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一對老革命夫婦的回憶

  不久前,張曼新因要事回國,突然喜心樂懷地告訴筆者,北京有一個當年在寧夏前進農場第八生產隊與他有過一段不平常的交往的“老革命”。他對這個“老革命”習慣地稱呼為“韓部長”,並且特地說明,這個“老革命”對他曾有過提攜之恩,是否可以撥冗采訪他一下。

  有這樣好的線索,而且又是近在咫尺,對於充實寫作素材無疑將會大有裨益,何樂而不為?便欣然回答:“當然好呀!”

  當即,我們便確定,來個趁熱打鐵,翌日下午一同前往。

  當張曼新按響門鈴,一個精神矍鑠的老者顛顛地打開屋門,喜眉笑眼地連聲說:“請進,請進!”

  顯然,張曼新已經事先告他我們要登門拜訪。

  同時迎候我們的,還有一個老婦和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女人。

  經介紹,這位“韓部長”名叫韓覺民,籍貫為河北邯鄲丘縣,一九一九年出生,一九三八年參加革命,離休前在中共中央紀律檢察委員會工作。這個老婦是韓覺民的妻子,名叫何林青,年齡也在七十歲開外,身材不高,看上去很硬朗。她也是三十年代參加革命,離休前在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工作。這對老夫妻,是一對名副其實的“老革命”。

  這個四十歲開外的中年女人,名叫韓運波,是韓覺民的女兒,在河北省進出口貿易公司工作,經常來往於北京與河北省首府石家莊市。她身材適中,說話富有表情。在她身上,體現著許多“高幹子女”的特點。從她與張曼新的短暫接觸中,我發現兩個人過去很熟悉,加之年齡相仿,一副相談無忌的樣子。

  待筆者剛剛坐定,韓運波就繪聲繪色地講起一個頗具戲劇性的故事。

  前不久,她在北京“公幹”期間,途經距毛家灣不遠的平安裏時,在書攤上發現今年的一期《海內與海外》雜誌,見封麵設計和封麵的要目十分醒目,便買了一本。當她順手一翻,一篇文章的大標題《多瑙河畔有條龍》蝴蝶似的撲入眼簾,再一看副標題,居然寫著“旅匈僑領張曼新先生傳奇”。她差一點驚叫起來。心裏不禁說,張曼新是我父親的莫逆之交,也是我的老朋友,這家夥前幾年不是去菲律賓了嗎?怎麽現在又跑到匈牙利去了呢?並且還成了“旅匈僑領”!她一口氣讀完這篇四五千字的文章,忘情地一拍雜誌:“這小子真不簡單!”

  她到了家,立刻把《海內與海外》雜誌刊登的宣揚張曼新事跡的文章說給她父母聽。

  韓覺民和何林青聽後,交口稱讚:“曼新這幾年折騰得不簡單,中國人要是都像曼新一樣愛國和公而無私,我們國家的事情就好辦了。”

  韓覺民記得與張曼新已經有十來年沒見麵了,最後一次見麵還是張曼新從菲律賓回來。後來,他搬了家,沒有把新住址和電話告訴張曼新。老朋友多年不見,還有些想念哩!所以,他很渴望見到身在異邦的張曼新,隻是不知如何才有見到他。

  “哎,文章裏不是講曼新在北京有個辦事處嗎?”女兒韓運波提示地說。

  “北京這麽大,外國的辦事處又那麽多,也不知道電話號碼,到哪裏去找呀!”

