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節 張良得兵書

  張良,字子房,戰國末期韓國人。他的祖父和父親相韓,輔佐五代韓王,也稱“五世相韓”。

  秦滅韓以後,年輕的張良為報國恨家仇,變賣了家產,征求刺客,準備刺殺秦始皇。後來,他交上一個朋友,是個大力士。那個大力士使用的大鐵椎(chuí),足足有一百二十斤重。兩個人商量好,準備在秦始皇出外巡遊的時候刺殺他。

  秦始皇滅了六國之後,害怕六國留下來的舊貴族起來反抗他,就下令把天下十二萬戶豪富人家一律搬遷到鹹陽來住,認為這樣容易管住他們。他還常常到各地巡視,一來祭祀名山大川,要大臣們把頌揚他的話刻在山石上,好讓後代的人都知道他的功績,二來顯示自己的威武,也叫六國貴族敬畏他。

  公元前218年春天,秦始皇帶領大隊人馬出去巡遊。到博浪沙,車正在緩緩行進的時候,突然“嘩啦啦”一聲響,飛來個大鐵椎,把秦始皇座車後麵的副車打得粉碎。全部車隊一下子都停下來,武士們到處搜查,刺客已經逃走了。秦始皇又下令,在全國進行一次大搜查,足足搜查了十多天,也沒有查到。

  原來,這是張良和他的朋友,探聽到秦始皇巡遊要經過博浪沙,就預先在那裏找個隱蔽的地方埋伏起來。秦始皇的車隊經過,大力士就把鐵椎砸過去。可惜這一椎砸得不準,隻砸碎了一輛副車。

  張良刺殺秦始皇失敗以後,便隱姓埋名,一直逃到了下邳(pī),總算躲過了秦朝官吏的搜查。他就在下邳住了下來。

  有一天,張良一個人出去散步,走到一座大橋上,看見一個老頭,身穿一件土黃色大衫,坐在橋頭上。他一見張良過來,有意無意地把腳往回一縮,他的一隻鞋子卻掉到橋下去了。

  老頭兒轉過頭來,很不客氣地對張良說:“小夥子,下去把我的鞋子撿上來。”張良聽了很生氣,真想動手揍他一頓。可是再一看,人家畢竟是個老人,就忍住了氣,走到橋下撿起那隻鞋子,上來遞給老頭兒。誰料想這老頭兒連接也不接,隻是把腳一伸,說:“給我穿上。”

  張良想了想,既然已經把鞋給撿上來了,幹脆好人做到底,就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拿鞋給老人穿上。那老頭兒這才微微一笑,連聲謝謝也沒說,站起來走了。張良覺得這老頭有點奇怪,便跟在老頭兒身後,想看他往哪兒去。

  老頭兒走了裏把地,才轉過身來,對張良說:“小夥子不錯呀,我倒樂意教導教導你。過五天,天一亮,你到橋上再來見我吧。”張良聽他口氣,知道是個有學問的人,便連忙行了跪拜之禮,答應:“好,好!”

  到了第五天,張良一大早就起來趕到橋上去,誰知老頭兒已經先到了。老頭兒生氣地對張良說:“你跟老人家約會,就該早一點兒來,怎麽能叫我等你呢!”張良隻好認錯。那老頭說:“去吧,再過五天,早一點來。”說完就走了。

  又過了五天,張良一聽見雞叫,就跑到大橋那邊,他還沒走上橋,就見老頭兒已站在橋上。老頭兒看了張良一眼說:“過五天再來吧。”

  張良吸取了前兩次的教訓。到了第四天半夜,就趕到橋上,靜靜地等著天亮。過了一會兒,隻見那個老頭兒一步一步地走過來。他一見張良,露出慈祥的笑容說:“這樣才對呢!”說罷,從袖裏掏出一部書來交給張良,說:“回去好好地讀,將來可以給國家出點力。”

  等到天亮,張良趁著晨光,拿出書來一看,原來是部周朝初年太公望編的《兵法》。從那時起,他就刻苦鑽研兵法等待機會報仇。

  不久,各路義軍紛紛扯旗造反,張良見時機已到,便結交豪士,拉起了隊伍。

  張良見著劉邦,經幾句交談,覺得劉邦大度識人,敬他如主人一般。劉邦也認為張良有滿腹韜略,把他當老師一樣看待。蕭何見二人如此投機,便勸他們投奔項梁,共圖大業。劉邦和張良率領人馬,往薛城投奔項梁。項梁聞報,親帶眾將迎出城外。

  楚懷王聽從項梁的意見,封項梁為武信君,英布為當陽君,項羽為大將軍,加封為魯公,其他人也各有封賞,隻有劉邦仍封為沛公。分封完了,各路諸侯連夜商議滅秦之事。張良趁此機會,打算恢複韓國。項梁采納了張良的建議,讓他找到韓國公子韓成,立為韓王,同時封張良為韓司徒,撥給他兩千人馬,令其攻略韓地。張良拜別項梁與沛公,領兵而去。

  張良拜別以後,尋到韓王成,經略韓國舊地,建立了韓國,韓王成封張良為相。領兵在潁川郡一帶打擊秦軍。聽到沛公路過此地,便特來輔助他攻擊鹹陽。他跟隨劉邦,為其出謀劃策,為滅秦戰項羽立下大功。西漢建立以後,劉邦封他為留侯,稱讚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十分敬重他。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