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3.唐宋美酒傳佳話

  隋唐的統一,農業的持續發展,為釀酒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唐代釀酒業也和前代一樣,分為官釀和私釀兩種。唐初至開元天寶年間,酒禁雖有但較鬆弛。當時除各州縣官釀外,民間也多釀酒。兩稅法推行後,自唐代宗廣德二年(764)開始,“定天下酤戶以月收稅。”唐德宗貞元二年(786)又明確規定:“天下置肆(酒店)以酤者,鬥錢百五十,免其徭役。”其後百餘年,基本上沿此法對酒戶征收酒稅。自此後,酤戶(釀酒賣酒之家)以此為職業,除了按規定交納酒稅外,不再承擔其他的負擔,這為釀酒術的不斷提高和各類名酒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從唐代文獻資料看,唐代各階層人們均喜歡飲酒。各種類型的酒宴名目繁多,如“瓊林宴”、“避暑會”、“暖寒會”等等。尤其是到了豐年,飲酒之事更為普及,“誰家無春酒,何處無春鳥?”(顧況《聽山鷓鴣》詩)唐代文武百官在每年的正月晦日、三月三日和九月九日皆有追遊宴樂之舉。這是受到當權者鼓勵的:唐玄宗天寶十載下敕:“百官等曹務無事之後,任追遊宴樂”,唐德宗貞元四年曾下敕規定在每個節日(正月晦日、三月三日和九月九日)自宰相以下常參官至諸道奏事官各賜錢五百貫至一百貫不等。並在每個節前五日發放,“永為定製”。這樣更加刺激了人們飲酒。

  隨著詩歌的繁榮普及,酒令(雅令、詩令、繞口令等)以其特有的形式出現在唐代的各類酒宴上,使唐代酒文化顯示出不同於前代的特色,於是像皇甫鬆《醉鄉日月》這樣專門記載有關飲酒軼事的書籍出現了。縱觀唐代飲酒狀況,最為後人稱道的是“飲中八仙”中的李白和張旭。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是這樣描述的:

  李白鬥酒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

  《舊唐書·李白傳》描寫道“(張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李白、張旭等人蔑視權貴,追求個性解放,向往一種飄然如仙的審美境界,這正是他們酣飲的寄托所在。

  關於隋唐時的酒,李肇在《唐國史補》卷下記載了唐長慶以前的十四種名酒:

  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河北之乾和蒲萄,嶺南之靈溪、博羅,宜城之九醞,潯陽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蝦蟆陵之郎官清、阿婆清。又有三勒漿類酒,法出波斯。三勒謂庵摩勒、毗梨勒、嗬梨勒。

  根據隋唐有關文獻的記載,還有玉薤、曲米春、老春、鬆醪春、梨花春、竹葉酒、桂花醑、宜春酒、拋青春、玄化醇、桑落酒、五雲漿、鬱金香、乳酒、凝露漿、五酘酒、菖蒲酒、醽醁酒、菊花酒、屠蘇酒、郫筒酒、石榴酒、酴醾酒、武陵崔家酒、新豐酒、魯酒、黃醅酒和女酒等。其中有些酒如桑落酒、屠蘇酒、菖蒲酒、菊花酒等是前代已經有的,唐代的酒有這樣幾種:

  若下:又稱若下酒、若下春,產地為唐代湖州的長城縣(今浙江省吳興縣北)。因長城縣古屬烏程,所以《唐國史補》說“烏程之若下。”烏程縣早在秦代即設置,相傳因善釀的烏、程二姓居住此地,故得烏程之名。若下酒可能在唐代以前就有,到了唐代後又稱為若下春。若下春的醇美得之於水,《初學記》載:“長城若下有酒有名。溪南曰上若,北曰下若,並有村。村人取若下水以釀酒,醇美勝雲陽。”雲陽是漢代美酒洪梁酒的別稱。若下春的醇美超過它,可見此酒確非一般的水酒。

  土窟春:產地為唐代鄭州的滎陽(今河南滎陽)。《唐國史補》卷下:“鄭人以滎水釀酒,近邑與遠郊美數倍。”唐代滎水中經滎陽,土窟春當是此地人用滎陽城附近的滎水釀製而成的美酒。

