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86章 懷仁堂新政府成立!開國大典千古勝事(6)

  最後周恩來說,我要把這些意見綜合送主席團常委參考,並由主席團常委做出最後決定。

  9月27日,政協一屆全體會議第六天的記錄寫道:簡稱“中華民國”一去掉,不等於把中華民國過去革命的曆史意義一筆抹煞。如辛亥革命,國共合作等都是有它的曆史意義的。這一點在毛澤東開幕辭中也講過。同時,“中華民國”這名稱,因為在民間已很習慣,所以在目前,也不會禁止使用。在人民中還允許有這樣的稱呼,正如現在我們所用的陽曆,同樣也不禁止人民用陰曆。其次我們用公元紀年,同樣也不禁止用三十八年。慢慢地引導人民在公文上用統一的國名,統一的公元的年號,最好在正式文件上不要有這樣的一個法律性的規定。

  以後,政協一次會議陸續通過的大會文件,去掉了“中華民國”這四個字。

  國旗、國徽、國歌大征集

  國內各大報都刊登了征集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等方案的啟事。

  1949年6月15日,中國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北平召開。第二天,周恩來主持召開了籌備會常委會第一次會議。會議決定在常委會領導下設立6個小組。其中第六小組任務是研究草擬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等方案,由著名教育家、中國民主促進會負責人馬敘倫先生任組長,北平軍管會主任葉劍英同誌任副組長,不久又增加茅盾任副組長,主持日常工作,成員有張奚若、田漢、馬寅初、鄭振鐸、郭沫若、翦伯讚、錢三強、蔡暢、李立三、張瀾、陳嘉庚、歐陽予倩、廖承誌等16人。

  7月4日下午3時,在中南海勤政殿第一會議室,葉劍英主持召開了第六小組第一次會議。會議決定:(1)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名義公開向全國人民發表啟事,征集對國旗、國徽、國歌的意見和方案,並推選郭沫若、沈雁冰、鄭振鐸三人草擬征集條例呈送籌委會批準公布。(2)設立國旗、國徽方案評選委員會及國歌詞、譜評選委員會,除組員分別參加外,聘請專家為兩組委員。會中推選葉劍英、廖承誌、李立三、鄭振鐸、張奚若、蔡暢、田漢、翦伯讚八人組成國旗、國徽初選委員會,葉劍英為召集人。推選郭沫若、田漢、沈雁冰、錢三強、歐陽予倩五人組成歌詞、譜初選委員會,郭沫若為召集人。

  會後擬的征集啟事,經周恩來審批,7月10日送交政協籌委常委會批準,7月14日送《人民日報》《北平解放報》《新民報》《大眾日報》《光明日報》《進步日報》《天津日報》,從7月15日至26日連續刊登8天。

  征集啟事如下:

  一、國旗,應注意:(甲)中國特征(如地理、民族、曆史、文化等);(乙)政權特征(工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丙)形式為長方形,長闊三與二之比,以莊嚴簡潔為主;(丁)色彩以紅為主,可用其他配色。

  二、國徽,應注意:(甲)中國特征;(乙)政權特征;(丙)形式莊嚴富麗。

  三、國歌,(甲)歌詞應注意:(1)中國特征;(2)政權特征;(3)新民主主義;(4)新中國之遠景;(5)限用語體,不宜過長。(乙)歌譜於歌詞選定後再行征求,但應征國歌歌詞者亦可同時附以樂譜(須用五線譜)。

  四、應征國旗、國徽圖案者須附詳細之文字說明。

  五、截止日期:八月二十日。

  六、收件地點:北平本會。

  如此大規模地在報紙上征集國旗、國徽、國歌,不但在中國曆史上,就是在世界曆史上,可能也是第一次。

  征集啟事發出後,在全國人民及海外華僑中引起熱烈反響。從工廠、礦山到田野,從鬧市到前線,工人、農民、戰士、教師……都在熱烈地談論這則啟事。

  國旗、國徽、國歌,象征著國家的主權,是國家的幾個主要標誌。

  許多人在得到征集國旗、國徽、國歌的消息後,立即開始動手,在工餘時間著手設計構思。

  曾聯鬆徹夜設計五星紅旗

  整個中國都在為征集方案而運轉起來。

  在成千上萬個應征者中,上海一位默默無聞地長期在經濟戰線工作的人士,脫穎而出,成為國旗的設計者。

  他叫曾聯鬆,祖籍浙江再晏。少年時代就喜愛書畫,並寫得一手好楷體字。

  在目睹自己的祖國被外國列強欺淩,人民生活痛苦悲慘之後,他放棄了自己的藝術愛好,去攻讀理工科,走上科學救國的道路。後來,他感到原來的設想難以實現,又改行攻讀經濟。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曾聯鬆與許多熱血青年一起,走上街頭,舉行遊行,抵製日貨。1935年,他在南京勇敢地參加了響應北平“一二?九”學生運動的集會遊行。從此,他在黨組織的教育和引導下,開始走上革命道路。

