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爭國本”黨爭之嚆矢

顧憲成肇始於萬曆年間的東林黨爭,反映了明代後期統治階級內部政治鬥爭的基本脈絡。以顧憲成、高攀龍等為領袖的政治派別“東林黨”與以王錫爵、沈一貫等為首的“浙黨”以及“齊黨”、“楚黨”、“宣黨”、閹黨等進行激烈的鬥爭,以實現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信念。但是他們的活動未能改變明政權行將滅亡的厄運,隻是給後人留下了“黨人碑後勒遺文”的啟迪。

嘉靖、萬曆以來,隨著社會矛盾的加深,統治階級內部不同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尖銳。

世宗朱厚熜以藩王入繼帝位,作為其伯父、孝宗朱祐樘的繼承人做上了皇帝。但是,從血緣關係看,世宗的父親是興獻王朱祐杬。那麽,即位後的朱厚熜是要稱自己的父親為皇考(即父親)呢,還是稱孝宗為皇考?世宗下旨令群臣討論這個問題。朝臣在這個問題上發生了分歧。以楊廷和為首的一派主張應遵循封建禮法,稱孝宗為皇考,稱興獻王為皇叔考,而以張璁為首的一派則迎合世宗的旨意,認為繼統不繼嗣,應稱興獻王為皇考,稱孝宗為皇伯考。兩派爭了三年,最終以有世宗作後台的張璁派取勝。反對派一百多人被廷杖下獄,十餘人被杖死,還有一些被謫戍或罷官,而張璁因迎合世宗旨意得寵,取得了內閣首輔的位置。統治階級內部的這場大辯論,封建史家稱之為“大禮議”。“大禮議”之爭的實質是官僚集團爭奪內閣首輔權位的利害衝突。嘉靖、隆慶兩朝,各派官僚對內閣首輔權位的爭奪從無間斷,任何一個新任首輔莫不是踩在舊任的肩膀上而上台的。官僚們傾軋排擠,此上彼下,紛爭不已。

不過,嘉靖朝官僚集團之間的鬥爭雖然激烈,還沒有形成固定的門戶。到了萬曆朝,由於社會危機加深,各派官僚集團的政見不同,政治權力和經濟利益的利害衝突發展到了高峰,因而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鬥爭更為尖銳複雜,黨爭也就更加激烈。他們拉幫結派,勢同水火,激烈的鬥爭一直持續到明王朝覆亡時為止。

激烈的黨爭是從萬曆朝的“爭國本”開始的。明神宗朱翊鈞,萬曆六年大婚,時年16歲,皇後王氏,錦衣衛指揮使王偉的長女,年方13歲。大婚後,皇後一直沒有生育。而王恭妃於萬曆十年(1582)生下朱常洛,鄭貴妃於萬曆十四年(1586)生下朱常洵。王恭妃無寵,但鄭貴妃最得神宗寵愛,是其感情的寄托,因而,鄭貴妃就恃寵企圖為其子朱常洵謀取皇位繼承權。但是,當時的一些大臣根據封建宗法製度所謂的“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屢次上書請立皇長子常洛為太子。神宗意在常洵,對冊立太子的事一再推托延遲。於是,輿論蜂起,有官員懷疑鄭貴妃從中作梗,便攻擊執政,痛責首輔申時行“陽附群臣之議以請立,而陰緩其事以內交”,說他和王錫爵依違其間,不敢秉公力爭。申時行在輿論的壓力下,被迫辭官。但是,另兩位力請立朱常洛的輔臣許國、王家屏,也因忤神宗意,被斥出閣。這個問題爭了十五年,一直到萬曆二十九年(1601),神宗才冊立朱常洛為太子。封建時代認為太子乃“天下之本”,所以這一場爭吵便叫作“爭國本”。

在“國本”之爭中,明末統治階級分成了三派,即冊立派、反冊立派以及處於兩派之間的搖擺派。搖擺派主要是申時行、王錫爵、沈一貫等輔臣,他們雖然經常參與冊立派的鬥爭,但又對皇帝阿順唯諾,“婉轉調護”。冊立派爭“國本”,不僅是與反冊立派較量,也是和搖擺派作鬥爭。搖擺派也拉幫結派,利用“國本”之爭打擊、迫害正直之人及其政治反對派。迨沈一貫罷職,朝野明顯分為了兩大陣營,“批鱗直言、羽翼太子者,正人也;阿附宮闈、迎合上意者,小人也。”邪派官吏各自結黨,並指正人為東林黨,加以攻訐。可以說,“國本”之爭使明末大臣間的矛盾擴大,加劇了黨爭,也為他們進一步攻訐提供了論題。

東林書院東林黨以顧憲成等為核心。在“爭國本”時,時任吏部文選郎中的顧憲成力主冊立朱常洛,使神宗皇帝內心非常不滿。萬曆二十二年(1594),因為吏部缺官,在推舉閣臣時,顧憲成推舉王家屏,與當政者意願不符,被削了官職。他毫無眷戀之意,毅然回鄉到家無錫,修複東林書院,與高攀龍、錢一本等一些誌同道合的朋友在裏麵講學。最初的東林黨人主要是罷官廢吏,他們在“國本”之爭中積聚力量,“身去而名益高”。他們和朝中的正直之臣遙相應和,抨擊時政,臧否人物、自負氣節,和當權派相對抗。東林書院無形中成為社會輿論的中心,反對派就把他們稱為“東林黨”。