  石凍春:據《唐國史補》所載“富平之石凍春”,可知此酒的產地為唐代京兆府的富平縣(今陝西省富平縣附近)。唐代鄭穀《贈富平李宰》詩中有“易得連宵醉,千缸石凍春”句,即說這種美酒。

  梨花春:唐代杭州所產的一種美酒,是以江南梨花盛開時酒熟而得名的。白居易《杭州春望》詩有“青旗沽酒趁梨花”句,原注:“其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

  老春:產地為唐代宣州的宣城縣(今安徽宣城附近)。李白《哭宣城善釀紀叟》詩有“紀叟黃泉裏,還應釀老春”句。據此可知,此酒數宣城縣的一個姓紀的老者釀製的最負盛名。

  鬆醪春:唐代一種加鬆膏釀製的名酒,產地為湘潭、長沙一帶。此酒在唐代文獻中多有記載。戎昱《送張秀才之長沙》:“君向長沙去,長沙仆舊諳……鬆醪能醉客,慎勿滯湘潭。”裴□傳奇《鄭德璘》中有這樣的文字:“貞元中,湘潭尉鄭德璘家居長沙、有親表居江夏,每歲一往焉……德璘好酒,長挈鬆醪春,過江夏,遇叟,無不飲之。”另外從該文“昔日江頭菱芡人,蒙君數飲鬆醪春。活君家室以為報,珍重長沙鄭德璘。”一詩中可以看出鬆醪春的珍貴。

  麴米春:產地為唐代夔州雲安縣(今四川省雲陽縣附近)。杜甫在《撥悶》詩中讚此酒說:“聞道雲安麴米春,才傾一盞便醺人。”據北宋蘇軾在《天門冬酒熟》詩中“天門冬熟新年喜,麴米春香並舍聞”的描述,可知麴米春是一種冬季釀熟的醇香醺人的美酒。

  富水:又名富水春,產地為唐代郢州富水縣(今湖北省京山縣東)。《唐國史補》:“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若下”即“若下春”,那麽很可能“富水”亦同“若下”,省去一個“春”字,富水應為富水春的簡稱,同若下春一樣,都是以產地而得名的。

  郎官清、阿婆清:據《唐國史補》,這兩種酒的產地均為唐代京城長安的蝦蟆陵。從名稱上可知這兩種酒都屬於清酒。清酒原是指清潔的陳酒,古代祭祀時所用,《詩·小雅·信南山》:“祭以清酒,從以□牲,享於祖考”,即說此。後指清醇的酒為清酒。郎官清何以得名尚待考證,但是直到宋代仍有這種名酒,黃庭堅《病來十日不舉酒》詩有:“承君折送袁家紫,令我興發郎官清”句。關於阿婆清,唐代竇鞏《送元稹西歸》詩有:“二月曲江連舊宅,阿婆情熟牡丹開”句,“阿婆情熟”應是“阿婆清熟”之筆誤。如此推斷符合事實,此酒當是在牡丹盛開時釀熟加工而成的清酒。

  三勒漿:由波斯傳入的一種甜酒。釀此酒的庵摩勒、毗梨勒、嗬梨勒是三種植物的果實。這三種植物在唐代內地已有較普遍的種植,民間已能釀製這種異國情調的酒。唐代韓鄂在《四時纂要》中記載了此酒的釀製方法:“嗬黎勒、毗黎勒、庵摩勒,以上並合核用,各三大兩。搗如麻豆大,不用細。以白蜜一鬥,新汲水三鬥,熟調,投幹淨五鬥甕中,即下三勒末,攪和勻,數重紙密封。三四日開,更攪。以幹淨帛拭去汗,候發(酒化發酵)定,即止。但密封。此月(指陰曆八月)一日合,滿三十日即成。味至甘美,飲之醉人。消食、下氣。須是八月合即成,非此月不佳矣。”

  武陵崔家酒:唐代朗州武陵城(今湖南省常德市附近)裏崔家酒店釀製的美酒。張白在《贈酒店崔氏》詩中對此酒給予相當高的評價:“武陵城裏崔家酒,地上應無天上有。南遊道士飲一鬥,臥向白雲深洞口。”

