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史上成就最高的長篇小說,他的作者是生活在清代乾隆年間的作家曹雪芹,續作者為高鶚。曹雪芹是我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
曹雪芹(1715?—1763?),名,字夢阮,號雪芹。其先世本是漢人,但很早就成了正白旗內務府“包衣”,也就是皇室的“家奴”。這就確定了曹家的特殊的社會地位:一方麵是家奴;另一方麵,因為是皇室的家奴,所以與皇帝的關係還非常密切。曹雪芹的曾祖母孫氏,曾經做過康熙皇帝的乳母,康熙對曹家就特別的信任。1663年,清政府設置“江寧織造”,這是一個負責為皇家提供紡織物的衙門。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始任江寧織造,自此,曹家三代四人連任不斷。由於康熙對曹家的信任,曹家幾代江寧織造,除負責織造工作之外,還有特殊的使命,即作為皇帝的心腹和耳目密切監視著江南的情況,大則官吏、人民的動向,小則物價、氣候和變化,一律直接奏明皇帝。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做江寧織造時間最長,最受康熙信任。康熙6次南巡,有4次在江寧織造府駐留,並由曹寅接駕,使得曹家門庭生輝。當時的曹家榮華富貴俱全,盛極江南,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描寫的賈、史、王、薛四府,實際上就是曹家等封建豪門的化身。
曹寅是當時的“名士”,能寫詩、詞、戲曲,又是有名的藏書家,著名的《全唐詩》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這樣的家庭傳統對培養曹雪芹的文學才能起了一定的作用。曹寅死後,曹喁、曹俯相繼承襲職位,曹雪芹大概就是曹俯之子。其時清宮廷內部鬥爭異常激烈,雍正五年(1727),曹俯因“行為不端”被株連,獲罪落職,家產被抄。曹家被抄時,曹雪芹剛好13歲。少年時代的經曆,對曹雪芹以後的創作產生了很大影響。
曹家被抄後,地位一落千丈。曹雪芹跟著父親遷居到北京。乾隆即位後,曹家的地位略有好轉。但四五年後,一場重大的政治風波,使曹家徹底敗落了。曹雪芹從此由貴族公子淪為窮困的小市民。
曹雪芹經曆了家勢盛衰巨變,備嚐人間冷暖。成年後,他流落到北京西山腳下居住,生活非常貧困。他住在一條“滿徑蓬蒿”的“僻巷”內,一家人常常靠喝粥過日子。有時,他想喝點酒,也沒有錢去買,隻得向酒店賒帳,常常受到當權的豪富貴人的“白眼”相待。曹雪芹身處厄境,卻不事權貴。他心胸坦蕩,喜酒健談。曹雪芹就是在貧困的條件下,靠寫文章、作畫和行醫度日。這也使他有更多的機會與普通勞動者接觸,擴大了他的創作視野。
一年除夕,一個名叫於叔度的跛足貧民向曹雪芹述苦:“我家斷糧3天,現在又是寒冬臘月,我是借貸無門啊!我的孩子整天拉著我的衣服,跪在我膝下,又凍又餓,哭叫不休。唉,我是求死無路啊!”曹雪芹對於叔度的悲慘遭遇深表同情,便和於叔度商量謀生的辦法。於叔度告訴曹雪芹:“我見到有貴公子買隻風箏就拿出數十金來。如果我能做風箏去賣,倒可以養活我一家幾個月了。”多才多藝的曹雪芹就教於叔度紮風箏,解決了他的生活問題。後來,曹雪芹還專門寫了一本《南鷂北鳶考工誌》,專門介紹怎樣繪紮風箏。他在這本書的“序”中說:“我寫書的目的是為殘廢而生活無著的貧民得到一個謀生的機會!”
曹雪芹在貧困中,增強了對封建製度黑暗、殘酷、虛偽和必然崩潰的命運的認識,增加了他對受官府貴族欺淩壓迫的勞動人民的深刻同情。他提筆寫小說,立誌要把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對人生的獨特見解以及對社會時代的強烈批判表達出來。盡管他家經常喝粥斷糧,但他仍然在作畫出賣、與人暢談、訪問疾苦的餘暇,伏案疾書,夜以繼日地寫作《紅樓夢》。曹雪芹以“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艱辛勞動,終於寫出了不朽的《紅樓夢》。
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3年),京師流行天花病,曹雪芹非常寵愛的獨生子也因患天花病而死去了。貧困交加的曹雪芹日夜思念兒子,經常痛哭,自己的病也加重了。這年的除夕,他終於“淚幹而逝”,離開了這個世界。終年才48歲。他家裏除留下一個年輕的妻子和幾束書稿外,分文沒有。他的好友們湊了點錢才把他草草入土安葬了。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曹雪芹在世時,即以抄本流傳。由於80回以後的文稿,在流傳、借閱中“迷失”,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僅以80回流傳。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2年),高鶚把自己續寫的後40回和經他作了改動的前80回合在一起,由程偉元以活版印行。於是世上才有120回的《紅樓夢》。《紅樓夢》在思想深度和藝術成就上達到的水平,在中國文學史上是罕見的。
《紅樓夢》所描寫的不是“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的愛情故事,而是寫貴族青年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戀愛和婚姻悲劇。小說的巨大的社會意義,在於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寫這個愛情悲劇,而是以這個戀愛、婚姻悲劇為中心,寫出了當時具有代表性的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其中又以賈府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會後期的種種黑暗和罪惡,及其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對腐朽的封建統治階級和行將崩潰的封建製度作了有力的批判。
正是由於這種偉大的價值,200年來,《紅樓夢》廣泛流傳,以至於形成了一個蔚為壯觀的“紅學”研究作為一門專門學問。《紅樓夢》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