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0章 古代對黃帝的祭祀(3)

  清朝對黃帝陵廟的祭祀,儀式隆重,規模宏大,次數較多。除常規之祭外,逢皇帝登基,太後壽辰,國家慶典,平息叛亂,水旱災害,五穀豐登,大功告成等重大事件,特別是需要團結禦敵,或獲重大成功需要祭告祖先在天之靈時,也常由皇帝決定祭祀黃帝。清朝對黃帝陵的祭祀,見於記載的有30次:清世祖順治八年(1651)派專官到黃帝陵進行祭祀;清聖祖康熙元年(1662)敬遣專官到黃陵祭祀;清聖祖康熙七年(1668)遣工部楊運昌祭告黃帝陵;清聖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遣工部右侍郎加一級蘇拜致祭於黃帝陵,陪祀官有督理陝西等處地方糧儲道副使加四級李國亮、延安府知府毛文堃、中部縣知縣金蘭芝等;清聖祖康熙二十七年(1688)遣鴻臚寺卿劉楷致祭黃帝陵,陪遣官有延安府知府張偉、□州知州胡正著、洛川縣知縣許廷佑、中部縣知縣李暄、宜君縣謝裁秋、儒學訓導閻仕、典史葛珙等;清聖祖康熙三十五年(1696)因歲歉為民祈福,遣都察院協理院事左僉都禦史常繼聖致祭於黃帝陵;清聖祖康熙四十二年(1703)為康熙帝五旬大壽並親閱黃淮堤工回鑾,派遣大理寺少卿莫音代致祭於黃帝陵,陪祀官有延安知府吳存禮、□州知州高怡、洛川縣知縣蕭長祚、宜君縣知縣盧兆鯤、中部縣知縣黃覲光、典使孫時鉉、儒學訓導閻仕等;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為皇太子廢而複立,遣戶部右侍郎加二級張世爵致祭黃帝陵,陪祀官有延安知府加一級孫川等,從祀官□州知州高怡、洛川縣知縣蕭長祚、宜君縣知縣李之□、中部縣知縣祝文彬等;清聖祖康熙五十二年(1713)為康熙帝六旬大壽遣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蔡升元致祭於黃帝陵,陪祀官為延安知府加二級孫川,從祀官有□州知府加一級功加記錄二次張雲鶴、洛川縣知縣加一級向兆麟、宜君縣知縣加一級李良模、中部縣知縣加一級邰衡等;清聖祖康熙五十八年(1719)遣左春坊左讚善兼翰林院檢討吳孝登致祭黃帝陵,陪祀官有□州知州加一級功加記錄二次張雲鶴、洛川縣知縣加一級軍功記錄一次向兆麟、中部縣知縣加一級杜喬等。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遣通政使司右通政錢以塏致祭黃帝陵;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遣都察院左副都禦史江球致祭黃帝陵,陪祀官為整飭榆林中西二路兼分巡道陝西按察使司布政司參議朱曙蓀,從祀官有延安府正堂加三級記錄二十五次沈廷正、□州正堂加一級孫毓詮、署膚施縣正堂加一級徐珩等;清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太常寺少卿魯國華致祭黃帝陵,從祀官有直隸□州知州李如沅、中部縣知縣何任、宜君縣知縣許克家等。清高宗乾隆二年(1737)為世宗配享圜丘禮成,遣翰林院侍讀學士世臣致祭黃帝陵,從祀官有禮部文林郎加一級邢通、直隸□州知州加三級李如沅、署直隸□州同州府通判加三級商北麟等;清高宗乾隆十四年(1749)遣太常寺少卿鍾衡致祭於黃帝陵,陪祭官為分巡鳳邠鹽道按察司副使永敏,從祀官有同州府通判署直隸□州事趙銓、洛川縣知縣方楚正、中部縣知縣楊必名、宜君縣知縣許治、中部縣儒學訓導王運會等;

