300畝油鬆林。經過近20年的生長,已成為遮天蔽日的鬆林,為黃帝陵景觀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薛誌勇對黃陵縣的文化、教育事業也付出了不少的心血。1979年黃陵縣率先成立了文化局,黃帝陵管理所,組建了公社文化站,配備專門人才,在縣、公社、大隊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文藝、體育活動。

  1981年年底,53歲的薛誌勇懷著眷戀的心情離開他生活和工作18年的黃陵縣,走馬上任延安地區行署副專員。

  剛上任他分管農業,依然保持在黃陵的工作勁頭,經常深入縣、鄉、村和田間地頭,推廣科學種田,使全區糧食總產逐年增加,基本實現了1973年周恩來總理提出的“五年糧食翻一番”的要求。

  1983年12月,行署決定他分管工業,他從頭學起。工業抓什麽?他認準是石油。為了擴大生產,1985年,他提出在有石油資源的縣開發石油的設想。延長縣克服重重阻力,率先成立了鑽采公司,得到石油部,陝西省委、省政府的肯定,還幫鑽采公司製定了“舊井墊底,貸款起步,以油養油,滾動發展,良性循環”的發展方針。之後,全區9個縣都陸續組建了鑽采公司。薛誌勇帶領人員奔波全國9大油田,求助了1000多萬元設備,引進百餘名工種技術人員,和地委、行署主要領導一起召開了“石油開發會議”,使延安石油開發步入快車道。

  1990年他離休後,又擔任了地區老區建設促進會常務副會長,主持延河川口段改河工程指揮部的工作。經過兩年奮戰,工程勝利竣工,不僅為210國道改建創造了條件,還增加耕地9.4公頃,擴大灌溉麵積66.7公頃,保護農田135公頃,受到領導和群眾的交口稱讚。

  2006年,薛誌勇擔任老促會名譽會長,1983年全國第二次工業普查榮獲省級先進工作者;1999年被中共延安市委、市政府、中共陝西省委、省政府評為老幹部先進個人;2001年被延安市評為市級精神文明先進個人。2005年被延安市評為延安市老幹部先進個人。

  王澤英

  王澤英,男,漢族,1934年11月出生,陝西省富平縣人。中專學曆,195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高級政工師。

  1951年先後任子長縣林業站站長、縣委辦公室主任、中共延安地委政研室研究員、中共延安地委秘書;1973年1月任中共黃陵縣委委員、縣革委副主任、主任,縣長,1981年任縣委書記;1983年9月任中共延安地委常委、宣傳部長、秘書長;1985年1月任中共延安地委黨校校長;1986年2月任延安地區行署常務副專員;1990年6月任中共陝西省煙草專賣局(公司)黨組書記、局長;1995年5月退休。

  王澤英調黃陵縣工作後,為黃陵經濟、社會發展做了許多工作:

  一是大力發展文化事業。1980年在全縣開展了農村文化建設,1981年群眾捐款和青年義務勞動籌資1340元,社隊自籌61600元,縣財政補助23000元,在年底辦起公社文化站5個,大隊文化室33個,大隊業餘劇團8個,文藝宣傳隊49個,皮影劇團1個,業餘創作編寫組27個,讀報組147個,組建農民籃球隊38個,新建公社露天劇場4個,設置黑板報205塊,電視差轉台5個,設立農村電視收看點74個。

  二是推行生產責任製,用政策調動社員的積極性。認真落實黨的農村政策,不斷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製,加快農業生產發展步伐。1980年以來,各級領導深入農村,大力推行農業生產聯產承包責任製,在麥、油生產上顯示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一是統一經營,聯產到勞,超產全獎,減產全賠。這種形式占到全縣核算單位總數的45.7%;二是包產到組、到戶,全獎全賠,占25.4%;三是統一措施,統一播種,田間管理責任到勞、到人,不聯係產量,占31.7%;第四種是包產到戶。從這幾種形式看,由於任務具體、責任明確,獎罰嚴明,基本上克服了過去“上地一條龍,幹活一窩蜂”的現象。因此,全縣油菜間苗工作隻用了10天左右的時間就基本完成,出現了一人承包全家出動,親幫親鄰幫鄰、男女老少齊出動、家家戶戶門上鎖的可喜現象。

  三是實行科學種田,狠抓關鍵措施。主要做法是:合理倒茬,培肥地力,不斷提高施肥水平。逐步擴大油、豆、草麵積,實行麥、油、草倒茬輪作。1981年全縣小麥“三茬”麵積達到4.7萬畝,占到麥田總麵積的47%,為小麥豐收打下了基礎。1981年夏收以後,各公社對機耕人員普遍推行責任製,落實機耕任務,製定獎罰辦法。在播種方麵,根據多年的實踐,油菜的最佳播種時間是8月下旬,小麥是9月上中旬。1980年,秋播各社隊都根據自己的氣候、地力特點,確定了適時播期,普遍使用了7行條播機和14行條播機播種,大大縮短了播期,油菜7天左右,正茬小麥10天左右就全部播完。油菜、小麥按氣候資源特點,適時播種,既避免了麥油冬旺,又確保了苗齊苗壯。

  四是實行經濟合同,組織力量打好總體戰。在總結1979年大辦油菜豐產方經驗的基礎上,播種前,地區農業局、糧食局、農行、供銷社、農機局5個單位和黃陵縣簽訂了1981年油菜生產合同。合同規定:播種麵積3萬畝,總產300萬斤,撥給縣農業技術培訓經費2萬元,增加貸款40萬元,增供磷肥800噸,征購菜籽150萬斤,頂夏糧300萬斤,並要如數歸還貸款。為了保證這項計劃的實施,縣上及時組織縣農業局、糧食局、農行、供銷社、農機局等5個部門與各公社協商,簽訂了同樣的合同。合同明確規定了各自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公社各有關單位和生產隊也簽訂了合同。一年來,各方麵都積極地履行了合同的有關規定,油菜取得大豐收。17848畝豐產方油菜,總產416萬多斤,占全縣油菜總產的69%。收獲後,向國家交售油籽470多萬斤,超額完成合同所定指標的233%,歸還貸款50.4萬元,除還完油菜貸款,還歸還其他到期貸款8萬多元。

