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八愛日

  國之所以為國者,以有民也;民之所以為民者,以有穀也;穀之所以豐殖者,以有(二)人功也;功之所以能建者,以日力也(三)。治國之日舒以長,故其民閑暇而力有餘(四);亂國之日促以短,故其民困務而力不足。

  (一)鐸按:愛日者,謂愛惜日力民時也。呂氏春秋上農篇雲:"敬時愛日,至老不休。"此篇名二字所本。

  (二)"有"字疑衍。鐸按:本傳亦有"有"字,汪例以下句而疑衍,然轉恐是下句字脫耳。

  (三)後漢書張純後奮傳雲:"國以民為本,民以穀為命。"崔實政論同。管子八觀篇雲:"民非穀不食,穀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動,民非作力毋以致財。"淮南子主術訓雲:"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國之本也,國者君之本也。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時,下盡地財,中用人力。"周語雲:"豐殖九藪。"

  (四)孟子雲:"今國家閑暇。"

  所謂治國之日舒以長者,非謁羲和而令安行也(一),又非能增分度(二)而益漏刻也(三)。乃君明察而百官治,下循正而得其所,則民安靜而力有餘,故視日長也(四)。所謂亂國之日促以短者,非謁羲和而令疾驅也,又非能減分度而損漏刻也。乃君不明(五)則百官亂而奸宄興(六),法令鬻而役賦繁,則希民困於吏政(七),仕者窮於典禮(八),冤民囗獄乃得直(九),烈士交私乃見保(一0),奸臣肆心於上(一一),亂化流行於下(一二),君子載質而車馳,細民懷財(一三)而趨走(一四),故視日短也。

  (一)藝文類聚五十二"謁"上有"能"字,下同。山海經大荒南經:"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閑,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於甘淵。"郭璞注:'羲和蓋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故啟筮曰:"空桑之蒼蒼,八極之既張,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職出入以為晦明。"又曰:"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子,出於暘穀。故堯因此而立羲和之官,以主四時。"'楚辭離騷雲:"吾令羲和弭節兮",王逸注:"羲和,日禦也。弭,按也。按節,徐步也。""安行"亦"弭節"之意。

  (二)本傳注引洛書甄耀度曰:"凡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一度為千九百三十二裏。日一日行一度,月一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一也。"

  (三)說文雲:"漏,以銅受水刻節,晝夜百刻。"周禮絜壺氏鄭注:"漏之箭,晝夜共百刻,冬夏之閑,有長短焉。太史立成法,有四十八箭。"

  (四)商子墾令篇雲:"無宿治,則邪官不及為私利於民,而百官之情不相稽,則農有餘日。"

  (五)"君不明"類聚作"君暗"。

  (六)漢書五行誌雲:'詩雲:"爾德不明,以亡陪亡卿;不明爾德,以亡背亡仄。"言上不明,暗昧蔽惑,則不能知善惡,親近習,長同類。亡功者受賞,有罪者不殺,百官廢亂。'(七)說文雲:"俙,訟麵相是也。"徐鍇曰:"麵從相質也。""希"乃"俙"之省。俞樾雲:'"希民"二字無義,疑當作"布衣",以"布衣"與"仕者"對舉,猶慎微篇雲:"人君聞此,可以悚;布衣聞此,可以改容",以"布衣"與"人君"對舉也。慎微篇又雲:"由此言之,有希人君,其行一也。"汪箋雲:"有希當作布衣。漢碑布作,與希相似。"然則此篇"布"字,亦因作""而誤作"希"可知矣。"衣"與"民"下半亦微似。'鐸按:俞說是。

  (八)"典"疑"曲"之誤。崔實政論雲:"長吏或實清廉,不肯媚灶,曲禮不行於所屬,私愛無囗於囗府",魏誌荀彧傳雲:"文帝曲禮事彧"是也。漢書儒林傳雲:'嚴彭祖廉直不事權貴,或說曰:"君不修小禮曲意,亡貴人左右之助。"'"曲禮"即"小禮曲意"。按武帝紀建元元年詔曰:"河海潤千裏,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為歲事,曲加禮",王莽傳雲:"外交英俊,內事諸父,曲有禮意",皆"曲禮"之證。鐸按:汪說是也。古書典、曲二字多相亂,周語上:"瞽獻曲",潛歎篇及史記周本紀作"獻典",誤與此同。

