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57章 龍虎散,風雲滅——宋與元(11)

  元軍攻下襄陽後,忽必烈召阿術等還朝。阿術建議,宋朝正虛弱,應乘勢進攻,現在不滅宋,時不再來。於是忽必烈下詔,水陸並進,大舉滅宋。元兵二十萬,由左丞相伯顏統領。伯顏生長於伊兒汗國,因入朝奏事,被元世祖留用。此伯顏並非元順帝時主張殺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之伯顏。伯顏、阿術領一軍,由襄陽入漢水過長江,以降將呂文煥為先鋒。史天澤也是軍中統帥,但在進軍途中病死。右丞相博羅歡以及阿答海、劉整、塔出、董文炳領另一軍,自東道取揚州,以劉整為先鋒。

  鹹淳十年(1274年)十二月,阿術軍自漢水渡江,宋將夏貴戰敗逃跑,鄂州都統程鵬飛投降。伯顏留阿裏海涯以四萬兵守鄂州,自領大軍東下,直指臨安。

  鄂州失守後,群臣紛紛上書,要求賈似道親自出兵抗元,賈似道迫於朝野的壓力,被迫同意親征。他率領諸路精兵十三萬,還有大批裝載著無數金帛、器甲和給養的船隻,甚至帶著妻妾,軸艫銜接,綿延百餘裏。時任淮西安撫製置使的夏貴見過賈似道後,不談抗敵大計,卻從袖中取出一張字條交給賈似道。上麵竟然寫著:“宋曆三百二十年。”此時,宋朝曆時已近三百二十年,夏貴的意思是暗示宋朝國勢已盡。賈似道心照不宣,竟然點頭默許。

  賈似道出兵時,曾經被他罵為“瞎賊”的汪立信受命為江淮招討使,遇見了賈似道。賈似道說:“端明,端明(汪立信授端明殿學士),不用公言,以至於此。”汪立信說:“平章,平章,瞎賊今日更說一句不得。”還說:“今江南無寸土幹淨,我去尋一片趙家土地上死,但要死得分明。”汪立信後見宋朝將亡,自殺殉國。

  元軍一路勢如破竹,黃州、江州、德安、六安等地宋朝守將望風而降。宋將範文虎也在安慶不戰而降,並隨伯顏入寇臨安。

  賈似道率領的宋軍最終與元軍在池州下遊的丁家洲(今安徽蕪湖)遭遇,與另外兩路宋軍孫虎臣軍和夏貴軍共同迎擊元軍。盡管宋軍有絕對的優勢兵力,賈似道一看到軍情嚴重,又打算故伎重演,向元軍統帥伯顏送去荔枝、黃柑,請求輸幣稱臣,被元軍拒絕。賈似道立即命人暗中預備快船,做好了逃走的準備。戰爭一開始,孫虎臣軍首先潰敗,孫虎臣本人帶著小妾逃跑。另一路宋軍夏貴不戰而退。賈似道聞訊後驚惶失措,立即鳴鑼退兵。元軍乘勝追擊下,宋軍大潰,被殺死、溺死者不可勝計,水麵都被鮮血染紅,軍資器械及督府圖籍符印盡為元軍所獲。這一戰中,南宋水陸主力幾乎喪失殆盡。

  賈似道當時被宋度宗尊為“師臣”,群臣視其為“周公”,卻如此不堪一擊,時人因而嘲諷道:“丁家洲上一聲鑼,驚走當年賈八哥。寄語滿朝諛佞者,周公今變作周婆。”

  賈似道的敗退影響極壞,鎮江、寧國、隆興、江陰等地宋將棄城逃跑。太平、和州、無為的守將相繼投降。宋朝沿江製置大使、建康守臣趙□逃跑,建康降元。江淮招討使汪立信退至高郵,自殺殉國。元軍陷饒州,知州唐震、前宰相江萬裏不屈自殺。