  五雲漿:唐朝至五代時的一種名貴的有濃鬱香味的酒。劉禹錫《和令狐相公謝太原李侍中寄蒲桃》詩有“醞成十日酒,味敵五雲漿”句提到此酒。此酒到五代時,成為宮廷裏常飲的名酒之一。花蕊夫人《宮詞》雲:“酒庫新修近水傍,潑醅初熟五雲漿。殿前供禦頻宣索,追入花間一陣香。”

  桂花醑:唐代一種用桂花和米、曲釀成的美酒。蘇鶚《杜陽雜編》下:“上每賜禦饌湯物,其酒有凝露漿、桂花醑。”可見這種禦賜美酒是很珍貴的。

  五酘酒:唐代一種重釀米酒。宋代範成大在《吳郡誌·土物》中介紹:“五酘酒,白居易守洛陽時有《謝李蘇州寄五酘酒》詩。今裏人釀酒,曲米與漿水已入甕,翌日,又以米投之,有至一再投者。謂之五酘……是米五投之耶。”看來這種酒在釀造過程中要投五次米,故釀出的酒醇厚香美。

  葡萄酒:亦稱蒲萄酒、蒲桃酒。西域釀製的葡萄酒自漢魏以來就以貢物的形式少量地傳入內地,但是中土用西域之法釀製葡萄酒則始於唐太宗時。據《冊府元龜》所記,唐太宗的軍隊“及破高昌,收馬乳蒲桃實於苑中種之,並得其酒法……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既頒群臣,京師始識其味。”王翰《涼州詞》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詩句。劉複《春遊曲》記述了妓女用葡萄酒招待狎客的事:“春風戲狹斜,相見莫愁家。細酌蒲桃酒,嬌歌玉樹花。”從《唐國史補》:“河東之乾和葡萄”可知,唐代河東(約為今山西省)一帶釀製的乾和葡萄酒最負盛名。

  石榴酒:唐代的一種果酒。見喬知之《倡女行》詩:“石榴酒,葡萄漿,蘭桂芳,茱萸香。願君駐金鞍,暫次共年芳。”此酒和葡萄酒一樣,在唐代妓院中流行。

  竹葉酒:唐代別具風味的江南名酒。白居易《憶江南》之三:“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複相逢。”即說此酒。據敦煌《高興歌》:“點清酒、春竹葉,沾著唇,甜入頰。”可知這種竹葉酒的特點是醇厚甜美。

  新豐酒:唐代長安新豐所出的一種名酒。李賀《惱公》詩有“沽酒待新豐”句。據葉蔥奇在《李賀詩集》中疏注:“《入蜀記》:長安新豐出名酒,見王摩詰詩,至今市肆頗盛。”

  黃醅酒:見白居易《嚐黃醅新酎憶微之》詩:“世間好物黃醅酒,天下閑人白侍郎”和白居易《戲招諸客》:“黃醅綠醑迎冬熟”詩句。“醅”是沒有過濾的酒,“綠醑”是綠色的美酒。這種綠色的美酒是在秋末冬初時釀熟的。

  西市腔:據李肇《國史補》:“京城之西市腔”可知,此酒是唐代京城長安西市所賣,向達在《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一書中考證,長安西市有不少胡姬侍酒的酒肆。此酒名字頗怪,或許是長安西市的酒家用西域法製的異國情調的美酒吧。

  宜春酒:唐代中和節(二月一日)所飲的酒,又稱為中和酒。《新唐書·李泌傳》:“泌以學士知院事,請廢正月晦,以二月朔為中和節。民間裏閭釀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祈豐年。帝悅。”於是唐德宗在貞元五年下敕始定二月一日為中和節,村社做中和酒,祭勾芒神,聚會宴樂。

  灰酒:酒釀熟後,下石灰水少許,使酒液得以澄清。所得的清酒稱灰酒。唐代文獻多有此酒的記載:如李賀《奉和二兄罷使遣歸延州》詩有“留愁翻隴水,喜酒瀝春灰”句,陸龜蒙《和初冬偶作》詩有“小爐低幌還遮掩,酒滴灰香似去年”句。此酒在後代也頗流行,宋代陸遊《老學庵筆記》中有記載。

