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6章 傳說(1)

  盤古開天地

  盤古,亦稱盤古氏,又名渾敦氏。“盤古”為“槃瓠”的轉音,意為“神犬”。這一圖騰徽號最早出現在東漢時期“武陵夷”的傳說中。

  在我國古代諸神中,盤古被尊為最早的一位大神。三國時期吳人徐整的《三五曆經》和民間傳說中說盤古是開天辟地之神。在洪荒的原始時期,天地是混沌一片,宇宙像一隻黑乎乎的大雞蛋,盤古就是在這個“雞蛋”裏孕育和成長的。沉睡了一萬八千劫的盤古忽然睜開眼睛一看,眼前漆黑一片,他被悶得心慌意亂,一氣之下,不知從哪裏摸到了一把大斧,用力向黑暗中劈去,隻聽山崩地裂的一聲巨響,混沌世界被劈開了,清氣冉冉向上升去,變成了天,濁重的東西向下沉去,變成了大地。天地是分開了,但盤古害怕它們還會合上,就用頭頂著清天,腳踩著大地,站在天地中央,隨著天地自然變化而變化著。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也日長一丈。又過了一萬八千劫,天升到了極高,地增到了極厚,盤古也長到了極高,但他仍然站在天地間,生怕天降下來,地長上來,又合在一起。不知又過了多久,天地總算是固定下來了,但他卻倒在地上死了。盤古在他臨死的時候,大吼了一聲,這聲音變成了雷霆。他呼出的氣,變成了風和雲。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血成了江河,筋脈成了道路,肌膚成了田土,毛發成了草木,手足和軀幹變成了大地的四極和五方名山。盤古用自己的身軀撐開了天地,直到天地定型以後才勞累地倒在地上死去,沒有他的獻身精神,就不會有天地人間,所以後人尊盤古為天地萬物之祖。

  傳說因為天地萬物是盤古變化而來的,所以盤古喜則晴,怒則陰,哭泣則眼淚流為江河,噓則為風雨,吹則為雷電,乃神靈至極也。就是這樣一位神靈,他的廟祀卻不多,即便有廟的地方,香火也不旺。也許他離人們太遙遠了,他出自混沌,死於蠻荒,那時還沒有人,所以給後人留下的追憶也隻是他除了開天辟地外,再沒有給人類留下什麽東西。也許我們離他太近了,我們直接生活在他的身體上,感受著他的喜怒哀樂,沐浴著由他的眼睛變化而來的太陽和月亮發出的光澤,春雨秋風梳妝著大地和我們人類,才沒有對他產生應有的尊殊。

  盤古並沒有被人們完全遺忘,陝北就有盤古廟。盤古廟在陝北民間稱做“古廟”,說明了它的古老。正因為盤古是天地第一神靈,他的廟是“孤”的,周圍沒有任何配廟,廟內也沒有任何神靈敢去配祀。盤古老人端坐在神龕上,飽經滄桑的臉上一雙深邃的眼睛凝望著蒼穹。這大概是他香火不旺的真正原因。由於香火不旺,古廟漸漸廢棄。據筆者所知,陝北僅存的一座盤古廟已於近年在延川縣高家屯鄉豐柏賞村中廢掉了。但盤古廟門聯仍然在人們心目中珍藏著:

  日昍晶□安天下;

  月朋□朤定乾坤。

  盤古用自己的眼睛化為日月,用自己的身體撐開天地,使天地固定下來,天下才得以安然無恙。所以,人們就用日月組成對聯,標明他定乾坤、安天下的功績。這大概是人們對他最好的紀念吧?