  後來,他們還是通過《海內與海外》雜誌社打聽到了張曼新在北京辦事處的地址,為了保險起見,韓運波提筆給張曼新寫了一封信,並在信劄上留下了她父親韓覺民的詳細住址和電話號碼。

  這樣,多年不見的老朋友才得以重逢。

  “劉主編,咱們怎麽談?”年近八旬的韓覺民耳不聾,眼不花,鶴發童顏,滿麵紅光,思維敏捷。

  “就從您與張會長怎麽認識的談起吧。”

  “我們與曼新認識可有年頭了。”何林青接過話頭說。

  “可不,在銀川的時候,他們家的蹦蹦和彤彤就常到我們家來玩。”韓運波也搶過話頭,來了個當仁不讓。

  韓覺民略微調整一下坐姿,與筆者構成一個斜對麵進行交談的角度,曆史的記憶便隨著他那清晰的話語在筆者的采訪本上鑄成了文字。

  一九五七年籌備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時,當時身為河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的韓覺民因是回族,便從河北調到寧夏,參與自治區的籌備工作待自治區成立後,他暫任自治區監察委員會副書記和統戰部副部長。次年,何青林也由河北調往寧夏,後來擔任自治區婦女聯合會主席。

  一九六○年年初,由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主要負責人搞階級鬥爭擴大化,以反地區民族主義的名義,羅織罪名,將韓覺民等十三個處局級以上的幹部打成“反黨集團”。韓覺民被開除黨籍,撤銷行政職務,下放到張曼新所在的前進農場第八生產隊勞動改造。這次階級鬥爭擴大化,為寧夏開展“雙反”運動拉開了恐怖的序幕。

  作為行政十級幹部的韓覺民被下放到第八生產隊,當了一名副隊長兼管理員。可是,他不會打算盤,要當管理員,怎麽算賬?

  這時,來了一個熱心人,幫助他化解了難題。

  這個熱心人不是別人,就是當時年僅十七歲的生產統計員張曼新。

  韓覺民與張曼新,一個年已四十一歲,一個年方十七歲,從年齡上講韓覺民之於張曼新完全是父輩。所以,韓覺民覺得張曼新年輕、單純、正直、勤快,還有一副火熱的心腸,從心裏格外喜愛這個小夥子。尤其是到了“低標準”時期,加之殘酷的“雙反”運動,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浙江支寧青年都跑了,張曼新卻“紮根邊疆”的意誌不動搖。

  一天,張曼新向生產隊的領導幹部提出申請,回浙江探親。

  韓覺民聽說後,憂慮地問生產隊支部書記劉積勝:“張曼新這一走,還會回來麽?”

  劉積勝知道韓覺民的擔憂不是沒有根據的,因為第八生產隊的六百名浙江支寧青年,目前隻剩下包括張曼新在內的四五個人沒逃離西大灘了。如今,張曼新提出回浙江探親,是不是也是一種逃之夭夭的借口呢?

  “他會回來的。”劉積勝回答得非常肯定,那口氣充滿對張曼新的信任。

  果然,張曼新在三十天假期之內一天也沒誤地從浙江回到了寧夏。不僅如此,他還把他父親張式春和弟弟張曼林同時拉到了西大灘。

  “多麽好的青年啊!”韓覺民發自內心地讚賞張曼新,兩個人成了忘年之交。

  一年後,韓覺民調到銀川市公共汽車公司任黨委副書記,在離開第八生產隊時,因行程緊張,沒有見到張曼新,就匆匆離去了。

  到了一九七一年初,自治區黨委召開落實政策經驗交流會,會議地點在自治區交際處禮堂。

  參加整個自治區落實政策經驗交流會議的,有來自自治區所有專區和十幾個縣以及基層大單位的一百多名負責落實政策工作的領導同誌,還有自治區黨委落實政策領導小組的負責同誌和自治區黨委落實政策辦公室的負責人。

  當會議主持人宣布“請農五師黨委落實政策辦公室負責人介紹他們落實政策的經驗”時,與會同誌的目光立刻凝固了,隻見年僅二十七歲的張曼新大步流星地走到主席台,禮貌地向參加會議的領導和代表點頭致意,從容地坐在擴音器話筒前,不驚慌,不怯場,手持講稿,卻不照本宣科,提綱挈領地講了他們落實政策的做法和體會,言簡意賅,條理分明,並附以大量鮮為人知的活生生的事例,使二十多分鍾的發言生動活潑,精彩紛呈。

  張曼新發言結束後,贏得全場熱烈的掌聲。同時,引起台下與會代表們的紛紛議論:

  “這小夥子是農建五師的什麽人?”