  (九)空格程本作"就"。漢書酷吏田延年傳:'霍將軍曰:"曉大司農通往就獄,得公議之。"'按就獄得直,吏政猶未大壞,此當為"鬻獄"。昭十四年左傳雲:"雍子自知其罪,而賂以買直。鮒也鬻獄。""鬻獄乃得直"即所謂"買直"也。鐸按:作"鬻獄"是也。程本作"就",音近而誤。

  (一0)漢書張湯傳雲:"與長安富賈田甲、魚翁叔之屬交私。"元後傳:'王鳳雲:"禦史大夫音謹敕,臣敢以死保之。"'鐸按:"交私"字張湯傳兩見。

  (一一)昭十二年左傳雲:"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

  (一二)隱五年左傳雲:"亂政亟行,所以敗也。"毛詩凱風序雲:"衛之淫風流行。"

  (一三)"財"類聚作"賄"。

  (一四)後漢書皇甫規傳雲:"載贄馳車,懷糧步走。"鐸按:孟子滕文公下篇:"出疆必載質。"白虎通瑞贄篇雲:"贄者,質也。"

  詩雲:"王事靡盬,不遑將父(一)。"言在古閑暇而得行孝,今迫促不得養也(二)。孔子稱庶則富之,既富則教之(三)。是故(四)禮義生於富足(五),盜竊起於貧窮(六),富足生於寬暇,(七)貧窮起於無日。聖人深知,力者乃民之本也,而國之基(八),故務省役而為民愛日。是以堯敕羲和,欽若昊天,敬授民時(九);邵伯訟不忍煩民,聽斷棠下(一0),能興時雍而致刑錯(一一)。

  (一)四牡。

  (二)漢書武帝紀建元元年詔曰:"今天下孝子順孫,願自竭盡以承其親,外迫公事,內乏資財,是以孝心闕焉。"意與此同。鐸按:此魯詩義,說見陳喬樅魯詩遺說考八。

  (三)論語。

  (四)"是故"舊脫,據傳補。

  (五)史記貨殖傳雲:"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淮南子齊俗訓雲:"夫民有餘即讓,不足則爭。讓則禮義生,爭則暴亂起。"

  (六)鄧析子無厚篇雲:"凡民有穿窬為盜者,有詐偽相迷者,此皆生於不足,起於貧窮。"

  (七)"足"舊作"貴",據傳改。漢書郊祀誌:'公孫卿曰:"非少寬暇,神不來。"'(八)"國基"注見本政篇。鐸按:本傳"也"字在"基"下。

  (九)書堯典。鐸按:此引"人時"作"民時",用今文。

  (一0)詩甘棠鄭箋雲:"召伯聽男女之訟,不重煩勞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聽斷焉。"此"訟"上當有"決"字,史記燕世家雲:"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定九年左傳杜注:"召伯決獄於蔽芾小棠之下。"鐸按:"訟"上疑脫"理"字,"理訟"見下文。

  (一一)書堯典雲:"黎民於變時雍。""刑錯"注見德化篇。

  今則不然。萬官撓民(一),令長自衒(二),百姓廢農桑(三)而趨府庭者,非朝晡不得通(四),非意氣不得見(五),訟不訟輒連月日,舉室釋作,以相瞻視,辭人之家(六),輒請鄰裏應對送餉,比事訖,竟亡一歲功(七),則天下獨有受其饑者矣(八),而品人俗士之司典者,曾不覺也。郡縣既加冤枉,州司不治,令破家活,遠詣公府(九)。公府不能照察真偽(一0),則但欲罷之以久困之資(一一),故猥說一科(一二),令此注百日(一三),乃為移書(一四),其不滿百日,輒更造數(一五),甚違邵伯訟棠之義。此所謂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雖多亦奚以為者也。

  (一)逸周書史記解雲:"外內相閑,下撓其民。"說文雲:"撓,擾也。"