  聯中“昍”、“□”、“□”、“朤”是僻字,很難讀出它的正確音來。從辭書中查出,“昍”其義作“明”來解。“□”其義未詳。“□”同“晶”,“朤”同“朗”。依此音義來讀此聯,則是“日昍(宣)晶□(柳)安天下;月朋□(晶)朤(朗)定乾坤。”也就是“日明晶柳安天下,月朋晶朗定乾坤”。這是講不通的。北京八大處“老爺廟”上也有此聯,據那裏的老道講,此聯應讀作“日暖晶華安天下,月朋婆羅定乾坤”。此聯亦難讓人理解,但作為盤古廟上的千古門聯,人們已不從它的讀音和字義上來考究了,僅以日月和定乾坤、安天下作為對盤古的禮讚。

  盤古的事跡與傳說在《白虎通》、《淮南子》、《山海經》、《周易》、《尚書》、《詩經》等典籍中都有記載。

  黃帝

  黃帝是傳說中的五帝之一,是中原各族共同的祖先,與炎帝同出於少典氏。

  據《史記·五帝本紀》和《黃帝本紀》所載,他是我國有史之開篇。史雲:“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也有說黃帝姓姬,號有熊氏。名軒轅是因其出生於軒轅之丘,號有熊是他在有熊建國。又雲姓姬是因他長於姬水。

  黃帝在阪泉(今河北省涿鹿東南)打敗了炎帝氏族後,在中原定居下來,“諸侯鹹歸於軒轅”。後來,南方的蚩尤作亂,擾害各部族人民,黃帝又聯合了炎帝,在涿鹿將蚩尤擊殺,自此,他由部落首領被擁戴為部落聯盟的領袖,取代了神農氏的領袖地位,成為我國成文史中的第一位帝王,在民族傳統文化中被奉為華夏民族的始祖。

  在我國創世紀的神話傳說中,黃帝又是一位創造宇宙的天人之神,被奉為五大天帝中的中央天帝之神。就這樣,黃帝在我國古代史和古代神話中成了一位既是天神又是人王的人神合一的民族魂、民族偶像。在陰陽五行理論中,東方屬青,南方屬紅,西方屬白,北方屬黑,中央屬黃,故而,人們又將他稱做黃帝。黃帝又有土德之瑞,田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所以,人們對五帝的信仰尤在於對黃帝的信仰。黃帝這一敬稱一直被我國人民所沿用。有時,人們會冠以軒轅二字,稱做軒轅黃帝,而有熊氏、公孫氏的稱謂逐漸被人們遺忘掉了。公孫是他的姓,有熊,據史籍中說,黃帝於有熊建國。在黃帝統一中原之前,是以“熊”為圖騰作為族徽的。統一中原以後,黃帝為了安撫歸附的廣大部落族,就改用了“龍”的圖騰。有人說,龍圖騰是由熊圖騰和蛇圖騰組合而來的。為什麽要將蛇圖騰組合進自己的圖騰中?是因黃帝的母族圖騰是蛇圖騰。黃帝的母族是“□”氏。在古時候的用法通“橋”。黃帝被葬於橋山,就說明了黃帝始終崇拜著母族圖騰。龍圖騰是父族圖騰“熊”的獸頭與母族圖騰“□”之蛇身的集合體,這是最初的“龍”形,後來又增加了許多部落族的圖騰,最終形成了我們現在見到的“龍”形。

  正因為黃帝在我國古代史和古代神話中既是一位人王,又是一位天神,所以在他身上充滿了許多神話色彩和人傑傳奇。

  相傳,黃帝的母親叫附寶,是有橋氏女,她看見了大閃電繞著北鬥,光華耀目,將整個郊野都照亮了這一神奇的自然現象以後感應而有娠,懷孕二十四個月後產下了黃帝。臨盆時有紫氣充房,蘭香幽深。黃帝長大後,身逾龍顏。在神話傳說中,他生有四張麵孔,能夠同時觀察到東南西北四方所有的變化和天上人間的任何事情。說他清醒時,四麵八目明察秋毫;糊塗時,雖渾無麵目,卻是大智若愚。

  在我國神話傳說中,女媧摶黃土造人,才有了我們人類。在典籍中說,女媧與伏羲兄妹二人婚配後才繁衍了我們人類,他們二人就成了我們人類的始祖。傳說他們是人首蛇身。黃帝的母族圖騰就是蛇圖騰,說明黃帝母族是伏羲氏的一支。在漢代壁畫中將女媧伏羲畫作人首蛇身,並且兩尾相交。伏羲一手拿著曲尺,一手捧著太陽,太陽裏還有一隻三足烏;女媧一手拿著圓規,一手捧著月亮,月亮裏還有一隻三足蟾蜍。他們手中之物表現的是太陽和月亮,男女和陰陽,規與矩表明了法度與禮儀。這意味著人類文明是由他們開始的。

