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三、龍與帝王象征

在原始時代圖騰崇拜時期,人們相信,每一個人都是圖騰的化身,因而,每個人都裝扮成圖騰模樣,有些學者稱之為圖騰同體化。例如,澳大利亞土著民族袋鼠氏族成員在背上繪三個圓圈,兩臂間又各作兩小圈,代表袋鼠的眼睛,下端有一圈,象征袋鼠的嘴,其餘用幾何紋樣。蛇氏族成員則用色彩塗身,象征大蛇。北美印第安人魚氏族成員用紅黑兩色描寫魚形於臉上,魚的頭部直向額間,尾端伸於其頰,其餘部分作於額於頰之間。鳥圖騰氏族成員結一小辮,蓋以頭額,以像鳥嘴;腦後留置少許,扮為鳥尾;兩耳間梳成小辮,象征鳥的兩翼。海龜氏族成員把頭發剃掉,隻留六條辮子,四條置於左右兩旁,一條伸向前額,一條在背後,以象征龜的足、頭、尾。海達人在腿、臂、胸部及手上黥刺蛙、蜂、魚、雀、烏鴉、熊、雷鳥、月亮、虹等圖騰記號。中國雲南白族古代曾以魚為圖騰,故該地婦女過去都盛行以“魚尾帽”為頭飾。魚尾帽用黑色或金黃色的布仿魚形製成。魚頭在前,魚尾後上,上綴白色的銀泡子或白色的珠子表示魚鱗。佘族祖先以狗為圖騰,故佘族婦女過去均戴狗頭冠。

在原始時代,以龍為圖騰的氏族部落成員無疑都以龍作為標誌和象征,在身上或在衣服上繪龍。如古代哀牢夷以龍為圖騰,故“刻畫其身,象龍文,衣皆著尾”。古越人亦斷發文身,以像龍子。聞一多在談到古越人斷發文身時說:越人“斷發文身以像龍,是因為龍是他們的圖騰。換言之,因為相信自己為‘龍種’,賦有‘龍性’,他們才斷發紋身以像‘龍形’。”

王壟斷之前,所有崇龍的氏族部落均可自由地使用龍的圖像,沒有任何限製。龍成為帝王和王權的象征之後,盡管龍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高,但龍形象的使用卻逐步受到限製。特別是在宋元之後,龍紋為帝王所獨占,成為個人的私有物,平民百姓不能濫用龍紋,不準穿有龍紋的服飾,龍袍、龍袞隻帝王一人能穿。因為在統治者看來,皇帝即龍,龍即皇帝,隻有帝王可以使用龍紋。限製龍紋的使用,目的是維護帝王和龍的神聖性。在統治者看來,如果誰都可以像帝王一樣可以穿龍袍,那麽就沒有神聖和凡俗之別,那就難以樹立帝王的絕對權威,王權也就難以鞏固。

據現有資料,最早穿龍衣的帝王大概是周天子。《禮記?禮器》:“禮有以文為貴者,天子龍袞。”《說文》:“袞,天子享先王,卷龍繡於下幅,一龍蟠阿上鄉(向)。”《詩經??風?九?》孔穎達疏“袞衣”雲:“畫龍於衣謂之袞,故雲袞認卷龍。”《禮記?明堂位》:“有虞氏服?,夏後氏山,殷火,周龍章。”鄭玄注:“山取其仁可仰也,火取其明也,龍取其變化也。”可見,龍紋和龍衣當是周天子的紋飾。不過,龍袞可能不是僅天子一人可穿,其他王族成員也可穿。《詩經?豳風?九?》中說到周公所穿的便是龍袞:“……我覯之子,袞衣繡裳……是以有袞衣兮!無以我公歸兮!”這四句詩的意思是:“……我看見的那人兒(指周公),畫龍的上衣五彩裳……藏起畫龍的上衣啊!不要讓公爺回去啊!”

宋代以後,限製使用龍紋更為嚴格,規定越來越多。到了元代,對龍紋的壟斷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明文規定龍紋的使用範圍。元世祖忽必烈曾明令市街商店不得織造或販賣日月龍鳳紋的緞匹,違者除沒收其緞匹外,“仍將犯人痛行治罪。”《元史?輿服誌一》載:天子“袞龍製服,以青羅飾,以生色銷,金帝星,一日一月,一升龍四,腹身龍四,山三十八,火四十八,華蟲四十八,虎?四十八。”仁宗時曾定服色等第,除蒙古人外,其他人“不許龍鳳文(龍謂五爪二角者)”。此外,器皿不得使用龍鳳紋,帳幕“不得使用赭黃龍鳳文”,車輿亦“不得用龍鳳文”。

明代龍紋的使用和控製更為嚴格。明代初期的皇帝袞服,飾十二章,其中以龍紋為最重要。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68),明文規定:“官吏衣服、帳幔,不許用玄、黃、紫三色,並織繡龍鳳文,違者罪及染造之人。”永樂年間有賜蟒衣之俗,主要賜給有功之臣和宦官,“貴而用事者,文武一品官所不易得也。單蟒麵皆斜向,坐蟒則麵正向。”但因此又引起蟒服泛濫,有失體統。同時由於蟒與龍相似,穿蟒衣的官員又太多,為防止魚目混珠,影響帝王尊嚴,明英宗天正統十二年(1447),朝廷明令禁止私自織繡蟒紋及與蟒紋相似的飛魚紋等。沈德符《萬曆野獲篇》卷一《蟒衣》載:“正統十二年,上禦奉天門,”命工部官曰:“官民服飾,俱有定製。今有織繡蟒、飛魚、鬥牛違禁花樣者,工匠處斬,家口發邊衛充軍;服用之人,重罪不宥。”天順二年(1458),又明令規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龍、飛魚、鬥牛、大鵬、像生獅子、四寶相花、大西番蓮、大雲花樣,並玄、黃、紫及玄色、黑、綠、柳黃、薑黃、明黃諸色。”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因屢禁不止,而且“國朝品官無蟒衣之製,夫蟒無角無足……內官多乞蟒衣,殊類龍形”,於是明孝宗再次下令嚴禁。二年之後,即明孝宗弘治三年,都禦史再次上奏:“定公、侯、伯、文武大臣及鎮守、守備違例奏請蟒衣、飛魚衣服者……治以重罪。”

清代皇帝服飾的龍紋亦有定製。據《清史稿?輿服誌二》記載:皇帝“朝服色用明黃,惟祀天用藍,朝日用紅,夕月用白。披領及袖皆石青,緣用片金,冬加海龍。緣繡文,兩肩前後正龍各一,腰帷行龍五,衽正龍一,襞積前後團龍各九。裳正龍二,行龍四,披領行龍二。袖端正龍各一,列十二章。”“龍袍色用明黃,領、袖俱石青片金,緣繡文,金龍九,列十二章,間以五色雲,領前後正龍各一,左右及交襟處行龍各一,袖端正龍各一……”

總之,在古代中國人的心目中,帝王都是“真龍天子”,帝王的子孫被認為是“龍子龍孫”,帝王的後代被稱為“龍種”。龍,尤其是黃龍,是帝王的象征,皇帝即龍,龍即皇帝,兩者不可分離,龍成為帝王個人的私有物。皇帝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全都有龍的標記。皇帝本身及有關的一切都與龍拉上了關係。

由上可見,在中國曆史上,王權的取得和鞏固與龍有密切的關係。古代帝王借助龍的威力,利用人們對龍虔誠崇拜的心理,編造種種謊言,把自己說成是“真龍天子”,與傳說中的具有無窮威力的龍無異。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