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四、龍與年號

龍觀念對政治滲透還表現在年號上。年號是古代帝王為記在位之年而立的名號。漢武帝之前,紀年用甲子,帝王均無年號。自武帝即位稱建元元年,始有年號。之後新君即位,例於次年改用新號紀年,稱改元。此製曆代相傳,延續至清。許多帝王於在位期間,往往多次更改年號,亦稱改元。明清行一帝一元製,其間皆不改元。

古代帝王的年號多取吉祥之詞。由於受到上神――天神或上帝觀念的影響,曆史上帶有“天”字的年號最多,共有60個,如天祜、天保、天安、天冊、天順、天輔、天命、天賜、天援等。其次是帶有“永”字和“大”字的年號,各為29個,如永平、永樂、永寧、永安、永昌、永康、大興、大寧、大安、大和、大明、大康等。這些年號,意義甚明,使人一望而知。有些年號甚至為數個帝王所襲用,如“永興”這個年號最早為漢桓帝所用,後晉惠帝、魏冉閔、前秦苻堅、北魏明元帝、北魏孝武帝均曾襲用此年號。

龍既是古代中國各族的主宰雨水之神,同時又是吉祥神和保護神,因而一些帝王、地方割據政權及農民起義所建立的臨時政權,都曾以龍為年號。帝王以龍為年號,旨在於祈望得到龍神保佑,天下太平。起義首領以龍為年號,旨在於希望龍神顯靈,一統天下,成為真龍天子。因此,曆史上帶有“龍”字的年號也不少,共有14個:黃龍、青龍、白龍、神龍、景龍、見龍、龍興、龍飛、龍升、龍鳳、龍紀、龍啟、龍塑、龍德。

(一)黃龍

“黃龍”是古代真龍天子的象征,同時又是五方帝中中央黃帝的象征獸。在五色龍中,黃龍最為尊崇。漢宣帝是最早使用“黃龍”這一年號,同時也是最早使用帶有“龍”字年號的。漢宣帝先後使用過七個年號,即“本始”“地節”“元康”“神爵”“五鳳”“甘露”和“黃龍”。“黃龍”為漢宣帝最後一個年號,時間在公元前49年。為什麽要以“黃龍”為年號?據說是因為當時黃龍出現,視為吉祥,因而改元。《文選》所載班固《兩都賦》雲:“神雀五鳳,甘露黃龍之瑞,以為年紀。”然而,漢宣帝使用這個年號並不吉祥,改元這一年,漢宣帝即駕崩。《漢書?元帝紀》:“黃龍元年十二月,宣帝崩。”吳大帝孫權也曾使用“黃龍”為年號,他改用“黃龍”為年號也是因為黃龍出現。吳大帝曾使用過六個年號:黃武、黃龍、嘉禾、赤烏、太元、神鳳。“黃龍”為其第二個年號,時間在公元229-231年。《三國誌?吳書?胡徐傳》載:“黃武八年夏,黃龍見夏口,於是權稱尊號,因瑞改元。又作黃龍大牙,常在中軍,諸軍進退,視其所向。”不過,吳大帝使用這個年號後大概也不太吉祥,三年後便改元“嘉禾”。

“黃龍”也是唐代段子璋的年號,公元761年四月,唐梓州刺史段子璋趁安史之亂反唐,自立為王,稱梁王,並以“黃龍”為年號,以綿州為龍安府,希冀成為真龍天子,然而事與願違,同年五月即被平滅。

(二)青龍

“青龍”是五方龍中之東方龍。傳說夏朝建立之時有“龍瑞”,有“青龍止於郊”,故古代一些帝王以“青龍”為年號。以“青龍”為年號的有三國魏明帝曹睿,時間在233-236年,改元原因是因為青龍屢現。《三國誌?魏書?明帝紀》:“青龍元年春正月甲申,青龍見郟之摩陂井中。二月丁酉,幸摩陂觀龍,於是改元;改摩陂為龍陂,賜男子爵人二級,鰥寡孤獨無出今年租賦。”魏明帝以“青龍”為年號似與吳大帝以“黃龍”為年號有關。當時三國鼎立,戰爭頻仍,相互征戰,都想成為一統天下,成為真龍天子。兩位帝王使用的龍年號均為第二個年號,之所以改元,都想成為統一全國的帝王。吳大帝孫權率先於公元229年改元“黃龍”。4年後即公元233年,魏明帝曹睿以“青龍”代替“太和”年號。兩帝改元都說是因為龍見,他們認為,“龍見”是吉兆,是真龍天子出現的預兆,於是他們改元以上迎天意,下合民心。

以“青龍”為年號的還有十六國時期的後趙義陽王石鑒。石鑒為羯族,後趙主石虎之子,公元349年即帝位,改元“青龍”。第二年,因石閔擅專朝政,石鑒使石蒼、李鬆等誅石閔,因事泄,被殺,使用“青龍”年號僅一年。看來,石鑒采用“青龍”年號亦不吉。

