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明帝劉莊和漢章帝劉炟(dá)在位的三十年間,是東漢社會比較穩定的時期,文化教育也發展起來了。當時讀書人的思想比較活躍,漢明帝決心統一大家的思想,並在公元59年親自在太學裏講經。漢章帝繼續效仿他父親的做法,建初四年,在白虎觀召開了一次儒生大會,並讓史學家班固將會議內容寫成一本《白虎通議》的書。
和班固差不多同期,有一個和白虎觀會議的要求唱反調的人,他就是王充。
王充是東漢前期著名的唯物論思想家,他寫了一部為世界矚目的巨著《論衡》。王充出身貧寒,在他還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勤奮好學,後來,他到了洛陽入太學,從師於著名的曆史學家班彪。
王充曾擔任過幾任州、縣的中等官吏,後來因為與上司不合,就辭官回鄉了。他在家閉門謝客,深入思索,不參加任何社會活動,窗旁壁上放置筆硯,以畢生精力著書論說。王充一生著了不少書,但至今隻有《論衡》一部書被保存下來。這部書是他曆時三十多年,傾注畢生心血寫成的。全書共三十卷、八十五篇、二十多萬字。在《論衡》一書中,王充廣泛吸收了當時的自然科學成果,總結和發展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思想,向當時的宗教迷信和儒家經學勇敢地進行了挑戰。
在《論衡》中,王充堅持唯物主義觀點,否定了上天創造萬物、主宰人類社會的說教。在《論衡》中,王充指出,天地萬物是由一種“氣”組成的,而自然界的一切異常現象都是“氣”變化的結果。天沒有意識性活動,不可能有目的地創造萬物,日食、月食、打雷、下雨都是自然現象。由此可見,天隻是一種自然的存在,所謂天子“君權神授”根本不存在。
王充在《論衡》中對於人的生命現象給予了唯物主義的解釋,對封建的鬼神迷信思想給予了尖銳的批判。在神體關係上,他提出了新看法。他認為人們通常所說的靈魂就是“精神”,人的精神依附於人的“形體”而存在,沒有脫離肉體而獨立存在的靈魂。如果人的肉體死了,形體腐朽,變成灰土,精神則隨之消亡,靈魂也就不複存在,更不可能變成所謂的“鬼”。至於“死人為鬼,能害人”的說法,王充給予了斷然的否定。他指出,人同自然萬物一樣,有生有死,花草樹木、魚蟲貓狗死後不為鬼,為什麽唯獨人死後會變成鬼?所謂“鬼”的說法是無稽之談,根本不存在,這是人為地製造出來的。
在認識論方麵,王充不承認有“生而知之”、先知先覺的聖人,他批判了神秘的先驗主義,強調要通過實證檢驗知識的真偽。
他認為人的認識主要來源於人的眼、耳、口、鼻、身等感觀對外界事物的接觸,即使是“聖人”,他所感知的外界也同常人一樣,絕沒有什麽先知先覺,因此也就不存在什麽生而知之的聖人。在《論衡·知實》篇裏,王充舉了不少例子,以證明先知和聖人是不存在的。例如:孔子周遊列國,他跑了那麽多國家,人家都不用他,他既是聖人,與凡人相比能夠做到先知先覺,那他早該預測出人家不會用他,他何苦白跑腿呢?王充的證據有力地證明了唯心論、先驗論純粹是謬論。
在《論衡》一書中,王充充分闡明了他的唯物主義自然觀、認識論和曆史觀。《論衡》這部書,可以說是公元1世紀時候一盞智慧之光的明燈,它的光芒刺破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黑暗。王充不愧為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