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一、古老的牛踩田

牛的功能,在農業生產上是很突出的,它不僅是耕田的基本動力資源,也是農業運輸、積累農家肥的重要來源之一。但是我國從什麽時候開始牛耕,學術界是有爭論的。有商代說、春秋說、戰國說和漢代說四種。現在看來,漢代說已不能成立了,因為出土過不少遠在戰國時期的鐵犁鏵,這說明當時犁耕已經相當發達,而且形體較大,不像是人挽犁,而是由牛挽拉的,這就為牛耕起源於戰國時期提供了鐵證。然而,人類用牛耕田的形式,並不起源於犁,而有更原始的運用方式,這就是牛踩田。所以,在探討牛在農業生產上的作用時,必須從牛踩田談起。

牛踩田又稱牛踏田,也稱踏耕、蹄耕,是一種不用耕具的動物踏田耕作方式。1993年,作者曾赴海南島黎族地區進行民族調查,先後跑了陵水、三亞、樂東、東方、白沙等市縣20多個村落,對黎族的稻作文化進行了實地考察,其中發現黎族仍還保留著以牛踩田的原始耕作方法。

(一)牛踩田

黎族的農業發展極不平衡,大體有三種耕作方式:一種是山欄地,它是用火耕方式進行的,即在山地上選一片林地,樹木大小適宜,光照充足,然後用砍刀伐木,曬幹後焚燒,以樹木灰為肥,進而用尖木棒點種,不耕不耘,但是,看護莊稼是重要的農活,這種地種幾年之後就要丟荒。另一種是犁耕地,土地為人工開辟的水田,灌水後,先犁後耙,所用耕犁與漢族無異,耕作方法也近似漢族。還有一種是原始的水田耕作,即牛踩田。

所謂牛踩田,也是先用鐵鍬、木鍬開出成塊的水田,周邊堆泥為壟,中間較低,並能灌渠引水。雨季來臨之際,水田即存有許多雨水,水源不足時,則從水渠引水,把田泡浸若幹天,待水田土質鬆軟後,黎族人就把成群的牛轟到田內,少者五六頭,多者幾十頭,任其水牛在水田中反複踩踏,使水田翻一個個,就如犁田一樣。據觀察,一塊半畝的水田,要用十頭牛踏三個小時左右。

在古代文獻中,也有許多關於牛踩田的生動記述:

光緒《昌化縣誌》卷一:“西南浮沙蕩溢,墾之為田,必積牛之力,蹂踐既久,令其堅實方可注水。”

《崖縣現狀》:“其耕田,多集牛七八頭,入田踐踏,使田泥糜爛,然後插秧。”

《黎岐紀聞》:“生黎不識耕種法,亦無外間農具,春種時用群牛踐地中,踐成泥,撒種其上,即可有收。”

《瓊黎一覽》:“生黎不知耕種,惟於雨足之時,縱牛於田,往來踐踏,俟水土交融,隨手播種粒於上,不耕不耘,亦臻成熟焉。”

在《瓊州海黎圖》中,也有一幅牛踩田的形象記錄。

黎族不僅用牛踩田,還把牛力用於製磚上。有一次作者從山榮到誌高,路邊就有一個磚瓦廠,有幾位婦女在和泥,但是不用人力,而是以兩頭牛,在一個圓形坑內,堆土衝水,讓兩頭牛在其中反複踩踏,這說明牛踩田並不限於耕田,也運用在手工業生產上。

(二)牛踩田分布廣泛

牛踩田並不限於黎族地區,在過去的壯族、苗族地區也存在過。而且是一種世界性的分布,試舉幾例:

古代巴比倫的蘇美爾人,就有牛踩田方式。《農人曆書》:“昔時一個農人教導他的兒子,當你準備著手你的田地時,密切注視堤堰溝渠和護堤的開口處,當你把田淹灌時,水在田裏不致升得過高。你把水排完後,注意田裏浸透了水的土地,要讓它為你保持為繁殖力旺盛的土地。讓掛掌的公牛為你踐踏它,把野草除掉,把田弄成平地後,用每把重三分之二磅的窄斧平地修整之。讓持鎬者為你把牛蹄印除掉,弄平;而後讓他們把所有的裂縫都用一個大耙耙過,並拿鎬把田的四周都刨一遍。”

《李朝實錄》中《朝鮮人漂流記》中稱每年十二月份,用牛踩踐水田,然後播種,正月移秧,不除草,二月的稻子可長一尺高,四月份就成熟了。

日本的西南列島,如那山島、八重山島、衝繩島、奄美群島、琉球群島、種子島等地,平時把牛群放在山上吃草,春耕時把牛趕回來,以牛踏田,稱為踏耕。

越南的芒族,一直流行牛踩田耕作方式。

菲律賓、斯裏蘭卡、東帝汶等地,也有牛踩田的記錄。

東非馬達加斯加地區也有牛踩田的風俗。

通過以上例證說明:一是牛踩田是先於耜耕和犁耕的一種原始耕作方式,其可貴處就在於已經利用畜力為人類服務;二是牛踩田分布廣泛,在亞、非等地區都有流行,由此可說明它存在的普遍意義。

(三)牛踩田由來已久

牛踩田的起源,可能來自野生動物的踩田之俗。在遠古以采集為生的時代,人類已經熟知采集品及其生長地點,在有些沼澤地區,由於各種野獸、飛禽的踩踐,又有糞化為肥料,其采集品一定是茂盛的,同時也認識到,動物踩踐對植物生長有著積極影響,正是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才產生了象耕、鳥耕記載。

過去一提到象耕、鳥耕,就歸為神話範疇,似乎與生產活動無關,其實並不盡然,現在讓我們具體分析一下吧!