  “不是要求各單位負責落實政策工作的一把手參加麽?莫非他是農建五師的什麽領導?”

  “我看不像。”

  “如果不是領導幹部,怎麽會對落實政策工作講得這樣頭頭是道,又活靈活現?”

  “不管他是不是領導幹部,就衝這個發言,我看這個小夥子是個人才。”

  如果說與會代表對素昧平生的張曼新的精彩發言感到驚奇的話,那麽坐在主席台上的徹底平反後身為自治區黨委落實政策領導小組成員和自治區統戰部副部長的韓覺民不僅隻是驚奇而且還要加上驚喜了。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十來年不見,這個張曼新進步這麽大呀?”韓覺民心裏高興極了。他以為此時張曼新至少是一個處級幹部了。

  會議一結束,韓覺民立刻來主席台下,找到張曼新,親切地握住他的手,連聲誇獎:“你講得很生動!”說完,馬上問:“小張,你現在在農建五師擔任什麽職務?”

  張曼新據實回答:“一般幹部,我現在連黨員都不是。”

  韓覺民一聽頗為驚訝:“你不是黨員,怎麽農建五師叫你代表黨委發言?”

  張曼新告訴他,是農建五師的黨委書記考慮到他對落實政策工作熟悉,破例派他這個非黨人士來參加會議。

  韓覺民聽罷領悟地拍拍張曼新的肩胛:“這說明,你在落實政策工作中幹得很出色,所以農建五師黨委才充分信任你嘛!”

  是呀,張曼新這些年來傾心竭力地做糾正冤、假、錯案的工作,的確幹得很出色。除了源於他樸素的同情心和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還基於他對這一工作的神聖意義的認識。當年,作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機關報的《寧夏日報》以頭條位置刊登的署名作者為張曼新的一篇《把落實人的政策的工作進行到底》的經驗文章中,張曼新結合本單位的實際,一針見血地指出,要搞好落實糾正冤、假、錯案工作,必須掃除五種思想障礙:一,克服“差不多”的思想;二,克服派性;三,從僵化半僵化的思想狀態中解放出來;四,注意糾正打官腔、不辦事的衙門作風;五,注意糾正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的不正之風。最後,他高屋建瓴地說:“實現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是空前宏偉的事業,需要組織浩浩蕩蕩的革命大軍,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才能實現。今天我們認真負責地實事求是地落實黨的政策,全錯的全平,部分錯的部分平,不錯的不平。能解放一個人就為革命增添一分力量。調動了一個人的積極性,往往解放一大片,調動一大群,這對革命是何等的好啊!”

  正因如此,張曼新在糾正冤、假、錯案工作中成績斐然。

  不久,經韓覺民和農建五師政治部副主任辛登超以及自治區黨委落實政策辦公室苗建基等人的力薦,加之自治區落實政策負責同誌的慧眼識珠,不是共產黨員的張曼新竟然破天荒地被調到自治區黨委落實政策辦公室。

  韓覺民為時不長的交談,好幾次被妻子何林青的插話所打斷。

  “好啦,我說完了,該你補充了。”韓覺民最後對妻子何林青說。

  “該介紹的你都介紹了,我還補充啥?”何林青一笑。

  “不叫你補充,你總補充;該叫你補充了,你又說補充完了。”韓覺民說完爽朗地笑。

  何林青隨之哈哈大笑,笑容是那樣富有童稚。

  “韓部長,何主席,你們這對老革命夫妻越活越年輕了!”張曼新興奮地說。

  歡聲笑語,溢滿了這一對老革命夫婦熨帖的臉。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