  (二)傳作"令長以神自蓄"。按說文雲:",行且賣也。或從玄作衒。賣,衒也。讀若育。"賣、蓄聲相近。鐸按:本傳章懷注:"難見如神也。"難見如神,則與衒賣適相反。今按"衒"當為"眩"。眩,幻也。言令長變幻自神,以惑百姓也。楚策三:'蘇秦曰:"謁者難得見如鬼,王難得見如天帝。"'亦此義。衒、眩古不通用,然務本篇:"衒世俗之心",以"衒"為"眩",是其比也。汪說失之。

  (三)"農"字據傳補,下文亦雲:"民廢農桑而守之。"

  (四)"晡"舊作"餔"。按說文雲:",旦也。餔,日加申時食也。"又申字下雲:"吏以餔時聽事,申旦政也。"高誘淮南子敘雲:"除東郡濮陽令,以朝餔事畢之閑,乃深思先師之訓,參以經傳道家之言,比方其事,為之注解。"後漢書趙熹傳雲:"朝晡入臨。"晡、餔古通用。鐸按:"晡"即"餔"之後出改旁字。

  (五)漢書宣帝紀元康二年詔曰:"或擅興繇役,飾廚傳,稱過使客。"韋昭曰:"廚謂飲食,傳謂傳食。言修飾意氣以稱過使而已。"後漢書仲長統傳昌言法誡篇雲:"近臣外戚宦豎,請托不行,意氣不滿,立能陷入於不測之禍。"獨行陸續傳雲:"使者大怒,以為獄門吏卒通傳意氣。"蜀誌法正傳雲:"以意氣相致。"鄧芝傳雲:"性剛簡,不飾意氣。"風俗通窮通篇雲:"韓演為丹陽太守,法車征。從事汝南閻符迎之於杼秋,意氣過於所望。"莊子列禦寇篇:"小夫之知,不離苞苴竿牘。"釋文引司馬彪注雲:"竿牘,謂竹簡為書,以相問遺,修意氣也。"世說紕漏篇雲:'虞嘯父為孝武侍中,帝從容問曰:"卿在門下,初不聞有所獻替。"虞家富春,近海,謂帝望其意氣,對曰:"天時尚暖,魚未可致,尋當有所上獻。"帝撫掌大笑。'以饋獻為意氣,漢、晉人習語也。鐸按:今謂饋物為"人情",亦此意。

  (六)說文雲:"辭,訟也。"

  (七)漢書元帝紀建昭五年詔曰:"不良之吏,覆按小罪,征召證案,興不急之事,以妨百姓,使失一時之作,亡終歲之功。"

  (八)呂氏春秋愛類篇雲:"士有當年而不耕者,則天下或受其饑矣。"

  (九)後漢書靈帝紀光和三年章懷注:"公府,三公府也。"

  (一0)"照"舊作"昭"。按實邊篇、交際篇並作"照察",今據改。楚辭九辨雲:"信未達乎從容",王逸注:"君不照察其真偽。"亦一證。管子形勢解雲:"日月,昭察萬物者也。天多雲氣,蔽蓋者眾,則日月不明。人主猶日月也。群臣多奸立私,以擁蔽主,則人主不得昭察其臣下。""昭"亦"照"之誤,"照察"本於彼。九辨又雲:"彼日月之照明兮",王逸注:"三光照察。"詩柏舟鄭箋:"衣之不澣,則憒辱無照察。"東方之日毛傳:"人君明盛,無不照察。"禮記哀公問:"已成而明",鄭注:"照察有功。"論衡吉驗篇:"照察明著。"皆其證也。

  (一一)"罷"讀為"疲"。

  (一二)盧學士雲:'"說"疑當作"設"。'繼培按:"設"字是也。後漢書質帝紀本初元年詔曰:"造設科條。"鐸按:論衡正說篇:"說隱公享國五十年,將盡紀元以來邪?"孫詒讓謂"說"當為"設",形聲相近而誤。正與此同。

  (一三)王先生雲:'"科令"為句。"此注百日"是"比滿百日"之誤。'鐸按:周禮獸人疏:'"注"猶"聚"也。'說文:"注,灌也。"廣雅釋詁三:"灌,聚也。""注"自有滿義,不必改。"令"字屬下讀。

  (一四)廣韻五支"移"字注雲:"官曹公府不相臨敬,則為移書,箋表之類也。"