  五是狠抓技術隊伍建設和人員培訓。1979—1980兩年縣上辦油菜技術員培訓班,為社隊培養油菜技術員260人(次),播種前組織了3個油菜生產技術傳授小組,分別到各公社向群眾宣講油菜生產技術,聽眾達2000多人次。全縣農民技術員200多人,其中油菜技術員12名。

  1983年9月,王澤英調任中共延安地委委員、宣傳部部長、地委秘書長、地委黨校校長,後任行署常務副專員等職務。曾牽頭調查製定了全區經濟戰略規劃,形成大力發展“煙、果、羊、薯”四個主要產業和工業方麵一線(西包公路)五區(黃陵店頭煤炭工業區,交口河、茶坊石化工業區、延安輕工業區,姚店重工業區,子長、永坪以煤、油、電為主的能源工業區)七重點(石油、煤炭、卷煙、毛紡、電力、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的開發思路。作為主管領導,延安的西延鐵路秦(家川)延(安)段的複工建設,延安煉油廠建設,延安熱電廠建設,延安煙廠二期技改工程從立項、籌資到施工,他都全力以赴,傾注過不少汗水和心血。

  1990年6月王澤英調任陝西省煙草專賣局局長。上任後,他提出的抓骨幹企業、上質量檔次、創名牌效益的發展思路,在發展陝西煙草工業中形成普遍共識。他提的“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的思路,進一步拓寬了全省煙草經濟發展的路子。1992年1月,王澤英在全國煙葉生產、收購工作會議上作了經驗介紹,1993年榮獲全國煙草係統經營管理先進個人。

  退休後,任陝西省書法協會副會長;1995年5月—1999年任陝西省煙草學會理事長。

  王澤英愛好寫作,曾先後在《紅旗》雜誌、《人民日報》《陝西日報》《中國煙草》等中央和地方報刊發表文章多篇;並參與編寫《企業成功辭林》《企業成功薈萃》《黃帝陵書法集》《腳印》等書。

  楊德虎

  楊德虎,男,漢族,1933年出生,陝西省綏德縣人。1945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大學學曆。

  1958年從西安師範學院政治教育係畢業後在延安大學任教;1962年調延安地委工作,曆任地區革委會辦事組副組長、宣傳部副部長、副秘書長、黨史辦主任;1983年任中共黃陵縣委書記;1985年任延安經濟學院黨委書記、院長;1997年離休。

  離休後任延安市老年學會會長、延安市發揮老幹部作用指導中心副主任、延安市幹休所離休幹部黨支部書記。1959年被評為陝西省青年學習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1972年出席全省學習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先後4次參加全省、全國老年學研究交流會,撰寫的論文被提名為優秀獎、個人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張誌清

  張誌清,男,漢族,1937年12月出生,陝西省黃龍縣人。大專學曆,195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2年1月參加工作,曆任共青團延安地委書記、宜川縣人民政府縣長,誌丹縣人民政府縣長、中共誌丹縣委書記;1985年1月任中共黃陵縣委書記;1988年2月任延安地區行署副專員;1988年11月任中共延安地委副書記;1994年3月任延安地區行署專員;1997年1月任延安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期間當選第八、九屆省人大代表;1999年7月兼任陝西省人大常委會農業和農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在擔任延安團地委書記期間,他利用延安這個特殊地位和青年工作的特點,關心當年插隊的北京知青,幫他們解決困難,辦了許多的好事,他們都很感激。一對移居香港、資產達幾十億元的北京知青,不忘張誌清在困難時幫助他們,後來投資1800萬元在插隊的延長縣交口鎮建起一所新型中學。

  1979年,他被調任誌丹縣革委會主任。上任後,麵對的是誌丹在“農業學大寨”運動中搞強迫命令,全縣掛起來的幹部達3300多人、10人被關押的現狀。張誌清頂著四麵八方的壓力,用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方法,分別情況,區別對待,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將3000多名被掛起來的幹部全部予以平反,得到群眾擁護,調動了幹部的積極性,使誌丹重振雄風。

  1985年1月上級決定,調張誌清任黃陵縣委書記。當時正遇黃陵古柏被砍伐事件,一時驚動朝野,舉國關注。他上任後,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砍伐古柏的事有,但砍伐的是幾棵老樹、病樹,屬正常砍伐,不像媒體報道的那麽玄乎。他多方做工作,才使這件事得以平息。

  為了使黃陵經濟邁上新台階,張誌清理出工作重點,即:“管廟、護林、旅遊、建設、發展”的十字方針。

  第一件是整修黃帝陵。黃帝陵一期整修工程,從他手裏開始,軒轅黃帝石雕像,在他手裏雕成。他還提出每年清明節的祭陵,應由省一級政府作為主祭,並將這個建議申報地委、省委。李瑞環來黃陵視察時,他又將這個想法向李瑞環作了匯報,並取得李瑞環的支持。此後,黃帝陵清明祭祖活動升格為由陝西省省長主祭,延安地區專員(市長)、黃陵縣長陪祭,國家領導人參加。這一儀式延續至今。

  第二件是開發店頭煤田。修通店頭至秦家川鐵路,並在秦家川建立了煤台實行“三點一線”戰略。“三點”是指店頭、縣城、秦家川,“一線”是指秦家川到店頭這條鐵路線。三點一線經濟戰略的實施,為黃陵縣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店頭煤田的開發,成為黃陵經濟的增長熱點,並拉動了其他經濟的發展。