  1949年7月下旬,曾聯鬆反複閱讀了報刊登載的國旗、國徽、國歌征集啟事,心裏再次激起波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大眾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即將誕生了,中國曆史將翻開嶄新一頁。國旗、國徽、國歌,是新中國的象征,是中華兒女的寄托,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反複思考之後,他決定投身這一具有偉大意義的設計工作中去,用自己靈巧的雙手,設計出一副國旗圖樣,表達自己熱愛新中國的心願。

  曾聯鬆苦苦地思考著,一種想法產生了,隨即又覺得不合適而放棄,接下來腦子又緊張運轉,思考新的方案。

  國旗應征日期截止於8月20日。時間一天天過去,曾聯鬆著急了。

  夏末的一個夜晚,曾聯鬆一個人走出家門,漫步在大上海街頭。

  他無意間抬頭仰視天空,隻見群星閃耀,眾星朝著北鬥。

  突然,一個念頭出現在曾聯鬆的腦海裏:人們不是常說“盼星星,盼月亮”嗎?中國共產黨難道不是人民的大救星嗎?

  對!曾聯鬆興奮地跑回家中,決定以一顆大五角星象征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以幾顆小星象征廣大人民,大星引導於前,小星環繞於後,如同眾星拱北鬥,象征著人民大眾緊緊圍繞在共產黨的周圍,從勝利走向勝利。

  他又仔細體會了征集啟事的要求,按自己的想法,把五角星設計為黃色,這不僅與象征革命的紅色很協調,像紅霞一片,金光燦燦,色彩簡單而顯莊重,而且也表達中華兒女黃色人種的民族特征。

  色彩確定了,那麽環繞大五角星之後的小星應該是幾顆呢?

  曾聯鬆想到,偉大祖國有著5000多年的輝煌曆史和燦爛文化,又想起不久前毛澤東剛發表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的論述,即人民在當時包括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於是,他決定以四顆小星象征廣大人民。為了突出廣大人民緊緊地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曾聯鬆又決定讓每個小星的中心點都通過自己的一個星尖,跟大星的中心點聯成一線,這樣,就在旗麵上顯示出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這一曆史結論。

  那麽,五顆金星放在旗麵上的什麽位置呢?

  曾聯鬆開始設想把大星置於旗麵的正中,小星環繞在大星的四周。

  這種設計看上去旗麵顯得端莊,但給人的視覺顯得呆滯,旗麵不開闊。

  曾聯鬆很快放棄了這種方案。

  他苦苦構思,反複推敲。

  時間一天天過去,距截止應征的時間已很近了。

  經過了許多不眠之夜,終於在一天晚上,他把五星挪向旗麵的左上方,頓感旗麵視野開闊,五個金星居高臨下,光彩閃耀,使人仿佛置身於星光照耀大地、燦爛輝煌的情景中。

  不但如此,五顆金星的結合圖形,大小相配,疏密相間,很自然地形成為橢圓形。這與中國疆土的幾何圖形很類似。這樣,既體現了中國的地理特征,也顯得明朗開闊,兼有恢宏的氣勢。

  在設計過程中,曾聯鬆又不斷完善,把大星的一個角尖正向上方,使大星顯得莊重安然,四顆小星由於各有一個角尖正對著大星中央,顯得錯落多變。色彩以紅色為底,如同紅霞滿天。紅色象征革命,表現熾熱的情感。再配以黃色,顯得燦爛光明。

  曾聯鬆設計的這幅國旗圖案,涵義深遠,極具特色。從藝術美學的角度來衡量,有幾個特點:

