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革命英烈

  劉翰章

  劉翰章,字含初,男,漢族,1895年12月出生,陝西省黃陵縣備村人。1920年北京大學文史係畢業,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西安中山學院院長,革命烈士。

  一

  劉翰章出生在一個地主家裏,幼讀私塾,後考入西安三秦公學。他學習刻苦,博覽群書,善於思考,尤喜愛文學和曆史,成績優異,並練得一手好字,甚得師友讚賞。

  1916年在北大求學期間,正值新文化運動興起之時,他開始閱讀《新青年》等進步書刊。特別是陳獨秀、李大釗以《新青年》和北大文科為陣地,傳播的新思潮、新文化,對劉含初影響很大,使他的思想日漸傾向進步。1919年5月,北京爆發了“五四”反帝愛國運動。劉含初順應曆史發展的潮流,積極投身於這場偉大的鬥爭中去,參加了包圍曹汝霖住宅,痛毆章宗祥的愛國行動,遭到反動當局逮捕,羈捕數日,後經校方和社會各界營救而獲釋。

  “五四”運動使劉含初第一次看到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更使劉含初耳目一新,思想豁然開朗。在李大釗等人的親切教誨和引導下,劉含初和廣大青年一樣,學習了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等著作,積極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1920年,劉含初從北京大學畢業後,繼續留在北京從事宣傳活動。這年10月,他和在北京的陝西同鄉楊鍾健、劉天章、李子洲、魏野疇等人一起整頓了陝西旅京學生聯合會,創辦了《秦鍾》(月刊)雜誌。翌年10月,他們又創辦了《共進》(半月刊)雜誌。1922年10月,他們以《共進》半月刊社為基礎,創辦了共進社,以此作為團結進步青年的陣地,同黑暗的社會展開鬥爭。其時,共進社的活動經費來源比較困難,劉含初經常捐出自己的工資,作為共進社活動的費用。有的同誌生活上發生困難,他亦解囊相助。劉含初在共進社裏擔負著繁忙的社務工作,是共進社的骨幹和核心人物之一,還為《共進》雜誌撰寫了《我主張一部分的排外運動》《舊國會恢複後的罪惡》等文章,針砭時弊,揭露中國封建軍閥與帝國主義相勾結,奴役中國人民的罪惡,喚起人民同帝國主義列強和封建主義軍閥鬥爭。這時,盤踞陝西的直係軍閥劉鎮華在議會選舉中實行包辦選舉,激起了陝西人民的反對。劉含初與屈武、楊曉初等130多名陝西旅京學生聯合在一起,在北京宣外大街關中會館集會,聲討劉鎮華。劉含初在大會上即席發言,慷慨陳詞,指出:“在劉鎮華未趕出之前,我們想在陝西做合法的事業,那簡直是夢想。解決陝局的根本辦法,隻有驅劉,並驅客軍出境,此外,別無他途。”他在介紹了關中五縣人民抗議劉鎮華,堅決罷選的鬥爭情況後指出:“要驅逐劉鎮華,我們必須有堅固的團體”,和陝西人民相配合,“作大規模的有計劃的驅劉運動”。②他還代表大會發出六道開展驅劉鬥爭的通電,決定派出代表向北京政府請願,要求查辦劉鎮華。

  二

  從1923年初到年底,劉含初先後應蘇州中學、廣東嶺南大學、上海大學和開封大學等學校之聘,從事教學工作。他每到一處,都十分重視改革教學內容,拋棄舊教材中的糟粕,講授“五四”運動後出現的新文學作品。他教育學生既要埋頭讀書,又要關心社會,關心政治,教員尤其要注意利用講壇向學生講授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他在嶺南大學任國文教員時,以《對國文教員的批評》為作文題,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各抒己見,大膽抨擊時政和教育的弊端,被當地督學聽見,便在嶺南大學引起了軒然大波,校方以劉含初“鼓動”學生鬧事為名,解除了他的教授職務,並勒令他立即離開嶺南大學,劉含初便往廣東信宜縣任教育局局長,但不久又被當地政府借故停職。於右任得知劉含初在廣東屢次受挫的境遇,甚為同情,聘請劉含初到由他主管的上海大學任教。後又經劉天章介紹,劉含初曾一度擔任上海大學教務長職務。在這裏,他先後結識了瞿秋白、蔡和森、蕭楚女、鄧中夏等中共的早期領導人和革命誌士,和他們朝夕相處,彼此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劉含初常常和他們交流思想,聚談時局的發展,思想上吸取了更多的營養,也促使他由一個追求民主自由的進步青年,逐漸轉變為無產階級的先鋒戰士。就在這一時期,劉含初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第二年春天,他應聘回陝,先在陝西省教育廳供職,後轉入西北大學和楊虎城主辦的耀縣三民軍官學校任教。