  唐代的酒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唐代的名酒多冠以“春”字。用春字命名酒,一開始當是標明此酒是春季釀熟的春酒,到了唐代,“春”字的內涵增加了詩意,“春”字開始代替“酒”字用於酒名上,這是唐代詩歌繁榮在酒名上的反映。此習俗在唐代形成後,對後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武林舊事》記載的南宋時冠以“春”字的名酒有皇都春、留都春、十洲春、海嶽春、秦淮春和穀溪春等十餘種。直到今天,這一習俗尚有傳承,例如劍南春、景陽春和竹露春等酒。

  第二,唐代酒的門類已基本齊全。除了蒸餾酒外,糧食酒、水果酒和添加植物葉花果實或各種藥材製作的酒皆已達到較高的水平。尤其是中西文化的交流進一步促進了唐代釀酒業的發展。例如葡萄酒釀造技術的傳入;三勒漿類酒在唐內地的釀製等,使得唐代酒的範圍擴大了。

  第三,出名酒的區域範圍廣。今四川、兩廣、山東、山西、湖南、湖北、陝西、江蘇、浙江、貴州等地在唐代都出美酒,並且各具地方特色。

  第四,酒戶是唐代名酒的主要釀造者。自兩稅法推行後,酒戶得以專心釀製名酒出售以賺錢,促進了釀酒術的不斷提高。

  從五代至宋,是我國又一次由封建割據到全國統一的時期。宋代統治者對酒采取暗中鼓勵的政策,借以多征收酒稅以充實國庫,所以宋代酒禁是鬆弛的。到了宋孝宗淳熙年間(1174-1189)公開提出了“設法勸飲,以斂民財”的政策(見顧炎武《日知錄·酒禁》),惟恐人們飲酒不多。這樣一來,除了官僚士大夫外,市民飲酒之風也興盛起來,各種酒肆在全國城鄉普遍設立。唐代以前,“市”門是定時開放的,貿易隻限於白天,夜間則實行宵禁。唐末五代以後,宵禁開始鬆弛,一些大城市先後出現夜市,到了宋代,夜市已相當發達了。《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等文獻對此多有記載,例如南宋都城臨安清河坊至官巷口一帶“與日間無異”,“其餘坊巷市井,買賣關樸,酒樓歌館,直至四鼓後方靜。而五鼓朝馬將動,其有趁賣早市者,複起開張。無論四時皆然”。酒樓歌館簡直是在通宵達旦地營業。除此外,從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裏當街賣新酒的畫麵中,也可看出宋代酒禁的鬆弛。宋代農村飲酒之風也很盛行,宋孝宗時,農村雇人車水時,必須“有些少白酒吃用”,“當用工車戽田畝之時,須有造下酒貨”(見《朱文公集》卷十九)。

  能代表宋代飲酒特色的人是蘇軾和陸遊。蘇軾在《書東皋子後傳》一文中說:“予(自稱)飲酒終日,不過五合。天下之不能飲,無在予下者……閑居未嚐一日無客,客至未嚐不置酒。天下之好飲,亦無在予上者。”他酒量不大卻喜歡飲酒,通過飲酒來抒發胸中的浩然之氣,“俯仰各自得,得酒詩自成”,他的詩文中所透出的豪放之氣與他飲酒時所追求的精神內涵是不可分的。南宋偏安半壁江山,有誌者因收複失地的宏圖大業無法實現,多有借酒澆愁之舉,陸遊就是這樣一位愛國誌士。他在《對酒》詩中這樣寫道:“閑愁如飛雪,入酒即消融。”他平時“閉門坐歎息,不飲輒十日。忽然酒興至,一醉須一石。”他盼望“王師北定中原日”,囑咐兒孫們到那一天“家祭無忘告乃翁。”其借酒澆愁之舉與他那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是一致的。

