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四、馬祭祀

祭祀是古代的重要儀禮。用來作為祭品的犧牲有很多,最常見的是牛羊豕“三牲”。牛作為犧牲(犧牲二字本義也是牛的意思)最具代表性,所以在漢字裏“犧牲”二字均從牛。從世界各民族的祭祀習俗來看,以牛和其他動物為犧牲的較多,以馬作為祭祀犧牲的較少。盡管以馬為犧牲舉行祭祀的儀式不甚普遍,但從一些文獻的零星記載和考古發現來看,古代確實存在過這種祭祀習俗。

(一)漢族先民馬祭殘跡

漢族先民中曾經存在過馬祭習俗。夏、商、周人都曾以馬為犧牲祭祀。《吳越春秋》:“禹乃東巡,登衡山,血白馬以祭。”商人馬祭習俗在殷墟文化中有集中表現。甲骨文中多有用馬作犧牲的記載,詳見本書第四章。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雲:“馬與雞……在卜辭中也有用作犧牲的痕跡。”殷墟發現有數量眾多的車馬坑,關於這些車馬坑的性質,長期以來爭論不休。有人認為是殉葬坑,有人認為是祭祀坑,有人認為既有殉葬坑又有祭祀坑。學者們根據車馬坑與周圍遺跡的關係分析其性質,認為第三種觀點比較切合實際。殷墟車馬坑中,大司空村的四座車馬坑、殷墟西區的七座車馬坑以及建國前在侯家莊、西北岡大墓和後岡大墓南墓道發現的車馬遺跡,可能屬於殉葬坑。小屯宮殿區發現的五座車馬坑,是乙七宗廟基址南麵包括100餘座祭祀坑的祭祀遺跡的一部分;王陵東區發現的兩座車馬坑為殷王陵祭祀場的遺跡,這七座車馬坑當為殷王室在宗廟或王陵祭豐巳他們祖先時留下來的遺跡,坑內所埋之馬、車等當為貢獻給殷王室祖先神靈的祭品和犧牲。當然,不能將殉葬與祭祀完全對立起來,殉葬也是祭祀的一種形式,隻不過它是發生在死者入葬時的一種祭祀活動,而此處所說的祭祀坑則是指死者埋葬後定期舉行的以馬等為犧牲的祭祀活動。這種活動在周代也可能存在。《周禮?夏官?大司馬》:“喪祭奉詔馬牲。”孫?讓正義:“《既夕禮》說士大夫遣奠雲:‘陳鼎五於門外。’注雲:‘士禮,特牲三鼎盛,葬奠加一等,用少牢也。’依彼注推之,則天子禮用大牢,大遣奠加等,用馬牲。”考古發現的周代車馬坑數量也不少。

商周時期的馬祭習俗主要流行於貴族階層。影響到後世,在民間則形成了以紙馬獻祭的習俗。漢族民間祭祀時,常以紙馬為祭品。清王棠《知新錄》卷八:“古者祭祀用牲幣,秦俗牲用馬。淫祀浸繁,始用偶馬。唐玄宗瀆於鬼神,王?以楮為幣。今俗用紙馬以祀鬼神,亦即偶馬之遺意也。”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三十也載,唐王?用紙馬祀鬼神,後遂在紙上畫神像,塗彩色出售,祭神畢焚之,謂之紙馬。紙馬又稱為“甲馬”,包括紙馬、紙車、紙轎、紙錢等。

甲馬所畫圖像雖不僅僅是馬,但都統稱為紙馬。農曆八月十五祭祀月神的紙馬,稱為“月光馬”,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有載:

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玉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致,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色,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並焚之。

臘月二十四祭灶時的紙馬,稱“灶馬”,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貼灶馬於灶上,以酒糟塗抹灶門,謂之醉司命。”明沈榜《宛署雜記?民風一》:“祀灶,坊民刻馬形印之為灶馬。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農民鬻以焚之灶前,謂為送灶君上天。”祭灶時,要在灶君像前焚香、燒紙,還要供奉草料等,最後將灶馬和草料一同燒祭,認為這樣灶王爺就會乘此馬得以升天。這可能是以紙馬獻祭的最基本意義。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戴宗所以被稱為“神行太保”,就是因為他每次遠行時都要將甲馬拴在自己的身上,借助甲馬使自己行走如飛。清虞兆隆《天香樓偶得?馬字寓用》:“甲馬,以此紙為神佛所憑依,似乎馬也。”趙翼《陔餘叢考》卷三十:“昔時畫神像於紙,皆有馬以為乘騎之用,故曰紙馬也。”以紙馬行祭祀,與古代的馬祭習俗有密切的聯係。