“青龍”也是後十六國時期後燕蘭汗的年號。蘭汗係鮮卑族,原為後燕頓丘王、尚書。東晉隆安二年(398年),殺燕國君慕容室,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於、冒黎王,改元“青龍”。同年,慕容室之子慕容盛報殺父之仇,起兵攻殺蘭汗,改元“建平”。看來,“青龍”也不是吉祥的年號。

(三)白龍

“白龍”是五方龍中之西方龍。“白龍”係五代十國的南漢創建人劉?的第二個年號。《五國故事》稱:“乾亨(劉?的第一個年號)九年八月,白虹入其偽三清殿見,頗憂畏,中外震懼。會有詞臣王宏欲悅岩,乃以白虹為白龍見,上賦以賀之。岩大悅,乃改元為白龍,更名?。”可見劉?是十足的龍迷,不僅改元“白龍”,而且把自己的名字改為帶有“龍”字的名稱。據記載,南宮三清殿白龍(白虹)出現後,他最初改名為“?”。不久,有一個胡僧說,讖書裏有一句話:“滅劉氏者龔也。”於是他又連忙改名為“?”。《康熙字典?亥集下》:“?”字下引《南唐書》雲:“南漢劉岩改名龔,複改名?;古無?,岩取飛龍在天之義,創此名,?音儼。”

(四)龍朔

“龍朔”是唐高宗李治的14個年號中的第3個年號。改元“龍朔”也是因為“龍見”,以為祥瑞。《舊唐書?高宗紀》:顯慶六年“二月乙未以益,綿等州皆言龍見,改元曲赦洛州,龍朔元年三月丙申朔改元。”何謂“龍朔”?“朔”古有多義,其一,古稱陰曆初一為朔日或朔;其二指平坦或天明時;其三意為初、開始;其四意為生、出現;其五指北方。《後漢書?馬融傳》載馬融所上《廣成頌》:“……大明生東,月朔西陂。”注雲:“朔,生也。《禮記》曰:‘大明,日也。’言池水廣大,日月出沒其中也。”故“龍朔”即龍見、龍現之意。不過,唐高宗“龍朔”這一年號也隻用了三年,便改元為“麟德”。

(五)神龍

“神龍”為武則天稱帝後使用的13個年號中的最後一個年號。此年號當出自《帝王世紀》所載安登感神龍而生炎帝的傳說。唐中宗繼承武則天的帝位之後,沿用“神龍”年號。武則天之年已改元“神龍”,史無明載。女皇以“神龍”為年號,除了希望吉祥平安之外,尚有其他隱意。當時武則天已83歲,大概是希望自己像神龍一樣,永生不老,或者希望像黃帝一樣,乘龍上天成仙。隻是事與願違,如漢宣帝一樣,改元當年即駕崩。《舊唐書?則天皇後紀》:“神龍元年春正月,大赦,改元……十一月壬寅……是日崩於上陽宮之仙居殿,年八十三。”

(六)景龍

“景龍”為唐中宗李顯的第二個年號。此年號當出自《宋書?符瑞誌?上》:“燧人氏沒,宓犧代之,受龍圖,畫八卦。所謂河圖者,有景龍之瑞。”所以,景龍即祥龍之意。唐中宗在位六年,使用的兩個年號均為龍年號,一為“神龍”,二為“景龍”。可見李顯也是個龍迷。隻是龍不呈祥,景龍四年,李顯被韋後及其同黨謀害毒死。

(七)龍紀

“龍紀”為唐昭宗李曄的七個年號中的第一個年號。公元889年,唐昭宗即帝位時,沿用僖宗“文德”年號。據《大唐雜記》所載,改元“龍紀”的原因,亦是因為龍見:“唐昭宗文德二年正朔,禦武德殿有紫氣出於昭德殿東隅……令大內留後司尋其所出,得金龍子一枚,長五寸許,群臣稱賀。帝曰:‘朕不以金龍為祥瑞,以偃息幹戈為祥瑞。卿等各宜盡忠,人體朕懷。’門下奏,請改文德二年為龍紀二年。”但此年號亦隻用了一年,次年即改元“大順”。

(八)龍飛

“龍飛”為東晉十六國後涼的建立者涼太祖呂光的年號之一。所謂龍飛,比喻皇帝的興起或即位。《易?乾》:“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疏雲:“若聖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呂光為氐族,字世明,略陽(今甘肅莊浪西南)人。初為前秦苻堅將領,率兵攻西域,破龜茲等國。還軍時,趁淝水戰後中原大亂的機會,割據涼州。公元396年,自稱天王,改元“龍飛”。傳說呂光生時,“夜有神光之異,故以光為名。”率兵攻打龜茲國時,呂光“營外有一黑物,大如斷堤,搖動有頭角,目光若電,及明而雲霧四周,遂不複見。旦視其處,南北五裏,東西三十餘裏,鱗甲隱地之所,照然猶在”。呂光笑曰:“黑龍也。”部將杜進對呂光說:“龍者,神獸,人君利見之象。”易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斯誠明將軍道合靈和,德符幽顯,願將軍勉之,以成大慶。”呂光聽了“有喜色”。西北一國,以“龍飛”為年號,表明呂光誌氣不小,意在一統天下。

(九)龍?

