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回 祭堂子七恨告天 殂清帝三軍皆墨

  卻說王皋、鄧袴子,自被殊恩收為侍衛之後,吉妃非常寵任,每逢出獵,王、鄧二人,總為前軀。王皋賦性樸實,對著吉妃,更是鞠躬盡瘁,勞怨不辭。因此吉妃待遇王皋,也自另眼相看。那些舊臣故仆,見王皋得著特別權利,未免懷了嫉妒之心,時時造出些胡言蜚語來誣蔑他。其巧不巧,這年吉妃懷了身孕,到十月滿足,生下來的王子,那麵貌卻與王皋一般無二。因此這些小人們越發得了意,有天沒日,亂道胡言,一似拿著什麽真憑實據的。虧得太子爺皇太極,是個天生豪傑,豁達大度,這些細小節目,全不在他心上,不然,還了得。那吉妃生下的小王子,名叫福臨,聰明絕世,勇武超群。隻有一樁奇異處,自小喜歡與王皋親近,每逢啼哭得沒奈何時,隻要王皋來一抱,頃刻就會不哭。除了王皋,憑你宮娥、內監、奶媽子,再也哄騙他不住。好似他們兩個人,前幾世在三生石上約好似的。王皋待到小王子,一片忠誠,萬般慈愛,那副忠厚愷切的功夫,也是往古無雙,來今少有的。吉妃曾向含芳等道:"王皋這個人我不過見他老實,看過一點子,外麵的人就造出許多壞話兒來葬送他。全不想我是主子,他是奴才,名分攸關,要造謠言,總也要造得有點兒相像。像這種無根之言,說給誰也肯相信呢。"含芳等聽了,自然附和一陣,不用多述。一日,太子回宮,悶悶不樂,吉妃婉言慰問。太子歎道:"我們這個國,早晚總要喪在葉赫手裏。你我眼前雖是榮華富貴,到將來終不免做人家的奴隸。你想可傷不可傷呢?"吉妃道:"這話說給誰,再也不會相信。我們為明國滅掉,再可說說,葉赫比我們不知要小到幾多,弱到幾多呢。我們不去滅掉他,已經夠了,他如何能夠滅我們呢?"太子道:"原來你不曾知道,前年生子大興土木,建造一所堂子。"吉妃道,"堂子是祭神用的,我也知道。"太子道:"那時工匠人等掘著一塊石碑,上有一行大字道:’滅建州者葉赫。’"吉妃道:"石碑上竟有這樣的字句,奇怪極了。"太子道:"主子為了此事,跟葉赫國勢不兩立,連出三五回兵。雖然都打著勝仗,奈明朝仗著天朝聲勢,常常幫助葉赫,欺壓我們,因此我們兩次出兵,征伐中原。"吉妃道:"中原人難道殺不怕的?論理也該知難而退了。"太子道:"就為不肯服輸,中原人很喜歡擺臭架子,說我們跟葉赫都受過龍虎將軍的封號,就應聽受天朝命令。現在我們自相攻伐,便與上國威嚴有損。再者我們主子,稱皇作帝,中原人心裏也不很舒服。"吉妃道:"十四貝勒不是拜了征明大先鋒嗎?看來今年就要大舉。隻要旗開得勝,馬到成功,休說葉赫這點子彈丸地,就是中華十八省的錦繡江山,何難盡隸我們版圖呢?"太子道:"話何嚐不是,隻是主子昨晚得著一夢,頗非吉祥之兆。此番出兵,勝敗還說不定呢。"吉妃道:"夢裏頭事情,如何作得準。"太子道:"準不準,等出過兵就知道了。明兒祭堂子,我要早一點子起身,四鼓你們就叫我,別像上回失了時,受主子的排喧。"吉妃道:"叫含芳、蘊玉、補恨、消愁輪流著替你守更,總不會誤事了。"太子笑道:"也不用這樣費事,上回都是你。"說到這裏,便縮住口,附著吉妃玉耳,輕輕的說了兩句不知什麽。隻見吉妃瞪了太子一眼,接著說道:"幹我甚事,我也不稀罕你呢。"說畢,又輕輕啐了一口。當夜無話。

