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4章 孤兒弱主(4)

  先從四大貝勒說起。大貝勒代善,是努爾哈赤第一個大福金佟佳氏(名哈哈納劄青)之子,排行第二,二十三歲就與親兄褚英、叔叔舒爾哈齊統兵出征,以少勝眾,大敗烏拉,建立殊勳。此後多次率軍征戰,軍功累累,位列四大貝勒之首,並曾榮任了相當長時間的太子。天命五年九月雖被廢除,但仍係大貝勒,仍是僅次於汗父之下的權勢最大之人,具體處理軍政要務,身為正紅、鑲紅二旗旗主。而且,他還有其他貝勒沒有的優越條件,那就是他有幾個能征慣戰的兒子和親侄子。

  代善有八子,天命末年長大成人能夠統兵轄民的,有嶽托、碩托、薩哈廉、瓦克達四人。這四位台吉,都是英勇善戰的猛將,很早就披掛甲胄,帶領士卒,衝鋒陷陣,屢敗敵兵,尤以嶽托、薩哈廉二人更為突出。嶽托是代善的長子,天命六年正月,年僅十三歲零九個月,便和二弟碩托參加了攻掠明奉集堡的戰爭,擊敗明兵,立了第一功。接著嶽托又領兵從征,攻下沈陽、遼陽,再建功勳。《武皇帝實錄》卷3;《滿文老檔?太祖》卷19;《清史列傳》卷3,“嶽托傳”。天命八年四月,以蒙古喀爾喀部紮魯特貝勒昂安劫殺使臣,嶽托奉命偕阿巴泰、德格類、齋桑古領兵往擊,斬殺昂安父子,盡獲其妻子部民牲畜。天命十一年四月,嶽托、碩托、薩哈廉隨父代善等諸貝勒,攻打蒙古喀爾喀五部,大敗敵兵,獲人畜五萬餘。《武皇帝實錄》卷4;《清史列傳》卷3,“嶽托傳”。嶽托、薩哈廉還能文能武,聰睿過人,善於從大局出發,考慮處理軍政大事。早在天命六年,嶽托就與汗祖父努爾哈赤、父親代善及莽古爾泰、皇太極、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等叔父伯父一起,對天焚香,盟誓和好,不開殺戒,成為當時後金八大貴族之一。天命九年正月,後金與來歸的蒙古恩格德爾額駙盟誓,二月與科爾沁部奧巴貝勒等盟誓,嶽托、碩托、薩哈廉都是代表後金參與盟誓的“十固山執政貝勒”,可見這三位貝勒在後金國中政治地位之高。

  代善的親侄子杜度,也是國中的要人。杜度之父褚英,是代善同母之兄,曾被汗父努爾哈赤立為嗣子,執掌軍政大權,後因與父爭權而被處死。按照後金政局習俗,父死之後,其子一般跟隨或依靠伯父叔父過活,實際上杜度弟兄也就是和代善聯在一起,唯其馬首是瞻。杜度勇猛善戰,早就領兵衝殺,轉戰四方,多建軍功。還在天命四年、五年(1619、1620),朝鮮李民就了解到,杜度是八旗旗主之一。李民《建州見錄》。這是一股相當強大的勢力。總加起來,代善係統的人丁最多,執政貝勒最多,其他貝勒難於與他抗衡。因此,在天命十一年八月,八旗貝勒中,代善的勢力最大,最有可能爭取到汗位。

  二貝勒阿敏,是鑲藍旗旗主,在建立後金過程中,軍功累累,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弟弟齋桑古、濟爾哈朗,也是統軍治政的“執政貝勒”。雖然阿敏是努爾哈赤之侄,照說是不能繼承汗位的,但此人素懷割地稱君的野心,不願甘為人下,在競爭汗位中,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實力人物。

  三貝勒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第二個大福金富察氏之子,雖因生母被休,有所影響,但他是正藍旗旗主,同母弟德格類也是有權有勢的“執政貝勒”,而且此人生性魯莽,易生事端,也有爭當國君的願望。

  四貝勒皇太極,智勇雙全,聰睿過人,善用權術,功勳卓著,主正白旗,在八旗貝勒、大臣中頗有威信,天命五年以後,深受汗父寵愛,嶽托、濟爾哈朗、齋桑古、德格類等貝勒,以及額爾德尼巴克什、烏爾古岱督堂等八旗高級官將,都是他的黨羽或好友,很有發展前途。

