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梓生於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字敏軒,號粒民,晚年自號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
吳敬梓出生在一個官僚地主家庭中,18歲就考取了秀才,是個少年得誌的貴家公子。父親吳霖起,是位精於儒學的人,因得罪上司而辭官回家,不久就病死了。父親死後,吳敬梓獨擔門戶,在家庭內部財產爭奪中又被欺淩侵奪,使他看到這種書香門第表麵上講仁義道德,骨子裏卻是爾虞我詐。吳家敗落之後,族人鄉鄰都歧視他,把吳敬梓視為吳家的不肖子孫,受過他慷慨接濟的人也漸漸疏遠了他。家鄉無法存身,不得不移居早就中意的南京秦淮水亭。他感到這裏非常平靜、舒適,再也不想參加科舉考試,下決心要寫一本書,把他們的醜態記錄下來。
當時,清王朝統治者為了維護行將崩潰的統治,大力禁錮思想文化。不僅大興文字獄,還把唯心主義的程朱理學作為官方哲學,用考試八股文的方法,束縛知識分子的手腳。按朝廷規定,八股文隻能寫四書五經上的東西,以孔子的是非為是非,以朱熹的注疏為標準,文章的格式刻板,連字數都有規定。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沒有真才實學,扼殺了大量人才。
基於這種情況,吳敬梓看透了科舉考試的弊病,用辛辣的筆鋒,尖銳地揭露了這一製度,寫出了中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在《儒林外史》中,吳敬梓用他那潑辣幽默的巨筆,窮形盡相地描繪了儒林群醜的惡言醜行,繪聲繪色地刻畫了眾多市民官紳的麵貌情態,無情地揭露了腐朽的八股文取士的科舉製度和它所造成了的社會危害,歌頌了敢於衝擊封建禮法和自食其力、潔身自好的傳奇人物,尖銳地批判了程朱理學的虛妄,從一個側麵反映了中國封建製度的沒落衰朽。
在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有一個老書生叫範進,就是深受科舉考試之苦的人。他隻知道作八股文,連赫赫有名的蘇軾是誰都不知道。直到胡須花白了,還隻是一個可憐的窮秀才。有一次,他參加鄉試回來,看到母親和妻子已經餓了三天了,就抱著一個正生蛋的母雞到集市上賣。沒想到這一次他竟然考中了。人們到集市把他考中的消息告訴了他,他開始不相信,愣了一會兒,居然由於興奮過度,猛地向後一跤摔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被救過來之後,他披頭散發,滿臉黃泥,一身臭水,鞋也跑掉了一隻。他什麽也不顧了,隻是一個勁兒地拍手大笑,高喊“中了!中了”後來被自己的老嶽父殺豬的胡屠戶打了一記耳光,才恢複了常態。從此人們都來巴結範進,送他房屋、田產、衣服、用具等等。範進科舉成名,從一個揭不開鍋的窮光蛋,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耀武揚威的“官老爺”。
吳敬梓筆下的讀書人,有的被科舉戕殺;有的投機鑽營考試之道;有的做官後忘本變質,殘害百姓。封建文化人的形象被揭露得淋漓盡致。吳敬梓用他那犀利的目光、深刻的見解宣告了封建八股製度必然滅亡的曆史趨勢。但很可惜的是,這位才華橫溢的文豪卻被窮困潦倒的生活過早地奪去了他的生命。乾隆十九年(1754年),他在完成《儒林外史》大作後不久,就病死了,僅活了53歲。
除《儒林外史》外,吳敬梓還著有《文木山房集》四卷和《金陵景物圖詩》及其它一些詩文。他的《詩說》七卷,未完成的《史漢紀疑》和《文木山房集》十二卷本,都已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