  伏羲,亦稱做包犧,風姓,六千年前活動在成紀(今甘肅天水)一帶的部落族首領。伏羲所在的部落以鳥(鳳)為圖騰,部落東遷以後,伏羲成為東夷部落的首領。傳說伏羲能“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為罔罟,以田以漁”。所以,後人將伏羲稱為“一畫開天”的人類始祖。《易經·係辭下》伏羲觀蜘蛛結網而做漁網,教民以漁。並且訂立了對偶的婚姻製度,還創八卦,上觀天象,下察地理,中觀萬物。伏羲就是這一時期的部落領袖,將人類帶出了愚昧社會。

  農耕文明出現以後,集太陽神、農業神、商業神、醫藥神於一身的“炎帝”出現了。《國語·晉語》:“昔,少典取於有□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薑水成,成而異德。”相傳,炎帝的母親女登去華陽遊玩時,“感神龍而生炎帝”。由此看來,少典娶了兩個有□氏之女,即黃帝之母附寶,炎帝之母女登。黃帝之母是見閃電繞北鬥而生黃帝,炎帝之母是感神龍而生炎帝。其實,這些都是母係社會中隻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一種說法,這些很可能是他們在出生時出現的一種天文現象。但也可以說明,到了黃帝和炎帝時,已經有了基本的男女婚配製度,有了父族與母族的區別,人類已經走到了父係社會的邊緣了。

  傳說中,炎帝是“人身牛首”。所以,牛就成為炎帝部落的圖騰。炎帝手中拿著一杆秤,是專司夏天的神器,他用這一神器催促萬物生長。夏天在陰陽五行中屬火,所以又有專司夏天的神器秤。火上有火,即為“炎”。因此人們稱他為炎帝。這同時也說明了人類對火的崇拜。因為火將人類與獸區別開來,人類因會使用火而走向光明,獸則停留在它們的原始狀態。炎帝又開創了原始農業,教人們耕作種植,傳說中說其母“感神龍而生之”,故而人們又稱他為“神農”。神農倡行“日中而市”的貿易活動。神農嚐百草既解決了農作物的栽培種植及改良等問題,又為人們提供了用草藥治病的經驗。他對人類的貢獻是很大的。

  黃帝部落與炎帝部落為了各自部落的利益發生了衝突,在阪泉展開了一場大戰,堪稱我國戰爭史上的第一場戰爭。黃帝率領著以“熊羆”、“貔貅”、“豹虎”等圖騰的部落軍隊,經過多次苦戰,打敗了炎帝部落,與新的部落結成了部落聯盟。

  阪泉之戰後,黃帝部落仍然活動在我國北方地區,炎帝部落則向東南方向移動,與那裏的人民融合在一起,出現了穩定的社會狀態。但是沒有多久,居住在東方(今山東、江蘇北部一帶)的九黎首領蚩尤,聯合了南方的苗民不斷對中原發動侵擾戰爭,使中原地區出現不安的局麵。傳說,蚩尤有八十一個兄弟,皆“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砂石,造了兵杖、刀、戟、大弩”。還傳說蚩尤通曉天道,能呼風喚雨,噴煙吐霧,飛沙走石,所以他的威名雄震天下。但蚩尤性情粗暴,殘虐百姓,侵淩諸侯,濫殺無辜,他的這些行徑不僅使黃帝和炎帝部落感到不滿,就是他自己部落族的人民也對此不滿。黃帝便聯合了炎帝部落在涿鹿向蚩尤開戰。蚩尤憑借著金屬兵器的鋒利,認為戰勝黃帝是有一定把握的,但又恐有所閃失,請來風師、雨伯助戰。在多次交戰中,黃帝終以失敗告終。在第七十二次,也是最後一次的大戰中,黃帝借以氣候和地利的優勢,終於將蚩尤打敗,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在長期的戰爭中,黃帝為了取得勝利,他發明了指南車用於指揮軍隊,用夔製作了戰鼓,用“雷獸”的骨頭製成了鼓槌敲擊戰鼓,如雷鳴作響,震耳欲聾,大大地鼓舞了士氣,嚇破了敵膽。傳說,黃帝在這次戰爭中得到了九天玄女的相助,玄女為他傳授了《陰符經》用來指揮戰爭,還召來應龍和他的女兒女魃,製止了雨伯的淫雨泛濫,使戰爭順利進行。黃帝還得到了一柄昆吾山的“青鋒”寶劍。