  多爾袞與兄長阿濟格、幼弟多鐸,係此時後金國母大福金烏拉納喇氏阿巴亥所生的皇子,轄有汗父自領的正黃、鑲黃二旗,汗父還曾許諾再賜一旗,讓多爾袞也成為“全旗之主”,僅就此事而言,已非常清楚地表明了努爾哈赤對阿巴亥,對多爾袞三弟兄是何等的寵愛。一妻所生之子皆要賜予一旗,使他們都當上旗主貝勒,這是罕有的殊恩。第一個大福金佟佳氏哈哈納劄青,所生二子褚英、代善,固然都轄有足夠編立一旗的人丁,但褚英於八旗定製(1615)的前兩年獲罪監禁,隻有代善一人才是正式的旗主貝勒。第二個大福金富察氏滾代,雖與汗夫風雨同舟,共創金國,所生二子又已長大成人,率兵出征,軍功累累,但也隻有莽古爾泰一人領有正藍旗,德格類並沒有當上旗主,仍屈居小貝勒行列。多爾袞三弟兄,除阿濟格略有戰功外,多爾袞、多鐸皆未成人,都是小孩,既無軍功,又無政績,居然已經轄有兩旗,都被汗父封為“全旗之主”,這是空前的,也是絕後的特殊恩寵。既然汗父如此優遇,那麽在諸貝勒考慮新君人選時,豈不是應該充分尊重汗父的意願,對他們三弟兄予以優待,擇一為君!而且就以現領二旗來說,兩個旗,六十牛錄;已超過了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和四貝勒皇太極,與大貝勒代善不相上下。加之母親貴為後金國母,又“有機變”,統一指揮,也是很有競爭力的,但弱點是年齡太小,阿濟格二十一歲,多爾袞十三歲零十個月,多鐸十二歲半,很難與久曆戎陣、飽經政治風霜的年長諸兄比高低。

  至於努爾哈赤其他兒子,如阿巴泰、阿拜、塔拜、湯古岱、巴布海、賴慕布、費揚古等,皆係側福金,庶妃所生,不是旗主,沒有什麽勢力,進不了爭奪汗位的圈子。

  總之,比較有條件有力量爭奪汗位的,是三個集團,一是代善係統,二是皇太極集團,三是多爾袞三兄弟,而以代善勢力最大最有希望。

  在這矛盾錯綜複雜、形勢十分緊張、人心惶惶的時刻,大貝勒代善作出了人們想象不到的決定,宣布任立皇太極為新汗,一下子就把局勢穩定下來了。《清太宗實錄》卷一,對此事作了如下的記述:

  “丙寅年八月十一日,太祖崩。有大貝勒二子姚托貝勒、查哈量貝勒相議,告其父大貝勒曰;‘國不可一日無君,此大事,宜早定。今皇太極貝勒才德冠世,深得人心,眾皆悅服,即可繼立大位。’大貝勒雲:‘吾亦思及於此,汝等之言,正合我意。’遂與二子姚托貝勒、查哈量貝勒計議巳定,書之於紙。次日,眾貝勒大臣聚於公殿,出其擁戴皇太極貝勒之議,以示阿敏貝勒、莽古兒泰貝勒及諸貝子阿布太,得格壘、跡兒哈朗、阿吉格、多裏洪、多躲、都都、芍托、和格等,皆喜曰:‘善。’議遂定,立皇太極貝勒即位。

  皇太極貝勒辭曰:‘先汗無立我之命,況兄長俱在,豈敢僭越而獲罪於天。我若嗣位,倘上不能敬兄,下不能愛弟,國不能治,民不能安,賞罰不能明,善政不能行,其事誠難。’辭至再三。

  眾貝勒貝子曰:‘國豈可無君,眾議已定,請勿固辭。’上堅不允從,自卯至申,不得已,然後從之。……奉為天聰汗,大赦,頒詔於國中,以明年為天聰元年。”

  讀了上述記載,自然而然地會使人們產生了五個疑問:為什麽代善不繼位為汗?為什麽他要推立皇太極?為什麽阿敏、莽古爾泰等貝勒讚同此議?代善、阿敏、莽古爾泰貝勒等人與皇太極有什麽私下交易?此議對多爾袞三弟兄有何影響?

