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魯王兩個南明政權先後覆滅之後,清軍分三路向西南進攻,駐守在兩廣的明朝官員瞿式耜(音sì)等在肇慶擁立佳王朱由榔即位,年號永曆,曆史上稱他永曆帝。
公元1647年十一月,明朝將領何騰蛟,依靠大順軍餘部的力量,在全州大敗清軍;瞿式耜在桂林,也打退了清軍的進攻。南明軍聲勢大振。但是,由於桂王政權內部的不團結,湖廣和廣西又被清軍占領。過了兩年,何騰蛟在湘潭被俘殺害,瞿式耜也在桂林城被清兵攻陷後就義。在桂王政權麵臨覆滅的時刻,李定國領導的大西農民軍,擔負起抗清的重任,在西南一帶又繼續戰鬥了十多年。
李定國是張獻忠手下四名勇將之一,又是他的義子。張獻忠最大的義子是孫可望,李定國是老二,張獻忠犧牲以後,留下五六萬起義軍由孫可望、李定國率領,南下貴州、雲南。他們派人向永曆帝建議,願意和他們聯合抗清。經過一番周折,永曆帝看到形勢危急,隻好依靠大西軍,封孫可望為秦王。
孫可望是個野心家,他把永曆帝控製在手裏,在貴陽作威作福,獨斷專橫,不把抗清放在心裏;李定國卻一心抗清,他在雲南花一年時間,訓練了三萬精兵,加緊製造武器盔甲:他還找了一批馴象的人,組成一支象隊。在做好準備之後,決定出兵進攻清軍。
李定國領導的軍隊士氣高漲,軍紀嚴明。他們從雲南、貴州一直打到湖南,連戰連勝,收複了幾座重鎮,接著,又三路進攻桂林。駐守桂林的清軍主帥孔有德幾次派兵迎戰,沒有交戰兵士就逃散了。孔有德不得不親自帶兵到嚴關,和明軍對壘。李定國大軍一到,前麵是高大的象隊,後麵是雄赳赳的兵士。大象一上陣吼叫起來,清軍的戰馬聽到象吼,就嚇得到處亂竄。那時,天忽然下起大雨,電閃雷鳴,象群趁勢一衝,清兵大敗,明軍奮勇追擊。李定國把桂林城緊緊包圍,日夜猛攻。孔有德親自登城防守,明軍的亂箭射去,正中了孔有德的前額。這時候,他又得到城北山頭已被李定國攻占的消息,就放起一把火,投到火裏自殺了。
李定國攻進桂林,一麵分兵繼續肅清殘敵,一麵安定百姓,把逃到山裏的南明官員接回城裏。有一天,李定國在七星岩邊擺了酒宴宴請官員,他跟官員們說:“現在的局勢,就像南宋末年一樣。你們不是敬佩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諸公嗎?他們的精忠浩氣,固然是名留青史,但是我們盡忠國家,畢竟不希望有這樣的結局啊。”大家聽了,都深深佩服李定國的豪邁氣概。
永曆帝得到捷報,封李定國為西寧王。接著李定國又帶兵打下永州、衡陽、長沙,逼近嶽州。清朝廷大為震驚,連忙派親王尼堪帶兵十萬反攻長沙。李定國得到消息,知道敵人來勢很猛,就主動從長沙撤出,卻在退到衡陽的路上設下伏兵。尼堪親率追擊,中了明軍的埋伏,尼堪當場被砍死了。
李定國的勝利,引起秦王孫可望的妒忌,孫可望假意邀請李定國商量國事,想暗害李定國;李定國發現他的詭計,隻好帶兵離開湖南,回到雲南。孫可望想提高自己的威望,親自到湖南進攻清軍,卻打了個大敗仗。
孫可望野心勃勃,想逼迫永曆帝讓位。他知道要達到這個目的,一定要除掉李定國,就親自帶兵十四萬進攻雲南。哪裏想到,他手下的將士們恨透了他的分裂活動,在雙方交戰的時候,紛紛倒戈奔向李定國一邊,孫軍全部瓦解。孫可望狼狽逃回貴陽,又遭到留守貴陽的將士的反對。孫可望走投無路,就逃到長安向清軍投降。
南明政權經過孫可望叛亂,力量已經削弱。公元1658年,清兵由降將吳三桂、洪承疇等率領,分三路進攻雲南貴州。李定國分三路阻擊,都遭到失敗,不得不退回昆明,永曆帝和他的幾個親信官員驚慌失措,逃往緬甸。
永曆帝逃往緬甸後,李定國繼續在雲南邊境上收集人馬,打擊清軍,準備恢複明朝。他接連十三次派人去接永曆帝回國,永曆帝都不敢回來。
李定國艱苦抗清十多年,沒有實現他的願望,他心情憂憤,終於得病死去。臨死時候,他對他的兒子和部將說:“寧可死在荒野,可不能投降啊!”
公元1661年十二月,吳三桂帶領十萬清兵開進緬甸,逼迫緬甸交出永曆帝,帶回昆明。一到昆明,永曆帝被吳三桂勒死,最後一個南明政權到這時候徹底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