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47章 頭腦冷靜理經濟!電閃雷鳴不動搖(5)

  上海會議當天周小舟打電話給陳雲,請轉達兩件事給毛澤東:一件是湖南省委開了一個緊急會議,決定盡可能少減或不減播種麵積,因為如果單位麵積產量不能如預計增產那麽高的話,完成總產量就有危險。二是稻子密植不能太密,省委決定減少密度。

  陳雲完全讚同周小舟的意見,他立即與譚震林商定,就保持糧食種植麵積和合理密植問題發一個通知,由譚震林同農業部辦。當天,陳雲就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把這個情況報告了他。

  4月29日,毛澤東以個人名義給農村六級幹部寫了一封黨內通信,號召要合理密植,對生產情況要說真話。但是,由於沒有根本上改變“大躍進”的指導思想,一些強迫做法也沒有改變,毛澤東這個指示發出以後,在一些地方並沒有傳達到基層,也沒有起到很大作用。

  根據毛澤東在會上提出的計劃要留有餘地,多謀善斷的指示精神,上海會議期間,國家計委反複研究,才提出一個把鋼鐵指標降到1650萬噸的方案,會議通過了。

  上海會議,把鋼產計劃核減為1650萬噸,當時國家計委自己估計核減後的數字也難於完成。上海會議後,國家計委副主任賈拓夫組織人員,與國家統計局一道,核實1958年的鋼、煤、糧、棉四大指標的實際完成情況。結果發現,鋼的產量,好鋼隻有800萬噸,鋼產量中包括一部分不合質量標準的鋼。鐵的產量為1369萬噸,其中還包括一部分小高爐煉出的土鐵。煤產量為3.7億噸,也包括一部分小煤窯的產量。糧食產量為4000億斤,因當年烽季後動員全民大辦鋼鐵,豐產沒有豐收,實際收成並沒有達到4000億斤,棉花產量3938萬擔,也是豐產不豐收。

  根據這個數字,1959年要完成1800萬噸鋼,就要比1958年翻一番的速度還要高,這顯然不可能。

  鑒於1958年北戴河會議以後幾個月的教訓,毛澤東也對1959年的指標感到不放心。聽到有關方麵的反映後,他一方麵要求周恩來組織督促實施上海會議確定的鋼鐵指標,另一方麵考慮要進一步落實1959年的鋼鐵產量指標。

  1959年4月,工業中的一些情況更為嚴重。上海會議擬定的第二季度分配鋼材250萬噸的方案,由於生產上不去,已經不能實現。隻有205萬噸可供分配,缺口近50萬噸。而且,原定第二季度的工業生產計劃和基本建設計劃,也將因此延緩一個月甚至更多時間才能完成。另一方麵,由於計劃三天兩頭變來變去,企業單位無所適從,生產秩序很不安定,有人反映,這一時期的生產情況是“長江後浪壓前浪,做做停停做做停”。為了安排生產,各部門、工廠和基本建設單位都要求趕快把當年本單位確實可分配到的鋼材數量定下來。

  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意識到,如果不作及時的進一步調整,整個經濟形勢會更加混亂,因此決定由陳雲負責,摸清楚實際情況,尋找擺脫幾個月一直被動的局麵的措施。

  當時的問題,實質上是鋼鐵等生產指標過高和基本建設規模過大造成的,要扭轉被動,不能不觸及鋼鐵的高指標問題。這是一件十分棘手的工作,因為鋼鐵生產在那時已成為重要的政治任務,落實指標盡管是中央提出的任務,但在計劃指標已經很高的情況下,要實事求是地較大幅度地壓下來,不是沒有風險的。搞不好,就有淪為“促退派”“秋後算賬派”的危險。

  陳雲接受任務後,絲毫也沒有因此而退縮。從5月3日到9日,他連續主持中央財經小組會議,聽取冶金部的匯報,研究鋼鐵指標問題,其中一次是匯報鋼鐵方麵總的情況,另外五次是分別按礦石、焦炭、耐火材料、鋼鐵治金、鋼材品種五個專題的匯報。然後集中討論了一次。

  陳雲在財經小組會議上一開始就明確地講:“因為我是共產黨員,我不能耍滑頭。要不然我也可以不再理這個指標調整問題。請大家來談談1959年計劃究竟怎麽處理好。”