  次日天色微明,太子穿衣起身,含芳捧上參湯,太子接來喝畢。蘊玉取出篦梳,替太子解散頭發梳了一條油光時式辮。

  消愁、補恨捧上早點。這時,差不多已有五更天氣,遠遠角聲鳴動,順著曉風,一陣陣遞將來。太子道:"了不得,主子禦駕就要到了。"三口兩咽,吃過早點,忙要袍褂穿好,隨喊備馬。宮娥內監,接遞著傳喊將去。霎時回說:"馬已備好,請太子爺上馬。"太子帶了十名侍衛,跨上馬,出了宮門,迎著角聲,急速前進。禦道兩旁的楊柳樹,蒙著曉露,望去還不甚分明。一時行到,隻見禁軍衛士,站得斧截刀斬,齊整著要不的。眾貝勒見太子駕到,都趨到馬前來請安。太子問:"禦駕出發了沒有?"眾回道:"快到了。"說著,外麵報說:"駕到。"就聽踢拍踢拍,十來對對子馬,緩緩而來,馬上都是藍頂花翎的三品侍衛,一個個手控強弩,腰懸利刃,雄糾糾,氣昂昂,威武非凡。各貝勒、各將官,忙都按照方向站立。各侍衛馬到轅門,齊都跳下馬,雁翅般分站兩旁。候了半天,才隱隱聽得鼓樂之聲,一對對龍旌鳳旗,夾著鸞駕,徐徐過畢,方見一把曲柄九龍金黃傘,兩個馬夫拉著一匹卷毛嘶風黃標千裏馬,馬上坐著這位滿洲當代聖人,清國開基帝王,好副禦容,龍顏虎目,鷹鼻獅口,望去宛似天神一般。太子率著眾貝勒,趨步上前,跪成一線,口裏報說:"子臣等叩請父皇聖安。"清太祖在馬上,隻把頭點了一點。跪的時候,眾貝勒、眾勳戚、文武各官、馬步各將,合著侍衛太監黑壓壓跪了一地,宛如萬朵烏雲。太祖點頭之後,千人鵠立,又似拱極眾星。隻見太祖吩咐道:"奏樂!"司樂官按著國樂,鳴奏起來,雄厚悲壯,聞之令人思奮。眾人跟隨太祖,直到正殿。隻見司禮各官都已按方伺候。點好香燭,叩過神,一個水紅頂戴的讀祝官,早把太祖禦撰的那篇誓文,對神宣讀。此時隨祭官員雖眾,卻靜悄悄的連咳嗽聲息都沒有。隻聽讀祝官朗聲誦讀道:天命二年,夏四月壬寅,滿洲國皇帝臣努爾哈赤,謹昭告皇天後土之靈曰:我之祖父,未嚐損明邊一草寸土,明無端起釁邊陲,害我祖父,恨一也。明雖起釁,我尚修好,設碑立誓,凡滿漢人等,毋越疆圉。敢有越者,見即誅之。見而故縱,殃及縱者,諜明複逾誓言,逞兵越界,衛助葉赫,恨二也。明人於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歲竊逾疆場,肆其攘奪。我遵誓行誅,明負前盟,責我擅殺,拘我廣寧使人綱古裏方吉納,脅取十人,殺之邊境,恨三也。明越境以兵助葉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適蒙古,恨四也。柴河、三岔、撫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眾,耕田藝穀。明不容刈獲,遣兵驅逐,恨五也。邊外葉赫,獲罪於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臣遺書詬詈,肆行淩侮,恨六也。昔哈達助葉赫二次來侵,我自報之,天既授我哈達之人矣,明又黨之,脅我還其國,已而哈達之人,數被葉赫侵掠,夫列國之相征伐也。順天心者勝而存,逆天意者敗而亡,豈能使死於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遠平?天建大國之君,即為天下共主,何獨構怨於我國也。初扈倫諸國,合兵侵我,天厭扈倫起釁惟我是眷。今助天譴之葉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為剖斷,恨七也。欺淩實甚,情所難堪,因此七大恨之故,是以征之。惟皇天後土,鑒察我心。謹告。

  讀畢祝文,太祖親奠了三杯酒。司禮官焚著庭燎。按照儀注行畢禮,早已紅日上升,天色大明了。太祖傳旨校閱軍馬。

  馬上天子,不同承平令主,他的舉動龍驤虎躍,委實不可捉摸,說一聲:"校閱軍馬!"禦鞭一指,踢殼踢殼,那匹黃標禦騎早向校場跑來,嚇得馬步各將屁滾尿流,急忙回營預備。霎時盡角聲動,各營將士嚴裝趨集,排開隊伍,騎兵步卒逐隊開演。