浙江寧波人沈一貫善於迎合神宗旨意,於萬曆二十二年入閣,從萬曆三十年(1602)始任首輔。他糾集浙江籍京官,專與東林黨人作對,被稱為“浙黨”。此外,還有“齊黨”、“楚黨”、“宣(安徽宣城)黨”、“昆(江蘇昆山)黨”等,都是以地緣關係串通為幫派體係,其中浙黨勢大,齊、楚諸黨依附於它。他們聯合攻擊東林黨,被時人看作邪黨。兩大派展開激烈的爭奪,互相傾軋,各不妥協。明人文秉說:“門戶之局,胎兆於婁東(王錫爵),派歧於四明(沈一貫),釁開於淮撫(李三才),而究以國本為歸宿。其為東林者,則羽翼國本者;其為四明者,則操戈東林者。此外,則秦、晉、齊、楚、西江稱強,然聲應氣求,要不出此二者。”從這個意義上說,“國本”之爭為明末黨爭攻訐作了成員準備。此外,明神宗怠於政事,對廷臣的爭訟攻訐聽之任之,無疑也加劇了黨爭。據《明史》稱神宗“怠於政事,章奏多不省,廷臣漸立門戶,以危言激論相尚。”

鑒於晚明時期吏治的嚴重腐敗,由於黨爭利益的需要,各黨都利用“京察”的機會排擠打擊對立派。

所謂“京察”,指的是政府官員的考核製度,相當於今日的考勤考績。規定六年考核一次,每逢巳、亥年舉行。在京察中,根據官員的政績、品行,分別給予升任、降調或罷官等獎懲。凡是在京察中被罷官的,終身不複起用。由於考核的結果決定官員的升遷,故而深受朝野上下的矚目。萬曆二十一年(1593),顧憲成不滿於浙黨閣臣的倒行逆施,借京察的機會,操縱吏部罷黜與閣臣過從甚密的一些官僚,引起了王錫爵等人的強烈不滿。平心而論,此次京察的主持者——吏部尚書孫、考功郎中趙南星和左都禦史李世達等人,都是比較正直的官吏。在這次京察中,他們基本上還是做到了秉公澄汰、無所徇私。例如,文選員外郎呂胤昌是孫的外甥,都給事中王三餘是趙南星的親戚,兩人均因考評不佳被斥黜。不過,由於主持京察者得罪了內閣權臣和被黜官吏的親朋師友,萬曆二十一年的京察,也就成了門戶黨爭的重要一幕。特別是在此後門戶黨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在京察中提拔賢能、降邪黜惡的可能越來越小,而結黨營私、打擊異己、扶植同黨的色彩卻日趨加重。

萬曆後期,東林黨與浙黨雙方的爭鬥愈演愈烈,口頭論爭已不能發泄怨恨,故而雙方均殫精竭慮地排斥異己。不遺餘力地借京察逐罷對方在朝的官員,也就成了黨爭的重要內容。萬曆三十三年(1605),東林黨人都禦史溫純和吏部侍郎楊時喬主持京察,浙黨官員錢夢皋、鍾兆鬥等人均受貶謫。萬曆三十九年(1611),東林黨人再次借考察京官之機,聯合吏部尚書孫丕揚逐斥浙黨諸人。與此同時,南京的京察卻為齊、楚、浙黨主持,因此,在那裏的東林黨人便大受斥逐。不久,浙黨方從哲入閣成為輔臣,浙黨乘機反撲,將號稱“清流”的東林黨人驅逐殆盡。到萬曆四十五年(1617)丁巳京察時,方從哲又當上了首輔,浙黨勢力愈益膨脹,對東林黨人更是極盡打擊迫害之能事。光宗去世後,楊漣、左光鬥等人擁立光宗的長子朱由校即位,此即“熹宗”,翌年(1621)改元“天啟”。當時,浙黨首領方從哲因“紅丸”諸案被迫辭歸,東林黨人暫居上風。天啟初年,東林黨人葉向高複出,擔任首輔,鄒元標、高攀龍趙南星和高攀龍等人也紛紛躋身於大僚之列,左光鬥、魏大中、黃尊素等人又控製了言路。於是,內閣、都察院、吏部、禮部等要職均為東林黨人所把持。一時間,東林黨人的勢力空前發展。這時的東林黨人,早已為朋黨門戶的傾軋衝昏了頭腦,他們一旦大權在握,政治上並沒有多少建樹,卻不遺餘力地對政敵加以排斥和大肆報複,甚至凡是與東林黨人意見相左的,均被他們視作“邪黨”而遭逐斥。天啟三年(1623),東林黨人趙南星出掌吏部,更是培植私人,大肆報複,任意黜免與他們政見不合的朝官,這就使得非東林黨官僚不得不另找靠山,糾集力量重新與東林黨人較量,使黨爭愈演愈烈。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