  由於本書是多爾袞傳,不是清朝開國史,故將前四個問題總起來,作一簡要評述。代善心中很明白,他的勢力最強,他的威望最高,他的年齡最大,他是努爾哈赤第一個大福金所生的唯一皇子(兄長褚英已死),論嫡論長論勢力,他是最有條件最有可能接替父親,登基為汗的。他如繼位;其他貝勒不會群起反對,他可以不費什麽氣力,便能安穩地登上後金第二個國君的寶座。但是,他對幾個弟弟的性格、願望、才幹、勢力和當時的國情,也同樣十分清楚,知道這個新汗肩負擔子之重。阿敏素有野心,莽古爾泰桀驁不馴,皇太極胸懷大誌,阿濟格剛強好鬥,多爾袞、多鐸雖小,也不願甘為人下,何況還有汗父宣布確定的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製,自己是沒有力量沒有辦法能將他們製服,使其如同汗父在世那樣聽從國主的管轄。而且,半年前兵敗於寧遠城下,士氣不振,先父晚年壓迫漢民、歧視漢官等等弊政,使得國內遼東漢民強烈反抗,大批逃亡,不斷起義。降金漢官多懷二心,田園荒蕪,百業凋敝,糧食奇缺,物價騰貴,出現了人食人的悲劇。周圍四麵皆敵,明遼東巡撫袁崇煥利用寧遠大捷,大修城池,趕造軍械,訓練士卒,欲圖乘機反攻,收複失地。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領明財帛,聯明反金。朝鮮久欲助明反擊,支持明平遼總兵官毛文龍,經常遣軍襲擊遼南州縣。這種內外交困的艱難重任,代善是擔當不起的。這一點,代善內心非常清楚,他的兩個得力助手嶽托和薩哈廉,心裏也十分明白。

  自己不當,又立誰為新汗?為什麽要選中皇太極?此事代善雖未明說,但是我們是可以做些探索的。代善的推立皇太極,原因可能有三。一是從愛新覺羅家族利益,從後金國的鞏固發展,即從大局考慮。讓皇太極繼位,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讓這個皇子之中智勇雙全之人主持軍國大政,有可能使後金革掉弊政,克服困難,排除障礙,轉危為安,繼續前進。愛新覺羅的江山不僅能夠鞏固安定,而且可以進一步擴大統治範圍,降服更多的臣民。後來的曆史事實,確實也證明了這一點,代善選準了,隻有皇太極才能承擔如此艱巨的重任。

  二是讓皇太極成為後金國主,並不影響代善係統的切身利益。這從下述第二章對汗、貝勒誓詞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代善的政治地位比現在更高,權力更大。

  三是嶽托、薩哈廉二人起了很大作用。嶽托與皇太極的關係,非同一般,相當親密,在一些重大問題上,二人經常采取一致行動。尤其是在天命五年九月,代善被廢除太子以後的一段時間裏,嶽托更進一步靠近皇太極,成為皇太極爭奪汗位繼承人的重要夥伴,並曾因此遭到汗祖父努爾哈赤的訓斥和懲罰。詳見《清朝興起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薩哈廉與皇太極的關係,也很密切。嶽托、薩哈廉素以聰睿名世,也是其父的重要參謀,他二人的意見,是很有分量的。

  因此,代善聽了嶽托、薩哈廉的建議後,下了決心,退居幕後,推立皇太極繼位為汗。

  至於阿敏、莽古爾泰這兩位大貝勒,以及其他阿巴泰、濟爾哈朗、德格類等小貝勒,之所以沒有反對,原因也不難理解。從實力對比來說,代善擁有二旗,皇太極一旗,八旗之中占了三旗。在當時統兵轄民南北征戰的十三位貝勒之中,代善及其子侄嶽托、碩托、薩哈廉、杜度、皇太極及其子豪格,共有七人,占了一半還多。代善的態度,代善係統的傾向,在任立新汗這一重大問題上,起著舉足輕重的決定性作用,其他貝勒是難以與之對抗的。而且,從後麵的敘述,我們也會看到,阿敏、莽古爾泰的政治地位也提高了,權力也擴大了。因此這些貝勒也讚同代善的意見。

