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9章 室羅伐悉底國(2)

  宮城內有故基,這原是淨飯王的正殿,上麵建有精舍,其中有王像。旁邊不遠又有故基,這原是摩訶摩耶大唐語言是大術夫人的寢殿,上麵建有精舍,其中有夫人像。其旁有精舍,這是釋迦菩薩生母胎的地方,其中有菩薩降生像。上座部認為菩薩於羅沙荼月三十日夜降生母胎, 即今五月十五日;其他諸部則認為於此月二十三日夜降生母胎,即今五月八日。

  菩薩降生處東北有塔,是阿私多仙相太子的地方。菩薩降生的那天,出現了許多祥瑞。這時淨飯王召集相師們來說道:“這孩子出生,是善是惡,究竟怎麽樣,你們要細心推想,坦白相告。”大家都說:“從先聖的記載和各種吉祥的驗應來看,這孩子將來在家則是轉輪聖王,出家則能成等正覺。”這時阿私多仙從遠處來到,叩門請見。國王非常高興,親自起身去迎接他,請他坐在寶座上,說道:“想不到大仙今日降臨。”仙道:“我正在天宮安居宴坐,忽然看見天神們群起舞蹈,我便問道:‘為什麽這麽快活呀?’他們答道:‘大仙您應當知道,贍部洲中釋迦種的淨飯王第一夫人今天生了太子,他將來要證得等正覺,圓明一切智的。’我聽了這話,便下來瞻仰。遺憾的是我已經老朽了,將來看不到他成聖了。”

  城南門有塔,是太子與諸釋角力擲象的地方。太子多才多藝,無人匹敵。淨飯大王懷著高興的心情將要歸來,奴仆們駕馭大象正要出城去迎接。提婆達多向來自負力氣大,從外麵進來問馭者道:“這頭象裝飾得這麽華麗,是給誰乘坐的?”答道:“太子將要返回,所以奉命去迎接。”提婆達多憤怒地把象拉過來,打它的頭部,又用腳踢它的胸部。象倒下來死去,屍體堵塞了道路,斷絕交通,也沒有人能搬動它,於是聚集了一大堆人。難陀隨後來到,問道:“是誰打死這象?”答道:“是提婆達多。”他便把象的屍體拖到僻路上去。太子來到,又問道:“是誰這麽凶狠把象打死?”答道:“是提婆達多把象打死,堵塞了城門,難陀又將它拖走的。”太子便把死象高高舉起,擲過了城外壕溝。死象墮地,成一大深坑,這就是俗語相傳的象墮坑。在它旁邊的精舍中有太子像。其旁又有精舍,是太子妃的寢宮,其中有耶輸陀羅和羅怙羅像。宮旁的精舍又有太子學習像,這是太子學堂的故基。

  太子越城處。

  城東南角有一精舍,其中有太子乘白馬騰空像。這是太子越城的地方。城四門外各有精舍,其中有老人、病人、死人、和尚的像。這是太子出外遊覽時看見這四種人,有感於懷,厭倦塵世,因而覺悟,便命仆人回駕歸去。

  二古佛本生處。

  從城南行五十餘裏到一故城,有塔,是賢劫中人壽六萬歲時迦羅迦村馱佛誕生的城。城南不遠有塔,是他成正覺後見父親的地方。城東南塔內,有如來遺身舍利。前麵建有石柱,高三十餘尺,上刻獅子像,旁邊記載著如來涅的事。這是無憂王建造的。

  從迦羅迦村馱佛城向東北行三十餘裏,到一大故城,其中有塔,這是賢劫中人壽四萬歲迦諾迦牟尼佛誕生的城。東北不遠有塔,是他成正覺後度父親的地方。再往北不遠有塔,有如來遺身舍利。前麵建有石柱,高二十餘尺,上刻獅子像,旁邊記載著如來涅的事,這是無憂王建造的。

  太子坐樹蔭處。

  城東北四十餘裏有塔,太子在這裏坐樹蔭觀看耕田,並在這裏入定和得脫離世間情欲。淨飯王見太子樹蔭入定,這時正當太陽照耀,但樹影卻不挪動,心中知道這是靈聖的表現,對太子更加珍重尊敬。

  誅釋種處。

  大城西北有數百千塔,這是釋種族被殺死的地方。毗盧擇迦王打敗了釋種以後,俘虜了釋種族九千九百九十萬人,並將他們全部殺死。屍體堆積如叢莽,血流成池。上天為了警戒人們,便將屍骨都收埋起來。