  1925年夏季,在上海“五卅”運動鬥爭浪潮推動下,陝西地區的反帝反封建鬥爭形勢也發展很快。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和加強黨對日益高漲的群眾運動的領導,開展革命統一戰線工作,中共組織決定協助成立中國國民黨陝西省黨部。8月10日,劉含初和李子洲、楊明軒、魏野疇、王授金等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改組國民黨,和國民黨建立統一戰線的指示,首先發起成立了陝西省國民黨黨員俱樂部,劉含初以共產黨員的身份被公推為俱樂部主席,楊明軒為書記。9月,在中共北京區委派來的安存真的指導下,又成立了國民黨陝西省臨時黨部,劉含初和張含輝、王授金、楊明軒等9人被推選為執行委員,劉含初任宣傳委員。他和楊明軒具體領導,進行黨員登記,並把西安城區劃分為六個宣傳區,派員向黨員進行宣傳教育工作,講解孫中山先生的遺囑和三大政策。同時,他們還利用這個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開展黨的建設活動,先後派出張仲實、王尚德和王超北等去三原、渭南、華縣、膚施(今延安)幫助建立國民黨的基層組織,使這些地區國民黨的力量得到進一步發展。

  1926年4月,被陝西人民驅除出陝境的直係軍閥劉鎮華,又率鎮嵩軍8師之眾傾巢犯陝,直逼西安城下,圍城達8個月之久,給西安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在劉鎮華部圍攻西安的日子裏,劉含初和黃平萬、魏野疇、吳化之、趙葆華、張含輝、王授金、雷晉笙等出生入死,堅定地領導城內各界人民積極配合楊虎城、李虎臣將軍開展反圍城、反軍閥的鬥爭。這年夏天,西安各學校放暑假,因劉軍圍城,學生不能回家,劉含初和吳化之、王授金等便將城內學生組織起來,開辦了千餘人的暑期補習學校,一麵向學生進行反帝反封建的宣傳教育,一麵幫助守軍解決物質上的困難,配合守軍抗擊劉鎮華部。當時,由於圍城時間長久,城內居民糧源無著,代之以食樹皮和草根,餓死者甚多。劉含初目睹慘狀,動員家人拿出家中的千餘斤大米和兩包衣服,送給缺吃少穿的居民,並同城內當局交涉,采取措施,救濟饑民,使許多掙紮在死亡線上的市民得以幸存。劉鎮華得悉後,對劉含初懷恨在心,以死相威脅,聲稱:打進西安城後,要先殺掉劉含初。對此,劉含初卻毫不畏懼,依然奔波在反圍城鬥爭的第一線。

  西安軍民忍饑挨餓,浴血奮戰,堅持了8個月的反圍城鬥爭,終於在馮玉祥、於右任率領的國民聯軍的支援下取得了勝利,於11月底趕走了劉鎮華部,陝西地區的大革命運動出現了蓬勃發展的新局麵。