  第三是發展農業。到1987年11月15日他離開黃陵時,黃陵縣已實現了全地區第一個財政自給縣,在全省排名第十七位,在陝北高原數一數二。全縣村村通電、通公路、通自來水。

  1987年底,張誌清調回地區,先後擔任行署副專員、地委常務副書記、行署專員。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延安如何發展,他提出:“走出延安,加強外聯,打延安牌,重振延安雄風”的構想。這10年中,由他帶隊,考察了上海市寶山區、福州市、山東濰坊、深圳龍崗,與他們結為友好互助地區,並且主動修複了與甘肅慶陽、山西呂梁的兄弟地區關係。1989年,與江西吉安地區合作出版《從搖籃到聖地》一書。1994年,籌辦北京回延知青座談會,在北京、上海、深圳、福州等地召開延安希望工程新聞發布會。

  他還風塵仆仆,走遍了全區每一個鄉鎮,抓了白於山區和黃河沿岸的扶貧開發,至1999年,國家定的8個貧困縣已全部脫貧,67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得到解決。

  石油是延安的支柱產業,為了加快石油發展,他大膽提出,在區屬延長油礦下麵,重點發展縣石油鑽采公司;實行延長油礦西進戰略,加緊勘探和資源劃分;擴大化工生產,建設延安煉油廠二期工程等。隨著石油的快速增長,延安經濟的飛躍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1997年,延安地區改為延安市。張誌清從行署專員崗位上調為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在推進民主與法製建設、行使監督職能中糾正冤假錯案。根據市委安排,建立了扶貧和黨建的聯係點。位於長城邊上的吳旗縣鐵邊城鎮的鐵邊城行政村,是他的扶貧點。他來時,這裏已連續幹旱五年,滿目淒涼。他發動群眾修地造田,一年下來,每人平均三畝口糧田,基礎設施和農民的生存條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黃陵縣阿黨鄉的咀頭村,是張誌清的黨建聯係點,他出謀劃策,已將咀頭村建成了一個遠近聞名的觀賞農業村、生態果園基地。

  退職修養後,張誌清整理出版了《歲月有痕》(張誌清文集),積極參與社會團體活動,擔任陝西黃河經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延安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繼續為延安的建設和發展發揮餘熱。

  馬占國

  馬占國,男,漢族,1955年7月出生,陝西省綏德縣人。197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曆,高級政工師、機械工程師。

  1974年5月在綏德縣農村勞動,任大隊黨支部副書記;1975年10月在西北農學院水電站動力設備專業學習,任班黨支部書記,1978年12月畢業留學院水利係任教,並擔任學生政治輔導員;1979年9月調共青團陝西省委工作,任省學聯副主席;1979年11月,省委抽調赴安康地區檢查平反冤假錯案、落實黨的幹部政策工作;1981年3月,任省委直屬機關團委書記;1982年10月,任中央整黨聯絡組聯絡員、陝西省委整黨聯絡員;1984年12月,任團省委副書記、省少工委主任;1985年11月任中共黃陵縣委副書記,1987年11月任縣委書記、縣人武部第一政委;1991年1月調任省水土保持局黨委委員、副局長;1992年5月調海南省文昌縣任縣委書記、縣人武部黨委第一政委;1993年7月任海南省機械工業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機械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兼任海南省汽車工業貿易總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1998年12月,任海南省機械工業總公司黨委書記,期間於1998年9月至2000年7月在北京師範大學經濟係政治經濟學專業研究生班學習;2001年4月,任海南電網海口供電公司黨委書記,兼任海南省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海南省政工係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新時期人文科學研究會會員、沿海城市電力政研會副會長;2004年12月,任海南電網公司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政工部主任。

  任中共黃陵縣委書記期間,注重調查研究,大力發展經濟,狠抓精神文明建設。首次召開了黃陵縣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究會,製定出《黃陵縣1988—2000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經縣人大常委會頒布實施;主持編寫了《黃陵在改革中前進》一書,總結推廣了黃陵縣農業和農村工作十個方麵的典型經驗;推行幹部管理製度改革,對黨政事業單位幹部實行“三製(目標管理責任製,崗位責任製,幹部、職工聘用製)”;推行煤炭統管改革,對煤炭生產、銷售實行“統一計量、統一價格、統一發票、統一結算、統一管理”;啟動整修黃帝陵工程,加大對外宣傳力度,開展整修集資募捐工作,得到時任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的支持;並成功舉辦了海峽兩岸1989年“重陽節祭祖”活動。

  張棠棣

  張棠棣,男,漢族,1938年4月出生,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人。197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曆,高級農藝師。

  1962年9月西北生物土壤學院土壤係土壤地理專業畢業,分配至省屬槐樹莊農場從事管教工作;1970年1月在富縣農村插隊蹲點;1972年1月調縣體育運動委員會工作;1975年調縣農業局工作;1979年4月任縣土壤普查辦公室副主任;1981年任縣農業局副局長、縣農業區劃辦公室副主任;1983年12月後,曆任縣委農工部部長、經濟部部長;1984年12月任富縣人民政府副縣長;1985年8月調黃陵縣人民政府任副縣長,1986年任常務副縣長,1987年12月任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1992年10月任縣委書記,1997年1月任縣人大常委會主任,1998年1月任調研員;1998年8月退休。

  在黃陵工作期間,重點抓了農業、工業和教育文化建設。農業方麵,完成了全縣農業區劃工作,形成《土壤普查報告》和《農業區劃報告》;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從1989年起,逐步實施農村水、電、路等改造工程,至1992年,在全省率先實現山區縣村村通電、通自來水、通公路、通廣播電視,是全省第一批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達標縣。工業方麵,針對黃陵煤炭運銷混亂的問題,建設黃陵煤炭計量站,解決了煤炭年60—80萬噸的拖噸問題,徹底改善了財政狀況。同時,開通了黃陵縣城和店頭鎮程控電話,在全省率先甩掉了“搖把子”人工電話。文化方麵,完成了建國後黃陵首輪縣誌纂修任務,恢複了鄉鎮文化站,完成了黃帝陵整修一期工程。