  簡與繁:五星的構圖注意了以簡勝繁,以一當十。

  大與小:五個金星所形成的橢圓形,寓涵著祖國疆土之意。畫麵盡管有限,但給人的聯想是十分廣闊的,做到了古人所描述的“物小蘊大,意趣無窮”。

  靜與動:五星整個位置若處於旗麵的中央,由於絕對均衡,則顯得靜止呆滯,無動態之感;而置於左上角,從視覺原理看,使人感到昂然起升,靜中寓動,使畫麵活躍,且居高臨下,帶有向外伸展的氣勢,視野開闊。

  長與寬:曾聯鬆的設想,完全符合“征集啟事”的規定,即“開式為長方型,長寬三與二之比”。這種長方形的旗麵適合美感的要求。旗麵呈長方形,五星組成橢圓形,兩者均向左右舒展,取勢協調。橢圓形給人以完整與飽滿的感覺。在橢圓形中,大星外圓半徑和小星外圓半徑的比例是三與一之比,使大小比例關係比較協調。大星和小星之間隔有一定的距離和空間,顯得虛實結合。

  另外,橢圓形僅占旗麵的四分之一左右,這樣的比例關係使重點集中,旗麵開朗。整個旗麵上的五角星、橢圓形和長方形互相結合,比例比較協調,構圖也比較緊湊,在整體中富於變化,同時又顯得統一。

  主與賓:五星中的大星與小星,有顧盼呼應協調和諧之態。

  紅與黃:整個旗麵上的色彩也能引起人們的聯想和感情的反應。紅色為熱色或暖色,赤日、紅光能表達莊嚴熱的氣氛。紅色能給人以希望、活躍和喜愛。而黃色也是暖色,能表達優美、溫和、珍貴,給人以金光閃閃的感覺。

  曾聯鬆設計的這幅國旗圖案,給人以多層次、多角度的美感享受,蘊意深刻,生動活潑。

  1949年8月中旬,曾聯鬆將自己精心設計的五星紅旗圖案稿寄給了新政協籌備會。

  國旗,在人們的心目,是一個國家直觀的象征,所以應征稿件眾多,截止日期,已達2992幅。

  國旗方案之爭

  在眾多的政協代表中,華僑代表陳嘉庚十分關心國旗評選一事。

  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他出於愛國之心,積極提出關於設計國旗的建議。

  1940年他回國慰問抗日軍民之時,就請專家為國民黨政府設計了新的國旗方案,印了100多張帶到重慶。到重慶後,他看到國民黨政府官員傲氣專橫的態度,心裏涼了半截。

  當新中國即將誕生的時候,他更關心國旗的設計了。他自願報名參加了籌備會第六小組的工作。

  1949年8月,他從東北參觀考察回北平後,專門向籌備會第六小組成員了解了國旗圖案設計的征集情況。

  第六小組秘書彭光涵專門向他匯報了第六小組征稿和工作情況。

  陳嘉庚說:“我是非常關心國旗製作的。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在南京就職,用五色國旗,代表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立國之義。到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卻把青天白日黨旗當國旗,這是我最不滿意的。1940年,我到重慶向國民黨官員說過,但他們不接受建議。”

  接著,他詳細談了自己製作國旗的觀點,並把自己設計的國旗圖案托彭光涵交第六小組成員和專家研究。

  9月17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召開第二次會議,就第六小組的工作做出決議:將國旗、國徽、國歌工作移交新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主席團領導。

  9月22日,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成立大會國旗、國歌、國徽、國都、紀年方案審查委員會,並委任55人為審查委員,由馬敘倫為召集人,彭光涵任審查委員會秘書。

  當天,彭光涵將經過大家複選的38幅國旗圖案編為一冊,取名《國旗圖案參考資料》,作為最急件送到新華印刷廠趕印。

  新華印刷廠的工程師、技術員和工人連夜加班加點,印出了《國旗圖案參考資料》,每幅圖上都編了號和草擬的簡單說明。其中上海曾聯鬆設計的國旗圖案被編為“複字三十二號”,草擬的說明是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周圍四個小五角星代表工、農、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9月23日,新政協全體代表600多人分為11個小組討論國旗、國徽、國歌等方案,平均每組約50至60人。

  各小組的討論都熱烈而認真。

  但各位代表對原籌備會第六小組挑選的國旗參考圖案的看法和評價不一樣,選擇的圖案也不一致。

  開始,代表們傾向於曾聯鬆設計的“複字三十二號”五星紅旗的圖案,但又覺得四顆小星代表四個階級的提法不太妥當。

  隨後,對旗幟上方有一顆大五角星的複字一號圖案、中間加一條黃杠代表黃河的複字四號和加兩條黃杠代表黃河、長江的複字三號圖案,傾向的人增多。但是,反對的人也有一些,而且態度十分堅決。因為當時南方一些地方尚待解放,國旗上帶有黃杠,就沒有體現祖國統一。