  (一五)按"造數"疑當作"遭赦"。

  孔子曰:"聽訟,吾猶人也(一)。"從此觀之,中材以上(二),皆議曲直之辨,刑法之理可(三);鄉亭部吏(四),足以斷決(五),使無怨言(六)。然所以不者,蓋有故焉。

  (一)並見論語。鐸按:上用論語作結。此引論語起下。言凡人但使秉心正直,則皆可斷訟也。當分別出注,語脈始明。

  (二)史記魏豹彭越傳讚雲:"中材以上,且羞其行。"

  (三)"可"字疑當在"皆"字下;或當作"耳",帶上讀。鐸按:前說是。"中材以上,皆可議曲直之辨,刑法之理",與"鄉亭部吏,足以斷決,使無怨言"相對成文。

  (四)漢書百官公卿表雲:"大率十裏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遊徼。"周禮大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教而有獄訟者,與有地治者,聽而斷之。"鄭司農雲:"與其地部界所屬吏共聽斷之。"蠟氏:"有地之官",鄭司農雲:"有地之官,有部界之吏,今時鄉亭是也。"

  (五)禮記月令雲:"審斷決"。

  (六)僖廿四年左傳雲:"且出怨言。"

  傳曰:"惡直醜正,實繁有徒(一)。"夫直者貞正而不撓誌,(二)無恩於吏。怨家務主者(三)結以貨財,故鄉亭與之為排直家(四),後反複時吏坐之(五),故共枉之於庭(六)。以羸民與豪吏訟(七),其勢不如也。是故縣與部幷,後有反複,長吏坐之(八),故舉縣排之於郡。以一人與一縣訟,其勢不如也。故郡與縣幷,後有反複,太守坐之,故舉郡排之於州。以一人與一(九)郡訟,其(一0)勢不如也。故州與郡幷,而不肯治,故乃遠詣公府爾。公府不能察,而苟欲以錢刀課之(一一),則貧弱少貨者終無以(一二)曠旬滿祈(一三)。豪富饒錢者(一四)取客使往(一五),可盈千日,非徒百也。治訟若此,為務助豪猾而鎮貧弱也(一六),何冤之能治?

  (一)昭廿八年左傳,"繁"作"蕃"。鐸按:偽古文尚書仲虺之誥:"寔繁有徒",周書"繁"作"蕃",古字通用。

  (二)晉語雲:"撓誌以從君。"漢書楚元王傳劉向封事雲:"君子獨處守正,不撓眾枉。"按說文雲:"橈,曲木。"後世"橈曲"字皆從手。鐸按:"撓誌"已見遏利篇。

  (三)"務"當作"賂",昭十四年左傳雲:"雍子自知其罪,而賂以買直"是也。列女傳齊威虞姬傳雲:"周破胡賂執事者使竟其罪,執事者誣其辭而上之。""主者"即"執事者"。周禮訝士鄭注:"如今郡國亦時遣主者吏詣廷尉議者",史記呂不韋傳:"太後乃陰厚賜主腐者吏",張丞相傳:"任敖擊傷主呂後吏",外戚世家:"竇姬請其主遣宦者吏",皆所謂"主者"。

  (四)說文雲:"排,擠也。"

  (五)周禮鄉士:"旬而職聽於朝",鄭注:"十日乃以職事治之於外朝,容其自反複。"方士:"書其刑殺之成與其聽獄訟者",鄭注:"但書其成與治獄之吏姓名,備反複有失實者。"鐸按:"後"下當依下文例補"有"字。

  (六)傳作"廷",謂縣廷也。史記遊俠傳"縣廷",漢書作"庭"。王先生雲:'以上下文例之,"枉"當為"排",此"枉"字疑後人據傳改之。'(七)史記曹相國世家雲:"居縣為豪吏。"

  (八)漢書百官公卿表雲:"縣萬戶以上為令,減萬戶為長,皆有丞尉,是為長吏。"鐸按:縣與部幷,謂縣長吏維持鄉亭部吏原判也。本傳作"縣承吏言,故與之同",是其義。

  (九)舊脫。

  (一0)舊脫。

  (一一)"錢刀"傳作"日月"。按"錢刀"字非誤。漢書薛宣傳雲:"宣為相,府辭訟例不滿萬錢不為移書,後皆遵用薛侯故事。"