象耕

漢代王充《論衡?偶會》:“舜葬於蒼梧,象為之耕;禹葬於會稽,鳥為之耕。”根據文獻又做具體解釋說:“雁、鵠於會稽,去避碣石之寒,來遭民田之畢,喙食草糧。糧盡食索,春雨適作。避熱北去,複之碣石。象耕靈陵,亦如此焉。”《論衡?書虛》:“天地之情,鳥獸之行也,象自蹈土,鳥自食草,土蹶草盡,若耕田狀,壤靡泥易,人隨種之。世俗則謂為舜,禹田。海陵麋田,若象耕狀。”所謂象耕,實為象踏田。《蠻書》卷四稱滇西南“土俗養象以耕田”。所謂象耕,實以象踏田而耕。雲南傣族過去就流行過此法耕田。

麋田

張華《博物誌》引《太平禦覽》卷八百三十九《百穀部》三:“海陵縣扶江臨海,多麋獸,千千為群,掘食草根,其處成泥,名曰麋?,民人隨此?種稻,不耕而獲,其收百倍。”

蒼梧包括今天的廣東、廣西和湖南大部分地區,古代時鹿多,所以麋田也肥沃。在寧蒗麽些人地區有一個傳說:原來當地莊稼長不好,後來發現鹿踩過的地方莊稼茂盛,從而發明了馬鹿鋤,作為進行中耕除草的工具。傣族傳說,傣族祖先在追捕金鹿的過程中才發現了良田,從而定居在西雙版納。

鳥田

《吳越春秋》卷八:“大越海濱之民,獨以鳥田。”同書卷六:“餘始受封,人民山居,雖有鳥田之利,租貢才給宗廟祭祀之費,乃複隨陵陸而耕種,或逐禽鹿而給食。”鳥田,又名雒田。《水經注》卷三十七:“交趾者未有郡縣之時,土地有雒田,其田從潮水上下,民墾食其田,因名為雒民,設雒王、雒侯之諸郡縣,縣多為雒將。”鳥田、雒田分布也很廣泛。《十三州誌》:“百粵有駱田。”百粵為百越,《後漢書?西南夷列傳》顏師古注:“自交趾到會稽,七八千裏,百粵雜處,各有種姓。”從江浙至廣西地區,沿海地區都適合鳥生息,也自然就有鳥耘之田耕。至今在百越後裔諸民族中,還有祭祀鳥的風俗。壯族有一個《雁的故事》,認為雁是人變的,他是青年,耕田能手,後與姑娘相戀,變成大雁飛上了天。湘西瑤族春耕前以糯米捏一雁鵝,置於水田中祭祀。土家族以糯米捏一小鳥,塗紅色,還放一牛鼻索,放在水田中祭祀。以上風俗與鳥田有密切關係。

羊田

明人檀萃《滇海虞衡誌》:“關於滇豐盛,俗以養羊為耕作。”但羊體小力單,缺乏牽引力,不一定是挽犁而耕,而是把羊群趕到水田內,實行踏田而耕。

豬田

在古代埃及還有一種以豬踏田的耕作方式,其方法是先開田,進而放水灌田,“然後每個人把種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豬上去踏進這些種子,此後便是隻等待收獲了。他們是用豬來打穀的,然後把糧食收入穀倉”。

通過以上分析看出,遠古時期的動物是很多的,為了尋食,各種動物都選擇比較肥沃的沿海的沼澤地,其中不僅有豐富的草籽,也有各種小動物,因此,沼澤地就成為象、鹿、鳥等動物的集中場所,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麵;另一方麵,經過踐踏的土地,必然像翻地一樣,土質鬆軟,加上禽獸留下的糞便,使土地肥沃,更適於植物生長。這些知識,在農業起源中起了一定作用。人們最早就是在沼澤地發明農業生產的,並且繼續利用動物踐踏,以此翻耕,肥沃土地。當人們飼養家畜之後,必然又繼續利用家畜――牛、豬、羊等去踐踏水田,為其農業生產服務,這就是牛踩田的來曆。有的學者稱其為踏田農業,有的稱其為沒有耕具的動物踩踏農業,並推斷這是農耕起源的模式之一。
更多

編輯推薦

1大羅金仙在星際
2屍人
3墨龍變
4洪荒青蓮聖卷
5八神異界遊
6鬥神狂飆
7全係修真大法師
8近戰召喚師
9魔法通行證
10逆龍道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獸戰天下

    作者:胡不歸  

    工具百科 【已完結】

    一個野獸橫行,掠食者和獵物以無窮的手法演出變化多端的二重奏或多重奏的欲望世界。一個從小被恐怖組織訓練成殺人機器,為了自由從而不得不戰鬥及殺戮的冷血殺手。就是關於這個堅忍冷酷,但不失血性的勇悍男兒...

  • 幻神

    作者:雲天空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聖獸的名字,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可是有誰知道,四大聖獸到底為什麽會成為僅次與神的存在?他們是經過怎樣的努力,最終成為聖獸的?他們各自擁有著什麽樣的神奇本領呢?有誰...

  • 活金

    作者:逐沒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靈脈為生命之脈,為免靈脈不被破壞也就有了‘護靈人’。林寶駒的先祖是‘護靈人’中的奇才,擁有逆天造勢的才能,曾強行降伏金馬,讓金馬成為白馬山的靈脈之主,用來守護靈脈。白馬吸水,養活一方。靈脈若散,...

  • 傳奇之縱橫瑪法

    作者:星星辰  

    工具百科 【已完結】

    在網吧裏激戰了三天三夜的星辰,終於完成了統一沙巴克的偉大霸業,但是由於勞累過渡,居然暈倒在地。當他醒來後,卻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神秘奇妙的世界,而這個世界赫然是他所玩的傳奇遊戲裏的瑪法世界,這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