(二)中國少數民族馬祭習俗

1.蒙古等民族的馬乳祭和馬祭

蒙古族祭天儀式中主要以馬乳為祭品,有時也用馬作犧牲。據文獻記載,成吉思汗、憲宗蒙哥汗都曾多次祭天。忽必烈即位後的中統二年(1261)夏季四月己亥,曾親自祭天於舊桓州(今內蒙古正藍旗西北)。以後每年六月二十四日都要在上都舉行祭天儀式。祭物主要是馬?(馬奶)、羊、布帛等。張德輝《嶺北紀行》:“至重九日,王師麾下會於大牙帳,灑白馬?……其什器皆用禾樺,不以金銀為飾,尚質也……四月九日,率麾下,複會於大牙帳,灑白馬?。”這裏記載的祭祀日期為九九和四九日,祭品主要為馬奶子。後來在上都舉行的六月二十四日祭天儀式,不僅要用馬?,還要“用馬一、羯羊八,彩緞練絹各九匹,以白羊毛纏若穗者九,貂鼠皮三”。祭品的內容發生了很大變化。蒙古族的這種傳統的祭天儀式也被吸收到郊祭儀禮中。元代郊祀大體是按照前代傳統禮製進行的,但也能看到蒙古的舊有特色,如以馬?、野馬等具有蒙古特色的祭物進行祭祀活動等。元人薩都刺《上京即事》詩:

祭天馬酒灑平野,

沙際風來草亦香。

白馬如雲向西北,

紫駝銀甕賜諸王。

蒙古族祭祀祖先的“燒飯祭”也以馬乳和馬為祭品。燒飯祭即以焚燒酒食和生活用品的方式祭祀祖先和亡靈。元代蒙古皇宮祭祀祖先、帝王神靈,均行此禮。《元史》卷七七《祭祀》六“國俗舊禮”:

每歲,九月內及十二月十六日以後,於燒飯院中,用馬一、羊三、馬?、酒醴、紅織金幣及裏絹各三匹,命蒙古達官一員,偕蒙古巫覡,掘地為坎以燎肉,仍以酒醴、馬?雜燒之。巫覡以國語呼累朝禦名而祭焉。

契丹、女真等族中也有類似的習俗。

蒙古人還用馬匹作為祭品祭祀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以生前的功績贏得了蒙古人的崇敬,死後則被蒙古人尊為頂禮膜拜的神聖。蒙古人用他們特有的方式祭祀他的神靈,他們為成吉思汗製作了偶像,放在一輛車子裏。“他們在那裏供奉許多祭品,他們甚至還要把那些至死無人敢騎的馬匹供於偶像前麵,同時還用其他牲畜祭祀。”這實際上就是在以馬作為犧牲,不過這裏的馬不是被殺掉,而是以活馬作為“犧牲”。獻給成吉思汗的馬犧牲具有某種神聖性,所以這些馬沒有人敢騎,直至它們死去。類似的情況在滿、鄂溫克等信仰薩滿教的民族中也存在。滿族祭祀習俗中有專供祭祀用的馬,稱“他合馬”。此馬不事農務,不許騎乘,尤其不許女人騎乘,不打鬃,不剪尾,任其自由行動。鄂溫克族也有將最好的馬獻給神的習慣,獻給神的馬稱“溫古”馬,此馬不能隨便賣掉或殺死,在其年老或患病必須處理時,要請薩滿祈禱,才能另換一匹馬獻給神,然後再將原來那匹馬處理掉。

蒙古人在祭祀其他神靈偶像時也用馬乳作為祭品。柏朗嘉賓在他的遊記中記載:

他們認為這些偶像是畜群的保護者,同時也是奶汁和畜群繁殖的賜予者……他們用從畜群和母馬身上初次擠下來的奶供奉這些偶像。當他們開始用膳或飲用什麽東西時,也要首先向偶像供奉飯肴和飲料。