  代善的決定,對多爾袞三弟兄是一個極為沉重的打擊。從汗父的恩寵來說,多爾袞三弟兄並不是沒有可能繼承父業立為新汗的。從勢力強弱來看,兩個旗,六十個牛錄,兩萬來丁,十萬左右人口,力量也相當大了,隻要有代善係統的支持,是滿可以當上後金國汗的。可是,代善不立多爾袞而立皇太極,而且還要逼著多爾袞弟兄服從他的旨意,強迫親生母親自盡(詳後)。這顯然是欺人太甚,但是,不聽代善的話,公開對抗,直接宣布要自立為汗,又不可能。兩個十二、三歲的小孩,加上二十一歲的哥哥阿濟格,是不能統率屬下兵丁與六旗士卒廝殺的,那無疑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想來想去,無計可施,隻有被迫服從代善和諸貝勒的命令,表示讚成皇太極繼位,而且還要佯裝高興,喜曰:“善”,真是有苦難言。半個月以後,汗、貝勒對天盟誓時,多爾袞三弟兄進一步感覺到代善、皇太極合謀排擠的沉重打擊,他們三弟兄不僅失去了汗位,而且政治地位也下降了。八月十一日、十二日,對多爾袞來說,是一個應該詛咒的兩天。這兩天,使他失去了保護人汗父和親母,使他不能繼位為君,使他們三弟兄受到了壓抑,年輕、機智,頗有雄才大略的多爾袞,決不會隨便聽人擺布,一定要衝破阻力,擺脫被動局麵,登上最高寶座。

  三、生母殉父。

  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二日黎明時刻,多爾袞三弟兄剛剛遭受代善等貝勒議立皇太極為君的沉重打擊,還未緩和過來,緊接著另一場更大的災難又從天而降,親生母親阿巴亥被諸貝勒逼令自殺了。這對多爾袞來說,簡直是雷劈電打,天崩地裂,使他目瞪口呆,五內俱焚,不知道應該怎樣辦。《武皇帝實錄》卷四記載:

  “帝後原係夜黑國主楊機奴貝勒女,崩後複立兀喇國滿泰貝勒女為後,饒風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製,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殉之。’諸王以帝遺言告後,後支吾不從。諸王曰:‘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後遂服禮衣,盡以珠寶飾之,哀謂諸王曰;‘吾自十二歲事先帝,豐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離,故相從於地下。吾二幼子多兒哄、多躲,當恩養之。’渚王泣而對曰;‘二幼弟吾等若不恩養,是忘父也,豈有不恩養之理。’於是後於十二日辛亥辰時自盡,壽三十七,乃與帝同柩,巳時出宮,安厝於沈陽城內西北角。又有二妃阿跡根、代因紮亦殉之”。

  上文表明了四個問題,一是大福金阿巴亥不願自盡,二是諸王以先帝“遺命”逼後殉葬,三是阿巴亥被迫自殺,四是母後哀求諸王關照遺孤。如果我們聯係當時政局來分析,至少還可以再補充和更正一個問題,即所謂先帝“遺命”,是不存在的,是諸王捏造的。

  女真和早期滿族習俗,夫死之後,妻妾甚至親信臣將,是有為夫、為主殉葬的,但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這樣作,大多是小妾隨夫入地,繼續侍奉夫君。正妻,尤其是貝勒的嫡福金,汗的大福金,以身相殉的事,是不多見的。往前看,明萬曆十一年(1583)努爾哈赤之父塔克世為明兵誤殺時,其妻哈達納喇氏是否殉夫,便是一個疑問,而且很有可能沒有死。因為,幾個月以前,她剛生了一個男孩,名叫巴雅喇。當時,努爾哈赤家,因父、祖去世,元氣大傷,沒有什麽財產,納喇氏很難丟下小小嬰兒,聽其自生自滅,而尋死隨夫於地下。

