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登基之後,特別重視邊境的安全。在東北地區,他設立了奴爾幹都司,那時黑龍江南北、烏蘇裏河東西,包括苦兀島(即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奴爾幹司的轄境,先後設置了130個衛所。西方則設了哈密衛,連結西域各國,把哈密建成統治西域的政治、軍事和經濟重心。
在南方,朱棣出兵安南,打擊了屢次侵擾邊境的安南國王胡,使其再也不敢蠢動。隻是在北方,蒙古有韃靼,瓦剌和朵顏三衛的兀良哈族三股勢力時時威脅著大明國的安全。開始他利用“分則易治,合則難圖”的策略,有時拉攏,有時打擊。但到了永樂七年,韃靼可汗本雅失裏殺了朱棣派去的使者。朱棣派淇國公丘福帥師北伐。丘福輕信敵人的謠言,中了埋伏,全軍覆滅。朱棣見事態嚴重,便決定親征。
永樂八年正月,朱棣命太子朱高熾在南京留守。又命戶部尚書夏原吉輔助皇長孫朱瞻基駐守北京。他自己親率50萬大軍,於當年二月,離開北京,向北進發。
五月,大軍過臚朐河(今克魯倫河)。朱棣騎馬站在土丘目,見明軍的幾萬騎兵,分成若幹小隊渡河。在沙漠地帶奔馳了半天的戰馬,看到清涼的河水,個個低下頭去飲。一時長河上下布滿了飲水的戰馬。有些馬應聲附合,原野上回蕩著雄壯的馬嘶聲。朱棣看著“哈哈”大笑。他回頭問清遠侯王友:“這條河叫什麽名字?”
“臚朐河,又叫驢駒河。”
“叫驢駒河不好,我給這條河另起個名字吧,就叫飲馬河。”
大軍過了飲馬河,紮營休息。並派出許多小隊哨騎,探聽本雅失裏的下落。有一個小隊捉到了一名韃靼兵,經審問供出說本雅失裏聞風潛逃,現駐在兀古兒紮河(即烏勒吉河)。兀吉兒紮河在飲馬河以北400裏。朱棣怕大軍行動緩慢,不等開到,敵人又會向北逃竄。就決定選出兩萬名輕騎兵,帶20天幹糧,由他自己率領,去追襲敵人。
兩萬名輕騎兵,兩萬匹快馬,在荒漠上風馳電掣般地猛奔,終於在斡難河(即鄂嫩河)將本雅失裏追上。本雅失裏見逃不脫,隻好返身來戰。韃靼兵倉猝迎戰,還沒等列成陣勢,明軍已經殺到。朱棣率領兩千騎前鋒跑在最前麵。他自己挺著長矛,身先士卒,直衝入敵陣中。韃靼兵抵擋不住,那本雅失裏怯起陣來,撥馬便逃。韃靼軍跟著主帥向北逃去,朱棣長矛一揮,明軍一部分在後追擊,一部分搶前堵截。偏偏前邊斡難河漲水,把韃靼兵和輜重等隔在河這岸。結果本雅失裏隻帶著七騎,遊過斡難河,逃了性命。韃靼太師阿魯台聽說本雅失裏被明軍追擊,便帶5萬騎兵來救,但晚了一步,在回軍途中也被明軍消滅了。阿魯台也右臂受傷,騎馬逃走了。
朱棣大獲全勝,回到飲馬河大營,休息了幾天,凱旋班師。六月,正是漠北的酷夏,朱棣揀早晚時行軍,中午搭起帳篷休息。有時飲水不多,他讓將士們先飲;吃飯時也是等將士們開飯了,他才肯動筷子。大軍人多,缺少肉類,他也吃起素來。他的這些與士卒們同甘共苦的作法,充分表現了一個統帥的風格。明軍班師,行到擒狐山。為了紀念這次北征,朱棣命令在山頂上勒石刻碑,碑文是:瀚海為鐔,天山為鍔。一掃風塵,永清沙漠。走到清流泉,又在泉邊的山上樹一座碑:於鑠六師,禁暴止侮。山高水清,永彰我武。
這年七月,大軍回到北京。待到秋涼,朱棣才返回首都南京。朱棣衛國親征的業績永垂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