  賈似道兵敗誤國,朝野震動,群情激憤。而賈似道竟然還上書給太後謝道清,請朝廷立即遷都,由此招來更大的民憤。好投機的宰相陳宜中趁機上書,請斬賈似道以謝天下。謝道清考慮到賈似道是賈貴妃的胞弟,又是台州同鄉,隻將賈似道罷官放逐,貶往婺州(今浙江金華)居住。但婺州人痛恨賈似道,將他驅逐,於是又改貶循州(今廣東龍川)安置。宗室福王趙與芮早痛恨賈似道擅權誤國,暗中招募公差,要在半路殺死賈似道。會稽(今浙江紹興)縣尉鄭虎臣因父親曾被賈似道誣陷發配,一直想要報仇,便欣然應命監送。賈似道前往貶所時,隨行還帶著侍妾有數十人,但都被鄭虎臣設法趕走。一路上,鄭虎臣不斷羞辱賈似道,將賈似道所坐的橋子的橋蓋除去,讓其暴曬在太陽下。到了福建漳州木棉庵,鄭虎臣讓賈似道自殺以謝天下。賈似道說:“太皇太後許我不死,有詔即死。”鄭虎臣隨即將賈似道拖到廁所中殺死。但鄭虎臣也隨即被宰相陳宜中派人捕殺。

  元軍乘勢長驅東下後,南宋各地官吏大都丟印棄城,望風而逃。謝道清與右相陳宜中主持朝政,毫無備禦良策。德祐元年(1275年)十一月初,元參政阿剌罕率領十萬步騎,自建康(今江蘇南京)出兵南行,敗漂陽宋軍,攻克廣德,兵鋒直指獨鬆關(今浙江安吉東南獨鬆嶺)。

  獨鬆關的得名,據清同治《安吉縣誌》記載:“相傳鬆皆一管兩毛,惟此處鬆一管一毛,故名獨鬆。今驗之猶然。”明代小說家施耐庵在其名著《水滸傳》中對獨鬆關的麵貌作過詳細介紹:“那關兩邊,都是高山,隻中間一條路。山上蓋著關所。關邊有一株大鬆樹,高可數十餘丈,望得諸處皆見。關下盡是叢叢雜雜的鬆樹。”而宋江與方臘在獨鬆關的一場大戰,更是打得慘烈異常,盧俊義連攻數日不下,還折損了雙槍董平、沒羽箭張清、小霸王周通等梁山好漢。最後還是孫新、顧大嫂扮成逃生難民,發現了關後有一條小路,這才能“智取獨鬆關”。

  宋江與方臘起義是北宋宋徽宗時代的事,北宋滅亡後,南宋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獨鬆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便日益凸顯了出來。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軍大舉南下,兵至獨鬆嶺下,金軍統帥金兀術(名完顏宗弼,金太祖第四子)見獨鬆關地形險要,無人把守,不由失聲大笑說:“南朝無人,此地若遣數百甲兵守候,吾豈能插翅飛渡哉!”由此可見獨鬆關關隘要地之位置。但是金兀術沒有料到的是,宋將嶽飛早已經在此地布下伏兵,金軍倉促應戰,丟盔棄甲,幾乎全軍覆沒。至今,獨鬆關尚有“後寨”、“大敗地”、“穆王城”,“嶽征塢”、“營盤山”等具有紀念意義的地名。

  金軍潰退後,宋高宗認識到獨鬆嶺的重要,為了拱衛京師,便下令在獨鬆嶺壘石為關,關南五公裏處,左有百丈關(位於百丈嶺上),右有幽嶺關(位於幽嶺上),合稱為“獨鬆三關”。關上建有兵營、立有弓箭房,關門就在驛道上,獨鬆關因而成為著名的雄關險道。獨鬆關東南至溪口為溪徑穀地,長二十公裏。溪口踞通道穀口,謂三關要路。獨鬆關東西有高山幽澗,南北有狹穀相通,為臨安經廣德通建康之咽喉要地。此後,獨鬆關號稱“京畿門戶”,成為南宋京師的西北大門。

  而在獨鬆關建關一百四十五年後,元軍再次揮兵南侵,直逼獨鬆關下。當時守衛獨鬆關的是宋將張濡,以浙西安撫司參議官的身份,領有精兵數千,扼守於此。張濡,字子含,一字澤民,號鬆窗,南宋初年著名大將張俊的四世孫,張濡的孫子張炎便是著名的遺民詞人。