  誅釋處西南有四座小塔,是四個釋種人在這裏抵抗敵軍的地方。當初勝軍王嗣位時,曾向釋種族求婚。釋種族鄙視他不是同一種姓,便蒙騙他將一個奴仆的女兒讓他重禮聘納。勝軍王把她立為正後,生下一男,就是毗盧擇迦王。毗盧擇迦要到舅氏這邊來就學。他到了這城的南麵,看見一座新講堂,便進去休息。諸釋種知道了,把他驅逐出去,並罵他道:“你是一個卑賤奴婢的兒子,膽敢進入這座房子!這座房子是諸釋建造準備讓佛來居住的!”毗盧擇迦王繼位以後,追想以前所受的侮辱,便興兵來討伐,屯兵在這裏。有四個釋種族人這時在地裏耕種,便馬上起來抵抗。後來兵寇退散,釋種族人入城。族人認為本族是繼承輪王的宗親,是法王的後代,怎能容許去殺害別人?這玷汙了宗族的名聲,應該和他們斷絕關係,放逐他們到遼遠的地方。這四個人便被放逐到北麵的雪山:一個成為烏伏那國王;一個成為梵衍那國王;一個成為摩羅國王;一個成為商彌國王。世代相傳,苗裔不絕。

  釋迦證法後歸見父王處。

  在城南三四裏的尼拘律樹林中有塔,為無憂王所建。這是釋迦如來成正覺後歸國見父王並對他說法的地方。淨飯王知道如來已降服魔軍,行走各處,化導人眾,非常想念他,希望他能回來接受自己的禮敬,便命使者去請如來道:“從前您說過,成佛後要回出生之地;現在言猶在耳,應及時降臨了。”使者到了佛的住所,傳達了國王的話。如來告訴他說:“待七日以後,我便回本生地去。”使者回來告訴國王。淨飯王便下令臣民們灑掃街道、儲積香花;並與群臣到四十裏外的地方等候迎接。這時如來率領他的大眾僧人,八金剛四周侍衛,四天王前麵引導,帝釋與欲界天侍左,梵王與色界天侍右,比丘僧們在後跟隨。佛在大眾當中,像月亮映照眾星一樣,威神驚動了三界、光明超過了七曜,在空中步行,來到了本生國。王和群臣向他敬禮後,一起進入城中。如來在尼拘盧陀寺中居住。其旁不遠有塔,這是如來在大樹下東麵坐受姨母金縷袈裟的地方。再過去有塔,這是如來在這裏度八王子和五百釋種的地方。

  自在天祠及箭泉。

  在城東門內路左有塔,從前一切義成太子曾在這裏學習諸技藝。城門外有自在天神廟,廟中有石刻天神像,姿勢像是要站起來的樣子,這是太子在繈褓中進入的神廟。淨飯王自臘伐尼園迎太子回來,途中經過這座神廟。王說道:“這座神廟很靈驗,釋種族的孩子求他保佑都有效應,應該送太子進去致敬。”這時保姆就抱太子進入神廟中。天神石像站起來迎接太子。太子出來後,天神石像又坐下來。

  城南門外路左有塔,是太子與諸釋比武藝射鐵鼓的地方。從這裏往南三十餘裏,有小塔,旁邊有泉,泉水澄清如鏡,這是太子與諸釋在這裏牽引強弓,比賽本領,箭射出去以後,穿破鐵鼓,到這裏沒入地中,流出清泉。以後俗語相傳便稱它為箭泉。人們有病,在此泉飲洗後,多能痊愈。遠方的人則把泥土帶回去,不管痛在什麽地方,把土和水,塗在額上,由於有神靈保佑,大多能痊愈。

  臘伐尼林及釋迦誕生傳說。

  箭泉東北行九十裏,到臘伐尼林,有釋種浴池。池水澄清如鏡,雜花彌漫遍野。從此向北走二十四五步,有無憂花樹,今已枯萎,是菩薩誕生的地方。菩薩誕生日期在吠舍月後半八日,即今三月八日;上座部則認為在吠舍月後半十五日,即今三月十五日。

  從此再往東有塔,為無憂王所建,是二龍浴太子的地方。菩薩生下來後,不用人扶便能行走。他向東、南、西、北四方各走七步,並自語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從今而往,不再轉生。”隨著他足踏的地方,出現大蓮花。又有二龍從地上跳出到空中各向下噴水,一冷一暖,為太子沐浴。浴太子塔東有二清泉,旁建二塔,這是二龍從地上跳出的地方。菩薩生下來後,家屬和宗親莫不奔馳而來,求水浴洗。在夫人的麵前有二泉湧出,一冷一暖,便取以浴洗。從此往南有塔,是天帝釋捧接菩薩的地方。菩薩初出生時,天帝釋以妙天衣跪接菩薩。再往南有四塔,是四天王抱持菩薩的地方。菩薩從右脅生下來後,四大天王以金色衣捧接菩薩,放置在金桌上。並到母親的麵前說:“夫人生下了一位有福的孩子,真是令人高興。天神們都喜悅,何況世人呢!”