  三

  1927年春,國民黨陝西省黨部正式成立,劉含初被選為常務委員,與趙葆華、魏野疇等主持黨務工作。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共產黨的力量在這個統一戰線組織中成為領導核心和方針、政策的決定者。3月,劉含初和李子洲根據中共陝甘區委的指示,利用國民軍聯軍總司令部西北臨時政治委員會的名義,在改組西北大學的基礎上,成立了西安中山學院,由劉含初任院長,李子洲擔任副院長兼總務長。西安中山學院設有軍事政治班、農運班和組黨班,後又增設婦女運動班和教育人員養成班。劉含初和李子洲密切配合,共同製定了學院的章程、製度和教學計劃,以“養成指導農民運動,辦理黨務及軍隊中的政治工作人才”為學院的宗旨,從教學內容到方法都進行了一係列改革。根據劉含初和李子洲的建議,教學中要求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現實鬥爭結合起來;要求學員不分男女,一律過軍事生活,每天出操,進行嚴格的訓練。在教學方法上,除課堂講授外,還組織專題討論會、講演會,聘請黨內外知名人士劉伯堅、魏野疇、楊明軒和蘇聯顧問烏斯曼諾夫、賽福林等到校作報告。劉含初也給學員講授社會發展史等課程,經常參加學員組織的講演會、討論會,發表意見,幫助學員解決疑難問題。他每天早晨都要聽取各班的匯報,或向學生作時事報告。劉含初和李子洲還親自組織學員到工廠、街道、農村搞社會調查,協助成立工會和農會,學院辦得生動活潑。就這樣,在劉含初和李子洲的辛勤努力下,西安中山學院為革命培養了一批骨幹力量,他們在日後的中國革命鬥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久,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反革命政變,國民革命的形勢急轉直下。在此嚴重危機的關頭,劉含初毫不動搖,堅定地站在黨和廣大人民群眾一邊,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堅決的鬥爭。4月25日,劉含初和李子洲、魏野疇、趙葆華、楊明軒等以國民黨陝西省黨部的名義,向全國發出討蔣通電,揭露蔣介石自1926年中山艦事件以來,“植黨樹私”,“投靠英美”,“與賣國軍閥妥協”;“摧殘黨部,殺戮黨員”;“破壞民眾團體,把持政府財政”的罪惡事實。指出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新右派“殘民以逞”,“何異於萬惡軍閥”。同時,劉含初指示各級黨部要組織好民眾的討蔣運動。5月5日,劉含初和劉伯堅、史可軒等以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和“五五”馬克思誕辰的名義,在西安紅城(今新城)召開了西安各界民眾約10萬人的討蔣大會。劉含初在大會上致開會辭,憤怒聲討蔣介石新軍閥勾結美英帝國主義,破壞孫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在南昌、九江、上海屠殺共產黨人的罪行;指出這種行為與帝國主義的走狗吳佩孚、張作霖等毫無區別。大會宣布蔣介石的12條罪狀和武裝工農、減免苛捐雜稅等決議案,並通電全國,號召全國工農組織起來,“擁護三大政策”,“打倒蔣介石”,“打倒一切反革命”見1927年5月6日、7日陝西《國民日報》。

  4月28日,中共北方區委領導人李大釗等人在北京慘遭奉係軍閥張作霖殺害的消息傳到西安,劉含初和陝西人民萬分悲痛。5月l6日,劉含初和魏野疇、李子洲、趙葆華、楊明軒等以國民黨陝西省黨部的名義,向全省各級執行委員會發出通告,詳細說明李大釗等遇難的經過,高度評價李大釗是“中國自五四運動以後新思想界的泰鬥,為共產黨發起人之一,是北方中國革命的導師,指導國民革命最忠誠、最努力、最勇敢之領袖”,“他的犧牲是為中國被壓迫民族利益的犧牲”。指示各級執行委員會“必須鄭重追悼此次死難諸同誌”,“繼續死難烈士的遺願,為促成中國革命成功而奮鬥”,5月17日,在西安各界人民舉行的追悼大會上,劉含初攜帶全家大小參加,痛悼先烈,寄托哀思。

  四

  1927年6月徐州會議後,馮玉祥追隨蔣介石公開反共,陝西地區國民革命的形勢日益危機,馮玉祥下令封閉了西安中山學院,撤了劉含初的院長職務。而這時國民軍聯軍駐陝總部的負責人卻致信劉含初,勸他“認清時務”,同去南京國民政府,並許以高官厚祿。劉含初對這些都予以斷然拒絕。後來,國民黨陝西當局緝捕他的消息不斷傳出。中共黨組織考慮劉含初的處境已經非常困難,不宜留在西安,決定派他去蘇聯學習。劉含初即返回故鄉,準備安排好家眷後再赴太原,繞道北去。