  再從與建州並列的海西女真看。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努爾哈赤的妻兄葉赫布寨貝勒,帶領九部聯軍來攻時,死於建州兵士之手。不久,烏拉滿泰貝勒為其部民所殺,常住貝勒為建州所擒。天命四年(1619)後金攻葉赫時,東城貝勒金台石拒不投降,其妻攜子直奔金營,向妹夫努爾哈赤求恩,金台石被建州殺死。這四位貝勒,或死於戰陣,或被擒後死亡,或死於屬民之手,但其妻皆未殉葬。天命十年正月,努爾哈赤還因滿泰之妻是其嶽母,常住之妻是皇姨(阿巴亥之姐),布寨與金台石之妻是皇後葉赫納喇氏孟古格格之兄,而特設大宴,請入宮中,“跪而酌酒”。《武皇帝實錄》卷4.可見她們四位不僅沒有殉夫,反而活得不錯,活了很久。

  努爾哈赤一共有十六個妻子,除二人早死外,隻有庶妃阿濟根、代音劄從殉,阿巴亥被迫自盡,其餘壽康太妃博爾濟錦氏、側妃伊爾根覺羅氏、葉赫納喇氏、博爾濟錦氏、哈達納喇氏,以及庶妃兆佳氏、鈕祜祿氏、嘉穆瑚覺羅氏、西林覺羅氏、伊爾根覺羅氏等十個妃子,也沒有從殉。

  十七年以後其子清太宗皇太極病故,中宮孝端文皇後、永福宮莊妃(順治帝福臨生母,後封孝莊文皇後)皆節哀養身,沒有殉葬。太宗的其他妃子,如懿靖大貴妃、康惠淑妃、元妃、庶妃等,也沒有追隨先帝於地下,安然無恙。

  這是從整個社會風俗來考察,它說明,帝汗的元妃皇後並不一定要以身殉夫,而且還可以肯定地說,殉夫之事很少。

  至於所謂先帝遺命之事,我們再看看努爾哈赤病危、去世的時間,便可發現不少疑問。《武皇帝實錄》卷四、《滿洲實錄》卷八同記:七月二十三日“帝不豫,詣清河溫泉沐養,十三日大漸,欲還京,遂乘舟順代子河而下,遣人請後,迎之於渾河相遇,至璦雞堡,離沈陽四十裏,八月十一日庚戌未時崩。”《高皇帝實錄》卷十記載,與此相同,但點明了是八月丙午“上大漸”還京。八月丙午,是天命十一年八月初七。

  從八月初七努爾哈赤專門召請大福金阿巴亥,相會於?雞堡,到十一日去世,足足有四天,二人朝夕相處,如果努爾哈赤要阿巴亥殉葬,他完全可以親口諭述,講明從殉的理由和意義,安排其子的生活及其他問題。努爾哈赤對兒女是十分疼愛的,早在六年以前,當他惱恨大福金富察氏而欲將她處死時,也因念及她的兒子無人照顧,而免死不殺,休離了事。何況,富察氏是犯了“欺夫”的大罪,而阿巴亥既無過失,又為夫君十分寵愛,病危之時都要專使往迎,最後相見,其子多鐸、多爾袞皆係幼小兒童,母死之後,誰來關照,很難擺脫豪橫兄長的欺淩勒索,想到這些,努爾哈赤是不會要阿巴亥殉葬的。

  退一步說,就算假設努爾哈赤有讓愛妻同死的想法和“遺命”,而且不告訴阿巴亥,但人到病重時刻,很難瞞人,很難保持絕對秘密,聰明機智的阿巴亥,不會猜不出汗夫的內心想法。如果她發現了有此危險,四天之內,完全可以作些必要的安排。長於阿濟格已經長大成人,能夠統率士卒,馳騁疆場,在攻取遼陽、沈陽擊敗蒙古等戰爭中,英勇過人,屢建軍功。多爾袞也懂事了,有了三個兒子領有汗夫的兩個旗,又事先知覺,一定可以和其他貝勒作些較量,不會象實錄所記那樣突然得悉這一意外“遺命”而毫無所為。再聯係到八月十二日卯時代善通知諸貝勒定議立皇太極,不到兩個鍾頭,辰時阿巴亥即被迫自盡,其行動的迅速,事機的突發,以及阿巴亥的“哀謂諸王”,不難使人們看出,這是代善、皇太極等人策動的突然政變,一下子就把大福金阿巴亥孤立和軟禁起來,強製她自盡殉夫。

