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7章 力排障礙傾心漢化(5)

  少年天子福臨從順治八年正月親政伊始,即感到用人之重要。他的母後於八年二月十一日便誥諭愛子說:“民者國之本,治民必簡任賢才,治國必親忠遠佞,用人必出於灼見真知。”《清世祖實錄》第53卷第15、16頁。一年多以後,大學士陳名夏奏稱:“貞觀政治,可比隆三代,惟能用人故耳。”③《清世祖實錄》第71卷第26頁;第17、18頁。大學士範文程等人在奉旨會推大臣時奏稱:“治天下首在用人,內而部院卿寺,外而總督撫鎮,皆佐皇上經理天下之大臣也。”③福臨完全遵循了母後的教誨,采納了範文程等人的建議,對任用文臣武將,特別是委任大學士和九卿,非常重視,力求選用賢才及合適之人。

  福臨親政以後,官製大體上雖仍沿襲攝政時期之製,內三院和順治十五年改為內閣的大學士,係滿漢兼有,但也有較大的變動。變動之一是增加了漢大學士名額。順治元年到七年,大學士一般是五六名或六七名,其中多係滿洲旗人和漢軍旗人,漢大學士較少。順治三年到七年,每年大學士共七名,即範文程、剛林、寧完我、馮銓、洪承疇、祁充格、宋權,其中剛林、祁充格是滿洲旗人,範文程、寧完我、洪承疇是漢軍旗人,隻有馮銓與宋權是漢人。順治八年人員變化很大,但格局仍與前幾年相同。順治九年裏先後有八名大學士,即範文程、寧完我、洪承疇、宋權、希福、陳名夏、額色黑、陳之遴,其中滿洲二名、漢軍三名、漢人三名,但漢大學士宋權於年初致仕,實際上隻有陳名夏和陳之遴二人。順治十年六月二十七日,世祖福臨下諭內三院命增加漢大學士說:“綸扉為機密重地,事務殷繁,宜選賢能,以弘匡讚,每院應各設漢官大學士二員,著吏部詳察實行,確舉堪任者奏聞,爾內院即傳諭行。”《清世祖實錄》第76卷第12頁。隨即命吏部尚書成克鞏為內翰林秘書院大學士、禮部左侍郎張端為內翰林國史院大學士、吏部右侍郎劉正宗為內翰林弘文院大學士。這樣一來,大學士主要便由漢官擔任了。比如,順治十一年的大學士有:範文程、寧完我、洪承疇、陳名夏、額色黑、馮銓、圖海、成克鞏、張端、劉正宗、呂宮、金之俊、蔣赫德、王永吉、黨崇雅、傅以漸,共十六人,其中範文程於九月解任,陳名夏於三月處死,張端在六月病故,餘下十三位中,滿洲兩人,漢軍旗人兩人,漢官九人。順治十二年共有大學士十六位,扣除因病免任二位,還有十四位,其中滿洲四人,漢軍二人,漢官八人。十三年起,滿洲、漢軍旗大學士和漢大學士的人數才大體相等,有時漢大學士還略多於滿洲、漢軍旗大學士。

  順治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世祖福臨下諭吏部,命將內三院改為內閣,大學士改加殿閣銜,稱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品級由原來的二品改為正五品(明朝大學士為正五品),但“照舊例兼銜”,取消原有的內三院秘書、弘文、國史院大學士名稱,翰林院照舊獨立出來(原混入內三院內)。這一年的大學士有滿洲額色黑、圖海、車克、巴哈納等四人,漢軍寧完我、洪承疇、蔣赫德等三人,漢大學士有成克鞏、劉正宗、金之俊、傅以漸、王永吉、胡世安、衛國祚、李等八人,漢大學士仍略多於滿洲、漢軍旗大學士。

  其次,大量委任新人。從順治八年起,世祖除繼續留用一些舊大學士外,不斷擢用新官,到順治十年十一年以後,內院內閣大學士,基本上是由帝新委任的。順治七年內院大學士共七人,即範文程、剛林、寧完我、馮銓、洪承疇、祁充格、宋權,第二年剛林、祁充格處死,馮銓致仕,新任了希福、陳泰、雅泰、陳名夏、額色黑五位大學士。順治十二年起,內院十幾名大學士中,隻有寧完我、洪承疇、馮銓三人是順治八年以前的大學士,且寧完我於十五年致仕,馮銓於十三年二月致仕十六年二月複任,洪承疇雖一直是大學士,但從十年五月即已往湖南,兼任五省經略,不問院事,十七年才以病回京調理,十八年四月致仕,也就是說舊大學士實際上隻留下兩名,其餘十一二名、十三四名大學士皆是世祖新任的。