  劉含初在家鄉短暫的幾天裏,熱情地向鄉親們作革命宣傳。他白天與鄉親們一起下地幹活,了解農村情況,晚上和他們一起乘涼,促膝長談,用淺顯易懂的話向農民宣傳革命道理。那時,陝北農村貧困落後,地租、苛捐雜稅、高利貸,加上天災人禍,壓得農民喘不過氣來。可是他們都弄不清楚造成這種悲慘狀況的社會根源是什麽。劉含初言簡意賅的道理,給鄉親們分析幾千年來農民受壓迫的原因,說:現在農民生活貧困,是這個社會不好,貪官汙吏、土豪劣紳勾結在一起,任意欺壓,剝削農民。隻要大家一條心,組織起來,一塊抗租、抗稅、抗債,打倒了官僚、地主,將來一定會有好光景過的。他還向鄉親們介紹說:現在世界上有那麽一個國家,名叫蘇聯,工人、農民已經推翻了反動政府,過上了幸福自由的日子。咱們中國也會有這麽一天,民眾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據楊昆山同誌的回憶。這些話,在祖祖輩輩受壓迫、相信菩薩和命運的山區農民聽來,雖然一時難以理解,但他們第一次聽到了“壓迫”、“剝削”、“革命”、“自由”這些名詞,感到很新鮮,都來找劉含初交談。他還啟發家鄉的青年學生要上新學、念新書、長見識,在家鄉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不料,陝北軍閥井嶽秀得知劉含初回到家鄉的消息。8月15日,在井嶽秀的命令下,國民黨駐洛川旅長楊甫珊派遣7名便衣特務,南下中部追捕劉含初。他們先趕到備村,後又追到縣城劉含初二哥家中,都撲了空。當特務們得知劉含初去宜君縣石鋪村探親的消息,又於當日下午趕到石鋪村。當時,劉含初正在院子裏為鄉親們書寫“中國國民革命是世界革命之一部分”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條幅。墨跡未幹,特務們已闖了進來。劉含初當即怒斥特務:“這樣胡作非為!你們是幹什麽的!”話音未落,槍聲即起,劉含初身中數彈,壯烈犧牲,時年32歲。

  劉含初犧牲後,被安葬在黃陵備村故裏,1934年夏,劉誌丹將軍率領紅二十六軍一部分部隊經過備村,對革命烈士劉含初進行祭奠,紅軍將士鳴槍向先烈致意。

  新中國成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於1957年10月15日追認劉含初為革命烈士,以褒揚劉含初對中國革命的功績。1975年5月10日,黨和政府又將劉含初遺骨移葬黃陵橋山。

  附記:本文寫作中參閱了《劉含初墓誌》《劉含初烈士墓誌續》《劉含初烈士事略》,及訪問方仲如、馬文彥、趙伯平、劉仁靜、羅章龍、屈武、吳化之、吳岱峰、王超北、陳雲樵、杜鬆壽、梁俊琪、劉依仁、張耀鬥、李天篤、劉孟鄰、劉素真、劉光智、劉樹基、楊昆山等人的記錄和給筆者的信函。

  (梁星亮)

  蘇繼堂

  蘇繼堂(1902—1934),陝西省黃陵縣隆坊鎮蘇家峁村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宜遊擊隊隊長兼指導員。

  蘇繼堂小時候家裏十分貧窮。他一邊幫家裏幹活一邊上學,勉強讀完小學,回家務農,但仍維持不了家計,向本村財東蘇紅勝借了高利貸。因沒收入無法償還,蘇紅勝就指示人對他多次毒打。他忍氣吞聲把仇恨深深地埋在心裏,暗暗發誓:總有一天要報這個仇!這個機會終於來了。劉誌丹將軍領導的紅軍來到中部,對貧苦農民宣傳革命道理,號召他們打富濟貧。紅軍的話深深地打動了苦大仇深的蘇繼堂,他決心加入這支窮人自己的隊伍。他四處聯絡窮苦百姓,成立起一支遊擊隊,名字就叫“蘇繼堂遊擊隊”,由他本人擔任遊擊隊隊長。

  有了窮苦百姓的大力支持,蘇繼堂如魚得水,帶領遊擊隊員靈活機動,時刻尋找戰機,消滅零星分散的小股反動軍隊和土匪,繳獲他們的武器壯大自己。蘇繼堂練得一手好槍法,在戰鬥中總是身先士卒,英勇善戰,無論是與國民黨正規部隊,還是與地方民團作戰,敵人都被打得傷亡慘重。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寧打其他部隊一營,不打蘇繼堂一人”。蘇繼堂遊擊隊的威名大震,士氣十分高漲。1933年,他率領10名戰士在雙龍、建莊、隆坊、太賢等地方抓獲100多名作惡多端的土豪劣紳,繳獲了100多條槍,給窮苦百姓出了氣!這一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擔任42師騎兵團政治指導員。蘇繼堂作戰勇敢,也善於作政治工作,所以,很受戰士們的擁戴。為了建立蘇區革命武裝,1934年6月,蘇繼堂受組織委派,組建中宜遊擊隊(中部、宜君),並擔任隊長兼指導員。收編土匪邵富林的30多人,擴大了革命隊伍。