  清高宗乾隆十七年(1752)為慈寧太後萬壽晉號,遣太常寺少卿塗逢震致祭黃帝陵,陪祀官有□州直隸知州加三級武敬、洛川縣知縣老爾昌、署宜君縣朱家□濂、中部縣知縣王綱等,從祀官為同州府鹽通判加一級趙銓;清高宗乾隆二十年(1755)為蕩平準部、太後晉號,遣太常寺卿熊學鵬致祭黃帝陵,陪祭官有候補知府署□州知府雷正、□州直隸州知州記錄十次英德、中部縣知縣王綱等;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1760)遣都察院左副都禦史赫慶致祭黃帝陵,陪祭官有直隸□州知州劉麟勳、中部縣知縣鞏敬緒、宜君縣知縣侯於薊、中部縣儒學訓導李鳳岡等;清高宗乾隆三十七年(1772)為太後萬壽晉號,遣宗人府府丞李友棠致祭黃帝陵,陪祭官有□州知州阿林、□州分州吳廷試、洛川縣知縣溫崧曾、中部縣知縣董廷楷、宜君縣知縣袁維豐、□州儒學訓導李如坤等;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1776)為阿桂平定大小金川,遣內閣學士唐吉泰致祭黃帝陵,陪祭官有候補直隸州署□州加三級記錄五次林蘋範、洛川縣知縣加三級記錄五次溫崧曾、中部縣知縣加三級記錄五次董廷楷、署宜君縣知縣加三級記錄三次任重、中部縣儒學訓導江自嵐等;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1780)為乾隆帝七旬壽誕,遣內閣學士錢載致祭黃帝陵,陪祭官有洛川縣知縣加三級記錄黃輝、中部縣知縣加五級記錄五次董廷楷、中部縣儒學訓導江自嵐等;清高宗乾隆五十年(1785)遣內閣學士胡高望祭告黃帝陵;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1790)遣內閣學士依蘭泰祭告黃帝陵。清仁宗嘉慶元年(1796)遣陝西副都統花向阿祭告黃帝陵;清仁宗嘉慶五年(1800)為高宗配享圜丘禮成,遣戶部右侍郎周興岱祭告黃帝陵:清仁宗嘉慶二十四年(1819)為嘉慶帝六十壽誕,遣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和桂致祭黃帝陵,陪祭官有□州直隸州知州鄂山、中部縣知縣恒亮,執事管右中部縣訓導朱體元、宜君縣馬蘭鎮巡檢劉詢等。清宣宗道光元年(1821)遣西安副督統哈興阿致祭黃帝陵,陪祭官為署□州直隸州知州碩慶,執事官有中部縣訓導趙炳、宜君縣知縣鄧培綬、中部縣典史韓廷楷等;清宣宗道光十六年(1836)為太後萬壽晉號,遣陝西榆綏鎮總兵官郭維昌致祭黃帝陵,陪祭官為□州直隸州知州吳明捷,執事官有中部縣訓導張雲瑞、中部縣典史毛詩、前署中部縣典史趙洙等;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1846)又為太後萬壽晉號,遣西安右翼副都統甘露致祭黃帝陵,陪祭官為署□州直隸州知州張其翰、中部縣知縣郭雲章;清宣宗道光三十年(1850)遣西安左翼副都統常春致祭黃帝陵,陪祭官為署□州直隸州陳捷魁、中部縣知縣郭雲章,執事官有中部縣訓導李榮春、洛川縣訓導路三登、宜君縣訓導孫震生等。30次中,清世祖順治在位18年,祭陵l次;清聖祖康熙在位61年,祭陵9次;清世宗雍正在位13年,祭陵3次;清高宗乾隆在位60年,祭陵10次;清仁宗嘉慶在位25年,祭陵3次;清宣宗道光在位30年,祭陵4次。

  清末愛國誌士祭祀黃帝陵,具有強烈的時代意義。光緒年間,丘逢甲曆盡千辛萬苦來到橋山祭掃黃帝陵墓。丘逢甲,字仙根,號滄海。台灣省漳化人,出身望族。光緒十五年(1889)進士,兵部主事。甲午戰爭中國失敗,清廷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把台灣割讓給日本。丘逢甲刺破手指寫出血書:“拒倭守土”四個大字,召集士紳聯名據理力爭,並率領“八千弟子”奮起抗日,“傾家財以為兵餉,不足則乞諸義士以助之”。號召青壯年,曉以民族大義,“人自為戰,家自為守”,與侵略者浴血奮戰二十多晝夜,終因孤軍作戰、彈盡糧絕而失敗。失敗後,他漫遊各地,到陝西後,在友人的提示下,專程到中部縣祭掃黃帝陵,寄托愛國情懷。1908年重陽節,陝西同盟會祭掃黃帝陵,在先祖陵前宣讀祭文,決心複興中華民族。這次祭祀的祭文由郭希仁和張讚元起草,參加祭祀的有陝西16人,四川7人,甘肅、山西各3人,廣東1人,共20多人。並決定每年農曆二月二日祭陵一次,祭掃時必須有“告墓文”,後改稱“誓墓文”。