  薛光明

  薛光明,男,漢族,1946年12月出生,陝西省子長縣人。大學學曆,197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8年在甘泉城關鎮紅旗大隊插隊;1970年10月招為國家幹部,分配到延安城區柳林公社革委會工作;1973年在延安市柳林公社(城區柳林與延安縣柳林公社合並)辦公室工作;1976年任延安地委工交部幹事、副科長;1983年任延安地區百紡二級站副經理,1986年任黨總支書記;1987年任中共甘泉縣委委員、常委、政府副縣長;1990年任延安地委財委副主任;1991年任中共黃陵縣委委員、常委、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1996年任縣委書記;1999年12月任延安市審計局黨組書記、局長,2004年8月任協理員。

  在黃陵縣工作期間,在全市第一個建成了三甲級醫院,第一個實現了村村通電,第一個驗收通過了雙基達標,第一個開通了移動電話,第一個架起了縣、鄉有線電視,第一個實現了農村自來水,第一個達到縣、鄉公路柏油化,第一個財政稅收超億元,第一個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00元以上。1992年8月縣上自籌資金修通了城內到店頭塬區二級公路;破土動工了黃帝陵整修工程,為黃陵縣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高合元

  高合元,男,漢族,1955年8月出生,陝西省綏德縣人。大專學曆,197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3年10月在延長縣交口公社棗坪小學任教;1976年10月在延安地區農機學校學習,1979年7月畢業留校任教;1981年7月調延長縣信訪局工作;1982年7月任劉家河公社黨委副書記,後曆任鄉長、黨委書記,縣委組織部副部長;1990年2月任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1992年9月任誌丹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期間於1994年5月至1996年7月在延安地委黨校學習;1997年2月任中共誌丹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1999年3月任中共黃陵縣委書記,期間於2000年9月至2001年1月在中央黨校縣(市)委書記幹部進修班學習;2003年8月當選延安市委常委,同年10月任中共延安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2006年任中共鹹陽市委常委、紀檢委書記。

  趙輝遠

  趙輝遠,男,漢族,1961年4月出生,陝西省富平縣人。198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曆,經濟學學士學位。

  1983年8月西北政法學院政治經濟學專業畢業分配到榆林地區計委工作,先後任副科長、科長;1992年12月任榆林市(縣級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期間於1992年12月至1993年9月在山東省濟寧市中區掛職任副區長,1996年9月至1997年7月在省委黨校中青班學習;1997年12月任中共吳堡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1999年11月任中共黃陵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2003年10月主持縣委全盤工作,2004年7月任縣委書記;2006年7月調離黃陵,2007年任秦嶺國家植物園黨委副書記。

  邱振孝

  邱振孝,男,漢族,1929年10月出生,陝西省子洲縣人。中專學曆,194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5年3月在綏德師範上學;1945年10月在綏德警備區司令部任譯電員;1948年3月參軍,曾參加了太原、榆林、寧夏戰役,在榆林駐防任機要股長、副科長;1951年任中共延安地委秘書;1959年1月任中共黃陵縣委書記處書記、副書記、代書記;1956年6月任中共洛川縣委副書記:1969年任中共宜川縣委副書記;1972年8月。任延安地委農工部副部長,1978年任地委副秘書長,1980年任地委農工部部長;1990年離休。

  白耀祥

  白耀祥,男,漢族,1925年2月出生,陝西省宜君縣人。高中文化,1940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政工師。

  1948年3月在宜君縣偏橋新民鄉當文書,同年6月任偏橋區委組織科長;1949年在宜君縣委通訊組當幹事;1950年6月任偏橋、焦坪區委副書記、書記;1953年4月任中共宜君縣委委員、宣傳部副部長,期間在西北黨校理論班學習8個月;1955年1月任延安地區百貨公司秘書科長;1957年7月任中共宜君縣委常委、宣傳部長;1958年8月黃(黃陵)、宜(宜君)合縣後任中共黃陵縣委常委、宣傳部長;1960年6月任中共黃陵縣委常委、副書記;1961年9月黃宜分縣後任中共宜君縣委常委、縣委副書記;1964年10月任安康地區鎮坪縣委書記、人武部第一政委,“文革”期間遭到錯誤批判;1973年4月任黃龍縣革委會主任;1977年12月任中共宜川縣委常委、副書記,期間在省委黨校學習3個月;1979年1月任中共吳旗縣委常委、副書記、革委會主任;1981年1月任橋山林業局黨委書記、顧問;1992年離休,經省委批準享受地(廳)級待遇。

  離休後,手不釋卷,筆耕不輟,苦研書法,自得其樂。為陝西省於右任書法協會會員,其書法作品先後在黃陵縣、寶雞市、全省煤炭係統、省政府老幹部活動中心展出,並多次獲獎。

  李楓

  李楓,男,漢族,1929年12月出生,陝西省宜川縣人。195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高中文化。

  1948年7月在宜川縣西平原鄉、交裏區當文書;1954年4月調宜川縣公安局任秘書科長、經審科長;1954年7月調延安地區公安處秘書科工作,1955年8月任勞改科副科長,1957年9月任秘書科副科長,1959年8月任科長,期間於1959年10月至1961年4月在北京中央政治幹校學習;1962年8月任宜川縣公安局教導員;1965年4月任吳旗縣公安局局長;1969年8月任吳旗中學革委會主任、黨支部書記;1972年6月任中共吳旗縣委政法組負責人;1973年6月調任中共延安地委政法組預審組組長,10月任延安地區公安局預審科長;1977年3月任延安地區民政局副局長;1979年12月任中共黃陵縣委副書記,1990年12月任縣委顧問;1994年4月離休。

