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八節 神州盛世

  康熙帝繼位後,雖然國內大局已定,仍麵臨數處困難,恢複和發展經濟是穩定政治局麵的重要環節,他在宮廷禦柱上書寫六個字:“三藩、河務、漕運。”三藩平定後,河務就提到日程。如果說土地是農耕民族繁衍的搖籃,那麽水利就是農耕民族生息的源泉。治水修河,成了曆代帝王的心患。康熙十六年康熙帝任命靳輔為河道總督,負責治理黃河。

  靳輔是遼陽人,順治年間入仕,先後擔任編修、安徽巡撫、英武殿學士等職,一向勤勤懇懇,辦事老練。他手下有一幕僚叫陳潢,生長於錢塘江邊,深諳水性,在水利方麵很有經驗。靳輔在陳潢的協助下,用疏導和築壩相結合的辦法,黃河經過他十餘年的治理,大有改觀。康熙帝南巡時,特到黃河視察河務,看到靳輔在各河段修築的減水壩,叮囑道:“減水壩原用以泄水,遇泛濫橫流,安知今日減水壩不為他年之決口?且減水旁流,浸灌民田,當籌劃措置。”靳輔也考慮到減水壩擾民不小,於是便提出開新河的辦法。新開的中河既免減水壩淹民修補之苦,又提高了運輸效率。康熙知道後,對他誇讚不已。

  靳輔與陳潢在治黃工程的半途上不幸相繼病逝。後來張鵬翮出任河道總督,又使黃河工程有了生機。康熙四十四年二月九日,康熙第五次南巡,又視察了黃河工程。他看到九裏岡巍巍的大壩,治理得很理想,對張鵬翮非常滿意倍加讚揚,特賜一把康熙親筆提字的小扇,勉勵他努力治河,為國分憂。經十幾年的努力,使經常泛濫的黃河“水歸故道,漕運無阻”,曾幾度汪洋的蘇北七州縣的大麵積土地得以恢複耕種。大運河免受黃河之災,暢通無阻。漕運的恢複,使南北經濟貿易繁榮起來。

  康熙帝在位61年,六次南巡,雖說是遊山玩水,以陶冶情趣,舒宮中政務繁忙之苦,但也不忘視察民間的疾苦,了解民情。在太湖遊覽時,對太湖衝刷土地之事,十分關心,了解得十分詳細。然後,責令有關大臣進一步調查,製定出一個具體減免賦稅的政策。

  清初的皇帝深深感到明朝滅亡的一大主要原因就是苛捐雜稅繁多。什麽地、賦、人丁等稅,還有什麽“遼餉”、“剿餉”、“練餉”等名目繁多的軍餉,再加上豪門、惡吏暴征亂派促使農民生活無望,紛紛起來造反,起義烽火越燒越旺,直至明朝滅亡。所以多爾袞進入北京後,首先廢除了明朝一切不合理的苛捐雜稅,對於亂攤亂派的貪官法吏、土豪劣紳予以製裁。康熙帝繼任後,又在原基礎上製定了更係統、更完善、較合理的賦稅製度和征收辦法。同時對因兵禍、天災造成的疾苦,康熙帝還特下旨進行賑濟。

  在減免稅收的同時,康熙帝又下令廢除手工業工人的匠籍製度,準許他們自行開業,不再做官府的手工業奴隸。廢除明朝以來的樂戶、惰民等賤民身份,使他們同受良民一樣的待遇。鼓勵農民到邊遠、山區開荒種地。開墾出來的地,歸開墾者所有,政府給發放印信,永準永業。開墾出來的地稅,開始為免稅3年,後又延為免稅6年,個別偏僻之處,免稅10年。對雲貴等地區還允許官府雇工墾荒,邊境駐軍實行屯田。由於措施得當,全國耕地麵積由康熙初年的527萬頃,上升到851萬頃。

  康熙帝對工商業也十分重視。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下令開放海禁,並和日本、朝鮮互通貿易。同時在廣州、寧波等地建立海關,征收關稅。江南紡織業隨著農、商的發展也十分繁榮。由於康熙帝降低了紡織業的稅金,促使紡織業蓬勃發展。

  康熙帝在位61年,對外以強兵衛國保疆,對內多實施安撫政策,對有著正統思想的漢人則用儒家思想進行束縛,其政策有六項:

  一、崇祀孔子,親往祭典。國子監講授程朱理學。

  二、舉“博學鴻詞科”,籠絡漢族名人名士。

  三、開館編寫《明史》、《康熙字典》、《佩文韻府》等書,使文人誌士才有所用,心有所想。

  四、六下江南,召見名人雅士,體察民情民風。

  五、開千叟宴,召見天下年過65歲以上的官員,以示滿漢一體。

  六、科舉考試,恢複八股文,以籠絡士人之心,收羅英才。

  由此,帝業始固,社會穩定,邊境安寧,隨著農、工、商的發展,文化藝術也繁榮起來,詩、詞、歌、賦、散文、小說、戲劇等爭奇鬥豔,這些作品大都是謳歌這一時期的太平景象。著名的戲劇《長生殿》、《桃花扇》,小說《聊齋誌異》等等,雖然有些內容有一定的諷刺與鞭撻,但對清朝的統治還是有利的。這些作品發表後,流行很廣,頗受百姓的喜愛。由此可見,康熙帝功業之顯著,垂於青史,昭然後世。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