  新政協將在9月30日閉幕,意見又不一致,時間顯得特別緊。

  彭光涵十分著急,他把各小組爭論的情況寫了個請示報告,交給周恩來。

  9月23日晚上,副秘書長齊燕銘和秘書彭光涵正在辦公室工作。周恩來來到他們的辦公室,問彭光涵:“你接觸了那麽多國旗圖案,到底哪個圖案代表意見比較一致?”

  彭光涵回答:“一顆大五角星加一條黃杠的圖案同意意見較多,但反對的意見也不少,而且很堅決,即使勉強通過了,意見一定很大。大家比較傾向‘複字三十二號’這個五星紅旗圖案,但有人不讚成用四個五角星代表四個階級。總的看,五星紅旗的圖案比較好,容易通過。”

  周恩來聽了彭光涵的匯報,立即指示:“好!你按這個圖案再畫一幅大一點的,並做一麵大旗明天下午交給我。”

  當晚,彭光涵就按周恩來的指示操辦起來。

  9月25日晚8時,毛澤東、周恩來在中南海豐澤園主持召開關於國旗、國歌的座談會。

  在毛澤東主持這次座談會之前,張治中來到毛澤東的住處。交談中,張治中問毛澤東:“現在大家都在議論國旗圖案,你的意見呢?”

  毛澤東說:“我同意一顆大五角星加一條黃河的那種,你覺得怎樣?”

  張治中明確回答:“我反對用這種國旗圖案。中間加一條橫杠,把紅旗劈為兩半,不成了分裂國家了嗎,而且杠子不能代表河流,在中國人的傳統意識中,杠子是‘金箍棒’,國旗中間擺上一根‘金箍棒’幹嘛?”

  毛澤東聽後,感到震驚,也覺得有道理。他說:“這是一個嚴重問題。不過,有不少人主張用這幅,也有其理由。這樣吧,我再找幾個人座談一下。”

  在9月25日晚的座談會上,毛澤東說:“過去,我們腦子裏老是想要在國旗上標出中國的特征,因此畫一條橫杠代表黃河。其實,不少國家的國旗也沒有帶著本國的特征,蘇聯的斧頭鐮刀,也不一定代表蘇聯特征,哪一國都可以有同樣的斧頭鐮刀。英、美等國的國旗也沒有什麽該國的特征。代表國家特征的東西可以在國徽上表現出來。”

  毛澤東拿起一張放大了的五星紅旗圖,說:“大家都說這個圖案好,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是在共產黨領導下以工農為基礎,團結了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共同鬥爭取得的,這是中國革命的曆史事實。今後還要共同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我看這個圖案反映了中國革命的實際,表現了我國革命人民大團結。不但現在要團結,將來也要團結,我看這個圖案是較好的圖案。”

  毛澤東話音剛落,豐澤園裏響起熱烈的掌聲,參加座談會的代表一致表示讚同。

  陳嘉庚站起來談自己的看法。他說:我從東北回來,我很關心國旗問題,我完全讚同毛主席講的‘複字三十二號’國旗圖案。

  梁思成也站起來發言說;“我覺得‘複字三十二號’圖案很好,多星代表人民大團結,紅色代表革命,表示革命人民大團結。”

  其他人也紛紛發言讚成“複字三十二號”圖案,並鼓掌通過。

  曾聯鬆設計的國旗圖案,終於以其構思和特色獲得大家的認可和推崇。

  9月26日下午3時,大會國旗、國徽、國歌、紀年方案審查委員會在北京飯店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經過大家討論,一致通過用“複字三十二號”圖案作國旗,並提交大會主席團審核,再提交大會討論。

  9月27日,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進行表決。

  表決前,由沈雁冰報告了籌備會第六小組討論國旗的情況,並將製作的五星紅旗樣品展掛在主席台中間。

  看到這麵熠熠生輝的五星紅旗,代表們心裏充滿了興奮和激動之情。

  會議進行的第四項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紅底五星旗,象征中國人民大團結。

  “複字三十二號”國旗圖案,終於迎來了激動人心的一刻!

