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三、鞭春牛

鞭春牛,又名鞭土牛、唱春牛、跳春牛、春牛會。此俗起源甚古。高承《事物紀原》:“周公始製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周族是農業民族,統治者又重視農業,周公製鞭牛之禮是完全可能的。《周禮?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氣。”漢代鞭春牛已相當流行。《後漢書?禮儀誌》:“立春日,……京師百官皆衣青衣,郡國縣道官下至鬥食令吏皆服青幘,立青幡,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以示兆民。”以後一直沿用下來,宋仁宗頒布《土牛經》後,鞭春牛之風日益活躍,遍及鄉裏。康熙《濟南府誌?歲時》:“立春日,官吏各具彩仗,擊土牛者三,謂之‘鞭春’,以示勸農之意焉。為小春牛,遍送縉紳家,及門鳴鼓樂以獻,謂之‘送春’。”鞭春牛是立春節的活動,是春耕伊始的標誌,最初的鞭春牛可能用的是真牛,後改為土牛,清末時期又改用紙牛,即以竹為骨架,外糊以紙。

春牛的形象有一定規定,也是根據幹支來製作的。清人阮葵生《茶餘客話》卷十三“立春鞭土牛,必備五方之色。宋景?元年頒《土牛經》,丁度作序。其法以歲之幹色為首,支色為身,納音為腹。以立春日幹色為耳、角、尾。支色為脛,納音色為蹄。至今遵之。”在《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四十七有“造春牛法,日短至,辰日,取土水木於歲德之方。木以桑柘,身尾高下之度,以歲八節四季,日十有二時,踏用府門之扇,左右以歲陰陽,牛口張合,尾左右繳。芒立左右,亦以歲陰陽,以歲幹支納音之五行。三者色,為頭身腹色,日三者色,為角身尾,為膝脛,為蹄色。以日支孟春季為籠之素,柳鞭之結,子之麻?絲。牛鼻中木,曰拘脊子,桑柘為子,以正月中宮色為其色也”。也就是說,牛頭以立春年的幹支確定,身軀以年的地支來確定顏色,腹色以年納音決定,耳、角、尾配立春日幹支,脛色配立春日地支,蹄色配立春日納音,牛嘴陽年張開,陰年合攏,牛尾陽年左擺,陰年右擺。幹支由五種物質組成,各有其色,即金為白色,木為青色,水為黑色,火為紅色,土為黃色。根據其相對應或相克關係,決定春牛的形象。以戊申的春牛而言,其中就有許多講究:

戊屬土,土呈黃色,牛頭為黃色;

申屬金,金呈白色,牛身為白色;

立春年納音屬土,牛腹為黃色;

立春日幹屬金,金為白色,牛角、耳、尾俱白;

立春日支屬木,木為青色,牛脛為青色;

立春日納音屬木,木為青色,牛蹄為青色;

戊申係陽年,故牛開口,牛尾左繳,陰年則牛口合,牛尾右繳。

立春日幹屬金,克金者火,火呈紅色,牛籠頭,拘繩皆為紅色;

戊申係陽年,牛踏板用縣衙門左扇門。

從上述事實看出,清朝每年六月都責成欽天監按年建幹支,推算次年春牛之顏色、形象,繪色,製成春牛、芒神圖,然後發往各地府縣,各地官員再依圖繪製春牛、芒神像,由主管祭春,眾人持鞭打春牛,舉行隆重的祭春儀式。春鞭又名春杖,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八引《歲時雜記》:“春杖事用五彩絲纏之,官吏人各二條,以鞭春牛。”其實,春鞭用料也很講究,以立春日時間確定,即地支:寅、巳、申、亥用麻,子、卯、午、酉用?,醜、辰、未、戌用絲。後來也有用彩紙裝飾春鞭的。

除大春牛外,還用紙做成一種小春牛,可以互相贈送,作為祈求豐收、驅走寒意的象征。康熙《大興縣誌》卷六:近春時,“乃分獻別朔小芒神、土牛於各紳士家,謂之送春。”

在鞭春牛時,各地還唱民歌,故有唱春牛之謂。民國《義縣誌?歲時》:“比時,裝春官者每以丐者充之,翌晨,眾官齊集署前鞭牛,曰‘打春’。邑令在後,約正在前,各執紙鞭鞭牛,唱:‘一鞭曰風調雨順,二鞭曰國泰平安,三鞭曰天子萬歲春。’”這些民諺正是人們鞭春牛的心態。

在立春活動中,起初是由人扮演春神,其首以木雕成,套在人頭上,穿上紅或白色長袍,胸前開口,可往外看,他牽牛而行,象征木神促進春耕。這裏提出一個問題,即在迎春時必須進行驅儺活動。宋代的《大儺圖》就是一幅“活動於立春節令中的迎春歌舞,因此或可稱為迎春舞隊(或社火)”。其實,自古以來鬼神就是混雜的,又是對立的,請神必須驅鬼,這是一個問題的兩方麵。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一方麵祈求正麵的神靈保佑,另一方麵又要趕走反麵的疫鬼。這方麵的資料是相當多的。康熙《濟南府誌?歲時》:“(立春日)裏人、行戶扮為漁樵耕諸戲劇,結彩為春樓,而市衢小兒,著彩戴鬼麵,往來跳舞,亦古人鄉儺之遺也。”其中的鬼臉,既是娛樂之舉,也是一種儺儀反映。乾隆《雒南縣誌?民俗》:“立春之日,人飲春酒,食白蘿卜,謂之咬春,兒童買鬼臉及小春牛以為戲。”這裏的麵具已具有兒童麵具的性質了。在南方民間還有一種?春,即在立春日,家家戶戶取樟葉,加少許柴火,然後引火點燃,在階沿、中堂、房內焚燒,從內而外,作驅趕狀,唱歌呼號,最後放爆竹,俗稱以火助陽,驅走陰氣,這樣就會沒有害蟲,農業豐收,也可使人體安康。可知?春是一種古老的打鬼或古儺儀式。

