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鄭成功收複台灣

  鄭成功,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他父親鄭芝龍由海上經商起家,後當了明朝的官,在東南海上擁有很大的勢力。鄭成功於公元1624年出生於日本,正是這一年,荷蘭侵略者霸占了我國寶島台灣。鄭成功生活的時代,正是社會激烈動蕩的時代,國家內憂外患,危機日甚。公元1644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使全國人民又遭受民族壓迫的災難,人民掀起大規模的抗清鬥爭。在這內外交困的時刻,滿懷著報國熱忱的鄭成功,肩負起反清複明的重擔。在公元1661年的春天,鄭成功作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即揮師東征,收複台灣。他的隊伍經過長期在烽火中的錘煉,已成熟起來,趕走荷蘭侵略者,收複國土,擴大抗清基地,現在正是時候。進軍台灣的決心下定以後,鄭成功便投入了緊張而周密的戰鬥準備工作之中。準備的中心是修造船隻,整頓水軍。要打敗掌握海上霸權的荷蘭侵略者,沒有一支強大的水師是無法與之交戰的。於是,船工們日夜趕造船隻,兵士們日夜苦練本領,部隊處於高度戰備狀態。與此同時,鄭成功進行了兵力部署,將東征部隊分為兩批,首批將士兩萬多人,戰船一百多艘,由他親自率領,第二批隨後接應。一切準備就緒以後,公元1661年陰曆二月間,鄭成功把行轅移至金門,首批部隊到料羅灣集中,隨時待命出發。

  三月初一,鄭成功在金門舉行隆重的“祭江”誓師儀式。三月二十三日,鄭成功率領的東征大軍從料羅灣出發,浩浩蕩蕩向東挺進,次日早晨,船隊陸續到達澎湖群島。

  從澎湖到台灣,水路五十二裏,順風時隻要四天半,但如果碰上逆風,十天八天也休想到達。三月二十七日,大軍從澎湖出發,駛到半途,海麵突然刮起暴風,船隊寸步難行,無奈隻好駛回澎湖停泊幾天,等候順風。誰知,一連幾天過去了,暴風越刮越大,風向依然不變,船隊仍然無法起航。而此時,軍中糧食已所剩無幾了,鄭成功連忙命令兩位將士到各島去籌募(mù)糧食。澎湖三十六島百姓們雖踴躍捐獻,將家中僅存的一升一鬥雜糧都拿出來勞軍,但湊集起來的糧食隻有一百多石,還不夠大軍一餐。在這進退兩難之際,鄭成功果斷地下令,按照預定日期進攻鹿耳門。

  三月三十日晚上,船隊頂著狂風,離開澎湖冒險東征。海上狂風怒吼,驚濤駭浪,船隻在咆哮著的海麵忽而被拋上浪尖,忽而被摔下穀底,全體將士頑強地與風浪搏鬥,絲毫沒有氣餒(něi),他們以這種大無畏的精神,終於跨過了台灣海峽。於四月一日,到達台灣鹿耳門港外。

  鹿耳門水淺礁多,航道非常危險。這裏平時海水淺至一丈,漲潮時也不過一丈四五尺,而且航道很窄,隻能容兩隻船出入,又彎彎曲曲,海底都是沙石淺灘,荷蘭人又故意把損壞的甲板船沉在此處,港路更加複雜曲折,船隻一不小心,就會撞個粉碎。所以,荷蘭人憑借鹿耳門是個“天險”,不加設防。他們將防禦的重點放在台灣城和旁邊的七鯤(kūn)以及赤嵌城上,在那些地方設有多處炮台,駐兵防守。

  做了充分準備的鄭成功對攻打鹿耳門胸有成竹。原來,事先他已派人探測到從鹿耳門到赤嵌城邊,在汙泥中衝流著一條迂回曲折的港路,這條港路一直不為人知,逢到水位高的時候,船隻可以很順利地駛進去。現在關鍵性的問題是掌握鹿耳門的潮汛,鄭成功從漁民處得知,每月的初一和十六是鹿耳門海潮水位最高的一天,於是,他就將進港日期定在四月初一。

  這天上午,海水果然大漲,鄭成功指揮船隊沿著迂回曲折的港路,順利地駛進了鹿耳門,直抵赤嵌城附近。一直以為中國船隊會從正麵進攻的荷蘭人,發現鄭成功等人衝進了台江,以為他們從天而降,個個驚慌失措。英勇的中國將士們猛烈炮轟敵艦,將荷蘭最大的一隻名為“赫克托”號的艦船擊沉。荷蘭在台灣的駐軍共有兩千多名,這一仗就被擊斃了五百多人,荷蘭駐軍傷亡慘重,退入城堡龜縮不出。

  登陸的鄭成功部隊,受到台灣人民的熱烈歡迎和積極支援。在這種有利的形勢下,鄭成功將大軍移紮在台灣城附近的鯤身山上,準備攻打荷蘭殖民主義者在台灣的統治中心——台灣城。攻克台灣城,將意味著結束荷蘭在台灣的殖民統治。但是,台灣城卻並不容易攻克。荷蘭人稱它為“熱蘭遮城”,意思是“海上堡壘”。他們當初設計的時候,就將整座城當做一座堡壘,建築十分堅固,城基方二百七十六丈六尺,高三丈多,上下兩層,用大磚調油灰搗成,雉堞(zhì dié)用鐵釘牢,城牆上每隔幾步,就有一個瞭望台,各處安著千斤大炮,環城四周的任一地方,都在射程之內。所以,鄭成功的部隊無論從哪個角度進攻,都躲不開敵人猛烈的火力,進攻幾次,均告失敗,並且傷亡不少。於是,鄭成功采納參軍蕭拱辰的建議,長期圍困台灣城,直至城中糧絕投降。

  這一年的十二月,已被圍困了足足八個月的台灣城中,荷蘭士兵死傷已達一千六百多人,剩下的不滿七百人,彈藥、糧草幾乎用光,荷蘭人陷入了絕境。

  時機已經成熟,鄭成功決定發動最後總攻擊。戰士們奮勇攻戰,一枚枚炮彈在城堡上爆炸開來,頃刻之間,瓦石亂飛,城牆上出現了缺口。荷蘭總督揆一見大勢已去,隻好投降。

  公元1662年2月1日,曆史將永遠記住這一天。就在這天,西方殖民主義的代表——荷蘭,第一次在正義的中國人民麵前低下了頭,承認自己侵略的失敗。

  年僅三十八歲的鄭成功,坐在廣場中的帳幕當中,接受荷蘭駐台灣的最高長官揆一雙手獻上的降表,他向西方殖民者莊嚴宣告:中國的領土是不可侵犯的!台灣城上的荷蘭國旗灰溜溜地降了下來,被侵占了三十八年的台灣,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鄭成功收複台灣後,命兒子鄭經留守在廈門,自己帶了幾營親軍開發台灣。他打算在台灣發展生產,學習春秋時候越王勾踐十年苦心經營的教訓,為抗清複明做長期準備。可惜因為他長年在戰火中奔波,風裏來雨裏去,積勞成疾,損害了健康,於收複台灣不久患病去世,死時才三十九歲。

  鄭成功死後,他的兒子鄭經掌握台灣,還一直控製著福建沿海的島嶼。後來,康熙帝統治期間,台灣接受了清政府的統治,這樣台灣與大陸歸於統一。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