  就在八個月前,元世祖忽必烈派遣禮部尚書廉希賢、工部侍郎嚴忠範、秘書丞柴紫芝為國信使,持國書赴臨安,勸南宋投降。出發前,廉希賢曾請求派重兵護送,元將巴延說:“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反致疑耳。”(《續資治通鑒·卷第一百八十一》)不同意派兵護送。但廉希賢堅決要求,巴延便給了他五百兵。這一撥人馬要到臨安,必須經過獨鬆關。結果到達獨鬆關時,守關的宋軍不知道對方是使者,貿然出兵襲擊,嚴忠範當場被殺死,廉希賢也被張濡的部下砍傷。

  在這場本來不該發生的糾紛中,張濡的態度應該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不知對方使者身份的托詞也相當勉強。但這也不能表明張濡就是意誌堅決的主戰派,事情發生後,他還將傷重的廉希賢捆送到臨安去請功,顯然是典型的沽名釣譽之徒。

  廉希賢被送到臨安後不久,因傷重死去,時年二十九歲。廉希賢的兄長便是元初傑出的名臣廉希憲,人稱“廉孟子”,官至從一品中書平章政事,其位僅次於中書令和左、右丞相。因廉希憲時居高位,深受元世祖寵信,南宋朝廷擔心元軍會因為廉希賢之死而大肆報複,便決定由宰相陳宜中出麵,寫了封言辭懇切的道歉信,聲稱殺元信使是邊將所為,謝太後和宋恭帝事先並不知情,南宋願意嚴懲邊將,並輸幣給元軍,請求罷兵修好。

  信被送到在建康的元軍統帥伯顏手中。伯顏認為這是南宋朝廷的詭計,是在故意試探元軍的虛實,但還是派議事官秦中、張羽同南宋使者一起去臨安查探事情究竟,同時催促南宋朝廷盡快投降。然而,到達平江(今江蘇蘇州)驛站時,元使者張羽又被一名“愛國心強烈”的宋將派人攔路刺死。伯顏由此而怒火中燒,發誓不再與南宋朝廷議和,並下令立即進攻南宋。

  本來張濡因為擅殺元朝信使事件要受到南宋朝廷的嚴厲處罰,以來向元軍謝罪,如此一來,反而逃脫了處罰,儼然又是一名愛國英雄人物。然而,元將阿剌罕卻因為痛恨張濡之前無端殺死元國信使,一到獨鬆關關下,便揮軍急攻。宋軍人少,張濡頻頻向南宋朝廷告急,南宋朝廷便命文天祥從平江(今蘇州)赴援獨鬆關。這其實是飲鳩止渴的一著,如此一來,就相當於放棄了平江。文天祥雖不願意,但也無可奈何。

  文天祥,原名雲孫,字天祥,中貢士後,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寶□四年(1256年)中頭名狀元後,他又改字宋瑞,後號文山。曆任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等職。宋恭帝德□元年(1275年)正月,因元軍大舉進攻,宋軍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朝廷下詔讓各地組織兵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招募當地豪傑,組建了一支萬餘人的義軍,開赴臨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發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馳援獨鬆關。由於元軍攻勢猛烈,江西義軍雖英勇作戰,最終也未能擋住元軍兵鋒。

  十一月二十二日,獨鬆關被圍已經近一月,張濡突然率軍出關,名義是要主動出擊,北上阻止元軍。值得強調的是,正史均記載張濡此舉為陣前逃遁,這種可能性非常大。因為元軍痛恨張濡,誓要為廉希賢報仇,點名要將張濡碎屍萬段才肯罷休。在如此高壓之下,張濡臨陣出逃也就不足為奇了。隻不過他的運氣實在不好,離開獨鬆關不久後,便與元騎兵遭遇,在交戰時受到夾擊,宋軍潰敗。張濡當時逃脫,但後來還被元軍俘虜,並被殘酷殺死,他的豐厚家產也被抄沒,轉送給廉希賢的家人。事見《元史·卷一百二十六·廉希憲傳附廉希賢傳》。

  十一月二十三日,張濡離關後一日,元軍大力進攻獨鬆關,獨鬆關陷落,宋守將馮驥被俘,不屈而死。

  此時,文天祥率領的援軍還在路上,他還在途中寫了一首《赴闕》的詩:“楚月穿春袖,吳霜透曉存,壯心欲填海,苦膽為憂天。役役慚金注,悠悠歎瓦全。丈夫意何事,一日定千年。”表達了憂國憂民的情懷。就在文天祥離開平江三天後,平江也失守。