  離休後,負責黃陵縣老年門球協會工作,曾代表延安市帶隊先後到綿陽市、廬山市參加全國部分省市老年門球比賽,分別獲第七名、第三名。

  段長夫

  段長夫,原名段長富,男,漢族,1938年12月出生,陝西省宜君縣人。197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專學曆。

  1951年7月在陝西省人民政府行政幹部學校學習,1952年畢業分配到宜君縣聯社工作,曆任保管員、統計員,1956年任統計股股長;1958年3月下放宜君縣城關區段樹村勞動鍛煉,年底調回縣政府計統科當幹事;1959年宜君、黃陵合縣後留黃陵工作,在縣計委當幹事;1970年調店頭煤礦工作,任礦革委會常委兼生產組長,1971年5月任礦革委會副主任;1973年3月調任縣計委副主任,5月任縣革委會工交辦副主任,兼黨總支副書記;1975年10月任黃陵化肥廠籌建處副主任,後任廠黨委副書記兼副廠長、黨委書記兼廠長;1980年10月調任延安化肥廠黨委副書記兼廠長;1982年9月任中共黃陵縣委副書記,1989年任縣委調研員,1998年退休。

  趙則

  趙則,男,漢族,1944年10月出生,陝西省延長縣人。大專學曆,1975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4年8月在延長縣從事教育工作;1976年1月任中共延長縣委辦公室秘書、副主任、主任;1985年4月任延長縣人民政府副縣長;1991年7月任中共黃陵縣委常委、縣委副書記;1991年10月任延安林校校長;1993年1月任中共延安地委宣傳部副部長;1995年8月任延安地區經濟體製改革委員會主任;2000年2月任延安市經濟研究中心協理員;2005年退休。

  在黃陵工作期間,撰寫的《寄語青年朋友》《黨旗下成長的重要性》兩首詩,被省文化廳收錄在《詩歌集》裏;在延安地區體改委工作時,在《延安報》發表了《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切勿使權力異化》《發展非公有製經濟爭議》《長與短》《敬酒也得講文明》《退解》等論文10多篇。

  梁宏賢

  梁宏賢,男,漢族,1958年10月出生,陝西省綏德縣人。大學學曆,1983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5年1月在靖邊縣新農村公社瓦房大隊插隊;1977年3月,在靖邊縣白灣子公社任教;1978年4月在西北大學經濟係學習;1981年12月在延長縣張家灘公社工作;1984年1月任延長縣經委副主任;1984年12月在延安地委組織部工作,1985年9月任延安地委組織部副科長,1989年9月任科長;1992年10月任中共黃陵縣委副書記;1997年2月任中共富縣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1997年10月任縣委書記,期間在陝西省高級經濟管理人員培訓班學習;1999年9月任延安市政府秘書長、政府辦黨組書記,12月任市政府黨組成員、政府辦黨組書記、秘書長,2001年8月任副市長、黨組成員;2003年6月任中共延安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

  白桉定

  白桉定,男,漢族,1959年4月出生,陝西省清澗縣人。1984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曆。

  1978年8月在安塞縣良種場插隊,1980年4月調縣稅務局工作,1982年11月調團縣委工作,期間於1983年5月至1985年7月在延安大學中文係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1986年7月任共青團安塞縣委副書記、書記;1990年1月任樓坪鄉黨委書記;1992年1月任縣政府辦公室主任,期間於1992年2月至8月在山東省諸城縣掛職;1993年2月任安塞縣縣長助理,兼任縣人勞局局長,期間於1995年8月至1997年12月參加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班學習;1996年7月任安塞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期間於2000年7月至2002年7月在西北大學法學院國際法研究生班學習;2000年10月任中共黃陵縣委副書記,2006年9月調離。

  李一泉

  李一泉,男,漢族,1928年12月出生,黃陵縣隆坊鎮人。194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高中文化。

  1949年1月在隆坊區政府工作,任秘書、保安助理員;1950年4月在黃陵縣公安局工作,任秘書;1952年任縣政府副政務秘書(辦公室副主任),兼任縣財政科長和文衛科長;1953年春參加平息“一貫道”武裝暴亂;1954年後,曆任縣政府建設科科長、農林水牧局局長、水電局局長、縣委農工部部長;1964年在延安地委農工部工作,期間曾在金盆灣“五七”幹校學習;1969年任安塞縣革委會核心小組成員、副主任;1974年任中共洛川縣委常委、革委會副主任;1978年任中共黃龍縣委書記、武裝部黨委第一書記、第一政委;1984年任黃陵縣人大常委會主任,1987年6月任縣委調研員;1990年12月離休。

  張炳升

  張炳升,男,漢族,1934年12月出生,黃陵縣橋山鎮道北村人。195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專學曆。

  1948年7月在黃陵縣人民政府當通訊員;1950年9月在縣橋山供銷社當營業員,期間於1952年5月至10月在陝西省合作幹校學習;1952年11月在縣城關供銷社當會計;1955年12月任縣聯社供銷經理部財會組長;1957年3月調縣商業局,曆任會計、人事科員、人事股長,期間於1959年5月至12月在延安地委黨校學習;1968年9月調縣革委會整黨辦公室工作;1969年3月任縣養路段黨支部書記;1971年1月任延安地區商業局銅川轉運站政工組長;1974年7月任延安地區副食公司黨總支書記、革委會主任,1975年10月任經理;1981年7月任中共宜君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1984年3月任黃陵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87年5月任主任;1993年5月任中共黃陵縣委調研員;1996年11月離休,1998年1月因病逝世。

  陳學仁

  陳學仁,男,漢族,1942年2月出生,陝西省西安市人。196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學曆。