蒙古薩滿在舉行巫術儀式時也用馬乳。馬可波羅在其遊記中說:

每年的陰曆八月二十八日……星占學家就奏請大汗,將這些馬乳臨風飛灑,祀奉他們敬奉的神?和偶像。

蒙古族因為長期以來就存在以馬乳致祭的習俗,久而久之,還形成了特定的民間節日――馬奶節。馬奶節在今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還在流行。每年夏曆八月末的一天,生活在這裏的蒙古人都要到指定的地點聚會,人們身著盛裝,殺牛宰羊,賽馬競技,在馬頭琴的伴奏下縱情歌唱,頻頻舉起一杯杯馬奶酒,互相祝願,同時也表示對先祖的追念。

2.新疆“鹿石”上的馬形圖案

“鹿石”,類似於墓碑,因其多刻有鹿等動物圖形,故名。我國的新疆以及蒙古、西伯利亞、歐洲等地都曾發現有精美的鹿石。鹿石上一般都刻畫有馬的圖形。這些馬形象就是充當獻給神靈的犧牲的角色。

新疆青河縣草原發現一刀形碑狀鹿石。鹿石上刻有兩條平行線,兩線中間刻有一圓形。碑石下部刻有一昂首、豎耳、站立著的馬。這裏的馬,就是奉獻給太陽的犧牲。圓形太陽下麵的一線代表天空,太陽上麵的一條線是原始人已經朦朧意識到的天外天。

新疆富蘊縣吐爾洪鄉的恰勒格爾古墓群旁也鑿刻有精美的碑狀鹿石,其中一塊殘存的鹿石由鹿形、類山形、弓箭形、馬形和夾在兩條平行線中的三角形五種圖案組成。估計其斷裂遺失的上部也有圓形的太陽形象。三角形圖案代表女性生殖器,已經圖案化。此鹿石的馬形有二,一為完整的馬形,一為頭部不全的馬形。二馬都昂首豎腿,朝向太陽。這塊鹿石顯然是宗教禮儀的產物。

蒙古、西伯利亞、歐洲等地也發現有類似的鹿石。如易北河有一鹿石,呈石碑狀,頂端有一圓形太陽,下刻有傾斜的腰帶形斜線、月牙形樹葉,三個山峰似的山脈,右下為一匹靜態的圖案化的馬。其風格與新疆發現的鹿石屬於一類。

鹿石上的馬和太陽的形象,是古人太陽崇拜儀式的一種表現。古人崇拜太陽,往往以馬祭日。鹿石上的馬,一般認為代表的是獻給太陽的犧牲。在初民的觀念中,大概認為隻有既雄壯又善於奔跑的駿馬才配得上敬祭太陽。關於以馬為犧牲的意義,古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曆史》中說得很明白:“(瑪薩蓋塔依人)在諸神中間隻崇拜太陽,他們獻給太陽的犧牲是馬。他們把馬作犧牲來奉獻的理由是,隻有人間最快的馬,才能配得上諸神最快的太陽。”這與前文所述之“甲馬”、“灶馬”信仰意義是一致的。鹿石上的馬形圖案不能不使人想起飄揚在藏族地區的“風馬旗”。

3.西藏風馬旗

在我國的西藏、青海、甘肅、雲南等地的藏族聚居區,到處都可以看到一麵麵印有馬形圖案的各色旗幟,這樣的旗幟藏語稱之為“隆達”。“隆”為藏語“風”意,“達”即藏語“馬”意。“隆達”就是“風馬旗”。風馬旗還有許多別稱,如“祭馬”、“祿馬”、“經幡”等,但譯作“風馬旗”最符合藏文原意。

風馬旗的形狀有方形的,有角形的,還有的是條形的。最常見的構圖為:畫麵中心為一匹矯健的寶馬,馬背上馱著燃著火焰的寶器,旗的四角刻著四尊保護神――金翅鳥、龍、虎和獅子。旗上還印有各種經咒文字,散布在上述各種動物形象之間,圖與文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麵。這是風馬旗的主體形象,在不同的地區,還有不同程度的變異。