  宋朝滅亡後,獨鬆關一直延續著“京杭驛道”(南京至杭州)要津的使命,為古代北方南通杭州的必經關隘。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紅巾起義軍據獨鬆關,占安吉,而元軍自雙溪口北上,破獨鬆三關,起義軍因而失敗。清鹹豐十年(1860年),清軍進攻天京(今江蘇南京),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為解天京之圍,由杭州借獨鬆關捷徑,迅速北上,與各路太平軍大破清軍,天京之圍遂解。由此可見獨鬆關為用兵出奇之道,兵家必爭之地。不過獨鬆關今已失其險。

  獨鬆關失守,意味著臨安的大門已經洞開,獨鬆關臨近州縣的官吏均望風皆遁。臨安守衛空虛,謝道清下詔,號召各地起兵勤王,各地官員要麽準備投降元軍,要麽還在觀望,立時響應的隻有張世傑和文天祥。

  張世傑此時正駐守郢州,接到勤王詔書後,立即領兵入衛臨安,途中還收複了饒州。但宰相陳宜中對張世傑不信任,因他曾為張柔部將,而元軍主將張弘範正是張柔的兒子。正值用人之際,陳宜中卻自作主張地調換了張世傑原來統率的軍馬,此舉難免令人心冷。可佩的是張世傑並沒有因為朝廷的猜忌而投降元軍,反而堅持到了最後。

  文天祥此時任贛州知州,接到詔書後,召募軍士兩萬人,其妹夫彭震龍、門客劉洙等人也都隨從起兵,打算一起入衛臨安。當時有人勸文天祥不要以卵擊石,說:“現在元兵三道而進,你以烏合之眾萬人去迎敵,無異於驅羊去鬥猛虎。”文天祥回答說:“我也知道情況如此。但國家危難,征天下兵,竟無一人一騎前往,我深以為恨,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難。或許天下忠臣義士聞風而起,社稷還可保全。”當文天祥一行前往臨安時,陳宜中認為他統率的是烏合之眾,“兒戲無益”,竟然不準他入衛臨安。

  在元軍壓境之時,南宋朝廷人心浮動,恐懼不堪,京師官員棄官逃跑的現象日益嚴重。其實,自從賈似道軍潰魯港後,南宋朝廷便已經陷入了極度不穩定的狀態。左相王□認為自己的建議不得施行,上書請求辭職罷政,不待命令下達,便自動離職。右相章鑒見元兵日益迫近,借故離職逃去。此後,廷臣出逃成風。謝道清迫不得已,重新任命王□為左相,並削奪了章鑒的官職,想以儆效尤,但仍然不能製止廷臣繼續出逃。

  不久,臨安戒嚴,同知樞密院曾淵子、左司諫潘文卿、右正言季可、兩浙轉運副使許自、浙東安撫使王霖龍、侍從陳堅、何夢桂、曾希賢等數十人先後逃走,朝堂中一片冷落蕭條。簽書樞密院事文及翁、同簽書樞密院事倪普為了順利走脫,竟然暗示台諫彈劾自己,以求去職,台諫的彈劾奏章還未遞上,便急不可待地逃出城去。

  謝道清勃然大怒,命人在朝堂貼出告示:“吾與嗣君遭家多難……內側畔官離次,外則委印棄城,避難偷生,尚何人為?”又提出,凡堅守崗位的,尚書省記上一功;叛國逃亡的,由禦史查明情況上報。但仍然無濟於事。

  右相陳宜中行事專斷,且無實際才能,遭京學生劉九皋等上書指責,陳宜中竟然不經允許就擅離離開京師。謝道清多次征召,三個月後才回到任上。執政大臣(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及樞密院長官統稱為執政大臣)已是如此,其他普通官員更是無時不刻在尋找機會脫身。到後來,謝道清有一次在慈元殿宣布任官詔書時,到場的文官僅有六人。南宋已經無人能支撐大局,呈現出一派樹倒猢猻散的景況。在這樣的狀況下,南宋滅亡隻是時間問題,朝野上下對此均是心知肚明。獨鬆關陷落三天後,宋恭帝便主動向元軍統帥伯顏獻出了玉璽和降表,請求投降。