  1962年7月在黃陵縣建莊公社張莊村插隊,期間於1970年10月當選中共延安地委委員;1970年11月任建莊公社黨委副書記;1974年6月任中共黃陵縣委常委;1974年10月任店頭公社黨委書記;1976年12月任縣委常委;1979年6月任縣委常委、縣革委會副主任;1980年12月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期間於1982年3月至1984年1月在省委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1984年1月任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1987年5月任縣委委員、政協黃陵縣委員會主席;1998年1月任縣人大常委會主任;2002年3月退休。

  李興斌

  李興斌,男,漢族,1946年10月出生,陝西省綏德縣人。1973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曆。

  1970年7月在黃陵縣田莊中學任教,1974年7月任副校長;1979年10月任中共黃陵縣委宣傳部理論教員、副部長;1984年1月任縣委組織部部長;1985年6月任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1987年12月任政協黃陵縣委員會副主席、縣委統戰部部長;1991年9月任縣委副書記;1992年1月任中共洛川縣委副書記;1997年8月任中共黃陵縣委副書記;2002年3月任黃陵縣人大常委會主任;2007年3月退休。

  寇建榮

  寇建榮,男,漢族,1927年2月出生,黃陵縣侯莊鄉寇家灣村人。194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專學曆。

  1949年2月在黃陵縣橋山鎮肖川小學任教;1951年調縣法院任書記員;1953年調縣公安局任政治協理員,1956年任局黨支部書記,期間在西北政法學院學習8個月;1958年8月任田莊公社副社長;1959年任橋山公社黨委副書記,期間先後在延安黨校和省委黨校學習,在延安從事重新登記黨員工作;1965年任店頭公社社長、黨委書記;1969年先後任張寨水電站籌備站副站長、百貨公司革委會主任;1970年任縣農機廠革委會主任;1973年任縣法院院長;1978年4月在中央政法幹部學院學習;1979年任縣委常委、縣公安局局長;1981年當選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90年12月離休。

  楊誌英

  楊誌英,男,漢族,1933年9月出生,黃陵縣隆坊鎮溫家咀村人,中專學曆。

  1951年在延安師範培訓班學習,結業後在延安工作,曆任南關一小、橋溝小學教師,市場溝小學校長,延安民眾劇團書記,中共延安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1963年調回黃陵縣工作,曆任縣委組織部幹事,機關工委書記,太賢公社、侯莊公社黨委書記,縣文衛辦主任,縣委宣傳部部長,縣聯社書記,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86年7月病逝。

  孫秀蓮

  孫秀蓮,女,漢族,1933年9月出生,黃陵縣橋山鎮龍首村人。195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高中文化。

  1953年3月在黃陵二區工作;1955年5月,先後在洛川縣舊縣鄉、縣婦聯從事婦女工作;1966年5月調誌丹縣工作,曆任縣婦聯主任、縣委政工組副組長;1970年11月任中共黃陵縣委政工組婦女組長;1973年1月,任縣婦聯主任;1976年1月任縣知青辦主任;1980年12月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86年12月任縣政府谘詢員;1990年12月退休。

  霍翠玲

  霍翠玲,女,漢族,1937年2月出生,陝西省綏德縣人。中專學曆,婦產科主治醫師。

  1951年2月在延安衛校學習;1952年4月在吳旗縣醫院、黃陵縣醫院工作;1984年4月任政協黃陵縣委員會副主席;1990年3月任黃陵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93年12月退休。

  程貴芳

  程貴芳,男,漢族,1937年8月出生,河南省葉縣人。195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學曆。

  1955年3月在中南軍區空軍高炮111師535團服役,曆任班長、排長、連長,期間在大陸對台作戰中榮立三等功3次;1965年12月在蘭州軍區工作,曆任作戰股長、營長、團參謀長,期間參加援越抗美作戰一年半;1978年8月轉業,任黃陵縣革委會常委副主任;1979年9月任黃陵縣人民政府副縣長;1985年6月任政協黃陵縣委員會副主席;1986年1月任縣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書記、副主任;1996年3月退休。

  馮自修

  馮自修,男,漢族,1937年11月出生,陝西省潼關縣人。195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專學曆。

  1956年6月在店頭農技站工作;1958年12月在黃陵縣農林水牧局工作;1968年3月任黃陵縣“五七”幹校校長;1969年12月任黃渠農場氣象站黨支部書記;1970年2月任黃陵縣革委會生產組農業組組長;1974年先後任龍首公社革委會主任、黨委書記;1977年2月任隆坊公社黨委書記;1979年12月任縣委農工部副部長、部長,農工部撤銷後任縣委整黨辦主任;1985年4月任縣公安局教導員;1986年2月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96年3月退休。

  黨文鎰

  黨文鎰,男,漢族,1937年11月出生,黃陵縣侯莊鄉閆塬村人。1960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學曆。

  1956年7月洛川師範畢業分配到黃陵縣從事教學工作,先後在倉村鄉王村小學,城關鎮石山小學、城關小學,隆坊小學任教;1961年2月任雙龍完小主任、校長;1965年8月任城關二完小教導主任;1973年3月任縣教研室主任;1978年4月任縣廣播站副站長;1980年1月任隆坊公社黨委副書記;1985年12月任縣人事勞動局局長;1988年6月任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1991年3月任縣委副書記;1993年3月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98年12月退休。

  1991年1月被省委組織部評為先進組織工作者,1995年1月被聘為黃陵縣公安局廉政執法監督員,1997年3月被市委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領導小組評為全市鄉鎮黨委建設優秀工作隊員。

  秦耀英

  秦耀英,男,漢族,1940年11月出生,黃陵縣阿黨鎮東龔園村人。1960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初中文化。

  1958年12月入伍,曆任通訊員、班長、副排長,期間參加了西藏平叛、土改及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榮立三等功1次;1964年10月在洛川縣參加社教運動;1966年7月任黃陵縣雙龍公社武裝專幹;1968年8月任橋山公社武裝專幹;1970年8月曆任侯莊公社副主任,副書記、主任,書記;1981年9月任橋山公社黨委書記;1985年1月任縣勞動人事局局長;1987年1月任縣農委書記、主任;1992年11月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99年1月任調研員;2001年1月退休後任縣老促會常務副會長。