  再次,世祖最重庶吉士,盡量擢用入主中原後開科取士選錄的進士和庶吉士,超級提拔為大學士,一共任用了傅以漸、呂宮、李三人。傅以漸,山東聊城人,順治三年一甲一名進士,即狀元,授弘文院修撰,四年充會試同考官,五年充明史纂修官,八年遷國史院侍講,九年充太宗實錄纂修官,十年正月遷秘書院侍講學士,五月遷少詹事,閏六月擢國史院學士,七月教習庶吉士,十一年八月授秘書院大學士。呂宮,江蘇武進人,順治四年一甲一名進士,授秘書院修撰,九年加銜右中允。十年二月,帝幸內院,呂宮與侍講若真、編修程芳朝、黃機並召對,命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論》,賜茶食。十年五月,帝諭吏部:“翰林官升轉,舊例論資俸,兼論才品。朕思果有才品特出者,何必拘於舊例?右中允仍管秘書院修撰事呂宮,文章簡明,氣度閑雅,著遇學士員缺,即行推補。”尋授秘書院學士。十年閏六月擢吏部右侍郎,十二月授弘文院大學士。李,直隸高陽人,父國縉在明朝天啟時任大學士。李七歲而孤,弱冠登第,於順治二年中舉,三年成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尋晉編修。十年二月世祖親試清書翰林,李列上等,擢中允,五月遷侍講,尋擢侍講學士,十二年遷秘書院學士,任日講官,十四年充經筵講官。十五年二月充會試副考官,五月授秘書院大學士,時年才三十四歲。世祖擢用倚任三人,三人也多有建樹。李一直任到康熙二十三年病故,剛六十歲,人讚其“風度端重,內介外和,久居相位,尤嫻掌故,眷遇甚厚”。康熙帝讚其“慎勤敏練,宣力有年,勞績素著”。康熙三年呂宮卒時,範文程為其作誄說:“本朝第一人物,第一知遇,惟先帝知公,惟公不負先帝。”《清史列傳》第5卷,《傅以漸傳》《呂宮傳》,第7卷,《李傳》;《清史稿》第238卷,《傅以漸傳》《呂宮傳》;《清代碑傳全集》第4卷,王熙:《李公墓誌銘》,呂星垣:《太保公呂宮家傳》。

  又次,培養見習,為康熙朝準備了一大批名相能臣。順治帝親政不過十年,從順治三年舉行第一次會試起,到其十八年正月病故,一共舉行了七科會試。由於他英年去世,一些優秀進士、庶吉士雖然還來不及治理部院入閣拜相,但經世祖擢用培養,多已入值內廷,或為部院司員侍郎尚書,到康熙前期入閣拜相,成為創建“康乾盛世”的主要大臣,比如徐元文,少年英俊,二十歲中舉,順治十六年二十五歲欽點狀元。順治帝召見元文於乾清門,諭以特簡之意,“還啟皇太後曰:今歲得一佳狀元。賜其冠帶蟒服裘靴,視舊典有加”。元文率諸進士謝恩,“世祖為禦殿,百官陪列,鴻臚讀表,前此未有也”,授翰林院修撰,“數被宣召”。元文為詩記此說:“空傳枚馬金門侍,隻倚雕蟲侍武皇”,抒發了其“生平致君之誌”。元文曾從幸南苑,帝賜其乘禦馬,命學士折庫納為其執鐙,折庫納乃元文館師,元文“遜謝不敢”,乃改命侍衛執鐙。元文又曾於晚上入宮,帝在便殿召對,帝命賜饌,又賜其從者食,此皆罕有之殊遇。元文後在康熙朝曆任國子監祭酒、翰林院掌院學士、左都禦史、刑部尚書和大學士。《清史列傳》第9卷,《徐元文傳》;《清代碑傳全集》第12卷,《徐元文行狀》。