  涿鹿之戰後,黃帝統一了中原各部,成了部落聯盟的領袖。他為了尋求治理天下的方法,遊曆四方,東至於海(山東),西至崆峒(甘肅平涼),南及於江(湖南),北登釜山(河北),那裏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相傳,黃帝一生娶過四個妻子,正妃是嫘祖。她勤勞聰穎,教人們養蠶、抽絲、織綢,以製作衣服,因此,後世將其尊為“先蠶娘娘”。另外三位是方雷氏、彤魚氏和嫫母氏。嫫母很醜,但卻心地善良,很賢淑。據《史記·黃帝本紀》載:黃帝共生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得到姓氏封號的有十四人。來自西陵的嫘祖生有二子,後來都有天下,其中一個叫玄囂,是為青陽,居於江水;第二個是昌意,居於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高陽有聖德。五帝中顓頊、帝嚳,以及堯、舜和夏周的帝族都是黃帝的後裔。

  據《越絕書·外傳》載:“黃帝之時,以玉為兵以伐樹木,為宮室鑿地,夫玉亦神物也,死而龍藏。”《史記·五帝本紀》雲:“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有考證證實,黃帝時期,人們已經掌握了鑄銅琢玉的技術。那一時期的玉器主要有三種用途,一為工具和武器,即“玉兵”;二為身份的象征,即“瑞”;三是觀測天文的玉儀器,即“璿璣玉衡”。器型的種類大致有鉞、锛、刀、鏟、璧、圭、琮、璜等。《史記·封禪書》中雲:“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之下。”說明黃帝時期已經有了冶煉術。黃帝時期還設立了“陶正”,用來管理製陶業,在製陶中已開始使用快輪。建築業中已使用“夯”來加固宮室基礎。

  由於黃帝被後人奉為“人文始祖”,所以,曆史上有許多重大發明不管是不是由他發明的,都將其說成是他的發明。如指南車、弓箭、陶器、養蠶、紡織、舟楫、杵臼、釜甑、衣裳、火食、幾案、井、傘、灶、鏡、鼓、音樂、圖畫以及社會禮製、封土建國、禮法製度、嫁娶製度、陰陽八卦、棺槨墳塋、宮室、市場、貨幣、文字、曆法、兵法、醫藥等;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和日常生活、風俗習慣,社會管理、典章製度等各個方麵。後人雖然明知有些發明不是他的,但出於對黃帝的崇敬,都將其歸功於他,可見人們對黃帝的景仰之情。

  在黃帝時期的所有發明中,文字發明最有傳奇色彩。黃帝命倉頡造字,倉頡費了不少心機。當他苦苦尋思造字的方法時,留在地上的鳥跡和獸蹄印給了他很大啟發,他就以鳥跡、獸蹄印、龜文、山川、指掌為參考,造出了傳世文字。正如《說文解字·敘》所雲:“倉頡之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傳說倉頡造出字以後,天上下起了穀雨,鬼神也隻敢在夜間號哭,白天都隱伏在幽暗處不敢出來,神龍都藏起來,不敢將他們的真形顯現出來。

  黃帝在統一各部落以後,逐漸將各個部落的圖騰添加在原始龍圖騰上,諸如伏羲氏的鳥圖騰,炎帝氏的牛圖騰,都成為龍的重要組成部分,最終衍化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龍形。龍的動物組合另文將有詳述。