  第二節 祭文

  一、明代祭文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祭文

  皇帝謹遣中書管勾甘,敢昭告於黃帝軒轅氏:

  朕生後世,為民於草野之間;當有元失馭,天下紛紜,乃乘群雄大亂之秋,集眾用武。荷皇天後土眷佑,遂平暴亂,以有天下,主宰庶民,今已四年矣。君生上古,繼天立極,作□民主;神功聖德,垂法至今。朕興百神之祀,考君陵墓於此,然相去年歲極遠;觀經典所載,雖切慕於心,奈稟生之愚,時有古今,民俗亦異,仰惟聖神,萬世所法,特遣官奠祀修陵。聖靈不昧,其鑒納焉!尚饗。

  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1396)秦王祭文

  維洪武二十九年,歲次丙子,六月丁亥朔,越七日癸巳,秦王敬遣左長史茅廷□,敢昭告於黃帝軒轅氏之陵曰:維帝繼天立極,垂統保民;百王相承,萬世永賴。欽承祖訓,嗣守秦邦,奉命西畋,還經陵下。第以□禮未終,弗克躬祀,敬遣文臣,恭陳牲帛,祗告殿廷,惟帝歆格。尚享!

  明成祖永樂十二年(1414年)祭文

  維永樂十二年,歲次甲午,八月辛醜朔,十八日戊午,皇帝謹遣延安通判臣劉□致祭於黃帝軒轅氏曰:

  昔者奉天明命,相繼為君,代天理物,撫育黔黎,彝倫攸敘,井井繩繩,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思不忘報,茲特遣使齎捧香幣,祗命有司,謁陵致祭,惟帝英靈,來歆來格!尚饗!

  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祭文

  維宣德元年,歲次丙午,二月乙醜朔十一日,皇帝謹遣應城伯孫傑致祭於黃帝軒轅曰:仰惟聖神,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功化之隆,永久無□。予祗承天序,謹用祭告。惟神昭鑒,佑我邦家。尚饗!

  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祭文

  維景泰元年,歲次庚午,閏正月丙午朔,十五日庚申。皇帝謹遣工科給事中霍榮致祭於黃帝軒轅氏曰:仰維聖神,繼天立極,功被生民,萬世永賴,餘嗣承大統,祗祀事用,祈佑我家園,永祗升平。尚享!

  明英宗天順六年(1462)祭文

  維天順六年,歲次壬午,八月一日,皇帝遣延安府知府臣王瑾致祭於軒轅黃帝氏曰:昔者奉天明命,相繼為君,代天理物,撫育黔黎,彝倫攸敘,井井繩繩,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思不忘報,特遣使齎捧香幣,祗命有司,詣陵致祭,惟帝英靈,來歆來格,尚享!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祭文

  維正德元年,歲次丙寅,四月庚戌朔,十九日戊辰,皇帝謹遣鴻臚寺丞張昱致祭於黃帝軒轅氏曰:於維聖神,挺生邃古;繼天立極,開物成務。功化之隆,惠利萬世。茲予□□;祗承天序,式修明祀,用祈鑒佑,永祚我邦家。尚饗!

  明正德十一年(1516)祭文

  維正德十一年,歲次丙子,八月庚戌朔,越十八日丁卯,皇帝遣延安府同知臣劉□致祭於黃帝軒轅氏曰:昔者奉天明命,相繼為君,代天理物,撫育黔黎,彝倫攸敘,井井繩繩,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思不忘而報,茲特遣使齎捧香幣,祗命有司,詣陵致祭,惟帝英靈,來歆來格。尚享!

  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禦製祭文

  維嘉靖十年,歲次辛卯,八月壬午朔,越二十四日乙巳,皇帝謹遣延安府通判梁知讓致祭於黃帝軒轅氏曰:昔者奉天明命,相繼為君,代天理物,撫育黔黎,彝倫攸敘,井井繩繩,至今承之,生多福恩,不忘而報。茲特遣使齎捧香幣,祗命有司,詣陵致祭。惟帝英靈,來歆來格。尚饗!

  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祭文

  維嘉靖三十一年,歲次壬子,八月辛亥朔,二十七日丁醜,皇帝遣延安府知府周建邦致祭於黃帝軒轅氏曰:昔者奉天明命,相繼為君,代天理物,撫育黔黎,彝倫攸敘,井井繩繩,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思不忘而報。茲特遣使齎捧香幣,祗命有司,詣陵致祭。惟帝英靈,來歆來格。尚饗!