  元軍繼續進軍,所過之處,宋朝守將相繼投降。隻有在到達揚州時,守將李庭芝、薑才拒降死守。宋將張世傑與劉師勇、孫虎臣等結集戰船萬餘艘,在焦山與元軍阿術、張弘範部大戰,想以此來扭轉局麵,但宋軍大敗。後孫虎臣在泰州陷落時自殺。文天祥、張世傑商議再戰,但宰相陳宜中一意求降,不予采納。另一宰相(左相)留夢炎則棄官逃跑。

  德祐二年(1276年)初,元軍阿裏海涯部圍攻潭州(今湖南長沙)三個月後,潭州城破。知州李芾堅持到最後。元兵入城,李芾不願做俘虜,請求部下沈忠將他及全家殺死。沈忠含淚答應,隨後也將自己一家殺死,最後自刎殉國。

  潭州破後,又有十多個郡縣相繼降元,宋朝已經是危在旦夕。文天祥、張世傑請皇室轉移海上避難,由他們領兵背城一戰,但陳宜中不許。謝道清、陳宜中先後派宗正少卿陸秀夫、監察禦史劉□到元軍求降,隨後又送上傳國玉璽和宋恭帝的降表。張世傑、劉師勇見南宋皇室決意投降,臨安難保,於是領兵南下,準備繼續抗元。劉師勇到海上後,見敗局難以挽回,憂憤縱酒而死。

  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元丞相伯顏率領的蒙古大軍雲集臨安城下。宰相陳宜中請謝道清逃出臨安。謝道清開始堅決不同意,陳宜中再三請求,謝道清才勉強答應。在決定降元同時,謝道清命秀王趙與擇、楊淑妃等人護從益王趙昰和廣王趙□先行逃離京師。可笑的是,到了謝道清整裝待走之時,陳宜中等人卻早已經不知去向。原來元軍統帥要求宰相陳宜中去軍營商議投降事,陳宜中害怕被殺,已經趁黑夜逃往溫州。謝道清忿怒之極,下了她一生中最後一道委任詔書: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負責與元軍談判。然而,文天祥在前往蒙古軍大營談判時,被元軍主帥伯顏扣留。三月,謝道清開城投降,向伯顏奉上降表。號稱“世界最富麗名貴之城”的臨安,就此落入元軍之手。

  之後,元軍主帥伯顏取得謝道清親手詔書,用來招降還在宋軍手中的各州縣,淮西製置使夏貴投降,淮東製置使李庭芝拒絕了謝道清的詔令,堅持抗元,副將朱煥以城降元,李庭芝被俘殺,淮東盡為元軍占領。

  元軍進入臨安後,將宋恭帝等南宋君臣押往大都(今北京)。謝道清因為患病在床,暫時留在臨安,由元兵監視。但不久後,元軍強行將她從宮中抬出,押送到大都。南宋宮廷琴師汪元量隨同謝道清北上,用詩歌記錄了元兵南下後南宋河山遭受蹂躪的慘痛景象:“兩淮極目草芊芊,野渡灰餘屋數椽。兵馬渡江人走盡,民船拘斂作官船。”景真情摯,非有切身感受者不能道,因而被稱為“宋亡之詩史”。

  元朝為了籠絡人心,對被俘虜的南宋皇室成員沒有加害。謝道清被除去太後名號,降封為壽春郡夫人。七年後,南宋亡國太後謝道清默默地病死在異國他鄉,時年七十三歲。

  臨安作為南宋的都城,重新被新的征服者改回它原來的名字——杭州。就在南宋朝廷投降的第二年(1277年),南宋皇宮因民居失火延及而焚燒殆盡。又過了一年,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到北京,在元世祖忽必烈處做官。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馬可·波羅來到杭州,為江南的風貌所傾倒,時時采風問俗,後來回國後,著《馬可·波羅遊記》,其中盛稱杭州是“世界最美麗華貴之城”,“人處其中,自信為置身天堂”。隻是,這個意大利人不知道的是,曾經有一個叫作汴京的城市,它是北宋的都城,風光旖旎,人物薈萃,城郭恢弘,經濟發達,人口逾百萬,富麗甲天下,有“八荒爭輳,萬國鹹通”的盛況,繁榮昌旺遠勝杭州,有一副名叫《清明上河圖》的畫,栩栩如生地記錄了它的繁華。