  為什麽代善等諸貝勒如此討厭阿巴亥,一定要將她置於死地?觀察後金六年內的政局,我們可以看出,此舉可能有兩個因素。一是諸貝勒對阿巴亥的得寵及由此導致多爾袞三弟兄的迅速興起權勢赫赫,十分不滿。努爾哈赤一家有了今天,強大的後金國之能建立,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四大貝勒及阿巴泰、德格類、濟爾哈朗、嶽托、杜度等貝勒的出生入死,拚命廝殺,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天命四年的薩爾滸決戰,六年取遼陽、沈陽,七年克西平取廣寧,這些關係到全家安危、滿族存亡、後金興衰的幾大戰役,更是罕見的惡戰和鏖戰。代善等人的確是帶領士卒,奮不顧身,流血流汗,拚死衝殺,才取得了勝利。他們南征北戰數十年,艱苦創業,才有了今天。可是,他們之中或因有過被汗父譴責,或因並非愛妻所生的嫡子而隻領有少數牛錄,當不上旗主貝勒。相反,年方八歲、六歲的多爾袞、多鐸,十四歲的阿濟格,在天命五年九月眾貝勒的誓詞中,就被立為“和碩額真”,成為後金的九大貴族之三,不久,十歲多一點的多鐸及其兄長阿濟格各主一旗,多爾袞也是十五牛錄之主,並將成為“全旗之主”,他們有什麽功勞,他們出了什麽力,他們有什麽軍功政績?不是完全依仗母親是汗的愛妻而“子以母貴”嗎?對此,諸兄和成人的幾個侄子,心裏很不痛快,對阿巴亥很反感。這是心理方麵的因素。

  另一個因素則是現實問題。大福金阿巴亥聰明機智,頗有雄心壯誌,就是想把兒子撫養成人,繼承汗位,分任國主和大貝勒。她已經有了兩個旗,再過三兩年,多爾袞,多鐸都成人了,都能帶兵衝鋒陷陣,在她的指揮下,三個兒子聯成一起,是一股相當強大的勢力,如果現在不立她的兒子為君,以後必將乘機報複,危害國政,這就是諸貝勒擔心的“恐後為國亂”。還要看到,阿巴亥已經當了六年的大福金,與努爾哈赤朝夕相處,異常親密,她一定知道許多軍政機密,尤其是努爾哈赤對諸貝勒的看法。特別是在臨死之前的四天,隻有阿巴亥在身邊,夫妻二人不知進行了多少次秘密交談,不知努爾哈赤給妻子下達了多少“遺命”,阿巴亥完全可以利用這一特殊的優越條件,口傳遺旨,封誰、貶誰、賞誰、誅誰,被整的貝勒是無法招架的。所以,對於諸貝勒來說,阿巴亥是最危險的政敵,是最大的禍根,是最嚴重的遺患,不除掉她,後金不得安寧,諸貝勒睡不安枕。逼令阿巴亥殉葬,既消除了隱患,又使多爾袞三弟兄無法反抗,隻有老老實實地聽從四大貝勒的安排和調遣。

  這就是導致阿巴亥成為後金唯一的以身殉夫的大福金的真正原因,什麽“遺命”,什麽“恐後為國亂”,都是無稽之談,都是政治鬥爭中常見的製敵手段,沒有什麽可靠的根據。

  不管是什麽原因,對多爾袞三弟兄來說,八月十一日未時,十二日卯時和辰時,都是應該詛咒的日子,九個時辰,相當於十八個鍾頭,在這不到一個整天的短暫時間裏,慈父去世,汗位失掉,生母被迫自盡,三大災禍降臨,轉眼間就從汗父寵愛、親母扶植有著強大靠山的高貴旗主,一下子降落為無依無靠的孤兒弱主。盡管親母離開人世之間還為兒子操心,苦苦哀求諸貝勒“恩養二幼子多兒哄、多躲”,諸王也表示願意善養,但這是政治鬥爭,他們這些多年征戰慣於廝殺的軍功貝勒,需要的時候,手下不會留情,殺人是不會眨眼的,這種許諾能值幾文。

  眼看今朝親母含恨而死,展望未來凶多吉少前途渺茫,不滿十四歲的多爾袞,怎不心如火煎、肝膽俱裂,對於這樣年歲無父無母仇敵眾多的孤兒來說,實在是太難了。這就是一些人所說為父寵愛欲立為汗的多爾袞,在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十二日的真實境遇。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