  四天王捧接太子塔旁不遠,有大石柱,上有馬像,為無憂王所建。後來此柱為惡龍雷劈所擊,仆地折斷。旁邊有小河,流向東南,土俗稱為油河。這是摩耶夫人生育後,天神變化出這池,光潤澄淨,為了使夫人取以沐浴,除去塵垢的。現在此池已變為水,但水流尚膩。

  從這裏東行曠野荒林中二百餘裏,到藍摩國在中印度境內。

  藍摩國。

  藍摩國已荒蕪多年,邊界不修,城邑變成廢墟,人煙稀少。

  佛舍利塔。

  故城東南有一磚塔,高近百尺,從前如來涅後,這國的先王分得舍利,帶回本國,便依照式樣建造此塔,經常出現靈異,有神光照耀。

  塔旁有一清池,有龍常常出遊,變成蛇的形狀,繞塔向右旋轉。又有野象群行,采花散放,這都是神力不斷地在暗中警衛。從前無憂王分舍利建塔,七個國家都已動工興建了,這個國家也正準備動工。這時池龍害怕侵奪了它的住處,便變作婆羅門,向象前叫請道:“大王對佛充滿情愛,普遍建樹福田。我鬥膽請大王屈駕降臨我家中。”王問:“你的家在哪裏?是遠是近?”婆羅門道:“我是這池的龍王,因大王想在這裏修福建塔,特來謁見。”王接受了邀請,便進入龍宮。坐了一段時間後,龍訴說道:“我由於過去做了罪惡的事,今世受到報應,變為龍,在這裏供養舍利,希望能消除罪咎。現在請大王親自前往觀看禮敬。”無憂王觀看以後,連忙說道:“這裏供養用的器物,都是非人間所有的。”龍道:“如果是這樣,就請不要毀壞它吧!”無憂王估計自己的力量還比不上它,便不在這裏開發建造。王走出清池的地方,現在還有標記。

  沙彌寺。

  塔側不遠有一寺,僧人很少,幽雅肅靜,儀規嚴明,而以沙彌名義主持僧眾事務。遠方的僧侶來到,受到很殷勤的招待,留宿三日,供養(衣被、飲食、床席、醫藥)四事。據過去的書上記載,從前曾有一群比丘,誌同道合,從很遠的地方來到這塔巡禮。他們看見群象往來奔走,或用牙除草,或以鼻灑水,各持異花,共同供養。這時眾人看後,都悲歎感懷。有一個比丘便舍棄受具足戒的機會,願意留在這裏供養。他與眾人辭別道:“我有多福,得以出家,但其實隻是濫跡僧中,混過歲月,毫無成就。這塔中有佛舍利,聖德感召,因此群象也在這裏除草灑水。我甘願留在此地,與象同群,了結餘生,這才是我的幸運了。”大家都對他說道:“這是件大好事呀!我們俗念太重,竟想不到這樣做。願你隨時自愛,不要辜負了這樣的好事情。”他離開了眾人,重申誠願,高興地在這裏獨居,要畢生都在這裏。於是他便修建茅舍,引流水作池,采摘四季鮮花,灑掃裝飾。這樣經過了不少歲月,他從不懈怠。附近的國王聽說此事,都認為這是高尚的行為,競相施財舍寶,共同建立寺院,並勸請他屈就負責僧務。從此以後,接替負責的人代代相傳,為了紀念開創之功,一直都以沙彌名義總負責僧務。

  太子解衣剃發處。

  在沙彌寺東麵大林中行百裏,到一大塔,為無憂王所建。這是太子越過城牆到這裏解去寶衣,除去瓔珞,命仆人回歸的地方。太子夜半越過城牆,在天將黎明的時候來到這裏。太子見已遂心願,便高興地說道:“這是我出樊籠、去羈鎖,最後脫離坐騎的地方了。”他從頭冠中解下末尼寶交給仆人說:“你將這件寶交還父王,說我從今遠走了。這不是隨便的離別,而是要斷絕一切世間無常的處境,根除煩惱。”仆人闡鐸迦舊譯車匿,誤道:“您這是什麽意思,使我獨自歸回啊?”太子好言慰諭,仆人感悟而回。回駕塔東有贍部樹,枝葉雖已凋謝,但枯株尚在。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