  從蘇軾《酒經》、朱翼中《北山酒經》、李保《續北山酒經》和《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夢粱錄》等傳世的文獻中看,宋代不但名酒多,各階層飲酒的軼事頗多,這對於搞清宋代的酒與飲酒習俗提供了優於前代的條件。見於文獻的宋代酒有鳳州酒、長生酒、黃藤酒、蜒酒、梅醖、羅浮春、洞庭春色、仁和酒、扶頭酒、花露酒、蜜酒、金盤露、椒花酒、思春堂、鳳泉、中和堂、皇都春、常酒、雪醅、和酒、皇華酒、愛谘堂、瓊花露、六客堂、齊雲清露、雙瑞、愛山堂、留都春、靜治堂、十洲春、海嶽春、籌思堂、蓬萊春、玉醅、錦波春、浮玉春、秦淮春、銀光、清心堂、豐和春、蒙泉、金鬥泉、思政堂、穀溪春、慶遠堂、清白堂、藍橋風月、紫金泉、慶華堂、眉壽堂、萬象皆春、濟美堂、元勳堂、羔兒法酒、花白酒、銀笄酒、瑞露酒、冰堂酒(桂林三花酒)、辛秀才酒、萬家春、醇碧酒、金絲酒、風曲法酒、白羊酒、猥酒、武陵桃源酒、冷泉酒、紅友酒、蘇合香酒、思春堂、雪花肉酒、春紅酒、四明碧香酒、雙投酒和千日春等多種。其中如:

  武陵桃源酒:北宋時南方釀製的一種美酒,相傳釀酒法得之於武陵桃源仙人,故又稱“神仙酒”。據朱翼中《北山酒經》說,釀此酒用神曲(優質曲)和好糯米,以五酘法精釀而成。此酒“熟後三五日,甕頭有澄清者,先取飲之,蠲除萬病,令人輕健。縱令酣酌(大醉),無所傷。”北方用此方釀製往往酒味不佳。但如果將這些味道不佳的酒用酒甕盛好,再用泥封好甕口,經過一個春天後,便會變成美酒了。

  瑞露酒:即今全國聞名的桂林三花酒,它是采用桂林千萬株桂花釀製而成的,釀成後酒味醇香撲鼻。據範成大在《桂海虞衡誌》中說,當時廣西一帶無酒禁,“公私皆有美釀”,而以瑞露酒為最好。其特點是風味蘊藉,極盡酒妙。故這種酒在當時就已“聲震湖廣”了。

  白羊酒:也稱羊羔酒,是用嫩羊肉、黍米(或糯米)和曲釀製的美酒。《北山酒經》:“臘月取絕肥嫩羯羊肉三十斤(帶骨肉),使水六鬥已來,入鍋煮肉,令極軟(爛)。漉出骨,將肉絲擘碎,留著肉汁,炊蒸酒飯時用。”然後將肉汁、酒飯和曲末同放甕中釀製,數日後即成。這種風味獨特的高檔酒,自宋代起一直受到達官貴人的歡迎。

  洞庭春色:用黃柑釀製的美酒。蘇軾《洞庭春色賦》序說:“安定郡王以黃柑釀酒,名之曰洞庭春色。猶子德麟得之以餉予(指蘇東坡),戲作賦。”這是用柑橘釀酒的最早記錄。當時此酒異常珍貴。

  冰堂酒:宋代滑州(今河南滑縣附近)所產的美酒。陸遊《老學庵筆記》:“承平時,滑州冰堂酒為天下第一。”蘇軾《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詩有:“使君已複冰堂酒,更勸重新畫舫齋”句。

  金絲酒:宋代人有一種獨特的飲酒習慣,將雞蛋打入酒中攪和勻再放在炭火上燒開,稱之為金絲酒。宋代薑特立《客至》詩雲:“凍雲垂地寒崢嶸,故人訪我邀晨烹。旋燒薑子金絲酒,卻試蘇公玉糝羹。”詩原注:“以雞子和酒燒之,謂之金絲酒。”這種飲酒方式至今仍在一些地區盛行。

  醇碧:宋代一種用綠豆釀製而成的醇香色碧的名酒。黃庭堅《醇碧頌》序曰:“荊州士大夫家,綠豆曲酒多碧色可愛,而病於不醇。田子(人名)醞成而味厚,故予名之曰醇碧而頌之。”此酒多被宋人吟詠,陸遊《自適》雲:“家釀傾醇碧,園蔬摘矮黃。”即說此酒。