  民間傳說將黃帝更神化了,傳說黃帝被天帝立為天子時,有黃雲升於堂前,鳳凰銜圖向他飛來。在他做天子十九年後,曾經在崆峒山向廣成子求教過治國立邦的學問,廣成子沒有教他,隻好回來了。三個月後,黃帝又來到崆峒山,向廣成子求教修身養性之術,廣成子收留了他,為他傳授修身養性的秘訣。有一天白天,黃帝的陰神突然出竅,魂遊到華胥國,看到這個國度裏沒有首領,民風淳樸,人們沒有嗜好和欲望,也不以生為樂,不以死為悲。有了這樣的心理境界,人也就沒有生死了。他們沒有愛,也沒有憎,沒有親疏之別;不擁戴誰,也不反對誰,因此也就沒有根本利害衝突與爭鬥殺戮。這些人有一種神奇的功能,入火不熱、入水不沉,在空中飛翔如履平地,在雲中醒夢如睡在床上一樣平穩。“雲霧不垓其勢,雷霆不亂其聽,美惡不滑其心,山嶽不躦其步”。黃帝一夢醒來後覺得心曠神怡。回來對大臣們說:我夢遊華胥國以後才知道,道,乃至道,不可言傳。治國必須無為。因此,他以無為的精神治理國家,使天下大治,國泰民安,頗有華胥國之風氣。天下大治後,黃帝和帝後從首山采銅,在荊山鑄鼎,以示天下安泰如鼎。當鼎鑄成以後,有一條渾身長滿龍須的龍從天而降,來接黃帝上天。黃帝與後宮嬪妃以及群臣七十多人乘龍升天。還有一些人見黃帝乘龍升飛,想隨他而去,便抓住龍須不放,飄然在空中,但終因力氣不勝,最後紛紛掉了下來,就連黃帝的弓也掉下來了。老百姓們見黃帝上天去了,便大哭起來,哭得淚流成河,淹沒了大鼎,並積成了湖,後人便把這個被淚水淹沒大鼎後形成的湖叫做“鼎湖”,把黃帝留下的弓叫做“鳴弓”。

  還有傳說:黃帝想得到仙藥而長生不老,並知道有一座叫做圓丘的山上有這種藥,但山上有許多很大的毒蛇,黃帝想上山去采藥,又怕被蛇咬傷,便向廣成子請教。廣成子讓他帶上雄黃,蛇就不敢咬他了。

  亦有傳說:黃帝曾經跟著容成公在一座被後人稱做“黃山”的山中學過道。這座山就是現今安徽黃山。黃帝還跟寧封子學過飛行術。

  黃帝有這麽多的神仙做老師,後人尊他為神也就不奇怪了。但這些畢竟都是傳說,黃帝是一位實實在在的人,他活了一百一十歲。

  流傳在陝北的說法是:黃帝乘龍升天時,橋山的老百姓不忍心讓他離去,有的抱著黃帝的腿,有的扯著黃帝的袍襟,不肯放手。黃帝也不忍離開他的百姓,在空中盤旋著。但是天命難違,進天門的時間到了,黃帝隻好脫掉靴子,用劍割斷袍襟,飛升天宮去了。

  人們將黃帝所遺靴子和袍襟葬於黃陵橋山之巔,築成衣冠塚,以此來紀念這位人類文明始祖。

  《史記·黃帝本紀》雲:“黃帝崩,葬於橋山。”《漢書·武帝本紀》雲:“西漢元封元年,漢武帝詔曰:朕將巡邊陲……曆上郡、西河、五原,出長城,北登單於台,至朔方臨北河……還,祠黃帝於橋山,乃歸甘泉。”自此,開祭黃帝於橋山之先例,綿延兩千餘年,曆朝曆代均於黃陵橋山祭黃帝。