  即使是馬可·波羅眼中的杭州,繁華也沒有持續太久。至正元年(1341年)四月,杭州發生大火,自東南延至西北,近三十裏官民閭舍焚蕩其半,總計毀官民房屋、公廨、寺觀一萬五千餘間,受災人數近四萬人。災難還沒有結束,次年(1342年),杭州再次起火,火勢洶洶,火災之甚前所未有,共燒毀民舍四萬餘間。數百年浩繁之地,終於日漸凋敝。

  7.最後的厓山

  謝道清、宋恭帝被俘,南宋實際上已經從形式上宣告滅亡,但這並不代表南宋的曆史就此結束,南宋遺臣先後擁立了兩位皇帝,奮力抗元,堅持鬥爭三年。大批鐵骨錚錚、力挽狂瀾的忠義之士不屈不撓,繼續英勇鬥爭,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為宋朝曆史寫下了可歌可泣的最後一頁,也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一幅極為悲壯的畫卷。

  臨安陷落時,益王趙昰(宋度宗長子)和廣王趙□(宋度宗第三子)正逃往婺州(今浙江金華),伯顏進入臨安後,立即派元軍追趕。二王提心吊膽,又逃到溫州。南宋不甘心投降的文臣武將聽到消息後,紛紛趕往溫州投奔輔佐,希圖能夠東山再起。這其中有禮部侍郎陸秀夫和將領蘇劉義、張世傑,還有之前從臨安逃到溫州的宰相陳宜中。德祐二年(1276年)五月初一,南宋遺臣在福州(今福建)擁立益王趙昰為帝,是為宋端宗,改年號為景炎。尊宋端宗母楊淑妃為皇太妃,進封趙□為衛王。陳宜中任左相兼樞密使,張世傑任樞密副使,陸秀夫(原為李庭芝幕僚)為簽書樞密院事,蘇劉義(人稱蘇十萬,原名一侯,字萬仁,號劉義,蘇軾的南粵一脈後裔)為殿前指揮使。

  此時,福建、廣東一帶仍然為宋軍所控製,川東張玨、淮東李庭芝也依舊在頑強抵抗元軍的進攻,江西、湖廣一帶也尚在爭奪之中,元軍並未完全占領。因而看起來,南宋政權並非完全沒有希望。川東張玨已經在《釣魚城》一篇中詳細講述,這裏先看淮東李庭芝。

  李庭芝,字祥甫,隨州(今湖北隨州市)人。李家十二世同居一堂,代代善武,忠信節義,人稱“義門李氏”。據說李庭芝出生時,李家的屋脊上忽然長出一朵靈芝,觀者無不稱奇,認為是祥兆,庭芝之名由此而來。嘉熙四年(1240年),蒙古軍南下,荊襄戰區首當其衝。此時李庭芝二十一歲,剛剛中了鄉舉,他想:“如今國家有難,大丈夫應當以死報國,怎麽還能夠安心呆在書房裏讀書呢?”毅然決定投筆從戎,到江陵投奔到名將孟珙帳下。孟珙見李庭芝相貌魁梧、談吐不凡,當即將他留在身邊,還對自己的兒子們說:“我認識的人很多,沒有比得上李生的,以後他的名位肯定會超過我。”

  淳□初年(1241年),李庭芝進士及第,依舊在盂珙帳下主管機要文件。盂珙死前,留下遺囑,推舉賈似道代替自己,並且把李庭芝推薦給賈似道。盂珙以善於發現人才著稱,名將如王堅、高達等,均出自其門下,卻偏偏推舉不學無術的賈似道替代自己,令時人極為費解。高達公然在軍中譏諷賈似道,被賈似道懷恨,後來險些被迫害致死。但聯想起之前在《戰襄陽》一篇中討論過的軍隊將領派係問題,也應該能得到一些答案。賈似道鎮守京湖後,起用李庭芝為製置司參議。不久,再次獲得提拔,權知揚州(今江蘇揚州),主管兩淮製置司事。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