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劉死後,到第十代時,古公撣父被擁立為姬姓部落的君主。古公撣父依然延襲著後稷公劉重視農業和治理部落的方法。姬姓部落的經濟因此發展較快。古公撣父為人謙和、善良,因而當時的政事穩定,百姓也安居樂業。
臨近的戎狄部落看到姬姓部落的富裕,漸起貪心。熏育戎狄公然對公劉所在的豳地大舉進攻,搶劫姬姓部落的財物,古公不得不把許多財物白白地送給這些“野蠻人”。但是這樣做並沒有換來豳地人民的安寧,反而使熏育人更加變本加利。古公部落的成員得知這些苛刻條件後,個個怒氣衝天,決心要與戎狄部落決一雄雌。他們紛紛到古公麵前請戰,古公麵公劉像對部下說:“大家推舉我做君王,為的是讓我能多為你們做些好事。眼前戎狄要發動戰爭,目的是想強占我們部落的土地和人民。你們在我管理下生活與在戎狄那裏生活有別嗎?你們如果決心要與戎狄拚一死活,難道不是為我而戰?你們當中有的人的父親,或兒子會戰死的,他們為我戰死,與我把他們殺死有何區別?我絕不忍心讓你們幹這樣的事。”古公便帶著部落人眾離開了居住多年的豳地。
古公一行爬山涉水,翻山越嶺。渡過了漆水和沮水(今陝西麟遊縣),爬過了梁山(今陝西麟遊縣東南一帶),來到岐山(今陝西岐山縣東北)下的平原,在這裏安營紮寨。岐山之陽自古就是一片水美土肥的地方。人們稱這裏為“周原”,傳說連苦菜生長在這裏也是甜的。古公向上帝和祖先舉行占卜,得到的是好兆頭。於是就在這裏建起房子定居了。從此,姬姓部落的人就被稱為“周人”。
古公撣父在周原上帶領人民開墾荒地,修築溝渠。古公撣父還命令官吏修建起一座座宗廟和宮殿。在宗廟和宮殿的外圍又壘起堅固的城牆。古公撣父廢除了戎狄的一些習俗,設立了司徒、司馬、司空、司土、司寇等官位。這樣,周人向階級社會大大邁進了一步,而古公撣父便成了這個新生國家的君主。
由於古公撣父遷到周原,使這個原來野獸出沒,到處荊棘叢生的荒野,變為人口興旺,土地肥沃,莊稼豐碩的美好樂園。周部族也日益強大。所以《詩經大雅綿》說古公之後,周人強盛,“虞芮質,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後。予曰有奔奏,予曰有禦侮。”從而形成西方一支強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