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章 奠 基 篇(1)

  東北軍開進潼關。

  日本侵略軍在侵占我國東北三省和熱河省之後,便把侵略的魔爪伸向華北地區。1934年12月7日,日本岡田內閣根據陸軍、海軍和外務三省的提案,製定了所謂《對支新提案》,提出將南京國民政府在“華北的勢力減到最小限度,最大限度的扶植山西、山東、西南反國民政府的勢力”。要“使中國成為以日本為中心”,“使該國隻能接近我方”。並要使“中國政局向有利於我的方向轉化”,“利用其走投無路的內政,使之除接近我方之外,至別無他路可行之境地”。羅元錚主編:《中華民國實錄》第2卷《內戰烽煙》,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第1759頁。

  日本內閣議定對華分治方法之後,即加緊了對華北五省(河北、山西、山東、察哈爾、綏遠)的分裂計劃。華北事變由此開始。

  1935年5月2日,設立在天津日租界內的國權報社社長胡恩溥被槍擊重傷,於5月3日斃命。5月3日,另一家設在天津日租界內的振報報社社長白逾桓也於同日在日租界內被擊斃。胡恩溥、白逾桓均接受日軍津貼,以宣傳日本的所謂“泛亞細亞思想”。日方遂以胡、白二人被暗殺事件為借口,向中方進行要挾。5月11日,日本駐華武官會見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何應欽,對胡、白被暗殺事件提出抗議。5月21日起,駐屯天津的日本軍隊開始騷擾河北省政府、天津市政府和國民黨天津市黨部等機關。5月29日,日本華北駐屯軍參謀長酒井與日本駐華武官先後會見了何應欽和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秘書長俞家驥,提出,所謂胡、白被殺是“中國排外行動”、“對日本的挑釁”,並提出要罷免河北省政府主席於學忠和天津市市長張廷諤等人,河北省政府移至保定,調走中央軍等無理要求。《中華民國實錄》第2卷《內戰烽煙》,第1794―1795頁。

  於學忠(1890―1964),字孝侯。原籍山東蓬萊,出生在遼寧旅順。1911年畢業於河北通州武衛左軍隨營學堂步兵科。此後,在吳佩孚部曆任排長、連長、副官、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1926年冬,任聯軍第九軍軍長兼荊襄總司令。1927年夏,於學忠投靠當時在北京的張作霖,被任命為鎮威軍第四方麵軍團第二十軍軍長。1928年6月後,曆任臨綏駐軍司令、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公署軍事參議官、平津衛戍司令。1932年8月,被南京政府委任為河北省政府主席。同月,兼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次年4月,出任華北第一軍團總指揮兼第五十一軍軍長。1935年4月,被授予陸軍二級上將。

  在日本方麵提出罷免於學忠所擔任的河北省政府主席職務之後,蔣介石曾致電張學良,征詢張學良的意見。張學良當即複電表示:“中國的封疆大吏,不應以外人的意誌為轉移。如此例一開,國將不國。此事關孝侯的事小,而對於國家主權的事大。”《張學良遺稿》,作家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第106頁。

  張學良的電報並沒有引起蔣介石的重視。從6月1日起,國民黨的河北省政府開始由天津西遷保定。同月4日,河北省政府各廳在保定合署辦公。6日,國民政府調於學忠任川陝甘邊區“剿匪”總司令,其所遺河北省政府主席一職由河北省政府民政廳廳長張厚琬代理。7日,國民黨河北省黨部奉國民黨中央電令自北平遷往保定。10日,國民黨中央執委會秘書處電告時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特別事務委員會委員,並代理北平軍分會委員長之職的何應欽,決定結束河北省和北平、天津兩市黨部的工作,電文稱:“中央執行委員會近為節省黨務經費起見,決議將河北省黨部、天津市黨部、北平市黨部等結束,業於昨日(6月9日)分令各黨部遵照。聞各黨部奉令後,業於6月10日起全部停止工作,辦理結束,大約數日內即可結束完竣。”《中華民國實錄》第2卷《內戰烽煙》,第1799頁。

  國民黨政府的妥協退讓使日本政府更加肆無忌憚。6月9日,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向何應欽提出所謂的“梅津致何應欽備忘錄”,主要內容是:“一、中國方麵對於日本軍曾經承認實行之事項如下:(一)於學忠及張廷諤一派之罷免;(二)蔣孝先、丁昌、曾擴清、何一飛之罷免;(三)憲兵第三團之撤去;(四)軍分會政治訓練處及北平軍事雜誌社之解散;(五)日本方麵所謂藍衣社、複興社等有害於中、日兩國國交之秘密機關之取締,並不容許其存在;(六)河北省內一切黨部之撤退,勵誌社北平支部之撤廢;(七)第五十一軍撤退河北省外;(八)第二師、第二十五師撤退河北省外,第二十五師學生訓練班之解散;(九)中國國內一般排外排日之禁止。二、關於以上諸項之實行,並承認下記附帶事項:(一)與日本方麵約定之事項,完全須在約定之期限內實行,更有使中、日關係不良之人員及機關,勿使重新進入。(二)任命省市等職員時,希望容納日本方麵之希望,選用不使中、日關係成為不良之人物。(三)關於約定事項之實施,日本方麵采取監視及糾察之手段。”何理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第26―27頁。