  黃帝事跡見於《山海經》、《大戴禮記》、《列子》、《史記》、《路史》等典籍。

  彭祖

  彭祖,姓錢名鏗,是傳說中五帝之一顓頊高陽氏的玄孫,陸終的第三子。傳說他經曆了堯、舜二帝以及夏、商諸朝,到了殷商末期紂王時,已經活了七百六十七歲。也有說他活了八百多歲,因此,他也就成了古代出名的長壽老人,並且帶上了神仙色彩。他是一個遺腹子,三歲時,母親又去世了,成為一名孤兒。後來因為太戎亂中原,他為了避禍流離到西域,居住了一百多年。他一生中先後喪偶四十九次,死了五十四個兒子。他為什麽能活到如此年齡?是因為他重視養生之道,並從多方麵總結了可以使人長壽的秘訣。彭祖喜歡恬靜,對世俗之事不聞不問,根本不去追求那些徒有虛名的榮耀,也不在乎服飾的華美,虛懷若穀,處世泰然,專心致誌地追求長壽之道。他的師傅撰寫的《九都》、《節解》、《指教》、《韜形》、《隱守》、《開明》、《四級》、《九靈》諸經,他都進行了潛心研讀,將其融會貫通,運用到養生之中。常以水桂雲母粉、麋角散來養顏,以永葆青春。有時一人獨自外出周遊,全都是步行,即便有車馬也不乘坐。人們也從不知他去了哪裏。彭祖沉默寡言,也從不向人說出自己擁有道術,也不幹驅神弄鬼的事。他經常盤腿跪坐,凝神屏氣地練功,可以從早上坐到正午。他常在調理氣息、揉拭雙目、摩挲身體、舐嘴唇、咽涶沫、周身舒泰以後才起來行動。他常是臉無怒容,笑口常開。他有時覺得身體不舒服或是有點疲勞時,就用氣功去攻克患病的部位。他運用氣功很有一套,使內氣潛轉,從他生有九冤的特殊頭麵始發,直到五髒六腑,最後到達四肢毛發。氣流如同輕雲一樣在體內周流。不僅驅除了疲勞,而且治愈了疾病。

  殷紂王聽說彭祖是個異人,把他召來後很是器重,封為大夫。但彭祖卻從不聞政事。紂王想從他那裏獲得長壽秘訣,曾多次親往詢問,彭祖都支吾不語。紂王也沒有難為他,還大量給他賞賜金銀珍寶,僅銀兩一項就有數萬兩之多。彭祖不把長壽秘訣泄露給紂王,賞賜卻照單全收,將它用於救濟那些饑寒交迫的窮人,自己分文不取。紂王沒有辦法得到秘訣,便讓一位得道的采女去向彭祖討要。采女也是一位精於修身養性的人,已經活了二百七十歲了,看上去好像隻有五六十歲。紂王把她請到宮內居住,為她修建了華麗的宮室。采女也因此感激紂王的恩賜,受紂王之托後來見彭祖。采女見到彭祖後恭敬地行了再拜禮,詢問延年益壽的仙方。彭祖見采女也有些根基,便向她說,要想舉身登天,名列仙境,能驅遣鬼神,淩空飛行,就得服用金丹,像元君太一白日升天那樣,我見聞淺薄,恐怕不足以教你。大宛山有青精先生,據說已有千歲,但臉相還像兒童一般,每天步行五百裏以上。既能整年不吃東西,也能一天大吃九頓。他精於養生之道,值得去問問。采女問:青精先生是什麽樣的仙人?彭祖說,他是得道者,並非仙人。所謂仙人,或能竦身入雲,無翅而飛;或能駕龍乘雲,直上天宮;或變成鳥獸,浮遊青雲;或潛行江海,翱翔名山,或以無氣為食;或僅吃芝草;或顯露在人間而無人識破;或能隱身而人看不見,臉上長有奇異骨相,遍體長著稀罕的毛發。他們喜歡孤僻深藏,不願交接俗流,摒棄人情,鄙視榮耀。他們雖然能長生不死,但已完全失去了人的真性,所以,我不願成仙。得道者卻不同,比如我照樣吃著甘美的食品,穿著不為華美但也精製的衣服,享受著男女樂趣,有官爵榮譽,但不理政務。體魄強健,容貌光潤,老而不衰,卻常在人間生活著。寒熱風濕不能傷害於我,鬼神精怪不敢來犯於我,疾病災害不能近於我身,嗔喜毀譽不能累及於我,這才是真正可貴的。人的生命,隻要你保養得當,是完全可以活到一百二十歲的。不能達到這一年齡的人,都是因為他們受到了各種各樣的傷害。隻要稍微懂得點養生之道,不要受到不必要的傷害,活到二百四十歲也不是一件難事。懂得多一些,活到四百八十歲是可以的。如果你精通於道,順從於自然規律,就能長生不死了,隻是不能成仙罷了。彭祖又向采女說:冬天一定要保暖,使肌體保持相當的活性;夏天一定要避暑,不要使肌體過於旺盛地發育,這樣不是可以延緩衰老嗎?總之,在一年四季中一定要隨著季節的變化即時調節,這樣做還能使身體舒適,美色嬌軀。淡淡地品嚐娛樂,不要縱欲過度,能使精神暢通;車馬服飾能夠維持尊嚴就應知足了。不要貪得無厭,就可以使自己誌向專一。八音奏鳴,五色相宜,聽覺和視覺有一種和諧歡樂感,就可以使自己心平氣和。以上這些方法都可以用來養生。凡事超過一定的限度,非但不能起到養生作用,反而會招來禍患,這是不能不注意的。彭祖還說,傷害身體的事很多,比如,用腦過度傷人,憂慮悲哀傷人,極度高興傷人,憤怒鬱結傷人,汲汲追求傷人,陰陽失調傷人……總之,傷人的類型很多,而世人所注意的往往隻是男女房事這一種,忽略了其他種,這不是很糊塗的嗎?再說,男女相配,好比天地相生,能夠讓人精神愉悅,軀體和粹康泰。天地得交接之道,因而天長地久;人失交接之道,就要受到傷害。避開各種傷害之事,順著天地陰陽之道,人就能夠長生不老了。我師傅所寫的八部經書共有一萬三千多首,都是養生保壽的要訣,專門供已經入門的人進行揣摩的。我今天已經全部傳給你了,今後慢慢悟出其中的奧妙之處。