山東濰坊年畫中有一幅《春牛圖》,上部繪有芒神和春牛,下為二人吃春餅,其上有一段文字:“我是上方一春牛,千差萬派我下遍地遊,不食人間草和料,專吃散災小鬼頭。”從中看出春牛本身就是一種吉祥物,是神靈所使,“專吃散災小鬼頭”。人們不僅送小春牛,還把搶來的春牛土和水,塗在灶上,認為可除邪氣,全家平安。在這裏春牛又成為一種避邪巫術了。

在其他地區也有自己的春牛形象,如蘇州桃花塢的春牛圖,在該圖其前有一牛郎牽牛,牛馱著財寶,後一官人持扇鞭牛,貴州台江苗族的春牛圖,不僅繪有春牛,還繪有農具、耕地等動作。

最有巫術意義的還是人體節日裝飾――春燕。《荊楚歲時記》:“立春之日,悉剪彩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春燕又名幡勝、彩勝、春書。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北朝婦人,……立春進書,以青繒為幟,刻龍象禦之,或為哈蟆。”《武林舊事》卷二:“前一日,臨安府進大春牛,設之福寧殿庭。……預造小春牛數十,飾彩幡雪柳,分送殿閣,巨?各隨以金銀線彩緞為酬,是日賜百宮春幡勝,宰執親王以金,餘以金裹銀及羅帛為之。係文思院造進,各垂於襆頭之左入謝。”後來又稱幡勝為“鬧娥兒”、“鬥蝶”、“鬧嚷嚷”、“長春花”、“象生花”等。明代《酌中誌》:“立春之時,無貴賤嚼蘿卜,曰‘咬春’。……自歲顏色裝就者,亦有用草蟲蝴蝶者,或簪於首,以應節景。”明沈榜《宛署雜記》卷十七立春:“戴鬧嚷嚷,以烏金紙為飛蛾、蝴蝶、螞蚱之形,大如掌,小如錢,呼曰:‘鬧嚷嚷’。大小男女,各戴一枝於首中,貴人有戴滿頭者。”王夫之《薑齋文集》:“以烏金紙剪為蝴蝶,朱粉點染,以小銅絲纏綴針上,旁施柏葉,迎春元旦,冶遊者插之巾帽。”《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四十七:“今京師凡孟春之月,兒女多剪彩為花,或草蟲之類插首,曰鬧嚷嚷,即古所謂鬧裝也。”近代又稱為春雞。例如在民國《翼城縣誌?歲時》:“士女剪彩為燕,名春雞,貼羽為蝶,名‘鬧蛾’;纏絨為杖,名春杆,各簪頭上,以鬥勝焉。”的記載。

這種春雞,最早的形態應該是天然花朵,後來才以布帛為之,甚至以彩紙充任,但是它絕不是一般性的人體裝飾,而是立春節時人們佩戴的避邪物,具有去邪求吉的寓意。
更多

編輯推薦

1大羅金仙在星際
2屍人
3墨龍變
4洪荒青蓮聖卷
5八神異界遊
6鬥神狂飆
7全係修真大法師
8近戰召喚師
9魔法通行證
10逆龍道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獸戰天下

    作者:胡不歸  

    工具百科 【已完結】

    一個野獸橫行,掠食者和獵物以無窮的手法演出變化多端的二重奏或多重奏的欲望世界。一個從小被恐怖組織訓練成殺人機器,為了自由從而不得不戰鬥及殺戮的冷血殺手。就是關於這個堅忍冷酷,但不失血性的勇悍男兒...

  • 幻神

    作者:雲天空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聖獸的名字,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可是有誰知道,四大聖獸到底為什麽會成為僅次與神的存在?他們是經過怎樣的努力,最終成為聖獸的?他們各自擁有著什麽樣的神奇本領呢?有誰...

  • 活金

    作者:逐沒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靈脈為生命之脈,為免靈脈不被破壞也就有了‘護靈人’。林寶駒的先祖是‘護靈人’中的奇才,擁有逆天造勢的才能,曾強行降伏金馬,讓金馬成為白馬山的靈脈之主,用來守護靈脈。白馬吸水,養活一方。靈脈若散,...

  • 傳奇之縱橫瑪法

    作者:星星辰  

    工具百科 【已完結】

    在網吧裏激戰了三天三夜的星辰,終於完成了統一沙巴克的偉大霸業,但是由於勞累過渡,居然暈倒在地。當他醒來後,卻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神秘奇妙的世界,而這個世界赫然是他所玩的傳奇遊戲裏的瑪法世界,這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