  蜜酒:用蜂蜜釀製的美酒。蘇軾《蜜酒歌》序:“西蜀道士楊世昌,善作蜜酒,絕醇釅。”關於蜜酒還有一段來曆呢:蘇東坡守黃州時,苦於無美酒,一天,好友楊士昌來看他。楊士昌是他的同鄉,在西蜀武都山當道士,會吹簫,懂醫藥,還精於釀酒。當他聽說黃州沒有好酒喝時,就把造蜜酒的方子告訴了蘇東坡。蘇東坡按楊士昌的方子去做,果然釀出了美酒。他很高興,就把這方子寫成一首《蜜酒歌》,教給黃州父老。於是,黃州人都學會了釀蜜酒了。現引蘇軾的《蜜酒歌》如下:“珍珠為漿玉為醴,六月田夫汗流泚。不知春甕自生香,蜂為耕耘花作米。一日小沸魚吐沫,二日眩轉清光活,三日開甕香滿城,快瀉銀瓶不須潑。百錢一鬥濃無聲,甘露微濁醍醐清。君不見,南園采花蜂似雨,天教釀酒醉先生。先生年來窮到骨,問人吃米何曾得!世間萬事真悠悠,蜜蜂大勝監河侯(官名)。”

  蜒酒:我國南方世代以船為家,不得陸居的水上居民被稱為“蛋戶”。蜒酒是北宋“蛋戶”在重陽節飲用的一種酸甜味重的酒。蘇軾《丙子重九》之一:“蜒酒孽眾毒,酸甜如梨楂。”另外宋代孫覿《九日次獻花鋪》詩:“殷勤邀一醉,蜒酒壓梨楂。”也說這種酒。

  萬家春:蘇軾自釀的一種美酒。見《浣溪沙》序:“餘近釀酒,名萬家春,蓋嶺南萬戶酒也。”其詞有:“雪花浮動萬家春,醉歸江路野梅新”句。

  梅醞:以梅子釀成的酒,產地是宋代惠州(今廣東惠陽東)。蘇軾在《書簡答程天侔》中評價此酒說:“惠酒絕佳。舊在惠州,以梅醞為冠。”

  羅浮春:蘇軾在惠州時自造的酒,此酒以境內羅浮山而得名。其詩《寓居合江樓》:“三山咫尺不歸去,一杯付與羅浮春。”自注:“予家釀酒名羅浮春。”

  蘇合香酒:北宋時由宮內傳出的一種名酒。據《墨客揮犀》所載:“王文正太尉,氣羸多病。真宗麵賜藥酒一瓶,令空腹飲之,可以和氣血辟外邪。文正飲之,大覺安健,因對稱謝。上曰:‘此蘇合香酒也,每一鬥酒,以蘇合香丸一兩同煮。極能調五髒,卻腹中諸疾。每冒寒夙興則飲一杯。’因各出數榼賜近臣。自此臣庶之家,皆效為之。”蘇合香丸又稱白術丸,用它煮酒既能治病又能保健,所以在宋代上流社會盛行。

  幸秀才酒:北宋金陵(今南京)幸思順所釀。因幸思順是知名老儒,故稱他釀製的美酒為幸秀才酒。蘇軾《東坡誌林》卷三記此酒說:“幸思順,金陵老儒也。皇祐(1049-1054)中,沽酒江州,人無賢愚皆喜之。”並且還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個官人乘船帶著幸思順贈給他的十壺酒沿長江而行,被劫江賊所捉獲。劫江賊飲此酒後,嚐出了這是幸秀才所釀的美酒,便問此酒從何而來?這個官人說他和幸秀才很要好,是幸秀才所贈。劫江賊聽後,忙將搶奪他的酒和別的財物如數歸還了,還再三央求不要告訴幸秀才。由此可見,幸秀才酒不但醇美勝於他酒,而且釀此酒的幸思順本人也很有威望。

  雪醅:用秫米釀成的美酒。宋代許多地方都出雪醅,但是以泰州(今江蘇省泰州市一帶)產的是正宗。原因在於泰州境內客次井的蟹黃水釀酒所致。宋代周輝《清波雜誌》雲:“蟹黃不堪他用,止可供釀。”並說宋高宗紹興年間(1132-1162)有人用西湖水釀雪醅酒,酒味與泰州雪醅相比,相差一大截子。