  蘇繼堂帶領遊擊隊活躍於中部、宜君兩縣。在短短幾年時間,進行大小戰鬥數百次,殲滅大量敵軍,其中也鎮壓了許多反動保長,使現有的保甲長們不得不為遊擊隊送情報、送彈藥,以換得遊擊隊不殺的恩賜。國民黨在農村的組織名存實亡,有的還被遊擊隊教化而為遊擊隊服務。蘇繼堂遊擊隊攪得敵人暈頭轉向,日夜不寧。因此,中部、宜君、洛川3縣的國民黨駐軍和地主武裝千方百計,不惜代價要消滅蘇繼堂遊擊隊。

  1934年9月,蘇繼堂率領一個支隊30餘人,住在建莊川高鬆樹村一賣豆腐的老頭家中(此人係倉村鄉秦家塬人,常為遊擊隊送信)。不料,老頭被敵人收買,偷偷將蘇繼堂住在他家的情報送給敵人。國民黨反動派欣喜若狂,出動了駐店頭的一個團、駐焦坪民團夏老幺的一個營和地方民團近2000人撲向高鬆樹村。在遊擊隊進駐高鬆樹村的第三天早晨趕到,並把遊擊隊暫住的一個小院團團包圍。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後,遊擊隊員彈盡糧絕,寡不敵眾,傷亡慘重。蘇繼堂遊擊隊另一支隊在槐樹莊得到地下黨的情報後,和紅軍一部分星夜趕到高鬆樹救援時戰鬥已結束,蘇繼堂不幸被俘。

  敵人將蘇繼堂押到中部縣城,多次嚴刑拷打。每次審問,他總是英勇不屈痛斥敵人的罪行。敵人確信從蘇繼堂口中得不到什麽有價值的東西時,於1934年9月19日將他槍殺於中部縣南門外,時年32歲。蘇繼堂在犧牲時高呼“打倒國民黨!”“共產黨萬歲!”等口號,表現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大無畏的高貴品質。

  李瑞成

  李瑞成(1910—1937),黃陵隆坊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7年春,投奔陝北軍閥井嶽秀部下,任石謙旅護兵十連連長,與共產黨員謝子長合作發表《告父老鄉親書》。同年9月,中國共產黨發動清澗起義後,起義部隊與宜川縣守敵康子祥(代旅長)部激戰,得到從延川縣、清澗縣趕來的起義部隊有力配合,康子祥部敗退,起義的3支部隊在宜川縣會合,李象九旅長委任李瑞成為營長。後來起義部隊因敵高雙成部的圍攻,李瑞成率領部隊突圍到韓城縣轉入地下鬥爭。後又轉移到黃龍山和洛川一帶,在洛川縣秦關與土匪賈德功相遇,戰鬥中李瑞成壯烈犧牲,時年27歲。建國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劉樹信

  劉樹信(1920—1968),黃陵縣太賢鄉備村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甘肅省白銀市市長。

  8歲在本村私塾讀書,1930年到中部縣城關小學上學,受一位姓吳的進步老師影響,讀了許多進步書籍。1934年劉誌丹帶領紅軍到備村祭奠革命先烈劉含初,宣傳革命,當時隻有14歲的劉樹信就懂得許多革命道理。1935年劉樹信小學畢業到陝北綏德師範上學。1937年初,紅軍進駐綏德,他在紅軍戰士的感召下,參加了綏德地方黨組織的“抗日下鄉宣傳隊”。1938年1月,下鄉宣傳隊工作結束後,黨組織正式派他去延安“陝北公學”第10隊參加學習。由於他工作積極,不斷進步,同年3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延安經過3個多月的學習後,他被分配到陝公分校合作社擔任領導工作。1939年7月經陝公分校高級隊培訓後又到陝西眉縣難童教養院做黨的秘密工作。1941年1月,黨調他到中共中央黨校學習7個月,結業後先後在張村驛區委任宣傳科長,富縣宣傳部任幹事。又在中部縣(黃陵),黃龍地委任宣傳幹事、政治指導員、工委委員、政務秘書等職。

