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六節 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鑒》

  王安石變法的時候,司馬光是作為反對派出現的。司馬光是個有名的政治家,同時又是一個在曆史方麵很有成就的學者。他寫過許多有份量的書,《資治通鑒》是就其中最有名的一部。

  實際上,他和王安石在變法以前就是好朋友。司馬光為人很樸素,而且耿直,他在仁宗的時候,京城裏麵他和王安石、韓維、呂公著四個人最合得來了。後來王安石搞變法,司馬光卻采取了反對的態度,那是因為他看到範仲淹的改革在大官僚的打擊下失敗了。

  司馬光是陝州夏縣(現在的山西省夏縣)人,字君實。司馬光小時候特別聰明。在他7歲的時候,有一次他和小夥伴們在院子裏玩捉迷藏,大家打鬧著追來追去玩得很起勁。忽然,一個小夥伴不小心掉進了院子裏的大水缸裏。那個水缸比小夥伴還高,他在水缸裏掙紮,大聲呼救。小夥伴們急得很,卻一點辦法也沒有。這時,司馬光跑到院牆下,從牆角裏搬來一塊大石頭,“哐”的一下把水缸砸破了。於是小夥伴得救了,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司馬光喜歡讀曆史書,五六歲的時候就能熟練地背誦《論語》、《孟子》了。7歲那年,他熟讀了《左傳》,並且經常講給家裏人聽。《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徒弟的言行的書,《孟子》則記錄了孟子的思想和主張。《左傳》記載了春秋時期魯國從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54年的曆史。這些書籍深深吸引了小司馬光,以後他能寫出《資治通鑒》來,和這些書對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由於對曆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司觀光在考中進士作了官以後,繼續鑽研曆史。在長期的研究中,司馬光發現中國的曆史書雖然很多,但記載從遠古一直到當代的曆史的書籍卻一本也沒有。為了讓人們完整地了解曆史,司馬光決定自己動手編寫一部。司馬光給這本書取了個名字叫《通誌》。

  有一次,宋英宗召見司馬光,問他編寫得怎麽樣了。司馬光回答說:“皇上,我已經編完了八卷《通誌》,寫了從周烈王二十三年起(公元前403年)到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共195年的曆史,請皇上看看吧。”

  英宗翻了一會兒《通誌》,看了一些目錄和章節內容,很高興,鼓勵司馬光繼續寫下去,並且建議司馬光可以找一些熟悉曆史的人合作。司馬光聽了英宗的指示,回去後馬上組織書局,請了劉伊攽、劉絮、範祖禹等人,由他自己擔任主編,其他人按朝代一人寫一段曆史。

  不久,英宗病死,繼位的神宗對《通誌》的編寫也很重視。神宗看到書裏記載了不少前人的治國處事的經驗,覺得十分有用,就建議司馬光不如把《通誌》改名為《資治通鑒》。司馬光高興地答應了。這就是《資治通鑒》名字的由來。

  從神宗即位到神宗去世前一年,司馬光出任西京禦史台,在洛陽繼續編寫《資治通鑒》,這個時期正好也是王安石搞變法維新的時期。和擁護變法的“新黨”相反,司馬光是“舊黨”,他極力反對變法,認為祖宗的法規不可以改變,攻擊王安石搞改革是為了奪取富人們的利益。他曾經對皇帝說:“我和王安石兩個,就像冰塊和火炭不能在一起,冬天和夏天不可能同時出現一樣。”就說明他和王安石的關係是極端對立的。

  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司馬光把他的看法用曆史資料表達出來,所以《資治通鑒》是為大地主大官僚說話的。這本書花費了司馬光幾乎全部的精力和心血,他每天不分白天黑夜地寫,常常顧不上吃飯和睡覺。他害怕自己睡得過了頭,動手設計了一個圓木枕頭,隻要腦袋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到一邊,把他驚醒。司馬光這種刻苦做學問的態度一直被後人所稱讚。

  《資治通鑒》的編寫經曆了英宗、神宗兩代皇帝,前後共用了19年的時間。它根據豐富的曆史資料,論述了從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史實,按照事情發生的時間先後,編寫了一部294卷的編年史(按年月日順序記載曆史的一種體裁)。這本書詳細地介紹了各個朝代重大曆史事件的發生和發展,各種政治、經濟製度和文化狀況,對一些重要曆史人物的事跡和言語也作了記錄。司馬光很耿直,在寫書時也是這樣。他在《資治通鑒》裏麵,不僅讚揚了每個皇帝做了好事的一麵,也指出了他們殘酷鎮壓老百性、迷信荒唐的一麵,這部書參考了300多種參考書,並且作了認真的考證,具有很高的曆史資料價值,因此,後來的曆史學家研究宋代以前的曆史,都喜歡把《資治通鑒》拿來作參考。

  《資治通鑒》是中國曆史上一部偉大的著作,人們因此把司馬光和寫《史記》的漢朝史學家司馬遷,合在一起叫做“兩司馬”。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