  (一二)"以"舊作"已",據傳改。

  (一三)王先生雲:'"祈"疑"期"之誤。'(一四)史記秦始皇紀:"二十六年,徙天下豪富於鹹陽。"平準書雲:"募豪富人,相假貸。"小爾雅廣詁雲:"饒,多也。"

  (一五)治要載崔實政論雲:"假令無奴,當複取客,客庸一月千。"鐸按:"取客"猶今言"雇人"。

  (一六)說文雲:"鎮,博壓也。"漢書酷吏嚴延年傳雲:"其治務在摧折豪強,扶助貧弱。"此反言之。江充傳雲:"交通郡國豪猾。"

  非獨鄉部辭訟也。武官斷獄,亦皆始見枉於小吏,終重冤於大臣。怨故未讎(一),輒逢赦令,不得複治,正士懷冤結而不得信(二),猾吏崇奸宄而不痛坐(三)。郡縣所以易侵小民,而天下所以多饑窮也。

  (一)史記蔡澤傳雲:"今君之怨已讎,而德已報。"

  (二)"信"讀為"申"。鐸按:述赦篇:"冤結而信理。"三式篇:"細民冤結無所控告。"詞義皆可互參。

  (三)漢書陳萬年傳雲:"豪猾吏及大姓犯法,輒論輸府。"論衡商蟲篇雲:"豪民猾吏。"

  除上天感動,降災傷穀,但以人功見事言之(一),今自三府以下,至於縣道鄉亭(二),及從事督郵(三),有典之司,民廢農桑而守之,辭訟告訴(四),及以官事應對吏者,一人之(五),日廢十萬人,人(六)複下計之,一人有事,二人獲餉(七),是為日三十萬人離其業也(八)。以中農率之,則是歲三百萬口受其饑也(九)。然則盜賊何從消(一0),太平何從作?

  (一)"除"舊作"於",據傳改。按"但"當作"且",本書邊議篇雲:"除其仁恩,且以計利言之",後漢書竇融傳亦雲:"除言天命,且以人事論之",皆其例也。後漢書光武帝紀建武五年詔曰:"久旱傷麥,秋種未下,朕甚憂之。將殘吏未勝,獄多冤結,元元愁恨,感動天氣乎?"此文本之。漢書成帝紀鴻嘉四年詔曰:"一人有辜,舉家拘係,農民失業,怨恨者眾,傷害和氣,水旱為災。"亦此意也。鐸按:此言除去天災不計,但以人事言之,其禍已有如下述者。文義甚明,"但"字似不誤。

  (二)續漢書百官誌雲:"凡縣主蠻夷曰道。"

  (三)百官誌:"諸州刺史下有從事,屬國都尉下有督郵。"

  (四)周禮小司徒雲:"聽其辭訟。"說文雲:"訴,告也。或從朔、心作愬。"管子任法篇雲:"告愬其主。"

  (五)"之"下有脫文。鐸按:此疑本作"一人之日廢,日廢十萬人",字相重而脫。上"日"謂時日,下"日"即一日。

  (六)疑衍,或當作"又"。鐸按:此"人"字涉上下文而衍。

  (七)王先生雲:'"獲"當是"護",傳雲:"二人經營",亦護持之意。'繼培按:護、獲形近易誤,儀禮大射儀:"授獲者退立於西方,獲者興,共而俟。"鄭注:'古文"獲"皆作"護"。'此其類也。

  (八)尉繚子將理篇論決獄雲:"農無不離田業。"

  (九)"三百"當作"二百"。中農食七人,三十萬人當食二百一十萬人,雲二百者,舉成數也。漢書貢禹傳雲:"漢家鑄錢及諸鐵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銅鐵,一歲功十萬人以上,中農食七人,是七十萬人常受其饑也。"此文本之。

  (一0)漢書嚴安傳雲:"盜賊銷則刑罰少。""消"與"銷"同。

  孝明皇帝嚐問:"今旦何得無上書者?"左右對曰:"反支故。(一)"帝曰:"民既廢農遠來詣闕,而複使避反支,是則又奪其日而冤之也。"乃敕公車受章,無避反支(二)。上明聖主(三)為民愛日如此,而有司輕奪民時如彼(四),蓋所謂有君無臣(五),有主無佐(六),元首聰明,股肱怠惰者也(七)。詩曰(八):"國既卒斬,何用不監(九)!"傷三公居人尊位,食人重祿,而曾不肯察民之盡瘁也(一0)。