  1948年,宜君縣解放後,劉樹信任宜君縣宣傳部長、代理縣長。他克服重重困難使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宣傳方麵尤為突出。他一到宜君,就著手創建了146人的“群眾業餘劇團”,配合土改鬥爭組織編排了《血淚仇》《窮人恨》《兄妹開荒》等十幾個好戲受到廣大人民的普遍歡迎,群眾先後給他們贈送了“為民服務”“感化民心”“教育群眾”“啟迪民心”四麵錦旗,給予很高評價。

  1952年5月,組織調派劉樹信去甘肅省天水市建新麵粉廠任廠長。建新麵粉廠是個即將倒閉的公私合營企業,設備老化而簡陋。劉樹信克服了業務生疏、人員複雜的困難,依靠工人,充分發揮黨、政、工、團的作用,逐步理順了各個環節,帶領全廠職工對設備進行檢修、改裝,並新建職工宿舍45間,新修兩條廠裏道路和3條排水渠道。1953年底,麵粉廠一舉甩掉了虧損企業的帽子。1955年5月,由於工作成績突出,他被調到甘肅天水市任副主任。

  1956年10月,劉樹信調任甘肅省白銀市委副書記,籌建白銀市。1958年改任市分管工業的副市長。麵對“一片荒灘罕炊煙,千裏風沙萬重山”的惡劣自然條件,在境內交通極為不便的情況下,他和同誌們以頑強的開拓精神,硬是把一個偏僻荒涼的戈壁灘,改造、建設成一個工業、商業、衛生、文教、交通運輸全麵發展的新興城市。

  三年困難時期,糧站給市上領導每人送一袋麵粉,唯有劉樹信沒有收。他深情地對糧站人員說:“我理解你們的心情,但作為市領導我不能在群眾吃不飽肚子的時候自己吃麵粉,我吃不下去呀!”使送麵的同誌非常感動!1963年白銀市建製撤銷,改為甘肅省蘭州市白銀區,組織調他到省城工作,可他離不開自然條件差的白銀市,留了下來。1965年以後,劉樹信被罷官審查,並以“翻案總頭目”“頑固不化的走資派”等莫須有的罪名,進行錯誤批鬥,監督勞動。1968年8月2日,劉樹信檢修白銀區委機關大樓暖氣管道時,因噴燈爆炸被嚴重燒傷,經多方醫治無效於1968年8月16日逝世,年僅48歲。1970年3月21日,經甘肅省革委會政治部黨委批準,追認劉樹信為革命烈士。1979年3月2日,中共蘭州市白銀區委召開追悼大會為劉樹信平反。其遺骨安放在革命烈士陵園。

  任仲文

  任仲文(1963—1984),黃陵縣橋山鎮南城村人,1976年考入黃陵中學,1982年高中畢業參軍,1983年加入共青團。

  任仲文自小愛看書,特別喜歡看英雄人物、英雄事跡的小說和文章,以黃繼光、邱少雲、雷鋒等英雄模範人物為學習榜樣,勉勵自己。他言行一致,在村裏經常幫助別人。南城村老漢張有發雙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其妻癡呆,家庭十分困難,任仲文就幫他們擔水劈柴幹重活兩年之久,直至參軍。在部隊,戰友張小峰的父親病重住院,但經濟困難,任仲文知道後把自己僅有的45元存款送給小張。他熱愛勞動,利用廢舊材料為連隊焊製書櫃、臉盆架、防蠅罩等用具。為連隊節約2000餘元資金。連隊的同誌說:任仲文做的好事如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完。

  1984年10月3日晚,某部炮兵團彈藥庫38號坑道起火,如引爆庫內彈藥將危及整個部隊安全,任仲文所在防化連奉命緊急撲救。這時,身為後勤兵的任仲文正在休假,聽說這一消息就毅然主動放棄休假,申請到坑道撲火,他以最快速度衝進著火地點,尋找水源搶救戰友。在救出一名戰友後,滾滾濃煙已使他感到精疲力盡,但他仍鼓起全身力氣,第二次衝進坑道,被毒氣窒息,英勇犧牲在火場上。年僅21歲。

  1984年12月,他被追認為中共黨員,並追記一等功。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