  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祭文

  維嘉靖三十有五年,歲次丙辰,四月乙醜朔,六日甲午,戶部左侍郎鄒守愚率陝西布政司右參政朱用、謝淮、左參議粟永祿、按察司副使徐貢元、都司指揮申紹祖,以牲禮香帛致祭於黃帝軒轅氏之神曰:惟帝睿心天授,玄德神侔,口離衷而能言,聰明卓冠於千古;身絕世而首出,文武逖耀於八埏。乘土德以統天,握乾符而馭宇。總百口而祗役,密闡道真;撫萬國以鹹寧,誕敷皇極。撫群生而開棟宇,法兩儀而肇□□。陽雨應期,勳離邃代,鳳麟獻瑞,治比華胥。乃若王屋受經,崆峒問道,天老迎□啟符;丹灶飛珠,荊山鑄鼎,仰仙蹤而滋邈,抱皇諜而獨尊,信天地之與忝,□□民亡未有也;守愚等處將帝命親履靈封,敢少清於蟻衷,冀俯臨於雲馭,與乎同天而如在。陽沛德澤而□垂德異世而彌馨,常乘化機而幽讚。神之聽之,伏惟尚饗!

  明穆宗隆慶四年(1570)祭文

  維隆慶四年,歲次庚午,八月丙申朔,二十一日丙辰,皇帝遣陝西延安府知府郭文和致祭於黃帝軒轅氏曰:昔者奉天明命,相繼為君,代天理物,撫育黔黎,彝倫攸敘,井井繩繩,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思不忘而報。茲特遣使齎捧香幣,祗命有司,詣陵致祭。惟帝英靈,來歆來格!尚享!

  明神宗萬曆元年(1573)禦製祭文

  萬曆元年,歲次癸酉,四月庚戌朔,越十六日乙醜,皇帝遣尚寶司少卿石星,致祭於黃帝軒轅氏曰:於維神聖,挺生邃古,開物成務,立極繼天。功參二儀,澤垂萬世,茲予祗承天序,明祀式修,仰惟鑒歆,永綏遠祚。尚饗!

  明神宗萬曆二十八年(1600)禦製祭文

  維萬曆二十八年,歲次庚子,八月辛未朔,二十五日乙未,皇帝遣延安府知府徐安致祭於黃帝軒轅氏曰:追維明德,奉天撫民,盛治弘勳,萬世永賴。陵寢所在,英爽如存。茲特遣使齎捧香幣,祗命有司致祭,惟神鑒欽。尚饗!

  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禦製祭文

  維天啟元年,歲次辛酉,十一月戊戌朔,越四日辛醜,皇帝謹遣錦衣衛加正一品俸都指揮使侯昌國,致祭於黃帝軒轅氏曰:於維聖神,挺生邃古,繼天立極,開物成務。功化之隆,利賴萬世。茲予祗承天序,式展明禋,用祈歆饗,永祚我家邦。尚饗!

  二、清代祭文

  清世祖順治八年(1651)祭文

  自古帝王,受天明命,繼道統而新治統。聖賢代起,先後一揆,功德載籍,炳若日星。明禋大典,亟宜肇隆。敬遣專官,代將牲帛,神其鑒饗!

  清聖祖康熙元年(1662)祭文

  帝王繼天立極,功德並隆,治統道統,昭垂奕世。朕受天眷命,紹纘丕基。庶政方親,前徽是景。明禋大典,亟宜肇修。敬遣專官,代將牲帛,爰昭啟薦之忱,聿備欽崇之禮。伏維格歆,尚其鑒享!

  清聖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祭文

  維康熙二十一年,歲次壬戌,三月己酉,越十六日甲子,皇帝謹遣工部右侍郎加一級蘇拜致祭於黃帝軒轅氏曰:自古帝王,受天顯命,繼道統而新治統,聖賢代起,先後一揆,成功盛德,炳如日星。朕誕眷□,臨治萬方,掃滅凶殘,廓清區宇,告功古後,殷禮肇稱,敬遣專官代將牲帛,聿修禮祀之誠,用展景行之誌。禦正明靈,尚其鑒享!

  清聖祖康熙二十七年(1688)

  為孝莊文皇後升□太廟禮成祭文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