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5章 陝北文化概述

  陝北文化是一個民俗文化的地理區域概念,它涵蓋著銅川金鎖關以北的延安、榆林兩市的行政區劃。但陝北文化的巔峰與精華主要聚中在綏德、米脂一帶,以綏德、米脂為主體,形成了南至甘泉,北到神府的最具代表的陝北文化帶。信天遊在這裏唱響,陝北道情在這裏唱紅,陝北說書在這裏火暴。

  陝北文化作為區域文化概念,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陝北地處黃土高原,瀕臨黃河,陝北人民是黃帝的後裔,因此,陝北文化應是“黃土文化”、“黃河文化”、“黃帝文化”。

  二、陝北人民的主要棲息所是“窯洞”,陝北人民從窯洞裏崛起,陝北文化在窯洞裏孕育,陝北文化應是“窯洞文化”。

  三、陝北人民的祖先參加了偉大文明工程長城的修築,長城為祖國帶來安寧,為人民帶來安居,有了“長城”,才能國富民強,陝北文化應是“長城文化”。

  四、陝北地處邊塞,陝北人民祖祖輩輩戍守在祖國的邊疆,他們領略了邊塞風光,看慣了大漠日月,陝北文化應是“邊塞文化”。

  在長期的曆史發展過程中,以上四個基本特征已經深深地烙印在陝北文化中,成為區域文化的標誌並形成了文化體係。但它也受到周邊地區的影響,在經曆了曆史大融合、大交替後,在文化層麵、思想理念、藝術風格等諸多方麵,得到了更為豐富的涵養和澆灌,突顯出與眾不同的文化精神,它的這些特征,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麵。

  一、陝北文化是在道教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秧歌就是它的典型代表。道教在宗教禮儀中所表演的祭祀舞蹈被民間借鑒後,形成了娛人的舞蹈形式,這就是陝北秧歌。陝北秧歌從宗教中借用而來,成為民間藝術,但它仍與宗教有著親緣關係。如:陝北民間在“打清醮”、“打老醮”時,要有秧歌表演,就可以說明它們之間的關係。這是其他地方“打醮”中所沒有的。又如:陝北道情,就是在明朝時期,由北京白雲觀前來主持白雲山法事的道人們帶來的,他們在法事活動中演唱的京腔京韻的道曲,被陝北民間藝人所借用,最終形成了以鄉音為字韻,以道曲為曲牌的陝北道情。

  二、陝北文化吸收了巫文化。巫是道的一個分支,巫在古時是文化的擁有者和傳播者,陝北文化靠他們來傳播。巫文化體現在陝北文化中最為明顯的標誌就是秧歌,秧歌將巫步借鑒為表演步伐,將巫腔借鑒為秧歌唱腔。

  三、陝北文化是“驛站”文化。陝北曆史上開館授徒的教育方式很少,文化知識很多是從“驛站”中傳播出來的。因為“驛站”中都是過往官員、商賈等,他們是文化人,將外麵的文化一路沿驛站傳播。秦始皇修築了秦直道,在長安與包頭之間開通了一條古代“高速”公路,並且建了很多驛站,由富縣張村驛而始,經甘泉、延安、甘穀驛、延川、文安驛、清澗、石嘴驛、綏德、米脂、榆林而到達包頭。陝北文化也主要集中在這條通道中,陝北民歌、陝北道情、陝北說書、陝北秧歌在這條通道中唱著、說著、扭著。

  四、陝北文化是“軍營文化”。自漢唐以來陝北就屯集了大量來自祖國各地的戍邊者,從這一點來講,陝北文化又是祖國文化的薈萃。體現在“軍營”方麵,從縣級建置中就可以很明顯地表現出來。如:“定邊”、“靖邊”、“安邊”、“安塞”,充分體現了古代戰略思想。又如:“坑鎮”、“烏鎮”、“店鎮”、“吳堡”、“漁河堡”、“瓦窯堡”。鎮與堡是古代較大的軍事建製。又如“李家營”、“譚家營”,營是軍事“營帳”,也就是駐兵的場所。至於村莊就更多了,如:“陳屯”、“張屯”、“尹屯”、“高家屯”等,所謂屯就是屯兵種地,為軍事服務,有戰事則作戰,無戰事則種田。陝北從延安以北,幾乎到處都是軍事建製,在延安以北所形成的文化內容帶有很濃烈的軍事思想。在古代戰場上“擊鼓向前”、“鳴金收兵”是作戰的指揮原則。鼓是激勵陝北人民祖先們奮勇殺敵的命令,鼓與陝北人民、祖國安危息息相關,陝北人民崇尚鼓,形成了“鼓”文化。鼓文化與軍事相聯係就形成了“軍營”文化。“安塞腰鼓”就是人們在取得戰爭勝利後於慶祝活動上進行表演的藝術,“黃陵龍鼓”(也叫抬鼓)既是在戰場上用來激勵將士奮勇殺敵的壯威鼓,又是人們在慶祝勝利時的震威鼓。在鼓文化家族中,還有“洛川蹩鼓”、“宜川胸鼓”、“黃龍獵鼓”等。鼓在陝北文化成為一門不可或缺的藝術。

  五、陝北文化以曆史層麵來看,漢唐文化的成分比重較大,宋明文化亦可表現出來,清文化較少。

  六、陝北文化體現了多民族成分。因為陝北地處晉、內蒙古、寧、甘的環抱之中,在曆史上出現過無數次因民族糾紛帶來的戰爭,有很多民族入主這裏,如:黨項、西夏、羌狄、匈奴、韃靼、契丹、蒙古等民族,他們占領、統治過這裏。在其統治時期,各民族的文化、思想互相滲透,互相影響,又互相促進,共同發展,使陝北文化成為既有別於其他民族,又有異域特色的陝北文化體係。比如:晉、陝、內蒙古、冀就有共同的文化藝術,“二人台”就是它們所共有的藝術。在民歌風格上也極為相似,如《走西口》、《五哥放羊》,在晉、陝、內蒙古都流行著。《趕牲靈》、《走三邊》,又在寧陝共同流行,“酒歌”在陝、甘、寧有著共同的演唱風格。大型專題片《新中國從這裏走來》的主題歌是用河北北部民歌演唱的,其聲腔很難讓一個局外人區分出它究竟應屬河北民歌還是陝北民歌。在《陝北道情》的流派中有“西路腔”一支,便是由西路即由西涼(甘肅)傳來的。

  從以上特征來看,陝北文化應當稱之為“陝北文化體係”,不應單指陝北這一區域,因為能夠代表中國民歌水平的信天遊是從這裏唱出,在北方唱響,在全國唱紅。“秧歌”是從這裏扭出,一直扭到北方,扭遍全國。在信天遊和陝北秧歌的孕育下,陝北民歌、陝北九曲、陝北道情等許多文化藝術在陝北形成了一個文化體係、一種文化現象,它已經成為北方文化的代表之一。

  萬裏長江,淘不盡,壯懷秋色。

  漫說道,秦宮漢帳,瑤台銀闕。

  長劍依天分霧外,寶弓掛日煙塵側。

  向星辰,拍袖整乾坤,難消歇。

  龍虎嘯,風雲泣,千古恨,憑誰說。

  對山河耿耿,淚沾襟血。

  汴水夜吹羌笛管,鸞與步老遼陽月。

  把唾壺敲碎,問蟾蜍,圓何缺。

  敬錄宋·韓世忠·調寄《滿江紅》

  @@上冊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