  有一個晚上,他找了廖季立和計委的重工業局和物資分局的主管人到他家裏進行座談,對他們說:你們每個同誌都可以隨便談,有什麽問題、有什麽意見都可以提出,說話別受拘束。

  當時他身體不好,座談的時候,他躺在墊著棉被的藤榻上虛心聽,但始終全神貫注。在談話過程中,他不是先入為主,先下定論,而是反複詢問和反複交換各種不同意見。這次一直談到深夜一點多。

  他在研究鋼鐵指標時,也了解和研究了農業生產和基本建設情況,研究了市場情況、運輸情況;同時也研究了鋼鐵工業內部的各個環節之間的平衡情況,最後確定鋼鐵指標問題。陳雲了解情況之細致,分析問題之周密,工作作風之紮實,都給與會人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大家從中也受到很大教育。

  對於當時叫得很響亮的“以鋼為綱”“一馬當先,萬馬奔騰”的說法,他從來沒有講過,完全是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種不隨聲附和的調查研究方法,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59年5月11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聽取陳雲關於落實鋼鐵指標的意見,討論國家計委的報告。

  陳雲在會上說,他同意把鋼材指標定為900萬噸,並以此作為前進的基點。

  在這次向中央政治局的匯報中,陳雲不但講了對鋼鐵生產的意見,還講了對整個生產和計劃安排的三點意見。

  陳雲的匯報,一直講了大約一個多鍾頭。

  政治局會議討論通過了計委報告和陳雲意見。

  鄧小平表示,他讚成陳雲的初步意見,退到可靠陣地,然後再前進。

  周恩來、劉少奇等也都發言同意陳雲的意見。

  1959年5月15日,在政治局會議通過落實的鋼鐵指標以後,陳雲專門就鋼鐵指標問題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實事求是地把財經小組落實鋼鐵指標的考慮和分歧作了匯報。

  他說,今年究竟能夠可靠地生產多少鋼材和多少鋼,議論是不一的。多數人的意見,把今年鋼材生產可靠指標定在900萬噸,為此作為分配給各部和各省市的數量,把將來超過的數量作為奮鬥和爭取的目標。但冶金部有不同意見,認為這個數量太少了,會使下麵泄氣。各省市的同誌也有不同的意見。

  陳雲表示,他個人認為,為了安定生產秩序,不使計劃再變動太多,以900萬噸鋼材來分配較為可靠,如果哪個月生產超過了月定指標,第二個月就可將超過的部分再分下去,這樣並不妨礙超產。

  針對指標定低了會影響群眾積極性的說法,陳雲明確表示不讚成。他說,把生產數字定得少一點會泄氣,我看也不見得。正如少奇同誌在政治局講的,定高了,做不到,反而會泄氣。

  在信中,陳雲激烈地批評了小高爐煉鐵存在的問題,他說,這是勞民傷財。

  5月23日,陳雲主持財經小組會議,傳達了中央的決定:鋼鐵生產指標,經向政治局匯報,認為應當降下來。書記處決定,1958年落實指標,鋼1300萬噸,鐵1900萬噸,鋼材900萬噸,也就是說,中央完全接受了陳雲的意見。

  鋼鐵指標調整以後,陳雲就出去休息了,一直到1961年。

  實際結果表明,1300萬噸鋼並不是一個保守的目標,經過全民動員式的共同奮鬥,連一些老百姓家裏的鐵鍋都弄去回了爐,一些小學生也動員起來到處找廢鐵,而且還是在廬山會議繼續“反右傾、鼓幹勁”的政治形勢下,拚設備、拚勞力,到年終隻是勉強完成1387萬噸鋼、897萬噸鋼材。

  現在看來,當時不搞1300萬噸鋼更好。當時為了保鋼鐵,花了很大的代價,擠了其他部門,造成了比例失調。假如不是按照陳雲的意見降到1300萬噸,還搞1650萬噸甚至更多,勢必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第二節 惟是求實屬高風良謀度難係棟梁

  毛澤東於是給三人講起了他不久前那句話的典故。他說,“國亂思良將,家貧思賢妻。”成千上萬的逃荒人群湧向破破爛爛的火車站;火車車頂上擠滿人、車門上扒著人,喘著粗氣,沉重地駛向遠方……