  曾聯鬆設計的國旗圖案原稿,後來存入政協檔案室。

  “複字三十二號”圖案真正用於國旗製作時,也作了一點修改。

  原設計中,大五星中有鐮刀斧頭,經籌備會第六小組討論刪去。秘書彭光涵在原稿上寫有“去鐮刀斧頭”五個字。圖案其他部分未作修改。

  關於國旗象征的說明,按毛澤東的講話記錄進行了改寫。

  至於國旗製法的說明,原稿顯得很複雜,周恩來便指示胡喬木、梁思成和彭光涵三人重新寫一個製法說明,做到使人一看製法圖說明就能製作標準國旗。

  三人討論後,即由梁思成改寫,胡喬木修改定稿。經審查通過後,向全國發出。

  在籌備會第六小組成員和專家們中,徐悲鴻、梁思成、翦伯讚、陳嘉庚、張奚若等建議:在國旗製定之後,全國的國旗製作要嚴肅認真,要規定哪一號顏色,將來由國家指定專門工廠統一生產國旗用的紅布,就叫“國旗紅”。

  陳嘉庚還提議:“應該由國家指定某些工廠專門生產統一規格的國旗。因為手工製作不合標準,又困難,並且比工廠印製的價格要貴。現在雖然不能立即辦到,希望將來即可辦到。”

  國旗圖案通過後,周恩來說:關於評選國旗圖案,實行公開廣泛征集的做法好,所選的國旗方案藝術性比較好,大家也很滿意。雖然在討論中有些爭論,但最後大家意見統一了。

  關於國旗圖案意義的說明,新華社以答讀者問的形式於11月15日公開發表:

  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旗麵為什麽是紅色的?旗上的五顆五角星代表什麽?為什麽星是黃色的?四顆小五角星為什麽有一個角尖正對著大五角星的中心點?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麵的紅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係象征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角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

  五星紅旗確實顯得美麗莊嚴。一星居中,眾星閃爍,普照大地,讓人一望便產生人民團結、國家昌盛、革命勝利的自豪感。

  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閉幕後不久,曾聯鬆收到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的來信:

  曾聯鬆先生:

  你所設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業已采用,茲贈送人民政府紀念刊一冊,人民幣五百萬元(舊幣,相當於現在500元),作為酬謝你對國家的貢獻……

  次年國慶節,曾聯鬆被邀請登上天安門觀禮台。建國30年時,他再一次應邀到北京參加了慶祝活動。

  如今,這麵象征中國的旗幟不僅使中國人民感到自豪,它也成為國家的象征,飄揚在聯合國廣場,飄揚在與中國有外交關係的世界每個國家。

  國徽設計者得到了800斤小米

  1950年6月,集體創作的國徽圖案得以通過。

  國徽,也是一個國家特征的重要表現。

  在征集過程中,新政協籌備會共收到國徽稿件112件,圖案900幅。

  然而,許多投稿者把國徽完全誤為國標,因此投稿者繪的都是和國旗一樣的國家標記的所謂國徽圖案。

  合乎國徽體製的來稿,其中又有圖案意味太重、過於纖巧的毛病,比較可供參考選擇者隻有四五種。於是,征集小組認為國徽非近期內能完成。

  朱德總司令請秘書送來了一份他親自畫的國徽草稿,底邊四條黃色曲線代表黃河、長江、珠江、黑龍江,上麵飄揚著一麵紅旗,左上方一顆黃星。

  政協籌備委員會常委會在解釋之前提出了包括國徽圖案在內的初步意見,並未做出決定。隻是把報告連同附圖一齊移交政協一次會議。

  會下征求意見,人們普遍認為國徽距離中國特征、政權特征以及莊嚴等的形式較遠。

  毛澤東說,國旗決定了,國徽是否可以慢一點?

  於是,國徽沒有提交政協大會討論。由原小組繼續設計,等將來由政府去裁決。

  受中央之托,中央美院的前身國立北平美專成立了國徽設計小組,由張仃、張光宇、周令釗和鍾靈四人組成。

  張仃和鍾靈曾設計了新中國第一套紀念郵票,還設計了政協會議的會徽。

  政協會徽是由麥穗齒輪圍成的圓形圖案,粉紅色的中國地圖凸現在半個地球上,代表四麵八方的四麵紅旗飄動,上方印有一九四九的字樣。這枚政協會徽一直沿用至今。

  周恩來很關心國徽的製圖情況。為了不誤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國慶節使用,周恩來指示征集小組多吸收一些專家來共同設計國徽。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