  這份“備忘錄”反映了日本在中國華北地區野心之大成。麵對日本軍隊咄咄逼人的氣勢,國民黨政府竟步步退讓。7月6日,何應欽複函梅津美治郎:“敬啟者,6月9日酒井參謀長所提各事項均承諾之,並自主的擇期遂行。特此通知。”這就是臭名昭著的《何梅協定》。自此之後,日本軍隊“華北特殊化”的企圖基本上得到了實現。日本軍隊在華北的特權地位,已部分地改變了華北地區的政治屬性。日本軍隊更加放手地開展所謂的“華北自治運動”。

  6月27日,國民黨政府指派察哈爾省代主席、民政廳廳長秦德純和察哈爾省政務整理委員會顧問陳覺生等,與日本關東軍特務機關長土肥原、日本駐華使館武官高橋,以換文形式達成《秦(德純)土(肥原賢二)協定》。《秦土協定》主要內容為:(一)張北縣北門守備團長免職;(二)第一三二師軍法處長免職;(三)第二十九軍部隊撤出沽源、寶昌、康保、商都,以地方保安隊維持秩序;(四)中國政府此後不再向察(哈爾)省屯田移民;(五)撤退察(哈爾)省境內國民黨黨部。《中華民國實錄》第2卷《內戰烽煙》,第1805頁。

  《何梅協定》和《秦土協定》的簽訂,實際上把包括北平、天津在內的河北和察哈爾兩個省的大部分主權奉送給了日本侵略者,進而助長了日本吞並整個華北乃至滅亡中國的侵略氣焰。

  在《何梅協定》簽訂之前,於學忠於6月13日就奉命率第五十一軍離開保定,開進潼關。後又前往甘肅天水,就任川陝甘邊區“剿匪”總司令,此後,11月1日,國民政府又委任於學忠為甘肅省政府主席。

  在東北軍第五十一軍開進潼關後,擔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武昌行營主任的陸軍一級上將張學良奉蔣介石之命,於7月22日由武昌飛抵西安,視察陝西和西北駐軍。27日,在張學良的主持下,西安綏靖公署主任兼第十七路軍總指揮楊虎城、東北軍第五十一軍軍長於學忠、東北軍第六十七軍軍長王以哲、第四十軍軍長龐炳勳、陝北“剿匪”前敵總指揮孫楚、第八十四師師長高桂滋、第三十八軍軍長孫蔚如、第七軍軍長兼第四十二師師長馮欽哉、新編第一軍軍長鄧寶珊、軍分會駐陝北參謀團主任毛侃等召開會議。第八十六師副師長李藩侯代表師長井嶽秀參加了會議。會議決定對陝北紅軍實行碉堡政策和“穩紮穩攻”的辦法進行“圍剿”。31日,張學良由西安飛返武昌。

  隨著紅二十五軍長征進入西北革命根據地和中央紅軍主力北上陝甘,蔣介石決定將東北軍主力調入陝甘,進行“圍剿”。9月13日,張學良乘飛機由武昌來到西安。而東北軍除萬福麟的第五十三軍主力留駐北平外,其餘第五十七軍(軍長董英斌)、第六十七軍(軍長王以哲)、騎兵軍(軍長何柱國)及獨立第一?五師(師長劉多荃)、獨立第一一五師(師長熊正平),於9月先後開進西北地區。

  10月2日,國民政府發布命令:“特派蔣中正兼西北‘剿匪’總司令,張學良兼副司令。此令。” ②陳元方、史礎良編著:《西安事變與第二次國共合作》,長城出版社、陝西旅遊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第68頁。

  10月3日出版的上海《中華日報》以《徹底肅清“匪患”,將在西安設立西北“剿匪”總司令部,俟組織就緒,蔣委員長親往巡視,將來由張學良常駐指揮一切》為題刊登了西北“剿匪”總司令部成立的命令及有關消息報道。報道說:“總司令部兵站處業已開始籌備,俟正式命令發表後可宣告成立。”②。

  西北“剿總”除指揮東北軍以外,還節製楊虎城的第十七路軍、馬鴻逵的第十五路軍、朱紹良的第三路軍及青海馬步芳部,總兵力約在30萬人左右。其轄區是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四個省。

  至此,東北軍主力部隊被推上了西北“剿共”戰場。

  紅十五軍團連戰連捷。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漢武大帝
7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8大唐空華記
9紅牆檔案(二)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