風馬旗一般以木版雕印,先把圖案雕刻在木版上,再將圖案印製在白、黃、紅、綠、藍五種顏色的布麵上,也有用石版和金屬版印製的。風馬旗的印製過程很講究,工匠在工作前應焚香淨手誦經,印製所用材料也要潔淨,並且要盡可能選擇朝向東南的房屋作為印製風馬旗的工作間。拉薩周圍的寺院,後藏地區的紮什倫布寺及其附近的納唐寺、夏魯寺等,都有印製風馬旗的作坊。

風馬旗在藏區幾乎無時無地不在。喜慶之日(節日、生日、新帳篷落成日等),要在門前張掛五色風馬旗;祭祀山水之神,要在山間河畔遍插風馬旗;就連那些虔誠的朝聖者也有許多肩扛風馬旗跋涉在艱難的旅途中的。有些地區還有放飛紙風馬旗的習俗。隻要到了藏區,到處都可看到那隨風飄揚的五色風馬旗。鄰近藏區的尼泊爾、不丹等國家也存在著張掛風馬旗的習俗。

藏區四處飄揚的五色風馬旗具有某種信仰功能。它大概就像漢族地區的紙馬、新疆鹿石上的馬形圖案一樣,充當著犧牲的角色。同時,它又是一種特殊的犧牲,特殊之處就在於它也是神所憑依之物。風馬旗被認為具有神聖的功力,它被視為溝通人神的一種媒介物。旗幟,下通於地,上通於天,被視為連接天地的橋梁,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信仰中的天梯意義。許多風馬旗插在高山或大樹上,就是在強調這一點。這種信仰功能又因為旗上的寶馬而得以強化。風馬旗上的馬不是普通的馬,而是神馬。神馬能一躍千裏,飛升九天,從而把人們對神靈的敬畏之心和乞求之願迅速帶到神靈之處,使神靈能降吉祥給人間。許多藏民將自己的手鐲等心愛的物品係在風馬旗上,就是希望能夠通過風馬旗上的神馬把這些財物獻給天上的神靈,以換得神靈的保佑。還有的信徒將自己的帽子、須發等係在風馬旗上,他們大概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借助神力升騰發達。這裏的馬,既是獻給神靈的犧牲,同時也起到了一種連接上下兩界、溝通神人之間的橋梁作用。

類似西藏的風馬旗,在蒙古地區則有“天馬圖”或“祿馬圖”崇拜。這可能是受藏族文化影響的結果。但也有的學者認為,天馬圖崇拜是對馬本身的一種崇拜,是蒙古人敬馬心理的最高表現形式。
更多

編輯推薦

1大羅金仙在星際
2屍人
3墨龍變
4洪荒青蓮聖卷
5八神異界遊
6鬥神狂飆
7全係修真大法師
8近戰召喚師
9魔法通行證
10逆龍道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獸戰天下

    作者:胡不歸  

    工具百科 【已完結】

    一個野獸橫行,掠食者和獵物以無窮的手法演出變化多端的二重奏或多重奏的欲望世界。一個從小被恐怖組織訓練成殺人機器,為了自由從而不得不戰鬥及殺戮的冷血殺手。就是關於這個堅忍冷酷,但不失血性的勇悍男兒...

  • 幻神

    作者:雲天空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聖獸的名字,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可是有誰知道,四大聖獸到底為什麽會成為僅次與神的存在?他們是經過怎樣的努力,最終成為聖獸的?他們各自擁有著什麽樣的神奇本領呢?有誰...

  • 活金

    作者:逐沒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靈脈為生命之脈,為免靈脈不被破壞也就有了‘護靈人’。林寶駒的先祖是‘護靈人’中的奇才,擁有逆天造勢的才能,曾強行降伏金馬,讓金馬成為白馬山的靈脈之主,用來守護靈脈。白馬吸水,養活一方。靈脈若散,...

  • 傳奇之縱橫瑪法

    作者:星星辰  

    工具百科 【已完結】

    在網吧裏激戰了三天三夜的星辰,終於完成了統一沙巴克的偉大霸業,但是由於勞累過渡,居然暈倒在地。當他醒來後,卻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神秘奇妙的世界,而這個世界赫然是他所玩的傳奇遊戲裏的瑪法世界,這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