  鳳州酒:宋代鳳州鳳翔所產的美酒,這是今西鳳酒的前身。但是兩者之間有差別,宋代鳳州酒是自然發酵釀製的低度酒,而今西鳳酒是用蒸餾法而得的烈性酒。《宋人軼事匯編》卷二十:“陝西鳳州伎女手皆纖白。州境內所生柳,翠色尤可愛,與他處不同。又公庫(官釀)多美醞。故世言鳳州有三出,謂手、柳、酒。”可見當時的鳳州酒是全國聞名的。

  據民間所傳,鳳州酒知名於唐代,唐高宗時,吏部侍郎裴行儉送波斯王子回國時,來到鳳翔縣。當時正值暮春三月,裴侍郎突然發現沿路之上彩蝶、蜜蜂紛紛墜地,心裏納悶,便派人查訪是何原因。查訪人迎風而行,來到離城十多裏的柳林鎮,才知道原來是鎮上一家作坊正在大興土木,人們從地裏挖出一壇窖藏三百多年的陳酒。此酒清碧透明,氣味濃香無比,飲者無不醉倒。酒味隨風飄去,使鎮東十多裏內的蜂蝶都聞酒味而醉倒。後來裴行儉把這壇陳酒獻給了高宗皇帝。從此鳳州柳林鎮的酒聞名朝野。

  現今的西鳳酒是以當地特產的高粱為原料,以大麥和豌豆製曲,用井水發酵蒸餾而成的烈性酒。因其香不刺鼻,辣不嗆喉,回味悠長而被評為全國名酒。西鳳酒雖與宋代鳳州酒製造工藝不同,但有淵流關係。

  風曲法酒:宋代四川南部赤水河畔古藺鎮所出的美酒,是今郎酒的前身。釀此酒用的曲是風曲。據《北山酒經》所言,造風曲法酒用糯米粉和白術、防風、川芎、瓜蒂、天南星、杏仁等中草藥。曲踏好後“用桑葉裹盛於紙袋中,用繩係定,即時掛起,不得積下”。此曲須“掛透風處四十日。取出曝幹,即可用”。另外釀此酒必須用古藺二郎灘的郎泉水。酒釀好後,還要貯存在二郎灘附近山崖上的天然洞穴裏,使之充分發酵。有“山泉釀酒,深洞貯藏。泉甘酒冽,洞出奇香”的美稱。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許多名酒多以“堂”字命名,如思春堂、中和堂、愛山堂等。這本是當時官釀作坊的名字。以官釀作坊的名字為酒名是宋代酒的特點之一。另外,宋代名酒除了官釀作坊和民間酒戶釀製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出自文人之手,如蘇軾所釀的萬家春、蜜酒、羅浮春等;幸思順釀的幸秀才酒;荊州士大夫田子釀的醇碧等酒。宋代以前雖有文人釀酒之舉,但遠比宋代少。文人親自釀酒既反映了宋代酒禁的鬆弛,又反映了人們好酒的風氣。

  
更多

編輯推薦

1實習菜譜(農家小吃)
2鑒略妥注
3魯迅作品選
4元史演義
5道德經
6偽自由書
7北戶錄
8茶經
9長短經
10長生殿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傳習錄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閑 【已完結】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

  • 鄧析子

    作者:【周】鄧析  

    生活休閑 【已完結】

    《鄧析子》分為無厚篇與轉辭篇兩篇,無厚篇所強調的是君主與臣民的共生關係,勸勉君王治國時應該以平等的心對待臣民,歸結到最後就是無厚,是民本的反映。

  • 東周列國誌

    作者:【明】馮夢龍  

    生活休閑 【已完結】

    《東周列國誌》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作的一部曆史演義小說。原版名稱是《列國誌傳》,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曆史。作品中所敘述的五百多年之間,英雄輩出,...

  • 獨異誌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閑 【已完結】

    《獨異誌》者,記世事之獨異也。自開辟以來迄於今世之經籍,耳目可見聞,神仙鬼怪,並所摭錄。然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