  鄭雲鵬

  鄭雲鵬,男,漢族,1941年3月出生,黃陵縣田莊鎮人。197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專學曆。

  1961年7月在黃陵縣城關二小、田莊中學任教;1971年12月在縣委政研室、文教局工作;1978年7月在縣教育局工作;1983年3月任中共黃陵縣紀律檢查委員會專職委員,1984年6月任副書記,1989年12月任書記;1992年10月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2002年退休。

  黨智才

  黨智才,男,漢族,1945年9月出生,陝西省富縣人。197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學曆。

  1967年4月在黃陵縣隆坊公社卜巷村小學任教;1969年8月在店頭煤礦當工人;1971年12月先後在隆坊公社、縣聯社、縣財貿政治部、縣委政法組工作;1979年9月任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員;1983年2月任隆坊公社管委會主任,後曆任田莊鎮、橋山鎮黨委書記,縣委政法委副書記;1986年12月任店頭鎮鎮長;1990年2月任縣商業局局長;1992年11月任縣委委員、縣人民法院院長;1997年12月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2005年1月退休。

  吳金玉

  吳金玉,男,漢族,1946年2月出生,陝西省宜川縣人。中專學曆,副主任醫師。

  1968年在黃陵縣店頭煤礦醫務室工作;1972年在店頭地段醫院工作;1975年在隆坊地段醫院工作;1981年調黃陵縣人民醫院工作,曆任內科副主任、主任,期間於1985年參加省衛生廳主辦的內科主治醫師培訓班學習1年,1989年當選縣政協委員,1991年任縣人民醫院副院長;1993年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期間於1997年至2000年兼任縣人民醫院院長;2007年3月退休。

  梁誌超

  梁誌超,男,漢族,1946年2月出生,黃陵縣太賢鄉北村人。196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曆。

  1964年8月在黃陵縣戶村小學、城關一小任教,期間曾在延安師範師訓班學習;1966年12月先後在城關一小,北村、真村、龍首中學任教導主任、校長;1974年1月任龍首公社組織委員,1976年任黨委副書記;1982年9月先後任縣信訪辦主任、科協副主席、科委副主任;1986年4月任縣委組織部落實政策辦公室副主任,1987年2月任副部長;1992年10月任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期間於1993年9月至1995年12月在中央黨校本科班學習;2002年10月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2007年3月退休。

  曾當選政協黃陵縣第二屆委員會委員,黃陵縣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共延安市第一次代表大會代表。

  賈永錄

  賈永錄,男,漢族,1947年5月出生,黃陵縣隆坊鎮南常村人。197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曆。

  1970年6月先後在黃陵縣隆坊稅務所、縣財政局、縣稅務局工作;1976年7月先後任縣財政局、稅務局副局長;1983年12月任縣經委副主任;1985年12月任店頭鎮人民政府鎮長、鎮黨委書記;1987年4月任縣委委員、縣人民政府副縣長;1991年10月任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期間於1993年9月至1995年12月在中央黨校本科延安學區領導幹部班學習;1997年11月任縣委副書記;2002年12月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2007年9月退休。

  竇建民

  竇建民,男,漢族,1948年3月出生,陝西省興平縣人。1980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學曆。

  1969年11月寶雞石油學校畢業分配到寶雞石油機械廠工作;1975年11月調陝西省柴油機廠工作,曆任電氣技術員、工程師、動力車間技術組長、電氣組長、工段長,期間於1983年8月至1985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學社科係學習;1985年7月任陝西柴油機廠動力二分廠黨委副書記(副處級);1988年7月任誌丹縣人民政府副縣長;1991年11月任黃陵縣人民政府副縣長,1997年12月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2007年9月退休。

  楊春榮

  楊春榮,男,漢族,1927年10月出生,陝西省宜君縣人。194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初中文化。

  1948年在宜君小學、五裏鎮完小任教員、校長;1954年任延安專員公署辦公室秘書、副主任、主任;1960年4月任延安專員公署黨組成員,期間參加了洛川、黃陵“四清”教育運動;1966年5月任中共黃陵縣委常委、縣人民委員會黨組書記、代縣長、縣長、縣革命委員會第一副主任;1969年4月任延安地區機械廠革命委員會主任;1971年4月任延安城區黨委副書記、城區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2年3月撤區設市,任中共延安市(寶塔區)委副書記、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5年8月延安市與延安縣合並(縣級市)後任縣委副書記,縣革命委員會副主任、主任;1979年12月任延安市(寶塔區)委副書記、書記,市長;1981年11月任延安地委常委、延安市(寶塔區)委書記、市(寶塔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市人武部第一政委;1984年12月任市(寶塔區)人大常委會主任;1987年5月退居二線,任延安市(寶塔區)委調研員;1988年4月離休。

  楊海潮

  楊海潮,男,漢族,1934年11月出生,黃陵縣橋山鎮下王村人。195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初中文化。

  1951年11月,先後在黃陵縣文化館、縣書店、縣人委文教科、縣人委辦公室、隆坊公社、縣委辦公室從事助教、營業員、會計、收發、信訪及文書工作;1965年1月任田莊公社黨委副書記(因當時在延安搞社教未到職);1965年7月任縣人委辦公室副主任;1968年11月任縣革委會生產組副組長;1971年11月任隆坊公社黨委書記;1974年12月任縣委農工部部長;1978年3月任縣革委會副主任,1979年9月任縣委副書記,1982年2月任縣人民政府縣長;1983年12月任中共甘泉縣委書記;1986年1月任延安地區橋山林業局黨委書記;1989年4月任中共黃陵縣委谘詢員;1990年7月病逝。

