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昭王南征的下場

  昭王名叫姬瑕,是我國西周時期第四個天子,也是周朝由盛轉衰的第一個昏君。西周初期的三個天子——武王、成王和康王,都能牢記先王遺訓,懂得江山來之不易,創業維艱,誠惶誠恐,小心謹慎,節約財物,維護周室的一統天下,在曆史上出現過著名的“成康盛世”。昭王即位以後,完全拋棄了先王遺訓,他沉湎酒色,窮奢極欲,成天嬉遊玩樂,懶理朝政。誰給他呈獻珍禽異獸,他就給誰升官和獎賞。哪裏有珍貴名鳥,他就要想方設法得到手,為此而耗費了大量財力和物力。

  南方有個少數民族的部落叫越裳氏,每次向鎬京進貢,總要獻上當地特產的一種白雉(zhì)鳥,這種鳥毛色潔白,鳴聲啾啾,悅耳動聽,而且肉味鮮美,是宮廷佳肴珍品,十分名貴,昭王異常重視。後來,越裳氏停止呈獻這種名鳥。昭王知道以後,很生氣,立即向一位大臣責問:“越裳氏為什麽不進貢白雉鳥?快告訴他們,火速補送,否則,要嚴厲治罪。”

  這位大臣連忙回答說:“此事與越裳氏無關。自從楚國在荊蠻地區興起以後,獨霸一方,不把周室天子放在眼裏,朝貢時斷時續。越裳氏那裏的白雉鳥,準是受楚國阻攔,不能再獻給陛下。”

  昭王聽了,怒氣衝天,他想:楚國荊蠻小邦,竟敢攔阻周天子的貢品,此例一開,諸侯競相仿效,周室王威何在,天子尊嚴難保。昭王決定禦駕親征楚國,嚴加懲罰,以儆效尤。

  昭王這次出征,害苦了沿途的百姓。他命令地方官員必須給周室軍隊準備安適的住所,精美的食品,保證一切必要的供應,否則,就要撤職,甚至治罪。沿途官員得到命令,立即如虎似狼一般,勒令百姓必須空出最好的房室給軍隊住,拿出最好的食物給軍隊吃。昭王軍隊所到之處,糧食被搶走,牛馬被搶走,豬羊雞鴨被宰殺,家中財物被收走,青年男女被抓走。老百姓被昭王軍隊害得家破人亡,四處逃亡,簡直無法生活,人人對昭王切齒痛恨。

  楚國原是南方江漢地區一個小國,後世以熊為姓。周成王封楚君熊繹於荊蠻,他的後代發憤圖強,勵精圖治,百姓擁護,楚國日益富強。楚王見昭王朝政腐敗,不得人心,民怨沸騰,便停止朝貢,連越裳氏獻給周室的珍鳥也被禁止呈送。漢江沿岸百姓,聽說昭王為此要大動幹戈,來楚國問罪,大肆討伐,又知道他的軍隊比虎狼還凶惡,見人就抓,見物就搶,早在兵禍臨頭之前,就把牲口趕往深山隱蔽起來,把糧食和一切財物藏在秘密的地方。年輕力壯的男女青年都躲在原始森林深處,以免被軍隊抓走。

  昭王率領軍隊到達漢江岸邊時,一條船也見不到,老百姓大多逃跑了,隻有老弱病殘的留在家裏。軍隊要糧沒糧,要人無人,處境異常艱難。昭王開始感到焦心,無法擺脫困境,他望著江水發愁。漢水茫茫,波濤洶湧,無船就無法渡江。昭王命令軍隊到處找船,費了很大力氣,才從漢江支流的蘆葦叢中找到兩條舊木船,再抓來幾名船夫,強迫他們駕船,花了很多時間,才把軍隊渡到對岸。

  楚王知道昭王親率軍隊前來討伐,早已做好應戰準備,楚都丹陽(今湖北枝江)的城池堅固,易守難攻。昭王滿以為他的軍隊一到,就可輕易攻破丹陽,捉拿楚王問罪,滿載金銀財寶和白雉鳥回朝,可是,攻打了很長時間,不但沒有破城希望,反而被守城的楚國軍民用強弓硬弩,滾木巨石,殺傷了周室軍隊的許多士兵。昭王無法持久作戰,隻好下令撤兵。

  漢江岸邊的百姓聽說昭王軍隊又要從這裏撤回去,便想出了一條妙計來消滅昭王軍隊。他們知道昭王一定會派人找船渡江,先準備了幾隻大船,把船底鑿穿劈開大縫,再用膠粘合好,畫上各種顏色圖案,掩蓋斧鑿痕跡,看上去就像新船一樣,不會引起疑心,然後將船停靠在江邊渡口,專等昭王軍隊上鉤。

  昭王果然中計,他率領軍隊一路走來,到江邊見有幾條大木船停在渡口,大出意料之外,急忙下令全軍火速上船渡江,把搶來的車、馬和所有財物全都裝在船上。他自己和幾個親信將領則坐在一條他認為最安全可靠的船上。這一次,他沒有另找船夫,而是從士兵中找了幾個會駕船的來開船。船離岸不遠,正好遇上大風,一會兒就開到江心,眼見很快就可到達彼岸,但就在這時,忽聽得“嘩啦,嘩啦”幾聲,幾艘大船突然破裂散架,江水湧入,把昭王和他的士兵,還有搶來的車馬財物,全都浸在水中。這天偏又風急浪大,人掉在水裏,就是會遊泳的也無法逃命,大多數士兵很快就葬身江底。昭王不會遊水,掉在水裏隻撲騰了幾下,便被水浪吞沒,直往下沉。他的護衛辛遊靡不僅力氣大,而且水性很好,見昭王落水,忙遊過去救他,一手托著昭王,一手劃水往岸邊遊,好不容易將昭王弄到岸上。但昭王早已淹死了。

  辛遊靡等殘兵敗將,抬著昭王的屍體返回鎬京,向朝中大臣報告了這次南征的詳細經過。

  朝中大巨經過商議,認為國王因為一隻白雉鳥發動戰爭而白白送了性命這件事情不能讓老百姓知道,於是向外公布說昭王暴病而亡。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