  廬山會議,沒到會的陳雲成了議論的中心

  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在廬山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8月2日到8月16日召開八屆八中全會。這是一次波瀾頻起、風雲驟變的會議。陳雲因身體不好,沒有參加會議,但這次會議及其後果,與陳雲幾乎是息息相關的。

  廬山會議前,雖然一直在糾左,但實際上隻是在具體方法上修修補補,始終未能涉及最根本的指導方針的問題。因此,糾左也是很不徹底的,效果有限。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農業,同時也是國民經濟最薄弱的環節。隨著比例失調的加劇,農業本來就已經不堪重負,再加上大煉鋼鐵、人民公社化、搞公共食堂、敞開肚皮吃飯、反瞞產、超購浮誇等等折騰破壞,農村的形勢已經極為嚴重。河南、湖北一些“大躍進”搞得起勁的地方,已經發生農民逃荒的情況。湖南平江一位紅軍時期殘廢的老戰士,在彭德懷去考察時,躲過生產隊幹部的視線,偷偷地遞給他一張紙條,上麵是這樣幾句話:

  “穀撒地,黍葉枯,青壯煉鋼去,收禾童與姑。來年日子怎過,請為人民鼓掌、歡呼!”

  這實際上是人對“大躍進”盲幹冒進最深痛的控訴。彭德懷心裏感到了極大的震撼。

  廬山會議前,人們對暴露出來的問題不可能視而不見,大家比較了“大躍進”以後和“大躍進”以前的局麵,不可能不對毛澤東領導經濟工作的方法有所議論,也就自然談及原來負責經濟工作的陳雲。

  在去廬山開會的火車上,當時的《人民日報》社社長吳泠西曾在閑談中對李銳說,不久前在毛主席處談話,主席這樣談到:搞經濟,我們這些人恐怕是不行了;還說,去年是打了一次敗仗;又說,沉重心情5月後才開始好轉。毛澤東還談到政治家與書生問題:書生多端寡要,抓不住時機,不能當機立斷;1957年反右時,抓住盧鬱文講話,寫了《這是為什麽?》,使形勢急轉。李銳也記起田家英1958年同他的一次閑談,談到田有一次和譚震林一起在毛澤東處談話,毛澤東突然說起:“隻有陳雲能管經濟,我就不能管?”當時還拍了桌子。因此,在火車上,吳冷西、李銳和毛澤東的秘書胡喬木、田家英的交談中有一共同觀點:1958年由毛澤東自己到前台來直接管經濟,來發號施令,結果碰到了一個大釘子,他自己也覺得應該轉變了。

  彭德懷在去廬山的火車上,吃飯極少,保健人員問他為什麽吃這麽少,是不是在車上睡眠不好?他用手向窗外指了指:“看看外邊,這叫人怎麽能吃得下去?”原來遠處站著許多人,衣衫襤褸,蓬首垢麵,手把柵欄,呆望著車廂,顯然都是災民。

  雖然情況已經比較緊張。但廬山會議開始時氣氛還是比較輕鬆的。

  毛澤東在講話中對陳雲關於經濟工作的一些意見予以肯定。他提出會議要討論的19個問題時說:“過去陳雲同誌提過:先市場,後基建,先安排好市場,再安排基建。黃敬同誌不讚成。現在看來,陳雲同誌的意見是對的。要把衣、食、住、用、行五個字安排好。這是6.5億人安定不安定的問題。”

  7月6日上午,朱德在中南組會議上講話,也肯定陳雲對糧食問題的看法。他說:多年以來,陳雲同誌對糧食抓得多麽緊。北戴河一高興起來,是從糧食多了出發的。工業主要是大煉鋼鐵搞亂了。

  7月1日晚,毛澤東找周小舟、周惠、李銳談話。毛澤東前不久在湖南視察時,同湖北省委書記王任重等發表過感想:去年計劃搞亂了,“國亂思良將,家貧思賢妻”,即指陳雲而言。李銳這時乘機提議,財經工作還是由陳雲掛帥為好。周小舟、周惠也當即附議。毛澤東於是給三人講起了他不久前那句話的典故。他說,“國亂思良將,家貧思賢妻”,這是《三國誌·郭嘉傳》上的話。曹操打袁紹,吃了大敗仗,於是想念郭嘉。陳雲當總指揮好,他有短處也有長處。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