  許勝利

  許勝利,男,漢族,1945年6月出生,陝西省扶風縣人。197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曆。

  1968年9月西北農學院農業經濟係畢業分配到陝西省周至縣西駱峪水庫工作,後到解放軍華陰農場勞動鍛煉;1970年3月調子長縣工作,先後在縣百貨公司、縣商業局,縣委、縣革委會辦公室工作;1975年10月任縣商業局副局長,縣委辦、政府辦副主任;1980年7月調任延安地委宣傳部政秘科副科長、文衛科科長,1983年9月任地委農工部副部長;1985年5月調任中共黃陵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副書記、縣長;1987年調任中共甘泉縣委書記;1992年調延安地區工作,1993年1月任地委組織部部長,1994年任地委委員,1997年延安地改市,任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1997年7月任延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1999年任陝西省農業廳副廳長;2006年1月退休。

  崔文瑞

  崔文瑞,男,漢族,1946年9月出生,甘肅省寧縣人。大學學曆,中國共產黨黨員。

  1966年8月在甘肅省平涼地區氣象局工作;1968年2月先後在清澗縣中隊、富縣人武部、延安軍分區政治部當幹事,司令部任政治協理員;1983年4月任洛川縣人武部副部長(期間於1983年6月在解放軍南京高級陸軍學校學習);1986年2月任黃陵縣人武部部長、中共黃陵縣委常委;1992年10月任中共黃陵縣委常委、副書記、縣長;1999年11月任延安市民政局局長、黨組書記;2004年1月任延安市民政局調研員。

  1998年12月,被全國農業普查辦公室評為第一次全國農業普查先進個人。

  王延生

  王延生,男,漢族,1956年5月出生,陝西省臨潼縣人。197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曆。

  1975年3月在延安市橋溝公社一裏坡村插隊;1978年3月在延安大學學習,1982年1月畢業後留校任團委幹事,1985年6月任團委書記;1987年11月調任共青團延安地委副書記;1993年8月任延安地區農村改革試驗區辦公室副主任,期間於1995年9月至1996年7月在西北大學經濟學院經濟係碩士研究生班學習;1998年2月調任中共黃陵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1999年3月任代縣長,5月任縣長,10月調任中共橫山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2005年9月任中共榆林市委副秘書長。

  李慎健

  李慎健,男,漢族,1961年11月出生,山西省臨猗縣人。198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學曆。

  1980年12月在延安地區建行中心支行工作;1983年7月調地區計劃委員會基建科工作,期間於1985年9月至1987年7月在西北大學經濟管理計劃經濟大專班學習,1992年7月任計委基建科副科長、基建(投資)科科長;1997年1月任延安市計劃委員會基建(投資)科科長;1999年6月任市計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期間於1999年4月至2001年4月參加“雙萬”工程在甘泉縣東溝鄉蹲點扶貧;2002年1月任市發展計劃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期間於2002年10月至2003年1月在廣東省江門市環保局掛職,於2003年7月至12月在陝西省開發銀行掛職;2004年7月調任中共黃陵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代縣長,2005年2月,當選縣人民政府縣長;2006年7月調離黃陵;2007年任延安市計劃生育局局長。

  王秉照

  王秉照,男,漢族,1925年10月出生,山西省曲沃縣人。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高小文化。

  1948年6月,在黃龍縣三岔區當教師、文書;1949年任三岔區委宣傳、組織委員;1954年任黃龍縣圪□區區委書記;1955年任中共黃龍縣委秘書、辦公室主任;1958年黃龍、宜川合縣後任縣委辦公室主任;1960年任中共宜川縣委農工部部長;1961年黃龍、宜川分縣後任中共黃龍縣委副書記;1969年在省委黨校學習9個月,後任延安地區毛澤東思想學習班革委會副主任;1971年調任黃陵縣革委會副主任,後任黃陵縣人民政府副縣長;1979年任中共宜君縣委副書記;1984年任耀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87年7月離休,1988年4月病逝。

  胡樹民

  胡樹民,男,漢族,1927年10月出生,陝西省宜君縣人。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專學曆。

  1946年在雁門支隊從事地下情報交通工作;1948年在宜君縣城關派出所工作,年底任所長;1949年調任城關區委宣傳科長;1951年調延安地委組織部組織科工作,1956年任副科長,1957年任科長;1959年任延安地委黨校辦公室主任,1969年任黨校革委會副主任;1976年調任延安東風化肥廠籌建政工組組長、革委會副主任;1977年調任中共黃陵縣委常委、縣革委會副主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1982年調任延安地區橋山林業局工會主席、顧問;1990年10月離休。

  馬延平

  馬延平,男,漢族,1953年8月出生,陝西省洛川縣人。197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曆。

  1970年9月在黃陵縣化肥廠當工人;1972年12月在蘭州空軍高炮第十三師三十八團服役、任無線電班班長;1977年5月在黃陵縣店頭公社、縣財貿部、縣人大工作;1983年3月先後任隆坊公社黨委副書記、太賢鄉黨委書記;1985年9月在省委黨校中青班學習;1987年9月任隆坊鎮黨委書記;1989年4月任店頭鎮黨委書記、縣人民政府副縣長;1992年12月任陝西省勞動廳礦山處副處長、處長;1996年5月,在中央黨校領導幹部班學習;2000年9月任省經貿委職業安全監察處處長;2001年10月任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1975年在部隊服役期間,榮立三等功1次;1998年在省小秦山合金礦整頓工作中被省政府評為先進個人;2000年被評為全省煤炭行業關井壓產先進個人,全國安全監督管理先進工作者。

  撰寫的《安全知識必說》一書,由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擔任編委會主任組織編輯的《礦山健康、安全、環保(HSE)常用法律法規匯編》,由中國和平出版社出版。

  張清泉

  張清泉,男,漢族,1954年5月出生,黃陵縣店頭鎮魯寺村人。1974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曆。

  1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