  采女回到宮中後把彭祖的話和《九都》講給紂王聽。紂王效法以後,果然靈驗。他怕別人也掌握了這種養生秘訣,便下令禁止在國中傳授彭祖的養生之道,違令者立即處死。又想,隻下令禁止傳授彭祖之法還不夠,必須將彭祖處死,以絕後患。但彭祖已經預知紂王會加害於他,離開了京城,不知去向。過了七十多年後,有人在流沙國的西邊見過他。紂王雖然掌握了彭祖的養生之道,但是不能堅持下去,活了三百多歲,氣力和精力的強壯程度仍然像五十歲的人一樣旺盛。後來因為寵信一個嬌媚浮蕩的鄭國美女,才失去節製,縱欲過度而死。

  民間流傳著一種說法,說彭祖的養生之道會將人害死,其實,那是紂王編造的謊言。這也是彭祖養生法沒有流傳下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後人也沒有習彭祖養生法的,所以都很短命,一百歲以上的人很少見到,僅六七十歲便死去了,不能說不是一種遺憾。後來有一個叫黃山君的人,不知從哪裏得來一本彭祖的養生術,精修常練,竟然活了幾百歲仍然麵色光潤。他為了讓人長壽,把彭祖的言論整理後並加以闡述和發揮,編成了一本叫《彭祖經》的書,供世人研習。

  彭祖去了流沙國後,不知何時終老。後人在曆陽曾經修築過彭祖仙室,常有前往仙室祈禱風調雨順者,沒有一次不滿足的,因此,彭祖仙室的香火也旺極一時。傳說,那裏有兩隻老虎經常蹲伏在仙室兩側。後來,仙室雖已毀壞,但那虎蹲過的痕跡卻始終很是分明。據傳說,彭祖在帝堯時期被封於彭城,也就是現在的徐州。徐州有彭祖廟,徐州人敬奉彭祖,徐州的廚師業將彭祖奉為他們行業的祖師。在彭祖廟前有一巨鼎,殿內繪有捉雉烹羹的壁畫。“雉羹”是反映彭祖為帝堯烹製佳肴的故事,鼎是古代食器。這些壁畫與鼎反映了彭祖“好和滋味”的養生之道。彭祖之所以能夠長壽,在他眾多的養生法中,食物養生也是重要方法之一。彭祖為後人提供了烹製食品的經驗,不僅受到徐州廚業的敬奉,後來被我國廚師業奉為“祖師爺”。