  馮溥,順治三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遷翰林院侍讀學士,值講經筵。“世祖幸內院,顧大學士曰:朕視馮溥乃真翰林也”。十六年馮溥升任吏部侍郎,康熙六年遷左都禦史,八年擢刑部尚書,十年升任大學士,直到康熙二十一年七十四歲時始致仕還鄉。吳正治,順治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遷右庶子,十五年出任江西南昌道,遷陝西按察使,“所至以清廉執法著稱”,十七年內擢工部侍郎,調刑部侍郎。康熙時曆任左都禦史、工部尚書、禮部尚書,二十年拜文華殿大學士。黃機,順治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遷侍讀,再遷侍讀學士、禮部侍郎,康熙六年晉尚書,後任至大學士。宋德宜,順治十二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屢遷至國子監祭酒,康熙時曆任左都禦史、刑部尚書、兵部尚書、吏部尚書,二十三年拜大學士。伊桑阿,滿洲正黃旗人,順治九年進士,累擢至內閣學士,康熙時曆任吏戶禮兵工部尚書,二十七年拜大學士。魏裔介,順治三年進士,選庶吉士,曆任給事中、都給事中、太常寺少卿、左副都禦史,康熙三年拜大學士。熊賜履,順治十五年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晉侍讀,康熙十四年超授大學士。李之芳,順治四年進士,屢擢至郎中、禦史,巡按山西,康熙時曆任浙江總督、兵部吏部尚書,拜大學士。王熙,順治四年進士,選庶吉士,屢受世祖嘉獎,十五年擢禮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為世祖起草遺詔,康熙時曆任左都禦史、尚書,拜大學士,為相二十年。陳廷敬、李天馥、吳等進士,在康熙時亦任至大學士。他們都為“康乾盛世”之奠立,作出了重要貢獻。《清史稿》第二百五十卷記述了李、馮溥、王熙、吳正治、黃機、宋德宜、伊桑阿、徐元文、孫廷銓、杜立德、阿蘭泰等十位大學士事跡後,加以評論說:“康熙初葉,主少國疑,滿漢未協,四輔臣之專恣,三藩之變亂,台灣海寇之□蕩,措置偶乖,皆足以動搖國本。、廷銓、立德、溥當多事之口,百計匡襄;熙預顧命,參軍謀;正治等入閣,值事定後,從容密勿,隨事納忠;伊桑阿、阿蘭泰推誠布公,受知尤深。康熙之政,視成、宣、文、景駕而上之,諸臣與有功焉。”

  再次,慧眼識奇才,破格擢用卑微小吏。順治帝雖特重庶吉士、進士,大量擢用漢官,倚任前朝舊宦(如陳名夏、金之俊等),但對非科舉出身之能員,哪怕是職卑望淺,隻要是確有真才實學,亦破格提拔重用,圖海之起,即係明證。圖海,字麟洲,馬佳氏,滿洲正黃旗人,初係筆帖士,順治初充中書舍人,“具文武才”。清人載述圖海之被皇上擢用情形說:“初,公為中書舍人,負寶從世祖之南苑,上心識其人,欲重用之。恐人不服,因謂眾輔臣曰:某中書舉止異常,當置於法。眾以無罪請。上曰:否則立置卿相,方可滿其願也。因立授內閣學士”。昭:《嘯亭雜錄》第2卷,《圖文襄公用兵》。這是順治八年的事。第二年授騎都尉世職。順治十年四月,圖海被擢任內弘文院大學士、議政大臣,十二年又加太子太保,攝刑部尚書事,十三年考滿,加少保,蔭一子入監讀書,又兼任都統,十五年同大學士巴哈納等校訂《大清律》。三年之間由小小中書舍人一躍而為大學士,榮為三公三孤。但順治帝對臣僚並不溺愛姑息,一旦發現其有大過,即嚴加懲處,對圖海也不例外。順治十六年閏三月,公額爾克戴青之家奴陳保等人毆打侍衛阿拉那後,反誣告阿拉那抽刀相擊,並擅自將其綁縛,刑部審理此案時,竟偏聽陳保等惡奴之言,擬議將阿拉那鞭一百,折贖。世祖初允其議,不久發現此案是非顛倒,遂於閏三月二十二日將圖海革職議罪。他諭告吏部說:

  “圖海向經簡用內閣,期其恪恭讚理,克副委任,乃不肯虛公存心,凡事每多專擅,無論朕所未見之處,恣肆多端,即在朕前議論,往往謬妄執拗,務求己勝。朕知其行事如此,不可久留密勿之地,故調用刑部,彼猶不悟,以為不能堪任,侈然自滿,受事有年,不思感恩報稱,過誤愈多,屢加誡諭,迄無悛悔。朕複不忍遽棄,屢以小事懲處,使之警醒,猶然置若罔聞,如阿拉那一案,問理不公,是非顛倒,情弊顯然,朕麵加詰問,仍巧言支飾,不以實對,負恩溺職,殊為可惡,已經革職付部,著議政王、貝勒、大臣、九卿、科道會同從重議罪具奏。”③《清世祖實錄》第125卷第13頁;第14頁。

  過了兩天,閏三月二十四日,議政王、貝勒、大臣、九卿、科道等官遵旨會議奏稱:刑部尚書圖海負恩溺職,應論絞。帝降旨批示:圖海情罪重大,本當依議正法,但念其任用有年,姑免死,革職,家產籍沒。③。

  經過這次重懲,圖海閉門思過,潛心研討,文武才幹俱增,世祖亦念其懲處過重,欲加寬宥,因去世未及發旨。順治十八年十月二十四日,四大輔臣以新君聖祖名義諭告吏部說:“世祖皇帝遺旨:原任都統圖海,情罪原曲,欲改未及,遇有滿洲都統缺補用。”著圖海補授滿洲正黃旗都統。《清世祖實錄》第5卷第7頁。康熙六年圖海複任大學士,後為平定三藩和察哈爾部蒙古親王布爾尼叛亂,建樹了巨大功勳。

  世祖福臨對前明故臣,尤其是進士出身的舊臣,因其諳悉故事和典籍,亦很賞識和重用,如洪承疇、陳名夏、馮銓、陳之遴、劉正宗、成克鞏、金之俊、王永吉、黨崇雅、衛周祚、高爾儼、張端等,皆先後擢任大學士,參讚密勿。

  在清初大多數滿洲臣僚不諳明例政事,不悉民情,不知漢官賢奸,甚至不通漢話漢文的情況下,順治帝能大量擢用漢官,任以大學士,參議政務,對革除明季積弊,妥善處理滿漢關係,減輕黎民痛苦,緩和民族矛盾,安定社會,恢複和發展經濟,穩定政局,進行統一全國的工作,無疑起了較好的作用。

  五、間掌部印提高漢官職權。

  順治皇帝福臨在順治十年正月、十六年十月,先後頒發了兩道震驚朝野的諭旨。十年正月初三,他諭內三院:“朕稽曆代聖君良臣,一心一德,克致太平,載諸史冊,甚盛事也。朕自親政以來,各衙門奏事,但有滿臣,未見漢臣,頃經禦史條奏,甚屬詳懇。朕思大小臣工,皆朕腹心手足,嗣後凡進奏本章,內院、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等衙門,滿漢侍郎卿以上,參酌公同來奏,其奏內事情,或未當者,可以顧問商酌。爾等傳諭諸臣,務體朕懷,各竭公忠,盡除推諉,以紹一心一德之盛。”《清世祖實錄》第71卷第2、3頁。

  順治十六年十月初四,帝諭吏部:“向來各衙門印務,俱係滿官掌管,以後各部尚書、侍郎及院寺堂官,受事在先者,即著掌印,不必分別滿漢。爾部即傳諭各衙門一體遵行。”《清世祖實錄》第129卷第2頁。

  這兩道諭旨之所以會震驚朝野,主要是因為它道出了滿官掌握實權漢官隻是虛列其位的情形,並要將此弊習予以革除,真正授予漢官較大的權力。從順治元年五月攝政王多爾袞統軍入京定鼎中原以後,就定製部院除理藩院外,侍郎以下,皆是滿漢複職。順治五年起,增設漢尚書,各部都是滿尚書一員漢尚書一員,侍郎則是滿漢各二員,都察院是滿漢左都禦史各一員,左副都禦史各二員,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司官也是滿漢兼有。乍看起來,好似滿漢真是一家,對半掌權,實情卻遠非如此,這兩道諭旨便是說明這種情形的最有力證據。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