  正是:日暖柳營春試馬,柳拂旌旗露未幹。

  校閱完畢,差不多天已將晚,太祖見所部兵士,都如生龍活虎,心下大悅,傳旨休息三日,祭旗出發,隨駕南征;一麵令內閣大學士範文程,輔助太子皇太極,留守本國,諭畢回宮。

  一過三日,太祖統率步騎二萬,離了國門,浩浩蕩蕩,直向中原進發。太子率同留守各官,送出京城三十裏方回。師行數日,所經都是平原曠野。霜劍懸寒月,旌旗卷曉雲,了無事實可記。這日探馬報說:"離明邊撫順城池,隻三十裏了。"太祖叫紮住營帳,問眾貝勒道:"哪一個前去攻城?"十五貝勒多鐸道:"孩兒不才,情願率領本部人馬,攻取撫順城池以博父皇一粲。"太祖還未回答,十四貝勒多爾袞搖手道:"不可!不可!"太祖問他何意。多爾袞道:"孩兒先有句話,要問父皇,父皇情願常在滿洲地方做主子,還是情願到中原地方來做大皇帝?"太祖笑道:"這孩子不是傻了嗎,中原皇帝,是萬邦共主,天朝聖皇,何等光輝!何等榮耀!哪有不願做之理?隻怕咱們力量薄弱,辦不到手是了。咱們在滿洲地方,雖一般稱著皇帝,終是自己哄騙自己,合了中國一句俗話,山中無虎,狗為王。細想去總沒甚趣味。你有法子說出來,我總無有不依從。"多爾袞道:"父皇想罷,咱們國勢雖強,中原人眼裏,卻依舊把咱們當作夷狄,稱做韃子。中原人存了這個意見,如何再能夠在他這地方做主子。"太祖跺腳道:"這起南蠻子真可惡,我定把他們殺得寸草不留,才出這口惡氣。"多爾袞道:"父皇安著這個心,要做中原皇帝,恐怕就有點兒為難了。"太祖道:"這又是什麽緣故?"多爾袞道:"中原人不肯服我們,就為我們喜歡殺人,殺得他們都怕了。要做中原皇帝,總先要叫中原人不怕我們,親近我們。要他們不怕,要他們親近,總先要行點子假仁義,兵法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就是這個道理。"太祖拍手道:"著,著,你這個主意,好得很,好得很,就照你這主意辦。但是假仁假義,從何處下手呢?"多爾袞道:"眼前景況,自然就應從撫順人手。這撫順的守將李永芳,是明朝一個遊擊,現在咱們先給他一封信,叫他投降;如果不聽,再行攻城,豈不是仁至義盡了嗎。"太祖應允,就叫隨營文臣,寫了一封信,其辭道:滿洲國大皇帝諭明撫順遊擊知悉:爾明朝發兵疆外,衛助葉赫,我乃提師而來。汝撫順所一遊擊耳,縱戰亦必不勝。今諭汝降者,汝降則我兵即日深入,汝不降是汝誤我深入之期也。

  汝素多才智,識時務人也。我國廣攬人才,即稍堪驅策者,猶將舉而用之,納為婚媾。況如汝者,有不更加優寵,與我一等大臣並列耶?汝不戰而降,俾汝職守如故。汝若戰,則我之失豈能識汝?必眾失交集而死。既無力製勝,死何益哉!且汝出城降,則我兵不入城,汝之士卒,汝之百姓,皆得安全;若我入城,則男婦老弱,必致驚潰,亦大不利於汝矣。勿謂朕虛聲恐嚇而不信也,汝思區區一城,我不能下?何用興師為哉!失此弗圖,悔已無及。其城中大小官吏兵民等,獻城來降者,保其父母妻子,以及親族,俱無離散,豈不甚善?降不降汝熟計之,毋不忍一時之忿,違朕言,致僨事失機也。天命二年,四月諭。

  太祖瞧過不錯,加上封套,派人送進城去。李永芳是個沒膽量漢子,一見書信,嚇得沒了主意。聚集闔城文武,商議了一夜,議出一條救急妙策,卻就是"謹遵台命"四個字。太祖得了撫順,休兵三日。每天享受肥豬大羊的供養,差不多把窮城池的精髓吸枯了,方才拔營出發。望著廣寧錦州,長驅前進。

  也是滿洲國運當興,所到之處,勢如破竹。太祖拿定主意,並不派兵據守,得著一地,攻破一城,擄掠了個飽,就丟掉了,風馳雨驟,又往別處去了。大明朝廷接著邊疆失陷警信,慌忙遣將派兵,等到救兵行到,滿洲人影兒都沒有了,東奔西走,糜餉勞師,苦得要不的。清太祖卻安安穩穩,得了許多子女玉帛,每次出師,總是滿載而歸。多爾袞常常進諫,太祖笑道:"你孩子家懂得什麽?咱們兵少,中原地大,要一處處都守起來,兵分勢弱,咱們就要吃不住了。眼前且跟他擾幾年,擾得他筋疲力盡,他們國裏頭必定會起內亂,到那時節瞧機會再想法子,豈不甚好?"多爾袞也自歎服。這年從四月裏起兵,直到十月孟冬;方才收隊回國。

  話休絮繁。清太祖自這回得了滋味之後,每年不是命將,就是親征,有回巴大勝,也有回巴不勝,勝了就擄掠一飽,不勝就搖尾求和,卻總是勝的時候多,不勝時候少。而大明天下,已被他擾得民窮財盡了。這一年秋高馬肥,清太祖檢閱馬步各軍,又將大舉。誰料天不從人,太祖忽然得著一病,醫藥罔效,竟然嗚呼哀哉,伸腿去了。太子皇太極即了帝位,是為太宗文皇帝。於是頒發哀詔,令大小三軍盡行掛孝。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