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節 劉邦斬蛇舉義

  劉邦,字季,秦朝泗水郡沛縣豐邑(今江蘇沛縣)人。公元前256年出生於沛縣豐邑中陽裏一農民家庭。其父劉太公,勤勞樸實,忠厚老實,頗受鄉裏人尊重。其母為家庭婦女。

  劉邦生就身材高大,體格強壯,相貌堂堂。他自幼遊手好閑、整日東遊西逛,不事生產作業。然而,他卻生性寬厚仁慈,待人大度豪爽,專好結交天下豪傑,在鄉鄰中小有名氣。因其待人熱情,被鄉人推選為泗(sì)水亭長,負責維護地方治安、捉拿盜賊。劉邦任亭長後,與沛縣衙署主吏蕭何、獄掾(yuàn)曹參以及夏侯嬰等人來往密切,結為至交,常聚一處飲酒交談,議論天下大事。

  劉邦任亭長後不久,奉命押送一批民夫到秦國都鹹陽去修建驪山陵墓,進入鹹陽後,恰逢秦始皇出巡,劉邦站在街頭,望著秦始皇盛大威嚴的儀仗行列,不禁深有感觸,長長地歎息說:“唉!大丈夫應當如此才威風啊!”站在劉邦左右的人們,聞聽此言,感到此人與眾不同。

  沛縣城郊有一富戶呂公,家有錢財萬貫,原籍山東單父,因躲避仇家,攜妻子女兒來沛縣居住。一日,呂公大擺筵席,款待地方官吏富豪。劉邦也來赴宴。呂公見劉邦美須飄灑,氣度不凡,便有了將女兒呂雉(zhì)嫁與劉邦的意思。劉邦與呂雉成親後,仍舊擔任亭長,空閑之時,常返回家中幫助妻子料理農活,夫妻恩愛,幾年間先後生下一男孩和一女孩,一家人生活倒也和美。然而好景不長,劉邦再次接到上方指令,命他押送一批刑徒往驪山服役。劉邦心中雖是不滿,卻又不能抗命不遵,隻得依依不舍地告別了妻子、兒女,啟程上路。

  當時正值盛夏,驕陽當空,遍地似火。沛縣至驪山路途遙遠,行走艱難。劉邦押送大隊刑徒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趕路,唯恐誤了期限。眾人疲憊不堪,怨聲四起,沿途之中多有刑徒逃亡,劉邦心中也十分鬱悶。

  這天夜晚,夜色昏暗。劉邦心事重重,獨自一人坐在篝火旁飲酒解愁。他一邊喝著悶酒,一邊望著蜷(quán)縮在篝火四周的刑徒們暗中思索,刑徒們逃亡日眾,人數已不足額,如此下去,不出數日,刑徒們便會逃亡一空,待到了驪山,該怎樣向官府交代。依當時秦朝法律,遣送刑徒抵達目的地時,刑徒人數不得缺少,否則將依法治罪。想到這裏,劉邦不由得眉頭緊鎖,止不住長籲短歎,不知不覺之中已然半醉了。終於劉邦下了決心,他將周圍沉睡的刑徒喚醒,對他們說:“諸位,我知道你們都不願到驪山服刑,每人都盤算著逃走,與其如此,索性我現在就放了你們,大家各自逃生去吧!我從此也要遠走他鄉了。”說罷便將刑徒們一一釋放。刑徒們見此情景,感激涕零,紛紛拜倒在劉邦腳下感謝救命之恩。刑徒中有十幾位壯士,見劉邦如此仗義,敢作敢為,心中欽佩,不肯離去,願與劉邦一同逃亡。

  劉邦帶領留下來的十幾位壯士高一腳低一腳地在黑暗中行進。進入一片沼澤地時,走在前麵的一位壯士突然高聲驚叫著退了回來,驚慌失措地說:“前邊有一條大蛇擋住了去路,我們退回去吧!”劉邦此時酒意正濃,聞聽此言,不由勃然大怒道:“壯士行路,何懼蟲蛇!”說罷,抽出隨身佩帶的長劍,趁著酒性衝上前去。借著朦朧的月色,果見一條巨大的白蛇昂頭吐舌橫臥在路中,劉邦大喝一聲,奮力揮劍斬去,頓時血花飛濺,白蛇分為兩段。站在後麵的壯士們見劉邦如此勇敢,對他愈加欽佩了。

  事後忠於劉邦的人士將他斬蛇之事加入迷信色彩,加工改編為一段神話故事,說劉邦斬殺白蛇離去之後,有人經過斬蛇地點,見一白發蒼蒼的老婦人坐在死去的白蛇旁,於黑暗中失聲痛哭。行路人問老婦人為何哭泣。老婦人說,有人殺死了我的兒子,故此哭泣。行路人又問:“你的兒子為何人所殺?”老婦人回答說:“我兒子乃白帝之子,化作一條白蛇橫擋在路中。如今被赤帝之子斬殺,我如何不痛苦哭泣呢?”老婦人說罷突然消失不見了。這個故事傳入劉邦耳中,他表麵不動聲色,心中卻暗暗欣喜。眾人卻認為劉邦乃赤帝之子下凡的真龍天子,對其愈加敬畏。

  此後,劉邦率眾人藏匿在芒、碭(dànɡ)山中,那裏山高林密、雜草叢生,劉邦與眾人借山澤岩石隱身,防備官府的搜捕。不久在劉邦身邊便聚集了數百人。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天下響應,各地民眾紛紛殺掉秦官吏響應起義。同年九月,劉邦在蕭何、曹參等人擁戴下聚眾起義,殺死秦沛縣縣令,占領縣城,劉幫被起義民眾擁立為縣令,尊稱他為“沛公”。此時,劉邦年已四十八歲了。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清晨,沛公劉邦在沛縣縣衙大堂舉行了隆重的起兵儀式。他依照“赤帝之子斬白帝之子”的傳說,以赤帝之子自居,命人製作了大批紅色旗幟,上繡“劉”字,作為本軍軍旗,並派蕭何、曹參等人分頭招兵買馬,起義軍迅速擴展到兩三千人。劉邦仍感兵力不足,便率部投奔另一支起義軍首領項梁。項梁撥給劉邦人馬五千、小將十員。此後,劉邦與項梁及其他起義軍相互配合、協同作戰,逐漸成為起義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