  彭祖是一位真實人物,由於他的長壽才被人們奉為神。傳說他是現在四川彭山縣人。彭是因他的封地在“彭”,“祖”是因長壽,對他的尊稱。父母以上的長輩、先人被稱做祖,如有語雲:“數典忘祖”,其祖即為此義。初始也稱做“祖”。《莊子·山木》中雲:“浮遊萬物之祖”,指的就是初始。宗派或事業的創始人也被稱做祖,如鼻祖、祖師、開山祖。彭祖被稱為“祖”是因他首先提倡了養生之道,並開了“好和滋味”的廚藝事業,又因之而得以長壽,所以人們尊稱他為祖。彭祖,即彭地之祖。至於四川彭山縣則是後人因彭祖的家鄉在此而移名過來的。亦有說他姓篯,名鏗。彭祖是我國古典文學中長壽的象征,他的事跡見於《神仙傳》、《列仙傳》和《史記·五帝本紀》。

  由於彭祖一直被我國人民將其籠罩在神仙的境界中,因此,他在民間的傳說也很神秘。流傳在陝北的傳說很有意思,深受人民的喜歡。

  傳說彭祖活了八百八十歲。他每活夠八十歲以後,就要轉小一回,從十二三歲的童子開始,進行他八十歲一個輪回的人生生涯。如此往返,已有十次了。但他始終年輕,永不變老,因此,人們稱他為“童子”或稱“童稚”、“童祖”。陝北民間就將他稱做“童祖”。典籍中說他一生娶過四十九個老婆,陝北民間則說他娶過四十四個老婆,共生了一百多個兒子。兒子又生兒子,子孫後代多得竟然連彭祖自己也認不出他們究竟誰是誰的兒子。

  典籍中說他從不在人前炫耀自己,可民間傳說,彭祖因自己年紀大,經常在人前說:“童稚活了八百八,敢在人前把壽誇,誰能比我年紀大,我把老婆送給他。”也正是他的誇壽誇出了麻煩。有一天,他正在人前誇壽時,一個騎毛驢的老頭來到跟前,老頭倒沒什麽,毛驢尥起蹶子,一蹄子把彭祖踢了個嘴啃地。彭祖很生氣,一邊往起爬,一邊罵道:你這娃娃沒一點家教,倒騎著毛驢在街上亂闖不怕撞上人?你的毛驢把老夫踢倒了為什麽不扶老夫一把,過來賠個不是?

  騎驢老頭一聽,哈哈大笑道:你小小年紀竟敢口出狂言,怎敢在我麵前稱做老夫?你睜開眼睛看看,我這一把胡子也比你的頭發長。彭祖聽後不服氣地說,要與老頭比比壽數。老頭說,好,比就比,不過,咱們得下個賭注,你若年紀比我大了,我的毛驢讓你牽去,但你輸了怎麽辦?彭祖手頭沒帶什麽,又想,從沒有人活過我這歲數的,跟誰打賭都是自己贏,所以沒多考慮就說,你若年紀比我大,我把老婆送給你。騎驢老頭心想,打賭怎能用老婆作賭注?正在犯難之際,圍觀的人跟著起哄說,說話要算數,不能賴賬,老頭也就同意了。彭祖胸有成竹笑嘻嘻地說:“廟前一棵鬆,百年一撲棱,從我記事始,撲棱八撲棱”。眾人一聽,算來他已有八百多歲了。

  騎驢老頭聽後慢慢悠悠地說:“我是蓬萊張果老,洪荒之時就有我,別看我的驢兒小,它要比你大得多。”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