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醫學有獨到的診治疾病的方法,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有很高的醫治水平了。被稱為“開山祖師”的扁鵲就是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的最有名的醫生。
扁鵲,本來是傳說中黃帝時代的名醫。到春秋後期,有個叫秦越人的醫生,因為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就被人們以“扁鵲”相稱,他的真名卻被一般人忘記了。扁鵲是齊國人,年輕的時候當過客店掌櫃,後來得到老名醫長桑君的指點,學會了看病治病,就開始行醫了。
扁鵲是齊國渤海郡人,他在北方各地走過許多地方,到了一個地方就給當地人看病,對於普通百姓,尤其關心。老人、婦女、兒童的病,他都治得好。這樣,他的名聲漸漸傳開了,人們都很尊敬他。
有一次,扁鵲到了虢(音ɡuó),走到國君的宮殿門口,聽說太子剛剛死了,就急忙打聽是得了什麽病。有人告訴他:“太子是氣血不順,內髒受損,突然氣絕身亡的。”扁鵲又詳細問起病人是什麽時候死的,收殮了沒有。然後,他鄭重地說:“請轉告貴國大王,我可以把太子救活。”那人不相信,扁鵲告訴他:“我看病,向來是以表知裏,以裏知表的。剛才聽你說的這些症狀,我就知道,太子沒有真死,他現在下半截身子肯定還是溫熱的。”國君聽說名醫扁鵲來了,親自出來迎接,愁眉苦臉地請他為兒子看病。扁鵲來到太子跟前,為他切脈,又檢查了各個部位,然後安慰國君說:“太子的病叫‘屍厥(jué)’,是陰陽失調的造成的。其實沒有死,隻是一種假死。不要緊,我能治好。”說完,扁鵲讓弟子們用針刺太子的幾個穴位。不一會,太子果真蘇醒了。扁鵲又用灸(jiǔ)燒燎(liáo)他的兩肋,太子就能坐起來了。再服湯藥,又過了十多天,太子完全康複了。
扁鵲還擅長望診和切脈。他給齊國國君桓公午看病的事,就證明了這一點。那一次,扁鵲見到桓公午,觀察了一會兒,說:“大王已經有病了,如果不治就會加重的。”桓公午卻不高興地說:“我沒什麽不舒服的感覺,怎麽會有病呢?”過了五天,扁鵲又見到桓公午,看過以後有些著急地說:“您的病已經進入血脈了,要趕緊治好才行。”桓公午更有些生氣了。又過了幾天,扁鵲第三次到見到桓公午,吃驚地說:“您的病已經進入腸胃,再不治就危險啦!”桓公午聽著厭煩,理也不理。兩個人第四次見麵的時候,扁鵲看了桓公午一眼,不說話,扭頭就走。桓公午覺得奇怪,忙派人追上他問原因。扁鵲說:“大王的病,一開始在皮膚上,後來發展到血脈,又進了內髒,這些都可以用熱敷、紮針、吃藥的辦法治好,可今天,我看他的病已進入骨髓,沒法醫治了。所以我隻好離開。”
過了幾天,桓公午果然發病,再派人去請扁鵲,他已經離開了齊國。桓公午不久就死了。
扁鵲行醫,不但會用藥物、針灸,還特別重視病人的心理狀態,他認為有些病主要不是肌體的毛病,而是人的心理和生活失調。像為人驕傲任性,拚命追求財富,不鍛煉身體等都對人體有害,遇到這樣的病人,他是不給治的。特別是對那些相信迷信巫術的人,他堅決不治。
扁鵲晚年,曾到秦國行醫。秦武王想請他看病,可秦國醫官李醯(音xī)非常忌妒扁鵲,怕他給國君治好了病,影響自己的聲譽和地位,竟派人把一代名醫扁鵲刺殺了。
扁鵲的醫術代表了春秋戰國時期的醫療水平,也奠定了我國傳統醫學的基礎。到今天,“望、聞、問、切”,針灸、湯藥,仍然是中醫診斷的基本手段。傳說他的著作有《扁鵲內經》等書,可惜現在已經失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