  (一)本傳注雲:"凡反支日,用月朔為正,戌亥朔一日反支,申酉朔二日反支,午未朔三日反支,辰巳朔四日反支,寅卯朔五日反支,子醜朔六日反支。見陰陽書也。"

  (二)續漢書百官誌:"公車司馬令屬衛尉,掌吏民上章。"

  (三)當作"上聖明主"。

  (四)孟子雲:"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漢舊儀雲:'郡國守丞長史上計事竟,君侯出坐庭上,親問百姓所疾苦。計室掾史一人大音者讀敕畢,遣。敕曰:"詔書數下,禁吏無苛暴。丞史歸告二千石,順民所疾苦,急去殘賊,審擇良吏,無任苛刻,治獄決訟,務得其中。明詔憂百姓困於衣食,二千石帥勸農桑,思稱厚恩,有以賑贍之,無煩擾,奪民時。"'(五)"有君無臣",僖二年公羊傳文。

  (六)按漢書晁錯傳錯對策雲:"臣聞五帝其臣莫能及,則自親之。三王臣主俱賢,則共憂之。五伯不及其臣,則任使之。今執事之臣,莫能望陛下清光,譬之猶五帝之佐也。""有主無佐"蓋即本於彼。

  (七)書皋陶謨。

  (八)"曰"何本作"雲"。

  (九)節南山。

  (一0)鐸按:小雅節南山之詩,本書引者凡四:此篇及賢難篇"國既卒斬"二語一也;誌氏姓篇"尹氏大師"二語二也;敘錄"卒勞百姓"三也;三式篇"四牡項領"二語四也。其用"項領"之義本魯詩,則此亦魯詩說也。又"盡瘁"即"憔悴"。詩小雅北山:"或盡瘁事國",昭七年左傳作"憔悴"。周禮小司寇:"議勤之辟",鄭注:"謂憔悴以事國。"賈疏引詩同。經義述聞卷六王引之雲:'蓋毛詩之"盡悴",三家詩有作"憔悴"者,故鄭、賈皆用之為說。"憔悴"二字平列,"盡瘁"二字亦平列,非謂盡其瘁也。盡瘁,雙聲也;憔悴,亦雙聲也。'此文"盡瘁"二字或後人據毛詩改之。

  孔子病夫"未之得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者(一)。今公卿始起州郡而致宰相(二),此其聰明智慮(三),未必闇也,患其苟先私計而後公義爾(四)。詩雲:"莫肯念亂,誰無父母(五)!"今民力不暇,穀何以生?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六)?嗟哉,可無思乎!

  (一)論語。"患不得之"今作"患得之"。按荀子子道篇:'孔子曰:"小人者,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說苑雜言篇同,論語古本亦當有"不"字。漢書朱雲傳雲:'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屍位素餐,孔子所謂"鄙夫不可與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鐸按:"患得之",宋沈作寓簡亦謂當作"患不得之"。雖所據者不過韓愈王承福傳,然亦足證唐人所見論語有如此作者。焦循、劉寶楠二家並申何晏"患得之,患不能得之"之注,謂古人語急,"得"猶"不得"。說殆不然。

  (二)漢書朱博傳雲:"漢家至德溥大,宇內萬裏,立置郡縣,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國,吏民安寧。故事,居部九歲,舉為守相,其有異材功效著者,輒登擢。"又雲:"故事,選郡國守相高第為中二千石,選中二千石為禦史大夫,任職者為丞相。"

  (三)韓非子難三雲:"恃盡聰明勞智慮。"

  (四)漢書鮑宣傳雲:"群臣幸得居尊官,食重祿,豈有肯加惻隱於細民,助陛下流教化者耶?誌但在營私家,稱賓客,為奸利而已。"說苑臣術篇雲:"安官貪祿,營於私家,不務公事,懷其智,藏其能,容容乎與世沈浮上下,左右觀望。如此者,具臣也。"

  (五)沔水。鐸按:釋難篇亦引,說詳彼。

  (六)論語。鐸按:此論語顏淵篇有若答魯哀公語,與說苑政理篇載孔子語"未見子富而父母貧"意同。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