“龍?”為東晉十六國時期夏國的創建者夏世祖赫連勃勃的第一個年號。赫連勃勃係鐵弗匈奴人,原在後秦供安北將軍等職,鎮朔方。公元407年,“僭稱天王、大單於,赦其境內,建元曰‘龍?’署置百官。自以匈奴夏後氏之苗裔也,國稱大夏。”匈奴崇龍習俗當源於夏後氏,故其以“龍?”為年號亦不足怪。

(十)龍興

“龍興”喻新王朝的興起。漢孔安國《尚書序》:“漢室龍興,開設學校,旁求儒雅,以闡大猷。”疏雲:“言龍興者,以《易》龍能變化,故比之聖人九五飛龍在天,猶聖人在天子之位,故謂之龍興也。”曆史上曾最早以“龍興”為年號的為東漢公孫述。公孫述原為蜀郡太守,當劉漢與新莽在中原混戰之際,欲自立為帝。為了使百姓相信自己是天帝,自己是龍的化身,便讓人製造輿論說:“有龍出其府殿中,夜有光耀。”其意即公孫述是龍的化身。於是公孫述說這是上天降下符瑞,讓自己稱帝,在自己掌上刻文曰“公孫帝”。“建武元年(25)四月,遂自立為天子。號成家,色尚白,建元曰龍興元年。”

以“龍興”為年號的還有:其一為十六國時期的侯子光。晉成帝鹹康三年(337)七月,安定侯子光稱佛太子,聚眾杜縣,稱大皇帝,建元“龍興”,但龍並不保佑他,不久,被石虎部將擊殺。其二為唐代南詔第八世王勸龍晟(烏蠻)。勸龍晟又名龍蒙盛,烏蠻人,元和四年(809)受唐封襲南詔王,五年(810)改元“龍興”。在位期間,數遣使唐朝進貢。因淫虐失道,上下怨疾。於龍興七年(816)被殺。其三為段正興。又名段義長,今雲南大理人(白族),係第十六世國王段正嚴之子。段正嚴因諸子內爭外叛,禪位為僧,子段正興繼位。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1156)改元“龍興”。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仿其父禪位為僧。子段智興立。

(十一)龍鳳

“龍鳳”為元末韓林兒和宋代田九成的年號。韓林兒父為直矗韓山童,元順帝至正十二年(1352),韓山童起義失敗,韓林兒隨母逃至武安山中。至正十五年(1355),隨其父起義的紅巾軍領袖之齊福通迎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為小明王,國號宋,建元“龍鳳”。田九成係明初沔縣人,明洪武十三年(1380),田九成、王金剛奴等在沔縣(今陝西勉縣)以白蓮教組織群眾起義,田九成自稱“漢明皇帝”,建元“龍鳳”。名稱、口號都與元末紅巾軍相同,後為明將耿炳文所鎮壓。

韓林兒和田九成都是起義軍首領,之所以用“龍鳳”年號,當是使人們相信起義首領有帝王之相,起義必能成功。因為“龍鳳”舊指帝王之相,《舊唐書?大宗紀?上》:“有書生自言善相,謁高祖曰:‘公貴人也,且有貴子。’見大宗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矣。’”

(十二)見龍

“見龍”為唐代南詔第六世王異牟尋的年號。異牟尋係烏蠻人,知書,有才智,善撫眾。他於唐代宗大曆十四年(779)即王位,次年建元“見龍”。他曾聯吐蕃攻唐,為唐將李晟所破。後行棄蕃歸唐政策,與唐聯合大敗吐蕃受唐冊封為南詔王。曾屢遣使進貢,並屢派貴族子弟到成都學習漢文化。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卒,唐特派太常少卿武少儀赴南詔吊祭。

異牟尋所用“見龍”年號,四年後(784)改元“上元”。異牟尋所建“見龍”和“上元”年號,當是仿唐代年號。唐代有四個與龍有關的年號:龍朔、神龍、景龍和黃龍;另有四個帶有“元”字的年號:開元(唐玄宗)、乾元(唐肅宗)、上元(唐肅宗、唐德宗)、負元(唐德宗)。

(十三)龍德

“龍德”為後梁末帝朱友貞的第三個年號,並且是最後一個年號。《舊五代史?梁末帝紀》記其為梁大祖第四子,而《新五代史?梁末帝紀》則稱他是梁大祖第三子。史稱他“為人美容貌,沉厚寡言,雅好儒士”。梁末帝之所以改元“龍德”,未見有記載。不過,龍神並不護佑他,龍德三年(923),國被唐所滅。

(十四)龍啟

“龍啟”為五代十國閩惠帝王延鈞的第一個年號。王延鈞係閩王王審知次子,天成三年(926年)受後唐封為閩王。長興四年(933)稱帝,建閩國第一個年號“龍啟”,並改名?。二年後又改元“永和”。永和元年(935)被子王昶及皇城使所殺。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